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如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就是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围绕员能的履行,而开展的一系列提高工作人员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建设活动。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活动,使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意识,更能适应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履行员责,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发展。

目前机关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干部、员工思想落后、满于现状、不求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还有些干部、员工工作中不踏实、怕吃苦,没有奉献精神,生活中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住诱惑,违规违纪,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所有这些决定了机关作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我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形成良好的学风。一个人的学习影响其人生质量,一个单位的学风则影响整个工作的发展。所以机关人员要形成良好的学风,以学习提升素质,以学习增长才能和工作水平,大力开展学习之风,让员工读好书、写好文章、记笔记、撰写学习心得等,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来提高学习力,引导干部、员工扩思路、强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形成善思敏行、勤政乐学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制度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落实。狠抓单位干部、员工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推诿扯皮、不作为,以权谋私、奢靡浪费等,全机关干部、员工开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自我剖析,教育整顿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查,加大对机关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的全面督查。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管理机制,把机关作风存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机关作风的有效转变,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

三、廉洁自律形成领导率先垂范。要严格执行单位的纪律规定,单位领导带头从自身做起,敢于负责、甘于奉献,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以维护单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慎言、慎行、自省、自励,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人后己、大公无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优秀的领导形象,让单位员工值得信赖和拥护。

四、团结和谐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全面加强对干部、员工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育、廉洁自律的人生习惯教育,加强机关干部的党性锻炼和人品修养的提升,提高机关人员的办事能力和服务意识。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竞争上岗制,培养组建思想端正、品格高尚、德才兼备、能干事、干实事的人才队伍,为单位工作发挥正能量。

作风是无形的,但又是可以品味的,机关作风就是单位形象的集合和升华,也是单位在社会中的发展、评价、和期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发扬单位过去的优良作风,同时与时俱进,努力在实践中,培养单位新的优良作风,让我们的机关作风每天都能进一步,年年都有新变化,使单位的战斗力更加坚强,单位的形象更加光辉。

第二篇:浅议如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浅议如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刘铭

摘要:新常态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作风,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必须要突出目标管理、工作创新、作风建设,切实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效能。

关键词:管理模式 绩效考核 制度建设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在新常态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效能的迫切需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应突出目标管理、工作创新和作风建设“三大重点”,把握好“三个效应”。

一、转变目标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马太效应”

实施岗位目标管理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是为了激励和组织干部职工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目标任务、提高岗位工作绩效水平。加强岗位目标管理,提高岗位工作绩效,关键是转变目标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转变目标管理模式。目前,目标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类,分别是“组织管理”模式和“自我管理”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是以组织为中心,对单位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自我管理”模式则是以个人为中心,对单位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前一种是被动的目标管理模式,后一种是主动的目标管理模式。大多数单位所采用的是“组织管理”模式。要实现由“组织管理”模式向“自我管理”模式的转变,以个人为中心,制定岗位工作目标任务,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使他们开展起工作来能够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对自己岗位的绩效负有责任感和成就感。

二是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机关事业单位岗位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制定岗位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时,应坚持“三个结合”。其一,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根据工作岗位职责任务的不同,是选择定量考核为主,还是选择定性考核为主?在制定岗位目标考核指标时,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的细化具体,不能量化的指标,定性评估要全面客观,从而提高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其二,坚持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既有对平时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的业务跟踪考核,也有对德、能、勤、绩、廉等全面考核,建立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常态化运行机制。其三,坚持单位考核与社会评议相结合。绩效考核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工作成效要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监督和评价,并将社会评议结果作为岗位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进一步增强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岗位工作绩效。因此,在对岗位目标任务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尽量避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实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充分发挥“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奖勤罚懒,激励干事创业,鞭策碌碌无为,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孬不一样。

二、强化岗位工作创新,注重发挥“鲶鱼效应”

