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训论文范文

2022-05-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而高水平的工匠正是实践中的高手。这是从国家的层面上体现出对操作性人才的需求导向,也意味着人才培养进入重视实际操作的转型时期。审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是鲜明的行业特色。

第一篇:审计实训论文范文

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研究

摘要:为跟上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的步伐,加快和优化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建设已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完善实训建设体系、优化实训教学资源、科学设置实训课程、提升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等建设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实训建设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环节就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从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以下简称会审专业)实训建设的角度来看,实训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就业市场激烈的人才竞争,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完善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目标缺乏指导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市场对会计、审计岗位的需求,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审计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中,由于审计实训教学素材少、难度大,效果差等原因,明显存在突出会计,弱化审计实训教学安排,实训计划不合理等现象,致使会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在实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没有细化,没有特色,使实训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作用被弱化。

(二)实训建设体系构建不均衡

会审专业实训建设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这两部分建设不均衡现象。硬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可直接购买或引进的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而忽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参考较少需要自主编制的实践教材,如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易于实施的教师实践能力建设,而忽视了实训教学方法建设,特别是对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对“合作制”“仿真制”实训模式盲目引入,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是借鉴会计专业、审计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只是简单对等安排,缺乏专业特色分析。其次,会计、审计各专业主干实训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但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只关注课程知识结构上的先后关系,忽略了课程知识体系上的互补性,没有充分整合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将会计和审计的实训融合寄托在综合实训上,浪费了有限的实训资源和时间,降低了课内实践和单列实践课程的效果。

(四)实训教学素材单一

目前会审专业实训教学素材存在会计实训素材一边倒,审计实训素材匮乏、单一的现象。大多数高职高专审计实训多以审计过程的单项实训项目设计为主,缺乏系统性。从仿真实训上看,审计实训软件匮乏,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如《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审易465审计模拟教学软件》,没有涉及内部审计的实训软件,无法满足内部控制时代的岗位需求。且审计教学软件提供的案例跨越时间短,经济业务变化少,训练类型单一,多为差错舞弊的账项审计类型,无法提供对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等重要审计环节训练,与实际审计存在很多差异。

(五)实训教学资源分配不科学

会审专业会计、审计实训虽然在实训课时安排上相当,但从实训资源应用及效果上看,审计实训差很多。从教学师资分配上看,没有合理分配和运用实践型教师资源。课内实训大多由理论课教师教授,主要是针对理论要点的理解和训练,缺乏实训指导性。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要求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教授理论课程,造成单设实训课在实训课程比例逐渐增大的教改趋势下,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师担任,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

(六)教师队伍实训能力不足

目前各高职高专都很关注“双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实践锻炼时间短或不连续,财务、审计部门涉密等问题,老师很难真正深入系统的参与企业的账务核算、财务管理,甚至对会计流程基本的十大岗位都没有全部体验。审计实践也顶多完整参与一两项审计业务,对审计职业判断培养、审计方法的运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审计沟通技巧等的理解不够透彻。其三,大多数专职教师对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热点和政策走向不了解,不熟悉,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实践岗位发展需要,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效果。

二、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建设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会审专业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教育,专业具有开阔的就业范围,即可从事会计工作、又可从事审计工作。基于设立初衷,专业培养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培养地区中小企业的骨干会计人员、基层会计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向,应针对会计、审计两种岗位要求,重点提升学生会计、审计岗位的职业判断、专业基本实践技术、管理理念、软件应用能力、内部控制、资产评估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训建设体系

注重专业实训建设体系的均衡发展,以专业为分界,课程为核心,实训为基础进行系统构建。硬件建设中除继续加强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外,应加大实训教材建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者并重,后者优先的指导下,加强实训素材组织实例化和模拟课程的制作。根据专业标准化管理的需要,规定每门课程素材的基本标准,建立课程实训教材开发制度,纳入各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现既符合课程的内涵要求,又利于课程间的协调。软件建设方面,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实训教学方法研究,建立研究团队,推行案例教学和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科学引入 “合作制”和“仿真制”实训模式。

