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发展战略

2022-07-20

第一篇:现代企业发展战略

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发展战略

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发展战略

苏雪映

摘要: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如 何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应认清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发展情 势,改变原有的经营观念,总结中外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市场营销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科学灵活的发展战略. 品牌药品代理, 连锁经营, 绿色营销, 医改合作, 拓广药品货源及周到的售后服务将是小型药品零售企业生存和发展主 要途径. 关键词:市场竞争;小型药品零售企业;生存;发展;品牌药品代理;连锁 经营;绿色营销;医改合作;售后服务 近几年来,国内医药企业通过购并,重组形成了一些大公司,大集团,出现 了一些全国性龙头企业和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相对占有了更多的社会 资源

中应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是改变过去以自己为中心为以客 户为中心,永远把顾客当上帝;二是改变以往被动市场需求为准绳为主动市场需 求为准绳;三是确定绿色营销理念;四是与药品批发企业,药品供应商及药品零 售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尤其是要跟药品来源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友好关 系;五是加入连锁经营提高竞争能力,优化企业物流配送,最大降低营运成本;

-1-

六是建立老新客户档案资料尽力确保客源, 并运用信息网络和会员制不断扩大客 源;七是要有真心为客户服务的精神,这点是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能否生存的 关键;八是主动运用各种途径调查了解及分析市场最新信息,并及时制定出应对 策略.相信经营者只要具备以上八点经营理念,那么在竞争中就具备有利的思想 条件. 二,拓广药品货源,做好品牌代理. 许多药品零售企业没有积极拓广货源,只是保持原有货源,最后导致货源不 足,市场急求药品没货可售,市场过剩的药品又积压很多,结果赢利少,资金回 笼慢,造成进货少,因此也失去原有部分货源,货源越来越少,在竞争中失去竞 争力最终被淘汰.拓广货源是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生存的保证.只有跟多多的 药品货源供应商合作,才能确保药品种类齐全,确保药品的新鲜度,才能吸引住 顾客,提高竞争力.同时要跟多种品牌药品供应商长期合作,做好品牌代理是长 期盈利的战略. 在深圳做品牌成功的中型药品批发企业有深圳金活医药贸易公司 代理京都枇杷膏,深圳市延风医药有限公司代理赛尼可,贺普丁等.可见药品代 理商为中型药品批发企业首选之路, 更是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必选之路及生存 之道. 经营者只有积极拓广货源, 做好品派代理, 才具备竞争中有利的物质条件. 三,加入连锁经营,实行绿色营销. 我国药品零售业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引入连锁经营模式, 目前已有药 品零售连锁企业 400 多家,连锁门店 7800 多个.采用连锁经营模式能够方便药 品企业监督和认证,有利于规范药品购销渠道和保证药品质量,还能有效地提高 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而连锁经营将成为我国药品零售业发展的趋 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 年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行业,我国药品 零售市场将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主宰.因此,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要想争取市 场份额,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水平,就必须加入零售连锁企业.反之,现代小型 药品零售企业将被孤立被排挤,最终被吞并或被迫退出市场.小型药品零售连锁 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可以避开经营费用较高的城镇地区,发挥自身小巧灵活的经 营优势,在农村开设连锁药店.例如,2000 年 9 月成立的民营企业广东柏康连 锁

锁药店就将农村作为根据地, 所开设的 40 多个门店全部深入到村一级农村腹地, . 取得了可喜的销售业绩[2] 绿色是现在和以后时代的主题.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如果 不顺应时代要求推出绿色营销就会被时代淘汰及人们的抛弃.绿色营销,是指企 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 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通过绿色 营销活动,协调了企业利益保护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对后代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即实现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21 世纪将是绿色文明的世纪和绿色经济的时代,绿色营销必将成 为 21 世纪的经营理念[3] .药品销售企业是最佳实施绿色营销的行业,现代小 型药品零售企业要想发展就务必实行绿色营销.绿色营销的做法简单列举一下, 如:倡导的绿色文明,绿色卫生,大力推出绿色药品产品,实行绿色价格,坚持 进行绿色售后服务等等. 四,迎合国家医改,争取医改合作. 医改主要的方向是走全民医保之路, 这是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必须争取的 发展机会.如果能争取到政府的支持,加入医保队伍,那就是争取到大批固定客 源,也就是不可估量效益.虽然政府给医保药品出的价格低点,但是还是有赚,