美国“目标管理”概念创始人、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对“创新”的定义是:赋予人力和物质资源以更新和更强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任务。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工作创新就是干部职工以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去破解岗位工作遇到的新的难题,努力开创岗位工作新的局面。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创新基因应融入干部职工头脑的每一个细胞,体现在岗位工作具体内容和生动实践之中,成为岗位工作发展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这样,创新才能使干部职工常有变革之心,而无守旧之念,勇于担当责任,成为机关效能提升的“助推器”。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创新就是“鲶鱼”。创新能够改变“一潭死水”、“庸、懒、散”的机关工作作风和面貌,积极营造“你追我赶”、“百花竞放”、“朝气蓬勃”的浓厚机关工作氛围。它能激发人所未知的潜能,让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从平庸变成优秀,从无为变有为,能够让每位干部职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的弄潮儿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份子。

三、狠抓机关作风建设,防止发生“蝴蝶效应”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来的著名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事物局部任何微小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加以应对,就会引起对全局的危害。机关效能建设要防止发生“蝴蝶效应”,就必须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在思想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夯实思想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统一不统

一、先进不先进,决定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和职业追求,进而影响机关作风与服务效能。因此,应把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建设作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第一要务,牢牢抓在手上。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先进文化学习,不断用先进理论和文化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切实提高思想水平和素质能力。创新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党课教育、警示教育等实践活动;经常开展“面对面”地谈心交流,发现不良思想倾向和苗头,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达到“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深化机关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夯实思想基础,将干部职工的思想始终拧成一股绳,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扎好制度的藩篱。把要求变成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让干部职工经常地对照规章制度“照镜子、正衣冠”,发挥好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及时修订和不断完善民主议事、目标管理、行政服务、廉政建设、效能监察等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制度的指导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编扎好制度的藩篱,不让遵纪守规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长效运行机制。

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规范完善制度,用思想凝聚力量,靠制度规范行为。只有这样,机关作风才能不断改进,效能不断提升。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第三篇:浅议如何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

(****年**月)

机关文化来源于对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又具有自身特点。它使机关实现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通过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活力的作用,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营造一个和谐、进取、勤政、务实的良好的机关人文环境,是各级领导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文化及机关文化

《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整体文化、组织文化和个体文化三个内容。”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反映的是这个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文明进步。机关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机关工作人员在组织和管理相关事务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

二、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

1关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机关工作人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机关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机关理念、体制、机制的系列复合体;是引导、激励、规范、约束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地区实际,我们所要建设的机关文化,就是要体现时代性和各级各类机关特色,服务和谐机关建设,把追求高绩效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基础,为和谐机关建设提供巩固的思想道德基础。

当前,机关单位一般都比较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训练,注意加强服务窗口的建设,但是也有不少机关单位忽视机关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和对机关文化氛围的需要,这一现象势必会削弱机关单位的凝聚力,造成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进而会影响到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和谐文化建设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建设和谐阿勒泰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地区各级机关党组织以争创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为抓手,不断加强机关建设,机关的整体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就机关文化建设的整体来说,机关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与企业文化建设相比缺乏系统性、前瞻性,还不能适应地区提出的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巩固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要求。因此,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推进和谐社

会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努力为全社会文化建设提供导向和示范,带动辐射全社会的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阿勒泰作出积极贡献。

三、机关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总体目标

机关文化建设要以追求行政效能的提高为目的,构建服务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市场经济要求机关逐步弱化权力主体地位而强调其责任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行政效能。提高效能的动力首先来自一种关乎其根本利益乃至生存发展的、深层次的激励与约束。解决了这种导向问题,提高机关效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否则,即使在效能管理上变换再多的花样,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立专门的效能管理机构,增加管理成本的前提下也未见得就能收到理想效果。而从文化入手,着重解决在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不良行为以及为民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高机关工作的行政效能,构建服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氛围。

为推动地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文化保证。机关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以“忠诚、高效、创新、奉献、廉洁”为目标,全面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把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全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发展服务。