(三)科学安排实训课程

课程安排是实训教学建设的基础,应依据专业知识体系特点,结合行业需求,科学组合。单列实训课程以专业必备实训课程为主,适当考虑会计和审计中运用广泛的实践技能。必备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实训、中级财务会计实训、纳税实务实训、审计学原理实训、社会审计实训,增设课程是内部会计控制实训和会计报表实训,它们不仅是会计、审计岗位中广泛运用的技能需求,也是内控时代的必备技能需求。课内实训主要以补充单列实训的课程为主,如设立成本会计课内实训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设立会计电算化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常见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完善会计基本技能作补充;设立内部审计课内实训、资产评估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内部审计和资产评估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审计实训技能作补充。综合性实训课程则包括理财之道软件实训、、ERP沙盘模拟演练、会计实务模拟实训、审计软件综合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管理、审计分析等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四)优化实训教学资源

首先,应该充分挖掘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实训顺序,节约实训资源和时间成本。大一下学期为基本技能学习期,开设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实训)等,主要针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是学生对手工做帐各环节实际操作的掌握和理解。大二上学期是会计基本技能巩固期,开设中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中财)一阶段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纳税实训等,主要锻炼会计岗位实操技能,重点是在中财实训中增加会计流程实训内容。大二下学期是会计与审计基本技能互补关键期,开始引入审计基本技能。大三上学期是会计与审计专业技能融合期,主要侧重会计综合实训、各类审计实训,会计实训结果可作为审计实训素材。大三下学期是专业综合技能巩固期,该阶段主要是专业实习,同时以导师制方式安排审计综合实训,作为毕业考核,进而实现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实践锻炼。

其次,分阶段、合理进行不同教师角色的分工和配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标准化。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阶段,实践课程尽量安排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为主导教师,理论课老师为助教。既能保证实践课授课效果,又为理论课老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途径。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均衡阶段,则可将理论课和课内实训交由同一老师教授,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上单列实训或综合实训课。

(五)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方向的要求进行补充。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包括基本素养、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基本素养除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外,应补充专业沟通能力;专业基本技能除会计和审计软件应用、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基本技能(如凭证编制、发票识别、账簿登记等)、会计和审计的基本职业判断等外,应补充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考取从业资格证。专业技能除了对会计、审计循环各岗位职责和岗位专业技能的把握,会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综合分析外、还应增加不同类别审计步骤中的专业应用文写作、专业分析方法与沟通能力的综合运用。

(六)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方法的使用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接受能力、学习兴趣,认真分析各实训教学方法的优劣,阶段化地推进和优化教学方法。首先,高职高专应充分挖掘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的优势,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广泛推行。将高职高专及下属实体的财务、内部审计实例编入案例或实训教材,提升教材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其次,有效组合“合作制”和“仿真制”。由于会计和审计涉密性,“合作制”不适合进行大批量学生的实训,故应本着双赢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养,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企业的后续教育或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合作单位为高职高专提供老师实习岗位,提供实践素材,提供高级专业人员的专题讲座等。“仿真制”能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一致的实践锻炼,但受会计种类单一性、业务特殊性和制作成本高的局限。故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培养目标面对的就业主体,选择对应会计种类的仿真模拟案例,并将其放在会计、审计综合实训中,而将仿真案例中的特殊业务作为相关专业教学的案例素材。

(七)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这是会审专业硬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限制,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而定,最好选择校企合作方向,可跨区域引进。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建立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前厂后校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以模拟实训室为主,除常见的会计、审计模拟实训室外,还应建立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实训室,以完善岗位及环境模拟实践。

(八)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上,应建立专职教师专业实践制度,要求专职教师每学期完成一个月的专业实践工作,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践培训的形式,应以资源共享,提高效率为原则。首先是高职高专会计、内审部门接受会审专业的教师做兼职会计、兼职内审员等,不仅提升了专职教师实践能力,为专职教师提供了关注和熟悉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热点、政策走向的平台;同时也为高职高专会计、内审部门提供了会计、内审人才后备军和政策研究、决策分析的智囊团。其次是外部实践培训形式,可建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或专职教师自己联系。

参考文献:

[1]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20).

