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及其矫治

2022-09-11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各高校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却日益严重, 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必须予以矫治。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一大难点。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形成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矫治措施。

1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有很多, 既有社会客观因素, 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历史原因:正本清源, 考试最早是统治阶级选拔官吏的工具, 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重要方式;我国早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完备的选拔官吏的考试——科举制度, 随后便出现了一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凭借父辈的特权和金钱在考试中乘风破浪, 一举中魁的现象。考试作弊可说是中国传统旧文化的一部分。

(2) 社会原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存在着负面效应, 使一些人产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 重索取、轻奉献, 同时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假冒伪劣这些社会丑恶现象也腐蚀着社会肌体, 这些不良的社会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些学生看到社会上存在知识贬值、个体暴富等现象, 认为读书不如多挣点钱, 勤奋苦读不如多搞点有偿服务, 更不如尽早学点拉关系、走后门的技巧, 于是厌学情绪滋长。由此看来, 社会消极、腐败现象是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原因。

(3) 学校原因:从客观上讲, 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代替应试教育的前提下, 考试成绩仍是学校衡量一名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 它决定着三好学生的评比、奖学金的发放、党员的发展以及毕业的分配、学位的获得等一系列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于是一些学生把分数看成自己的“命根”, 那些平时学习不认真而力图过关、顺利拿到毕业文凭的学生便毅然“以身试法”, 而有些学生为了拿奖学金、评上三好生, 也“铤而走险”。与此同时, 高校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学校指导思想上紊乱, 为了搞创收、弥补经费不足, 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贸然扩大生源, 从而降低了教育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在考试中给学生开“绿灯”, 对作弊现象“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另外, 部分监考教师的不严格、不负责任也在客观上纵容了考试作弊这一歪风邪气。

(4) 学生个人心理原因: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考试作弊的最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方法上不能正确把握和心理上的不成熟等。

(1) 依赖心理。该心理主要源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身子女, 称为“被抱大的一代”, 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 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 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 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 不以考试作弊为耻, 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 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

(2) 侥幸心理。凡是考试作弊被抓获的学生都承认他们作弊时存在侥幸心理, 虽然都知道作弊是学校禁止的行为, 一旦被抓就要处分, 但他们总希望自己碰上好运。

(3) 虚荣心理。高校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奖学金的评比和综合测评名次排列, 这些关键都是看考试成绩。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 有的是学生骨干、有的是历年奖学金获得者, 他们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 而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 冒险心理。一些学生对竞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对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 入学后不是关注掌握真才实学, 而是千方百计为了获取文凭与学位, 因此在学习上是平时不烧香, 临时抱佛脚, 时间来不及, 也只有孤注一掷, 想方设法地考试作弊, “不成功便成仁”!在这种心态下, 考试作弊这种知识盗窃行为不再是耻辱, 而是一种本领、一条捷径。

(5) 从众心理, 也称为“不平衡心理”。一些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 但发现周围作弊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 甚至评到奖学金, 也就挤身于作弊行列。据调查, 大学生中持“人家作弊, 自己不作弊吃了亏”的心理而作弊的占1 2.5 5%。

(6) 义气心理, 也称为“同情心理”。具有同情心理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碍于同学面子而协同作弊的学生。据有关调查, 因“碍于情面, 无法拒绝”而协同作弊的大学生比例为9.51%。在考试时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不仅害了别人, 也害了自己。

(7) 过关心理, 也称为“利益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就端上铁饭碗, 平时不努力学习, 在学校里混日子;另一些则由于学习基础差、身体健康欠佳等原因, 学习起来很吃力。到了考试的时候, 他们害怕成绩不及格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同学们的白眼及影响今后的就业等, 便想以作弊的方式达到及格的目的, 即所谓的“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

(8) 逆反心理。有些同学对学习和考试非常厌倦, 或是对老师非常反感。学校明文规定考试不得作弊, 一部分大学生就偏要作弊, 并以此为荣, 主要表现为“你不让我抄, 我偏要抄, 看你能把我怎样?”。

(9) 表现心理。有些同学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 从而以考试作弊来让别的同学佩服, 主要表现为“你们都不敢抄, 看我怎么样!”。

(10) 怀疑心理。有些同学对自己信心不足, 想通过核对答案或翻看书籍等作弊手段来验证自己做题的正确性, 主要表现为“我对自己没信心, 总怀疑自己做得不正确”。

⑾猎奇心理。有些同学对考试作弊非常好奇, 很想通过此举来体验生活, 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真好玩, 我也试一下”。

⑿投机心理。有些学生跨入大学后, 对自己放松了严格要求, 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怕吃苦, 学习不努力, 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 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 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

2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矫治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矫治, 应从客观和主管两方面着手。

首先, 从客观方面讲, 要优化社会大环境, 减少不正之风的影响, 同时改革陈旧的现行高校教学考试模式, 以及不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家长要讲究教育方法, 减轻考试对学生的精神压力, 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加关心和指导;同时, 严明考试纪律, 一旦发现作弊, 一定要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不能姑息迁就, 松弛纪律。严格管理和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塑造。

其次, 从主观方面讲, 大学生要做到:

一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视考试作弊为一种“知识偷盗”的不光彩、不道德行为;

二是树立刻苦严谨的学风, 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动力, 学会学习, 注意平时积累;

三是考场上要有自我心理控制, 自我提醒克服作弊心理, 避免作弊行为;

四是揭发和批评他人的考试作弊行为, 每个大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校风学风, 抵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摘要:考试作弊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成才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形成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矫治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矫治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9, 12 (1) .

[2]  http://www.wtc.edu.cn/bbs/ShowPost.aspThreadID=607

[3]  http://www1.hfut.edu.cn/mly/admin/archiver/tid-8747.html.

上一篇:中小企业实施财务精益管理的对策分析下一篇:甲醇燃料:五大热点问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