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浅析

2022-11-14

第一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浅析

浅析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

浅析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运用的方法。它是企业对员工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员工对企业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的承认。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设计和实施一个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薪酬公平与薪酬的激励作用

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中,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薪酬的公平性,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员工之间总不免相互比较,跟自己同等级比较,跟不同等级比较,跟外界同业者比较,当发觉自己的付出量与收入量不对称时,便会产生不满,积极而有条件之人另谋高就,未能及时谋得新职位者,留在原岗位上,也只是敷衍度日,态度散漫。由于薪酬极大地影响着招聘、士气和人员流动,薪酬发放带来的不公平会极大地影响员工工作的热情,因而一个能够发挥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必须以薪酬公平为前提条件。

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薪酬设计时,首先要保证企业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它包括企业内部横向上的公平和纵向上的公平。其中,横向上的公平是指同一等级的员工所得的薪酬具有公平性,特定个体的投入报酬比与同一级其他个体的相应比例关系应该相等,同等级的、资历大体相等、业绩贡献大体相当的员工,就应该得到大体相等的报酬;而企业内部纵向上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内部不同等级的员工在薪酬上的合理的差异,不同等级的员工,其投入报酬比也应该基本相等。企业薪酬的内部公平是保证员工正常工作,积极合作的基本条件。此外,企业还应考虑其薪酬水平与企业外同行业之间的公平性,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薪酬水平策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可以采用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高的薪酬支付水平来吸引人才,对于该行业大部分企业来说,至少应与同类企业相当,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安心在本企业工作。

为了使薪酬发放尽可能保证公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进行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是指组织基于职位分析的结果,系统地确定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从而为组织建立一个职位结构的过程,它是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职位评价在职位说明书的基础上,根据若干报酬要素对企业的若干基准职位进行评估,然后再将其它职位与这些基准相对照来建立起涵盖组织中所有职位的等级序列,并根据职位等级确定薪酬等级,从而建立起体现内部公平的薪酬体系。

(二)进行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使企业能了解市场薪酬状况,对相关职位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市场的差别,从而为薪酬制度的设计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薪酬调查一般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进行,调查对象可选择竞争对手或同行业类似企业,考虑员工的流失取向和招聘来源。

二、薪酬结构与薪酬的激励作用

薪酬的结构是薪酬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在薪酬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企业员工的薪酬构成来看,基本包括了以下部分:基本薪酬、激励薪酬、附加薪酬和福利薪酬。各部分薪酬的功能不同,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大有小,而采用何种比例组合这些薪酬同样影响着薪酬的激励效应。

(一)薪酬各组成部分的激励作用

1、基本薪酬

基本薪酬是指员工较稳定的那一部分基本收入,包括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企业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是员工维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它可使员工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对预测风险的心理保障意识,从而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保障。但是基本薪酬主要体现的是薪酬的保障功能,其数额相对固定,对员工激励作用不大。

2、激励薪酬

激励薪酬是对超额或出色完成任务的确认。它主要与业绩挂钩,通常是可变的、一次性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可以与个人业绩挂钩,也可以与团队和整体的业绩挂钩。激励薪酬的形式包括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也包括股权、期权、利润分享等长期激励薪酬。激励薪酬对员工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激励薪酬是额外的薪酬给付,同时不具有普遍性,当激励薪酬增加的时候,员工的积极性通常会因受到激励而提高。

3、附加薪酬

附加薪酬是对基本薪酬等难以全面、准确反映的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社会评价等对员工身心造成某种不利影响的补偿,或者是为保证员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一种补偿,一般包括津贴和补贴。附加薪酬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作用与基本薪酬的作用相似。