机关党员干部是先进生产力的参与者、促进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者、维护者。因此,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机关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使机关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为人之道、为民之心,更要有发展之术、创新之能。

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按照“精神鼓舞、目标激励、理念支撑、制度规范、氛围烘托”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促进机关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培育机关文化理念,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为契机,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培育先进的机关文化理念,促进机关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狠抓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除参加地区组织的各种讲座、各种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外,机关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文化进社区”、“联谊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面向青少年,依托机关知识优势,开展辅导讲座、组织辩论会等形式,提升青少年的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二)开展丰富载体活动,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一是抓好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大型歌咏比赛、开展读书演讲、公务员礼仪专题教育和乒乓球、台球、篮球比赛等活动。二是抓好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争创“文明机关”、“优秀公务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活动,充分彰显精神文化的辐

射力,凝聚人心,树立形象,提升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形成“以机关为家、以事业为重、以奉献为乐、以发展为荣”的浓厚氛围。三是开展党员下基层和党员联系社区等活动,与群众联谊、与贫困户结对子、以捐款捐物扶危救困等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激励文化建设。严格机关作息制度,实行每天签到,加大考勤力度,杜绝迟到早退现象;严格执行带班值班制度,规范交接班手续,杜绝脱岗、误岗现象;严格遵守车辆管理制度,完善出车登记手续,杜绝公车私用、无证驾车、酒后开车现象;严格财务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勤俭节约,严格控制办公经费支出,杜绝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等铺张浪费行为;严格卫生管理制度,每天清理室内和所负责的区域卫生,做到周有督导、月有讲评,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加大八小时以外监督力度,延伸管理范围。

(四)优化工作服务环境,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一是创造文明高雅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立卫生流动红旗、建立各类文化活动场所等形式,用先进文化占领干部职工的思想阵地,让机关干部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耳濡目染,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境界。在搞好日常卫生保洁的同时,元旦、五

一、十

一、春节及地区重大活动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集中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使办公环境更加整洁、明亮和舒适。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健全服务公示、服务承诺和时限

制度,全方位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提高依法办事的透明度。开展争创“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转变服务态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塑造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机关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灵魂,更是一种积淀。其形成不是朝夕之役,而是持续之功,需要通过全体机关干部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一步步将其完善。要科学确定机关文化建设目标,坚持先进合理的原则,既体现超前意识,又要考虑其复杂性、动态性,力求符合客观实际。要加大抓落实的力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任务要求基础上,精心培育,大胆实践,保证各项工作循序渐进、有序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寻找文化建设中的优秀成分和尚待完善的地方,加以总结提炼和丰富提高,使机关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税务机关如何加强新时期税源建设

税务机关如何加强新时期税源建设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税务机关而言,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也称之为税源监控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

政法规的规定,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税源规模、状况、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税收管理活动。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方便措施。对税务机关来说,新时期的税源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涉及整个税收征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当说,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税源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对新时期税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