[2]张春,张露.高职院校会计实训中心三维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3]王数进,王静静.会计与审计专业“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1(10).

[4]潘玉萍,赖秋萍.高职院校会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价值工程, 2013(12).

[5]尹合伶.会计与审计实践教育基地构建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03).

[6]裘腰军.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探析[J].会计之友,2011(34).

[7]于运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

[8]管永权,金榜.基于职业能力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26).

(作者单位:赵明霞、刘云珊,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赵明媛,云南省地震局结算中心)

作者:赵明霞 赵明媛 刘云珊

第二篇: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教学浅析

摘 要: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而高水平的工匠正是实践中的高手。这是从国家的层面上体现出对操作性人才的需求导向,也意味着人才培养进入重视实际操作的转型时期。审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是鲜明的行业特色。本文通过研究审计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当前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审计实训课程的系统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审计人才 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

1 审计实训教学的性质

审计实训课程是审计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等课程以后开设。审计实训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计技能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促进学生就业,也为就业后能尽快胜任实际工作提供帮助。

2 审计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2.1 政府人才培养规划

从2005年起,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课程实践性写入中央文件,从而肯定了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部署了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这意味着对我国审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人才的培养主体——高等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政府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2 市场人才目标需求

目前,在对大学生毕业求职情况的有关调查中发现,70%以上的用人单位都指出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一大缺陷,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立马“上手”的新人非常稀缺,也是用人单位眼中的宠儿。因此“人才紧缺”和“人才过剩”的情况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这个情况表现在审计行业尤其突出。我国当前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已经超过1800万,但是全国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数还不到25万,社会审计行业人才紧缺是业界的共识。同时,大部分在岗的审计人员都是从会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审计知识的学习和审计经验的积累,从而导致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因此,系统的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是目前审计行业最需要的人才素养。

3 审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审计基本被并入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审计大学除外),各院校的专业设置中,审计单独作为独立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因此,审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大多是在会计专业的架构下进行的。主要的模式是:完成一套会计模拟账,或者将会计实训课程进一步延伸,把会计实训的完成的会计模拟帐查一查,出具一份审计报告。甚至于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实训课程,直接用会计的实训课程代替。这种依托会计学习审计的理念,并没有真正体现审计专业的特点,无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无法学会如何进行审计程序、如何收集审计证据、如何进行循环审计分工协作,这完全不符合学习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3.2 教学模式固化

在当前的审计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大多数采用“讲授原理——案例分析——模拟案例——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实训课程,整个过程仍是教师长篇累牍地教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案例答案也通常是教师固定的。整个过程学生都没有主动参与进去,和正常课程相比,仅仅是把教室改为实训室而已。这使得学生觉得乏味无趣,教师也缺乏激情。对于审计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判断”几乎没有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完成审计实训课程之后仍然无法了解审计真正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更不可能满足与就业单位的“零接轨”。

3.3 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当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教师大部分由“学院派”出身的教师担当,这部分教师本身没有审计实际经验,并不熟悉审计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审计小组各成员中的协作,也没进行审计实务操作系统的学习。在教授审计概念时,没有能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得学生对概念的把握很模糊;在教授实训时更没有办法“代入式”地引用真实案例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这使得审计实训课程的实际效果欠佳,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预期目标。

4 改进审计实训教学的建议

4.1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审计实训的效果,高职院校在审计实训课程的安排设置上应当考虑课程安排的时间和实训针对的就业方向。在时间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和会计实训安排在同一学期但是晚一些的时间。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会计实训课程,对相关的概念掌握比较集中,对知识的记忆也较为深刻,同时对整个会计帐薄也非常熟悉,更容易使审计实训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的方向上,选择社会需求更广泛的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范畴,使得学生掌握的实际技能更贴近市場就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求职优势。课程设置如图1。