4、福利薪酬

福利是企业以非货币的实物或服务形式支付给员工的一种报酬形式,如社会保险、带薪休假、子女入托服务和免费交通等等。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补充福利。法定福利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必须由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福利基金;补充福利是各个企业在法定福利之外,为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而追加的福利项目。法定福利属于基本薪酬的范围,我们这里说的福利薪酬主要指补充福利。从支付对象上看,福利薪酬可分为全员性福利和只供某一特殊群体享受的特种福利(如给予特殊贡献的人员高级住宅津贴、股票优惠购买权和对有特殊困难的员工提供的工伤补助等等)。由于各个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福利措施,每个企业又可以针对个人进行不同的福利发放,因此福利薪酬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对员工的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显著。

(二)薪酬组合的激励性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薪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激励作用是不同的,而企业的薪酬往往是这些部分以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薪酬体系,由于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同,企业的薪酬组合的激励作用也不尽相同。从薪酬的组合模式看,一般有高弹性薪酬模式、高稳定薪酬模式和调和型薪酬模式。

1、高弹性薪酬模式

这种模式中激励薪酬是主要组成部分,基本薪酬等处于次要的地位,所占比例非常低。由于激励薪酬占比较大,一定时期内员工的薪酬起伏可能较大,员工能获得多少薪酬完全依赖于工作绩效的好坏,当员工的绩效非常优秀时,薪酬非常高,而当绩效非常差时,薪酬则

非常低甚至为零,因此这种薪酬模式激励性很强,但是它也可能使员工缺乏安全感。企业在选择高弹性模式时应该根据员工的特点,根据他们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有针对性的选用。

2、高稳定薪酬模式

这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薪酬模型,基本薪酬是这种薪酬结构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激励薪酬等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甚至为零)。这种薪酬模型,员工的收入非常稳定,几乎不用努力就能获得全额的薪酬,因此其激励作用很小。

3、调和性模式

这是一种既有激励性又有稳定性的薪酬模式,它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因此为大多数企业所钟爱。但要同时达到这两点,并不是简单的调整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就能实现的,有时需要增加薪酬的绝对数量,而这会使企业成本增加,同时,这种薪酬方案的设计和管理也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和财力。

由于各种薪酬结构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适用的人群也不尽相同,如收入水平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的员工可能偏爱稳定性的薪酬模式,高弹性的模式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相反可能使员工缺乏安全感,产生离开企业的念头;而富于挑战,追求自我展现和自身价值实现的员工可能偏爱高弹性的薪酬,所以,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决定其模式的采用。同时,在选择薪酬模式时,企业还应考虑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三、薪酬支付方式与薪酬的激励作用

过去我们在薪酬设计时,往往只注重薪酬的总量,而实际上,在薪酬总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的薪酬发放方式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对于薪酬究竟应该采取保密支付的方式还是公开支付的方式,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比较来看,采取公开支付的方式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大。

首先,如果企业的薪酬是公平的,公开发放将会使员工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承认,薪酬作为激励机制显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报酬与付出的相关,每个人都必须靠付出获取报酬,这就激励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对企业也随之产生了信任,避免了由秘密发放带来的不信任感、模糊心理和身处局外的感觉。

其次,让优秀员工当众领取高薪的形式比单纯的拿钱要多一份可观的精神奖励,满足了他们对荣誉的需要。一项有关不同激励方式效果的实验显示:在不同方式(公开和私下)的奖励和惩罚中,公开奖励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最后,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对其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积极的、相互信任和友爱的气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聚力,使其能够团结一致地实现目标。薪酬的透明就有利于建立组织中相互信任的气氛,减少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猜忌,鼓励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彼此的坦诚相对。

保密的发放方式似乎维持了表面的和谐,但更可能引起员工之间,员工对管理者的猜忌,与公开发放所产生的外化的冲突相比,秘密发放所带来的冲突往往是隐晦的和更加棘手的。事实上,冲突在企业中是不可避免的,并可划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冲突,建设性的冲突可以增进决策的品质,在决策中,问题被揭发,情绪被宣泄,并且给员工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价及观念改变的机会;冲突提供了所有观念呈现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被大多数人支持的意见。而破坏性的冲突会导致成员之间相互争斗,阻碍团体沟通,甚至会影响到团体的生存。就公开发放和秘密发放造成的冲突而言,公开发放可以更多涵盖的是建设性的冲突,就这一点来说,公开发放还是占有相对优势的。