一、当前税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税务机关在税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立起了与税源结构和税源变动相适应的税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有利促进了税收事业发展。随着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税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要求税源建设不断深入。从目前情况看,税源建设在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管理理念落后,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税务机关在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中,仍然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将征纳双方的关系定位在强制与被强制上,缺乏权利、义务意识,多数税务机关仍沿袭着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即坐等业户上门的静态管户方式。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约束和控制纳税人的缴纳行为,存在较大的执法漏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也变得纷繁复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使得纳税人变化频繁,也使得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数量空前增加。流动税源、隐蔽税源、零散税源、非法税源的大量出现给税务机关传统的管户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漏征漏管现象。2.管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闭塞。近几年来,税务部门虽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而且较之以前有了显著进步,但是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网络连通一直未能实现,甚至国税与地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通也未实现,信息来源仍停留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上,信息来源渠道少,速度慢,数量小,无法满足税源管理的需要。例如在税源管理的税务登记环节,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纳税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开始正常经营,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只办理国税或者地税部门一家的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只办理其经营所用发票对应的税务机关的登记就开始营业,不办理营业执照。这就造成了工商登记、国税登记和地税登记根本无法吻合,差距很大,纳税人基础数据信息失真。在税源管理的税款解缴入库环节,我们可能遇到过企业在税务机关正常申报而未按时解缴税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企业欠税,税务机关往往要等一个月后,税收会计月结记账完成后才能发现,而且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税款未按时解缴入库,都已无法弥补,企业欠税已经既成事实。由此可见,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问题,它还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水平。3.管理模式单一,时效性差。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模式只有一种,即事后管理。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对税源的日常管理停留在短期性、阶段性的突击清理整顿上,缺乏长效动态预警管理。二是税务机关当作查补税源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的税务稽查工作属于税源管理流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环节,而且侧重于检查纳税人已经完结的申报资料、账表资料的税源管理漏洞信息,事后分析和检查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缺乏前瞻想和预见性。三是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源分析、收入分析时,利用的基本都是税源的事后数据和情况资料,税源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性的资料利用的很少,预测分析结果偏离事实较大。4.管理手段缺乏,在应对新型经济发展及经济组成形式的挑战中处于劣势。首先,网络经济发展,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税源管理手段无法应对。其一,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品销售的直接表象是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期间可能存在若干中间者,但是确定难度很大,因此原来可以向代理者、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的课税,现在很可能只能向消费者征收,但是即便如此,也会因随机出现的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税源管理难度加大。其二,在网上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虚

第五篇:税务机关如何加强新时期税源建设

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税务机关而言,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也称之为税源监控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税源规模、状况、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税收管理活动。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方便措施。

对税务机关来说,新时期的税源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涉及整个税收征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当说,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税源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对新时期税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

一、当前税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税务机关在税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立起了与税源结构和税源变动相适应的税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有利促进了税收事业发展。随着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税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要求税源建设不断深入。从目前情况看,税源建设在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

税务机关在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中,仍然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将征纳双方的关系定位在强制与被强制上,缺乏权利、义务意识,多数税务机关仍沿袭着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即坐等业户上门的静态管户方式。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约束和控制纳税人的缴纳行为,存在较大的执法漏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也变得纷繁复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使得纳税人变化频繁,也使得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数量空前增加。流动税源、隐蔽税源、零散税源、非法税源的大量出现给税务机关传统的管户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漏征漏管现象。

2.管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闭塞。

近几年来,税务部门虽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而且较之以前有了显著进步,但是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网络连通一直未能实现,甚至国税与地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通也未实现,信息来源仍停留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上,信息来源渠道少,速度慢,数量小,无法满足税源管理的需要。例如在税源管理的税务登记环节,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纳税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开始正常经营,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只办理国税或者地税部门一家的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只办理其经营所用发票对应的税务机关的登记就开始营业,不办理营业执照。这就造成了工商登记、国税登记和地税登记根本无法吻合,差距很大,纳税人基础数据信息失真。在税源管理的税款解缴入库环节,我们可能遇到过企业在税务机关正常申报而未按时解缴税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企业欠税,税务机关往往要等一个月后,税收会计月结记账完成后才能发现,而且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税款未按时解缴入库,都已无法弥补,企业欠税已经既成事实。由此可见,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问题,它还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水平。

3.管理模式单一,时效性差。

4.管理手段缺乏,在应对新型经济发展及经济组成形式的挑战中处于劣势。

首先,网络经济发展,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税源管理手段无法应对。其一,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品销售的直接表象是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期间可能存在若干中间者,但是确定难度很大,因此原来可以向代理者、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的课税,现在很可能只能向消费者征收,但是即便如此,也会因随机出现的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税源管理难度加大。其二,在网上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虚拟市场进行交易,而且交易资料很容易更改,而且可能还有加密措施,使得税务机关很难具体掌握双方或多方的交易情况,税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其三,企业组成形式的频繁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企业通过重组、兼并、重新发起成立新企业等形式不断变换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频繁业务往来,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转移利润、隐匿收入,从而逃避纳税的手段和方法。其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公司逐步渗入我国的各个地区和领域,而且数量急速膨胀,这给本来就落后的跨国公司税源管理工作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5.发票管理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