4.2 反转课堂的引入

采用反转课堂的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借鉴ERP会计沙盘竞赛的模式,开设以“审计小组”为单位的团队讨论,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审计实际业务,分角色模拟整个审计流程。教师在审计各个阶段提醒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和相关的概念知识,组织学生发起小组讨论,但不直接参与。这种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完成整个审计程序,强化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审计的实际操作性。同时,通过分工协作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审计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工作岗位,掌握市场真正需要的实践能力。反转课堂各阶段的要点如图2。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上述审计实训课程的反转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实训课程的效果。对于目前的“学院派”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计划。具体措施有两个方面。

(1)针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建立长效培养计划,提供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创造条件让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亲自参加审计实际工作。鼓励教师经常进行实际调研,提高科研水平,促进专业教学。

(2)聘请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审计人员兼职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或者进行指导,为师生及时传递审计实务中最新的问题和动态,弥补审计实训教学环节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刘国常.审计专业教育综合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

[2] 李岩,梁平,李航.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9).

[3] 段丽娜.浅析独立院校审计实训教学的难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教育,2015(9).

[4] 缪喜玲.审计实训教学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3).

作者:黄金

第三篇:基于思维导图的审计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审计实训教学要求跨学科相关知识的全面、系统、综合掌握。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可有助于确定审计实训教学的目的、确定实训教学计划、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加强对实训知识的巩固,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进行反思作出适当评价,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审计实训;教学模式;认知理论

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记忆力、严谨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熟练的操作能力。但是,当前审计实训课程由于仿真度不够的原因,普遍倾向于满足对记忆力的训练,距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思维导图对于培养思维能力,拓展知识结构,增强记忆,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效果,将其引入到审计实训中将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一、审计实训教学特点

审计实训是审计专业的实践课程,通过学生对审计案例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来达到掌握审计的思维方法、练习工作技能,培养专业素质的一门实践课程。

由于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形成审计实训课程的如下特点:

首先,审计实训要求知识掌握应当具有全面性。审计目的是要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编制基础进行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获取合理保证,发表审计意见。要对财务报表适当性和公允性进行考察,就需要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要学好审计实训的知识,就需要系统掌握以上课程以及《审计学》理论,知识要求有全面性。

其次,审计实训要求知识应用应当具有综合性。审计实训不仅仅是一门整合各科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更是应当在学习中采用带有综合性质的学习方式。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要求审计实训学习不是“个体式”的、“复现式”的,而是“群体式”的、“探究式”的。要求学生应当根据面对的具体单位环境,通过分工合作自主设计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解决具体的问题。

再次,审计实训要求知识传授应当具有系统性。由于审计实训所需要知识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遵循循序、系统、连贯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否则,就会形成知识的碎片化、凌乱化,不利于学生工作思路和智力的培养,也会降低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案例,将需要的知识条理分明地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将综合的知识融会贯通,方便今后在工作中随时调取,高效完成工作。

二、思维导图特点

思维导图的理论前提是图片更容易形成大脑记忆,联想思维可以将碎片化的记忆联系起来。思维导图的特点有:第一,中心图形是不可或缺的。中心图像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和出发点,可以通过色彩或者形象来吸引目光和大脑思维的注意,同时从中心图形出发进行发散性思维;第二,曲线发散思维。围绕着中心图形进行发散思维,形成一个个链接的节点;第三,采用曲线而不是直线。中心图形与节点的链接采用曲线而不是直线,一方面可以避免直接形成因果关系思维,另一方面优美的曲线可以激发想象力;第四,采用图形或者关键词。从中心图形出发的节点是发散思维的结果,这些节点尽可能用图形或者关键词来表达,通过图形或者关键词更多的激发想象力;第四,尽可能多的使用色彩。多种色彩可以引起注意,也可以激发想象力引起更多的联想。