当然,公开发放薪酬的方式也有它的弊端,最难处理的就是无法避免的主观上的“不公平感”,人们在认知上常常会高估自己,低估他人,这给工作评估带来了难度。对于公开发

放能否取其利,去其弊,充分发挥这种机制的有效作用,是由企业的工作性质、文化传统、管理风格、人员构成等许多因素限制和约束的。在不适合这种机制的企业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折中的方式,如部分公开的方式。部分公开可以有多种操作的方式,比如,在发放薪酬时不公开每一个职员的具体薪金数额,只公布各个不同数额范围的职员人数以及薪金的平均值,如果职员想要了解其它职员的薪金数额可有专门的程序申请供查询。总之,只有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采取合适的薪酬发放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加里·德勒斯.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美]乔治·T·米尔科维奇,杰里·M·纽曼.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凌云,张龙.国外薪酬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2).

4、王琳,沈进.中国企业薪酬体系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5(1).

5、于冬梅.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探讨[J].学术交流.2004(4).

6、刘正利,杨倩.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探究[J].经济师.2004(5).

7、任惠娟.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激励组合[J].企业活力,2006(9).

8、史保金.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思路[J].企业活力,2006(9).

第二篇:发挥协会作用

发挥协会作用 增加农民收入

--- 勉县养殖业协会先进事迹

勉县养殖业协会位于陕西勉县周家山镇明星村,2004年3月14日在勉县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全县第一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是全县从事生猪、奶牛、鸡、鸭、鱼等养殖业的农民自愿入会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协会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宗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办会、民主监督。组织机构健全,管理章程规范,各项制度较为完善,设置管理人员5名,日常工作人员9名,下设技术服务部、业务拓展部、市场信息服务部、饲料药剂购销部等部门。协会成立6年来,积极为养殖户服务,推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综合服务及自身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群众信赖。

(一)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

为了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和经营模式,加大科普宣传、技术培训和服务力度,协会不但积极参加县上举办的“三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还先后在全县7个乡镇成立了科普服务小组,定期邀请市县畜牧养殖专家对会员户开展新技术推广、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品牌注册认证等方面培训。去年元月份以来,共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34场次,培训会员7200

- 1协会的名义注册了“武兴”牌鲜蛋商标后,采取“农超对接”方式不但解决鲜活农产品“难卖”的问题,还积极推进“超市+协会+基地”的供应链锁模式,产品进入了多家超市,使会员的鲜蛋产品升级,小鸡蛋卖出大价钱,有效提高了会员的收入。现在协会正在办理其他农产品的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使会员的农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协调资金,解决了发展难题

为了解决会员户生产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协会多次与县信用联社、综开扶贫办等单位积极协调,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先后为会员户协调贴息贷款100余万元,并把小额贷款标准由3000元提升到5000元。新街子镇会员户朱福民,想扩大仔猪繁育规模,需购置种猪和产床设备,但资金不足,会长吴少武得之他的困难后,一方面陪同他外出学习考察,坚定了发展信心,一方面协调金融部门及时解决贷款资金10万元,项目启动后,协会技术人员及时到他家传授繁育技术,培训工作人员,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销售仔猪500多头,产值30多万元,利润10多万元。2007年,突如其来的蓝耳病疫情使他的仔猪繁育场80多头母猪受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协会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协调贷款2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当年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还获得利润5万多元。

(四)发展壮大,完善了自身建设

- 3定,并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

地 址: 陕西勉县周家山镇明星村勉县养殖业协会 联系人: 吴少武 联系电话:

