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调适研究论文

2022-04-15

语文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很多特性都显示出了对中学生精神生活的调适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学生在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前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已显得极为迫切。而从目前的相关实践来看,针对中学生开展心理调适的手法较为单一,特别是没有给语文审美教育这一行之有效的调适方式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生心理调适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学生心理调适研究论文 篇1:

关于中学生心理调适问题的调查研究

摘 要:以江西上饶、浙江金华的部分中学生的心理情况为切入点,就中学生心理调适的现状、影响以及各方在改善中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方面的做法进行调研,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一、背景

我国中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但心理尚未成熟。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为此,中学生需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从容应对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健康成长。于是,如何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学生、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上饶及金华的中学生心理现状

1.中学生的幸福感有待加强

中学生的幸福感较强,多数人表示自己感到幸福。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部分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难以产生幸福感,同时又由于多数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存在缺陷,不能有效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在日益增大。简言之,当前中学生的幸福感还有待加强。

2.中学生不良情绪(如:苦恼、伤心、生气等)出现的情况较多,其中大多数表示自己偶尔会出现负面情绪

经调查可以推断出,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状况的频率在较大一部分学生中还是比较高的。再结合现场采访,我们了解到此时的学生渴望得到身边的帮助,愿意向他人倾诉。这也意味着,老师和家长对这部分学生应给予关注,及时沟通。

3.中学生不良心理状况的成因较多,且集中体现在考试成绩不理想和人际交往问题两方面

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若调适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大的必要性。若中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调节不良情绪和心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可以看出,若中学生心理调适不到位,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下,势必会对其日常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善中学生心理调适状况有极大的必要性。

三、针对上饶及金华的中学生心理现状反映的问题分析

1.中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稍显不足

调查显示,中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控制调节能力较好,一般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突发困境时,大多数中学生能采取较为积极良好的方式。面对当下的各种问题,中学生能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调适,但在缺乏相关知识引导的情况下,中学生尚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针对中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进行努力的时候,还必须关注到中学生应对突发困难的心态调节问题,适当加强中学生的抗压能力与应变能力,使他们将来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2.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的重视度不够

多数学校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帮助。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站以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帮助,部分班主任会定期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辅导,少数学校会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心理知识讲座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拓展心理知识。然而,实际上这些措施并未起到理想的作用。中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在心理的调适方面离不开引导帮助。学校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高度重视,但显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这一点上有待改进。另外,家长也应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为孩子减压。

四、对于如何更好地提高上饶及金华的中学生自我调适能力所作的思考

1.中学生自身应努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中学生心理的调适,应由中学生自己进行努力。中学生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的身心健康情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课后多锻炼身体。同时,有意识地去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和调节技巧,能及时进行自我调适。

2.教师和家长应提供对中学生的心理调适的关注、理解和帮助

中学生的处世经验还不成熟,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监控和心理调适,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平时多同他们交流沟通,并在他们出现问题时,给予适度的帮助,少批评、多鼓励,使他们能快乐成长。

3.相关部门应对中学教育做适度调整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针对其心理调适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1)应当切实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减轻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寓教于乐;(2)应努力为中学生营造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加强中学生的幸福感;(3)可以建议学校设置心理辅导站,增设心理调适课程,组织相关活动,并对此进行监督反馈;(4)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检测,并及时进行结果反馈,同时也可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五、总结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中学生的心理调适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适,但效果欠佳。多数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未引起重视,没有给予恰当的帮助。教师、家长对中学生心理情绪变化的关注度也不够,欠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因此,为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自身应努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教师和家长应对中学生的心理调适关注、理解和帮助;相关部门也应采取一定措施,对中学教育做出调整和改进。总而言之,提高中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解文富.中学生心理调适与解惑[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黄俊莉.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青岛日报,2003-09-30.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许智贤 吴云云 曾晶 周宏飞

中学生心理调适研究论文 篇2:

语文审美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的调适功能

语文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很多特性都显示出了对中学生精神生活的调适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学生在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前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已显得极为迫切。而从目前的相关实践来看,针对中学生开展心理调适的手法较为单一,特别是没有给语文审美教育这一行之有效的调适方式予以足够的重视。实践与研究证明,语文审美教育对中学生心理调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语文审美教育可通过对中学生的情感净化,调整其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失衡心态,使中学生的情绪和理智处于和谐的运行状态,从而推动心理健康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年社会化过程,随着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不断深入,对社会的某些不公平现象有了更直接的体会,由于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与少年时代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有一定的差距,难免使他们产生心理愤激情绪,从而造成心态的不稳定甚至失衡。而语文审美教育正好可以通过其特殊的手段,使愤激情绪得到渲泄,获得情与理的调和,最终起到心理净化作用。语文审美教育的这种功能,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有关著作和我国古代儒家的教育思想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论述。如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曾谈到人的“痛苦感”,事实上就是当今我国中学生中极为常见的“焦虑心理”,它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过重的学习压力有着密切关系。而审美教育对人的“痛苦感”具有释放作用,通过“陶冶”或“净化”对人的心理进行医疗,并经常出现在医学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实践中。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也经常强调诗歌等艺术能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王国维曾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把儒家的教育之路归结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中学生心理失衡的调适中,语文审美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遗憾的是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其次,语文审美教育特有的抒情畅志和情意交流功能,能使中学生在悦情悦意之中获得精神慰藉,从而克服其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心理焦虑与心理恐慌。笔者在对中学生心理状态的某些调查中发现,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密切相关。而中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取决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应激源本身的状况等诸多因素。从目前的实际状况看,许多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不容乐观,而环境的压力(如学习任务过重、生活紧张等)又相对过重,所以心理问题偏高的现象就难以避免。在各种条件一时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开展针对性的语文审美教育,便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语文审美教育能使中学生在特定的情景设置中驰骋自己的情感,获得关于意志品质和性格塑造的双重提高。加之审美活动的心理医疗效果(如音乐)较为明显,从而能全方位改善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其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