一是假发票泛滥严重。由于发票具有销售和经营凭证的功能,直接决定纳税的多少,尤其是xx集销售和纳税凭证于一身,功能巨大。因此。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买卖假发票已经成为一种半公开甚至公开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公安机关因假发票立案的案件平均每年递增27.5%。例如,2003年破获的浙江史长令团伙,从1992年起一直从事制贩假发票活动,仅2001年至案发的两年内,就制贩假发票100万份,造成税收损失50亿元以上。二是真票假开、虚开、代开、套开发票现象屡禁不止。如2003年河南许昌市47家货运发票领用企业,有27家涉嫌虚开发票,数量多达14415本,虚开金额27.03亿元。此外,转借或借用他人发票二次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

方面工作: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税务机关与银行、审计、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连通,更详细地掌握纳税人各方面情况,测算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程度。二是加强发票管理,切实作到“以票管税”。要求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发票保管制度、发票开具制度,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发票交旧购新、验旧换新制度,确保发票管理的安全性和开具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杜绝定额发票二次使用、周转使用,大力推广有奖发票办法,鼓励消费者积极索取发票。三是大力推行税控装置,限制大额现金交易。可以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先在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等现金交易比较集中的行业推广使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加强税源管理,还应当重点抓好税源的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审计结论,对纳税人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查验、评价。要严肃稽查程序,规范稽查行为,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尝试与企业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结合,筛选重点企业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稽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防止税收流失。

4.加强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和加强税源动态监控管理机制。

要使税源管理工作做到百密无疏,在认真做到对税源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税源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税源的动态监管。具体做法,一是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日常性地深入属地、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税源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随时分析、预测和监督税源经营和纳税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新税源的管理。二是充分发挥税务警察的威力,经常性地开展查偷堵漏行动,将漏征漏管率降至最低。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协税护税体系。税务机关应当积极与各级基层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充分利用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底数清、情况细的信息优势,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护税体系,加强对税源的基础管理。四是进一步健全税收违法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举报税收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宏扬正气、压制邪气,不断净化纳税环境。

(二)加强税源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1.坚持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并重,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观念,确保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和权利不受侵害,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要将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服务融于日常执法、监督活动当中,要“在服务中执法”。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纳税人依法享受权利,办理税收减免、申请多缴税款退库等税收业务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2.坚决抵制和杜绝税源服务中的各种形式主义。税源服务要切合实际、内容丰富,不能只搞形式,没有内容。为纳税人服务要实实在在,不能只停留在唱高调、说假话上,要切实做到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想尽一切办法为纳税人排忧解难,要将各种服务制度完全彻底地切实付诸实施。

3.结合实际工作,抓好服务创新。税务机关应当积极地探索税源服务的新制度、新方法和新内容,使税源服务不断深入。一是要抓好税源服务的制度创新。按照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健全纳税~益保障制度,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使税源服务制度系统化、规范化。二是要抓好税源服务的方法创新。要以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逐步实现咨询服务的信息化、纳税申报的无纸化、税款解缴的电子化。三是要抓好税源服务的内容创新。要着眼于发展税源、壮大税源,提高税源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简言之就是税务机关应当深入研究怎样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首先,税务机关应努力提高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自觉性,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为税收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打好基矗其次,税务机关应当提高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的主动性。要在全面领会政策内涵的前提下,做到政策宣传到位、具体解释到位、优惠实施到位。此外,税务机关还应努力提高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效性。通过适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使下岗失业、老弱病残人员及时享受到政策优惠,使社会弱势群体真正得到扶持和帮助,维护社会稳定。

上一篇:人防行政执法调研报告下一篇:人防知识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