13892663279

第三篇:发挥行业工会作用

发挥行业工会作用 做好女职工权益 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

漯河市郾城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近年来,随着郾城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企业大量涌现,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涌入,职工队伍迅速扩大,现有职工55000多名,其中女职工22000多名。郾城区总工会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在广泛调查、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由‚部门牵头,以大促小,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组建了餐饮、医疗、建筑、商业、专业市场、中小食品加工、医药等七个行业工会。行业工会以‚三级网络‛模式组建,即:第一级是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二级是区域性联合工会,第三级是基层工会或工会小组,25人以上的单位单独建立工会委员会,25人以下的,根据所在区域或路段,由几家、十几家、几十家设工会小组。同时,我们也按照‚三级网络‛模式,同时成立了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我们十分注重拓宽职工民主管理渠道,不断探索构筑维权新机制、丰富维权内容,在七个行业工会探索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发现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在维护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条款和要求,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特殊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主要表现在:一是女职工劳动权益难以保障。二是女职工工作时间超长、休息休假权难以保障。三是女职工‚四期‛保护落实难。四是女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自身法律意识不强,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造成企业不按法办事的压力不大。五是存在收取押金、或被扣取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事情。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尽最大的力量把女职工的利益,特别是女职工的特殊权益表达好、维护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发挥她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女职工委员会责无旁贷的任务。因此,我们在签订《集体合同》的同时,签订了《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作为《集体合同》的附件,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女职工的权益加以保护。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区总工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签订《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上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最大化地追求利益‚双赢‛,提高履约率。在签订《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时,我们采取‚因企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条款,紧紧抓牢‚五个一‛建设重点,确保女职工权益保护无盲点,无死角。

一、成立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扎实,郾城区总工会从高起点迈步、高标准要求、高规格操作、全过程参与,首先成立了以主管部门牵头,由各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参加的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协 1

商、协议的起草和签订的全过程。领导小组下设平等协商小组和协议文本起草小组。平等协商小组由职工方与企业方人员组成,并经过层层推荐和选举产生。协议文本起草小组是从行业工会及主管部门机关中抽出懂法律、懂政策、理论水平强、文化素养高的人员,具体负责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的起草、整理、修改、补充和完善。

二、起草好一个协议文本。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起草小组成立后,首先是搞好宣传发动,切实增强企业业主和女职工的法律意识。贯彻落实《工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工会女职工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往往取决于企业业主对这些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此,加强对企业法人和经营者的教育,不断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主动性,此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加强对女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女职工的法律意识,使其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女职工依法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必要。为此,我们专门印制了《工会干部必读》、《职工维权法律知识手册》、《女职工权益保护知识手册》下发给基层工会干部、企业业主和职工。通过召开店主会、女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向企业业主、职工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常识。其次是充分协商,体现《行业性女职工专项协议》内容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我们针对女职工最关心的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特殊权益等问题,先后进行多次协商。通过行业工会‚三级网络‛,一级一级充分协商讨论。先通过第三级,即:工会委员会或工会小组组织协商讨论,把《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草稿)下发到第三级,即工会委员会或工会小组,广泛征求企业业主、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修改和补充,在协商中遵循‚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原则。在协商中突出重点和热点问题的协商,即体现依法维护,又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其次是第二级协商,即区域性联合工会协商讨论,在工会委员会和工会小组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第二级协商主要针对一些特殊条款,发扬民主,再次进行平等协商,使《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草稿)内容更合理,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在前两级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行业工会联合会女职工委员会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初稿),行业工会联合会女职工委员会与企业业主就《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初稿)再次进行平等协商,经重新修改后,报区总工会审核把关。

三、召开好一次专项协议的平等协商谈判会。协议起草小组综合双方意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最后形成的《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文本,能否得到女职工的单位方的认可?女职工权益的维护能否在协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双方还有哪些建议?等等,这还要通过双方代表的平等协商。召开好一次平等协商的谈判会,大家畅所欲言,再次提出各自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协议的公平性、合理

性和合法性。协议起草小组根据双方平等协商的意见作重新修改,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文本,最后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