思维导图的使用有手绘图形和机制图形两种,但其机理都是相同的。首先要绘制中心图形。中心图形是思维的起点,要绘制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容易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联想。其次,从中心图形出发,将发散思维联想到的内容用关键词或者图标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分节点。如果是图标,要求仍然要求鲜明、醒目,如果是关键词要求简短而不是如短句那么长,关键词要明确且有意义,因为醒目的图标或者简短的关键词更容易引起发散想象。第三步,将分节点和中心图形用鲜艳颜色的弯曲线连接起来,标示思维联系的过程,强化记忆;第四步,从分节点出发继续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形成二级分节点、三级分节点……最后,对形成的思维体系进行检验,整理思路。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设计

由于审计实训课程对知识要求的全面性、对教学要求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造成目前审计实训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大、学生热情不高等质量问题。而思维导图对记忆力、想象力培养的独特性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见图:基于思维导图的审计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审计实训的教学目的。审计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实训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从事与审计相关的工作。而利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要解决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重知识复现轻综合运用,易于单独操作而团队合作薄弱的实训课程的现状。除了明确审计实训课程授课的总目标外,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审计实训教学计划,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三个维度来确定分章节、分课次的教学目标,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的目的。

第二,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审计实训学习计划。这一部分形成思维导图的构架,审计实训课程需要多科内容的综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对内容庞大的审计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审计实训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在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将总目的通过内容关键词作为中心图形,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根据学习计划和学生自身特点,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将计划中的内容具体落实到时间、课程节数上来。比如针对学习计划中“练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部分,应该围绕着此节标题,引出企业经营、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税务稽核等内容,然后将对这些内容的要求根据业务的顺序逐步落实到周次、节数上来,形成可行的学习规划。这样的授课计划目的统一,方便交流,可以适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第三,利用思维导图促进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是“重新发现”知识内容和“重新组合”知识体系,审计实训对知识综合性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仍然以前文所述的“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训学习为例,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分组实训的方式,请组员分别扮演投资者、债权人、税务人员等角色,揣摩在各自的立场各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然后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满足这些报告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在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如何运用统计、审计、会计、税法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巩固。这一部分是对思维导图的架构进行丰富,使得思维导图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动图画。利用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新、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对已有碎块化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组合,形成自己的认识方便随时调用。在审计实训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集体引导或者布置学生自觉采用思维导图方法对已学习过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条理性整理,方便以后随时调阅使用。比如关于制定审计计划部分的内容,可以从审计计划出发,引出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的不同,具体计划的实施又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然后引出风险评估的内容和目的、主要使用的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选择又与审计目标相关,审计程序又决定了获得的审计证据……通过这些有机联系,将学生对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内“存乎一心”,才能在实践中体会“应用之妙”。

第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反思和教学评价。教学的总结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教师和学生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审计实训过程都应该进行反思。教师应当反思授课的过程、知识点的阐述、学生的引导启发有没有缺漏、不足的地方,以防备下次课程重犯,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应当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内容,在学习表现中不够活跃、积极的地方,从而作出适当的改善投入今后的学习。教学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当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运用能力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来自教师、学习者本人和团队队员,也可以来自第三方(独立评价部门),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实训总结、考试测验。思维导图方法均可以用来进行反思和评价。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高,如果教师理论基础深厚又具有业务实践经验的话将会更为有利。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对于本教学模式的把握和熟悉程度不够,因此使得本教学模式的效果未能充分得到实现。此外,通过教学发现,部分学生针对此模式的应用效果不甚明显。这些都是今后应当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林文东,宋芹芹.我国思维导图十年研究概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109-110.

[2]孙俊.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04):80-83.

[3]李会章.思维导图在网络讨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3):102-105.

[4][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5]姜云霞,王竹萍,赵阳,任相花.基于知识建构和思维导图的高效教学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17.

[6]詹志娟,谢淑敏.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9):89-90.

作者:张洪浩 巴雅尔

上一篇:变动成本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预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