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建设

2022-09-28

行为组织理论认为,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 有效的组织模式应注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给予组织成员较多的行动自由和发挥潜在能力的机会。学习型组织就属于这类组织, 它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问题的识别与解决中, 从而使组织形成了持续学习和适应变革能力的这样一种组织。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营造学习的环境, 以建立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 包括从组织的高层到低层的所有领域。为此, 管理者应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 将自己的角色由上司转变为团队的领导者, 学会倾听、激励、指导和培养员工, 而不仅仅是告诉员工做什么和怎么做。我们班级组织就应该是这样一类组织, 班主任就应该学会倾听、激励、指导。

1 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们现行的班级组织结构是一种流传很多年的结构, 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体现学生的年龄特征, 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斟酌。

(2) 组织结构的运行不科学, 班级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 让学生干部成为班主任的传声筒、情报员, 没有真正使班级组织结构运行起来, 严重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一般班主任的价值观是能基本维持班级教学秩序就可以了, 在考虑锻炼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比较少, 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上也琢磨的少, 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有可能落空。

2 组织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建立适合不同年龄特征的班级组织结构

班级组织结构的建立要适合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 应该在不同学段建立不同的班级组织结构, 重点是考虑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一般影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 这些能力强管理幅度就大, 管理层次就少。

(2) 班级学生人数, 班额大管理层次就多。

(3) 学生生活环境即学生的就学形式 (走读、寄宿) , 寄宿制的学生交流的机会多, 管理幅度可以大一些。

(4)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这种组织有管理幅度大的特征。

(5) 班级的具体情况。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建立不同年龄段的班级组织结构, 一般班级设置两个管理层, 班级、组级;管理幅度5人左右。50人的教学班一般设置班干部5人左右, 组长10人左右为宜。年龄段较低的班级小组人数可以为4人, 年龄段较高的班级小组人数可以在5人左右。对于目前采用小班教学的小学班级, 即班级人数在25人左右的班级, 班干部人数4~5人, 小组长6人为宜, 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学生, 小组长可以在5人左右。小组人数的设定不仅考虑班级管理, 而且要考虑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 年龄段较小的学生沟通能力较低, 交流用的时间较长, 小组人数应少一些, 年龄较大的班级学生沟通能力较好, 交流用的时间短, 小组人数可以适当多一些。

2.2 注重学生班干部产生的过程

当班级组织结构确定之后, 就要确定班干部, 新建班的班干部要产生, 原有班班干部要调整, 如何产生、调整, 班主任要根据组织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般新建班的班干部在临时负责人的基础上, 进一步确定班干部, 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指定临时负责人时就要考虑, 以后班干部的人选问题, 因为如果临时班干部指定的不合适就会影响以后班干部的产生, 为此班主任在指定临时班干部时就要全面观测学生情况, 特别是能力, 当确定了临时班干部后, 再产生班干部就容易一些。正式班干部的产生一般要采用民主形式, 由于刚组成班级, 同学之间不很了解, 第一次民主产生班干部候选人, 二次民主选举产生正式班干部, 班主任要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分工, 即具体确定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 在此过程中要体现因事择人的原则, 做到知人善任, 根据学生的选出的班干部, 进行职务确定。行政小组长的确定也要进行民主选举产生, 由于人数较少, 很容易产生, 但程序不能少。

原有班的班干部, 也要根据新确定的班级组织结构来进行调整。新任班主任一般要对原有班干部进行一段观测, 对不能胜任班干部的学生要进行调整, 班干部调整的过程就是班级走向进步的过程, 也是进一步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班主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在全体学生进一步明确班级目标的基础上, 进行班干部的民主选举, 民主产生班干部, 这样的班级一般有一次民主就能产生新的班干部。因为学生基本上对本班同学比较了解, 对原有班干部更了解, 因此在选举的过程中, 只要再进一步明确班级目标就能选出大家满意的班干部。在确定学生干部时要考虑与前任班干部的衔接, 对选出来的继任班干部尽可能维持原职务, 但对于不胜任原来职务的班干部进行必要的调整。

2.3 推行适合不同年龄特征的班级组织结构运行机制

就一般情况而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提高, 社会性、个性也在不断发展。在建立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时, 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考虑班干部的能力大小, 班级内学生整体的社会性和个性情况。

班级组织结构的运行, 首先是组织目标与制度的制定和建立,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班主任在建立班级目标和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 让所有成员参与到目标和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来, 让每一位成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使班级形成一个集体奠定基础。这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过程, 也是形成班集体的过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不同层次地参与制定目标、制度的过程, 一般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参与制度的建立完善过程, 要明确目标的含义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参与制定目标、制度的全过程,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为实现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可以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也可以提高制度的约束力。

其次是要建立班级组织运行机制, 建立对班级人财物统辖的机制, 一般重点是班主任的授权与分权。班主任的授权和分权一方面是为了管理, 另一方面是在教育, 因此班主任授权、分权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能力、社会性、个性等因素。小学低年级授权和分权可以说是很少的, 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适当授权和分权, 便于锻炼学生的能力, 提升学生干部的领导才干, 如小组轮流值日清扫教室, 小组长检查作业等;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授权和分权, 比起低年级来就适当增加一些, 让学生干部做一些活动的主人, 从活动的设计到活动的实施以及总结等, 都要有学生自己完成, 当然是一些简单的活动。虽然班主任在适当地放权, 但班主任要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 不能放任, 更不能失控。

摘要:组织, 是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 对各种资源的配置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权力机构。组织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指组织结构;二是指组织过程。实际上, 组织就是设计一种组织结构, 并使之运转的过程。组织建设, 就是进一步使组织结构完善, 高效运转的过程。

关键词:管理,组织建设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育对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下一篇:浅谈“执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