四、举行好一个《协议》的签订仪式。经过双方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的《专项协议》,能否有效实施,召开一次行业职代会至关重要。召开职代会,在会议上对协议的起草、协商过程作一说明,宣读《协议》文本,让广大职工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企业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很有必要。经过职工或职工代表的充分酝酿讨论,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协议》文本。最后由工会主席代表广大女职工与法人代表在《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上签字,《协议》文本分别送交上级工会和劳动主管部门备案后生效。实践中我们考虑行业性质的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因此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我们循序渐进,边完善、边规范。在签订《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过程中,我们不要求一步到位,但要求必须有议题、协商、签字盖章等规范手续。我们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更容易使企业业主接受,有效促进了《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的签订。

五、建立一个《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履行的长效机制。为了使《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得到切实履行和有效实施,郾城区总工会从长远打算,指导行业工会联合会着力建立维护长效机制。成立了‚郾城区行业性集体合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总工会主席副职担任。领导小组采取单位自查、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一次和全年通报的办法,加强对《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对查出的问题,设立公开栏公示,限期纠正和整改。

通过签订《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一是实现了女职工维权的突破。《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的签订,使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使女职工对自己应当享受的权利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使广大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的保护逐步走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实现了‚双赢‛效果。《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的签订,在广大女职工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为维护女职工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受到了市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同时,对全区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漯河市沙北精神病医院的女职工张艳伟说:‚《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签订后,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遇到侵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会主动找到老板说《协议》上有规定,我可以享有这项权利,以往女职工怀孕了,还得从事护理工作,现在不存在这种现象了‛。宁二伟诊所的护士陈小娜说:‚以往我们上班的时间没有保障,老板什么时候走我们走,老板不走我们也不能走,常常是到夜里十点多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老公孩子烦,自己也烦,而且工资也很低,老想跳槽。《行业性女职工保护专项协议》签订后,在上班时间上有了保证,每天可以按时间上下班,有时间陪陪孩子了,自己也可以更安心工作了‛。漯河市沙北精神病医院

长赵建华说:‚签订了《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后,工会主动去做工作,职工的思想稳定,积极性大大提高,减少了很多麻烦事,医院按照规定去做,理解职工,职工也理解医院,留住了人才,增加了医院的效益,实现医院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效果‛。

通过推行这项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区委大力支持工会开展此项工作,区委书记、副书记多次到工会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区总工会党组特别是一把手站在工会全局和依法治会的高度,把加强此项工作纳入区总工会工作重点,重点部署,重点指导。为此项工作的推行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的签订。

二、平等协商,是签订《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关键。做好平等协商,充分征求企业业主、广大女职工的意见,体现《协议》的客观、公平、公正合理是有效促进《协议》履行的关键。

三、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是《行业性女职工保护权益专项协议》实施的保证。加强对《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建立长效履行机制,是《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得到有效落实的保证。

四、实现‚双赢‛,是《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的目的。实现企业满意,职工乐意,促进和谐共生是《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签订的目的。

在下步推进这项工作,郾城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实际出发,从求实效出发,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协议》履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协议》履行中出现的侵犯女职工权益的事情,及时协调解决,化解矛盾,使《协议》得到真正履行;三是以点带面,全面推行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工作。

由于我们做《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这项工作的时间还不长,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妥之处,今后我们将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这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水平

玉碗镇是大关县的“南大门”,总面积90.7平方公里,辖5个村106个村民组,总人口14575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位臵、环境条件等制约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缓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压力较大,成为全镇工作的一个薄弱点。为改变现状,自2006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总结,以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总结经验,逐步在全镇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提高了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奖,主要的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扎实开展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总结,深刻地认识到:要扭转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结合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高群众的参与率、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建立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为此,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强镇升位”的目标,先后召开了动员会、宣传会、培训会,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统一了镇、村、组干部的思想,提高了认识,专门成立了以人大主席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镇、村、组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奖优罚劣,促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把握关键,分类指导,逐步提高“村民自治”工作水平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合同》是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关键,也是规范依法管理服务和群众婚育行为的准则。我们在指导各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时,坚持五个原则:即内容合法性原则、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制约措施和优惠奖励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取消了过去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中以行政手段为主的一些霸王条款和不切合实际的内容,使群众认识到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他们不仅要履行义务,还充分享有权利,增强了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村委会和育龄群众在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的形式具体确定下来,实行合同管理,使村干部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服务的观念,让群众感受到实行“村民自治”的好处,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为“村民自治”铺平了道路。