第三,语文审美教育具有较强的亲验性,有助于克服单调情绪,丰富学习生活,并从中获得某种人生的启迪。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为中学生开展一些名剧欣赏课程,并适当加以引导,能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事后的多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从这些名剧的情景中获得了某些有益的启示,也承认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较大作用。如通过古希腊的一些“命运悲剧”的观摹,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并增强其与人生困境搏斗的信心。这一做法也能使中学生因对人生困境的不解而产生的恐慌和失落心态得到缓解。再如通过对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剧艺术的观摹,能使中学生通过逼真的情景体验发现潜藏于自己身上的心理弊端,并“由羞愧而知悔改”,这足以说明,戏剧艺术的审美净化功能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调适作用。

第四,审美活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功不可没,通过语文审美教育来舒展心志,会大大有助于人格境界的提高,使中学生远离狭隘任性、俗不可耐的心理樊笼,获得精神放达的无限敞开性,就像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并称“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可见语文审美教育可以从心理倾向上改变中学生过于狭隘的心理态度,并进而克服由此而造成的弊端。与单纯的道德教育不同,语文审美教育更偏重于个体教育和自发教育,主要通过艺术品等审美对象在直观的情景体验中去感染受教育者,所以受教育者的心理基本上处于自由的状态,从而摆脱了道德教育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使教育对象的心理处于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境地,诚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而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基本确立,所以中学生的心理调适也主要依赖自我教育,这使得语文审美教育与中学生的心理调适有了更大的联姻空间。

(作者单位:通渭县陇山中学)

作者:李瑞华

中学生心理调适研究论文 篇3:

自信满满 情趣点燃

摘 要:对于高中生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个特定的问题,学生除了要掌握特定的学习策略以外,還要具备优秀的积极心理要素,因此在高中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机心理调适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心理教育;课堂渗透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地方,优秀的课堂教学往往离不开学生情趣荡漾的参与和师生间丰富多彩的课堂交流互动。而这些都得益于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情趣的培养上。

一、高中英语教师有机心理调适的课堂渗透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例如,英语学习中好奇心强,学习的内部动机强,并且在学习的积极性上也优于一般学生,而这些都是学生拥有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长期开展有机心理调适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情趣的培养。

(二)提升课堂学生参与性

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设计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较好地激发思维探究活动。只有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不断在心理调适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内心深处愿意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

二、高中英语教师有机心理调适的课堂渗透策略

(一)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点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自信心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都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但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高校招生中的一项必考内容,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认知上培养和引导他们进行口语交际,具体的课堂育人策略如以下案例。

案例1,在学习完“Earthquake”这一单元的基础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后,老师要开展单元话题下的“Speaking & writing”部分,老师可以先将口语交际的部分作为写作的基础来设计,具体步骤是“老师利用微课堂视频播放一段关于What can people do before an earthquake?”的话题进行探讨,学生看完这段小视频以后基本上对本单元学习的常规词汇有了一定的复习。之后老师让班上英语交际水平高的学生开展情境会话,在情境会话中学生可以展现个性化交际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交际障碍,老师可以用亲和的态度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话题探讨”中,从而培养他们开口的意识和自主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基于学生的课堂互动点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情趣

高中英语学习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阅读教学开始。而在落实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英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设计可以从学生英语阅读情趣的培养上下功夫,从而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情趣,具体的课堂设计如下面案例所示。

案例2,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Travel journal”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英语老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这些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互动与点拨,从而让学生消除自己学习中的消极情绪,逐渐自信起来并探究。例如,小组1:基于阅读内容设计一份“travel map”,发动简笔画好、写字好的学生,让他们协作完成地图绘制。小组2:围绕阅读后的信息检索完成模拟记者问答的情景会话,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景会话思维;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成果和个性化阅读表现进行奖励、鼓励和口头赞扬,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老师的多元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让他们明确只有积极参与,协作共赢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结语

随着全新高考英语课堂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将围绕“文化感知、语言应用和综合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开展系统性的课堂教学。而在这其中,学生的学习自信、情趣的培养以及心理调适将会成为英语课堂育人的新要点,论文结合这个点构建了两大方面的育人策略,实现了研究的目的。

参考文献:

康美华.谈情感态度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以一堂英语写作课为例[J].英语教师,2015(5):30-3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持续性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860)系列文章。

作者简介:邱翠蓉,女,甘肃白银人,高级教师,就职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作者:邱翠蓉

上一篇:校园图书馆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透视职业教育职业化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