-2-

不过效益不仅在这里,而且是在扩大本药品零售企业的知名度,是政府出钱给你 做广告,如果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都不做,那就别想在竞争中生存了.因此,小 型药品零售企业要尽力争取医保合作, 这是在现在和将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的一个有力保证. 五,建立客户档案,做好售后服务. 会员制是现代企业最常用而很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那么会员客户就应该要 建立档案资料, 为方便信息沟通服务, 凡大小优惠活动都必须及时通知会员客户, 优先为其服务.这点现代小型药品零售企业也是不可或少的.不但要建立会员档 案,还要建立非会员客户档案,这是为了做好售后服务做准备的.建立以人为本 的经营服务团队, 给客户人性化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商业服务. 常与客户信息沟通, 尽最大能力帮助客户解决有关疑惑,提供有关医药知识和健康卫生知识,为顾客 提供高质价廉的药品,争取更多的客户加入会员.每争取多一个会员,就可能为 你带来无数的客源.因此,做好顾客档案和售后服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忽 略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以利用商业经营特点,发挥可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优势, 开展医院药房不便开展的服务业务.第一,采取多种售药方式,最大限度方便消 费者,开展预订药品,电话购药,免费送药上门的速递服务和邮递药品业务;第

第二篇: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企业战略

近年来,现代物流正在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现代物流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如何把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在我国既将加入WTO的条件下,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是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问题

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对于物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和系统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也尚未确定。在物流市场上,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带有一定的行政和部门色彩,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物流业作用的充分发挥。现在,我国物流业内各经营组织所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据统计,物流业仓库的使用率一般才只有50%左右。很少有物流企业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而先进国家的大部分物流企业都能为客户提供全球性的物流服务,因而能适应企业跨国经营的要求。

2、配置在物流产业内部的设备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在,我国一些物流企业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仍处于七十年代水平,从总体上看,除了一小部分功能和技术标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外,其余大部分则相对落后,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有一些物流企业虽然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但是市场营销能力很差。因而缺少有效的供给引导作用。

3、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的协调机制一直是处于分散状态的。近年来,虽然在我国流通领域内成立了一些物流协会或类似的行业组织,但效果欠佳。由于行业管理既分散又薄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很低,很多物流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这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很难与国际惯例接轨。另外,也大大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形象。

5、市场集中度低。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经济。物流管理不够科学,再加上技术落后,因此普遍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可能会使物流业受到强烈的冲击。

对工商等行业的企业来说,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制”等传统观念,使企业物流很难进入市场。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1998年底,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8.2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6094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帐款12315亿元,两项资金占用高达产品销售收入的29.1%。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存货周转天数为108天,天津市为83天,而在日本仅需20天。如果将天津市存货周转天数缩短到60天,将减少资金占用110亿元。

不同的企业,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一样,但我国企业面临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有:资金短缺、产品积压、不能保证按期交货、用户服务水平差、应变能力低、市场竞争力差、库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物料供应不及时、成本高、计划跨度长、信息反馈不及时、预测能力差、生产管理水平低。由于上述问题,致使企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引进物流管理技术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大大缓解以上的困难。

二、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济决策部门早就认识到现代物流“第三利润源”的重要作用,采用不同形式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扶持,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或规划。例如日本1997年制定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明确了

在物流领域里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和企业引导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了日本物流业到2001年实现能够提供亚洲太平洋地区一流快捷物流服务的发展目标。这些都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了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有利于物流业的宏观环境:

1、明确主管部门,实施现代物流业的推广和发展职能。

2、加大宣传力度,使各个经济部门和企业深入了解引进物流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

3、抓紧制定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形成规范的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物流活动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广泛采用第三方物流。

4、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工作,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5、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大、中城市周围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同时,应扶植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6、加强物流科研和培训工作,为发展我国企业物流提供技术和人才的保障。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是发挥后发优势,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模式

从物流的内涵和功能可知,发展现代物流对企业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可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使物流为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作出贡献;若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则将物流从企业日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1、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模式。

通过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导下,普遍推广普及物流管理技术,使物流逐步成为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2、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步骤。

·物流系统设计。应从成本核算和工位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统优化为原则,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确定物流活动内容和管理范畴。

·明确企业物流服务的主体。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发展完善企业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像天汽集团、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还是将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去(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这应对企业物流功能剥离退出成本和物流经营费用进行科学的测算后进行决策。

·积极引进JIT、MRPII等管理技术,按供应链理论对企业内的生产管理进行整合;还应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

·建立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

·按ABC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这包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预算、物流收益评估的方法和规范。

·建立企业物流组织,保证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篇:战略财务计划现代企业预算编制起点

摘要:在预算起点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现代企业应以战略财务计划为起点。这一新观点对于密切预算与战略财务计划的关系,执行战略财务计划,实现财务战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预算;起点;战略财务计划