由于我镇各村工作基础不一,根据各村实际工作水平,将五个村分别定为基本合格村、合格村和先进村。帮助各村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了解各村的实际困难,进行分类指导,协助、指导、督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针对各自的工作重点和职责要求,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利用计生宣传日、活动日、计生例会等机会分别对各村村支书、村主任、计生宣传员、协会会员加强业务培训,互相交流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严格要求镇计生办、服务站、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坚持“三到位”。即进村督查指导工作到位,到组召开群众会等宣传培训教育到位,入户调查了解群众需求、提供服务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整建协会,健全网络,为实现“村民自治”提供组织保证

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从根本上讲,要依靠有效的组织和载体建设,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计生协会具有联户到人的网络优势、发挥“五老人员”的威望优势和人才优势,因此成为协助村支两委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最佳载体。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协会建设,使计生协会组织充分发挥群体作用、主导作用、群众骨干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

2006年计生协换届前,镇党委、政府着手加强协会工作,先认真调查了解、物色人选,组建了计生协会领导机构,选举了协会会长和秘书长,围绕协会五项职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协会工作。2012年全面完善计生协会组织网络,壮大计生协会队伍,巩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服从于和服务于计生“村民自治”工作,改变过去仅仅抓常规性协会组织建设的做法,将工作对象从镇、村常住人口扩大到流动人口和企业,充分发挥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为全镇“村民自治”工作树立典型、总结经验。

四、搞好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高

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载体作用,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群众,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现场了解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群众需求调查,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镇党委、政府通过汇总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主动为育龄群众提供相关服务,帮助解决困难。一是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群众参与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镇计生协会的带动下,全镇先后成立了林下土鸡养殖协会、养猪协会、折耳根种植协会等专业协会组织,由镇党委、政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联系协调销售;重点帮助经济状况不好,缺乏启动资金的计生户,帮助他们协调贴息贷款。几年来,镇政府为群众协调贷款52.5万元,贴息42337.2元,解决了他们发展经济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二是认真落实群众依法应当享受的各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对全镇所有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发放一次性奖励和保健费,自2006年以来,全镇共计兑现一次性奖励费41800元,保健费20625元。三是为独生子女户和两女绝育户实行农税减免和学杂费补助;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好一年一次免费妇科病普查和优惠普治。每年财政预算13000元左右作为此项工作的专用资金;五是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育龄群众的具体需要,开展个性化的各种上门服务。

通过帮扶、服务工作,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转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通过镇党委、政府协调联系,请来了农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专门为该协会会员讲课,并安排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具体指导,通过努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上级部门的认可。

五、严格措施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充分认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重视协会参与村民自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镇上将成立由协会会长任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计生协会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二是各村“两委”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计生协会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实施,结合实际搞好村民自治。

2.加大经费及人员投入。一是各村、各单位要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要确定专门工作人员,谋划工作、落实工作,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各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指导、落实的责任,自始至终,一抓到底。三是民政部门每年要从民政救济金和救济粮中调整资金3000元和大米3000斤给计生协会,用于计生协会对独生子女户、两女结扎户、困难群众的慰问,确保计生协会活动正常开展。四是考核合格的村,党委、政府将每个人口补助0.5元给合格的村,用于村计生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政策宣传、知识培训及设施配套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确保计生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发挥作用。

3.强化宣传培训,严格奖惩。一是各村要利用标语、会议、简报、媒体广泛宣传协会参与村民自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及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参与。二是各村要培训业务骨干,以镇、村、小组计生协会会员为重点,让他们熟悉协会参与村民自治工作的政策、原则及工作程序,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各村要对计生协会活动小组及成员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不履职、不合格的小组成员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计生协会作用的发挥。四是每年党委、政府将对村计生协会、活动小组、小组成员进行评比,表彰一部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计生工作做到整体推进。

4.加强督查指导。由镇计生协会对各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进行全程指导,按月督查、季评比、年考核的办法,采取印发简报、召开会议等形式,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和单位的好做法予以推广,对阶段工作滞后、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村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促先进推后进。 六:收获和体会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后,增强了干部群众计划生育法律意识,激发了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通过群众参与讨论、制定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合同》,真正体现了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还权于民,确立了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他们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调动了村级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惠奖励扶助政策,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了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推动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全镇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组织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我们的体会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关键;抓好网络建设,让计生协会唱主角是“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依靠群众和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是搞好“村民自治”的基础;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依法自治意识,还权于民是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保证;搞好优质服务,惠利于民,让群众满意是实行“村民自治”的目的。

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把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和新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各级各类组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党员和群众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动员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使我们应从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入手,掌握其思想活动的新变化,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才能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这些“多样化”反映在新的思想意识上,使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在此,我们有必要将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加以概括研究。

1、竞争性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等级特权观念和“等、要、靠”的思想,弱化了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依附,人们也逐渐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这种体制的变革

使人们呼唤竞争精神,开始在公开选拔中注重考察人的能力和才识,“爱拼才会赢”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竞争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就会破坏社会公正、引发一定程度经济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要合理规范竞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合理合法的轨道上进行正当竞争,并遵循平等自愿、忠诚守信的原则。

2、多变性

人的思想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在对新的理论、新的价值观念处于一种不辨良莠,全盘否定、或虽持疑虑,又不置可否的状态,急需用科学鲜明的理论加以引导,因此对于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我们要用科学的预见性、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将人们积极健康的思想补充、丰富,使其不断发展,并将其思想中消极颓废的方面控制在萌芽状态。

3、趋利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义利观使人们一直羞于谈功利。但在改革开放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这种趋利性思想使人们堂堂正正地争取自己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使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滋生拜金主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鼓励人们通过正当手段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反对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非法为己牟利的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工作中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和新课题。

二、构建和谐企业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首先,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提出新要求

和谐企业”的提出,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衍生而来的,与企业经济建设、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位一体,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其次,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就指企业的党建工作。企业党建工作要服务于生产经营工作,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实践中所取得的新经验,充实完善新内容。这就要解决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又要不断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准确把握职工的需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在服务职工中引导职工提高思想境界。

第三,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探索新方法

要建设和谐企业,就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职工内部矛盾。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管理与

教育相结合,运用法律、行政手段,结合说理教育和人际协调,妥善处理好职工内部矛盾。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传统形式与新兴科技手段相结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技术含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激励作用

企业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些和谐突出表现为全体职工的共同理念、共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要做到这些,就要把正确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职工机制创新。一些企业之所以存在不和谐现象,其根源来自传统观念的误导,或是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公正,导致思想上想不通,行动上难统一,使一些矛盾和问题升级扩大化,酿成企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客观准确地摸清职工所关心、期盼和困惑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创新思想观念,解开思想疙瘩,要关心和激励职工,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2、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作用

企业和谐是职工个体的和谐,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关键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处于改制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职工下岗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

企业职工产生烦躁、焦虑、抵触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着眼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问题,预测到问题突发的可能性,帮助他们解决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投入到企业改革改制中,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中。

3、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作用

和谐企业是富有活力、保持稳定的企业,包括把各方面利益、复杂关系处理恰当。 当前,企业改制是社会热点、难点,职工的思想观念、心理矛盾客观存在,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影响企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帮助职工化解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4、加强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党员成为企业的先锋模范,使党组织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战斗堡垒。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以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题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通过“三亮”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进一步展示党组织和党员风采,激发党员的工作激情,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比”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进行岗位大练兵,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提高党员履职尽责的内在动力; “三评”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并结合党员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实惠。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 进而带动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服务人民群众,展示精神风貌,为构建和谐企业,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上一篇:非公企业成立工会请示下一篇:福建省新高考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