关于预算起点,目前学术界存在着生产起点观、销售起点观、利润起点观、不同阶段不同起点观。这些观点是与过去不同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立足于当今已经发生变化的经济环境,现代企业的预算起点是什么?对此,提出一个新观点:应以战略财务计划作为现代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

一、各种预算编制起点观点评述

预算观念的形成有赖于经济环境,有赖于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第一种观点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所有制相适应的。1980年以前,我国国家代表全民拥有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之间的供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是通过国家计划部门统一调配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企业只是执行国家指令的“生产车间”。在供给短缺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都能销售出去,生产决定销售。因而类似于预算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编制的起点是生产。

第二、三种观点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市场的约束。销售决定生产,生产决定设备、材料采购和人员聘用,进而决定筹资与投资,因而第二种观点认为预算编制的起点是销售。销售起点观基于两个重要假设:销售是利润的唯一限制因素,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动是一致。但是,销售并非利润的唯一约束因素,二者变动有时也不一致。现实中,存在着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情况,如外贸企业亏本出口;也存在企业成本费用因控制不佳而造成利润偏低或亏损的情况,因销售起点观隐含的假设是不准确的,销售起点观亦不科学。第三种观点主张以利润为起点编制预算是基于销售起点观的假设在现实中不成立而提出的。笔者认为,作为预算编制起点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从起点出发按照内在逻辑性进行推导,应该能涉及经营预算、专门预算、财务预算等所有的预算。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以利润为起点编制预算只能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不影响当年的利润,所以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无法将这两种活动的预算包容进去。也可以说,以利润为起点编制预算基于没有筹资、投资活动的假设。笔者认为这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生活节奏还不够快,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不多,假设不存在筹资、投资活动还大致符合现实。另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环境变化慢,产品生产周期短、更新换代慢,所以在管理中多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可以将当期利润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而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在以销售作为利润的唯一约束因素时,可以销售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因此可以说,利润起点观、销售起点观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关于第四种观点,笔者认为,在相同经济大环境下,同一企业预算编制起点只有一个,然而不同起点观将预算管理的重点与起点等同起来,实际上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别。起点是预算编制起始点,而重点则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或主要的部分。

二、现代企业预算编制应以战略财务计划为起点

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更新加速,企业所处环境变动剧烈,企业投资活动日益增多;在发达资本市场条件下,带动企业的筹资活动也日渐增多,再假设企业没有投资、筹资活动则是脱离现实的。当年投资、筹资活动的安排分别通过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进行。预算起点应该站在包括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的所有预算整体角度考虑。以利润作为编制预算起点是基于没有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的前提下而提出的。而在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的情况下,预算编制的起点显然不能再是利润。从现实情况看,现代企业不再看重眼前利润,而日益重视长远利润,有时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利润,甚至忍受眼前的亏损。因而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再是利润,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再以利润作为出发点编制预算显然存在缺陷。那么,现代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到底是什么?预算是一个财务控制系统,它与财务控制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应将预算置于整个企业财务控制大系统中考察其编制起点。预算是企业财务控制动态模式中的一个环节。

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动加剧,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企业不得不从长计议,注重战略管理。首先,从财务角度考虑,企业需要制定财务战略,而后根据财务战略制定战略财务计划,以保证财务战略的实现。其次,战略财务计划是执行财务战略而决定实施的、主要对未来项目投资做出的安排。如果说财务战略是财务控制的总体方向,那么战略财务计划便是朝这一方向前进的路线,没有这条路线,企业就像航海的船一样容易迷失方向。战略财务计划的时间是3年、5年、10年等,具体年限可根据企业集团具体情况确定。第三,在战略财务计划的时间框架内,可编制责任中心预算。如果没有战略财务计划的时间框架,而直接编制预算,则会强迫企业在预算阶段考虑大量的战略问题,这样可能产生信息过载、对战略方案考虑不周、忽视一些选择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资源分配决策的质量,因此战略财务计划不可缺少,每年预算编制必须从战略财务计划开始。所以笔者从财务控制动态模式角度考虑,认为战略财务计划是编制预算的起点。企业应根据战略财务计划中投资、筹资长远安排,编制投资预算、筹资预算;根据战略财务计划中对经营活动的长远安排,结合现实情况,确定下一年度目标利润,编制经营预算;最后根据投资预算、筹资预算和经营预算,编制财务预算。

以战略财务计划为起点编制预算,可以从国外有关学者的论述中得到印证。美国的罗伯特N·安东尼、维杰伊·戈文达拉扬在合著的《管理控制系统》一书中写道:战略计划在预算编制之前,并给每年制定预算提供一个框架;预算的目的之一是为战略计划作进一步的安排。

强调以战略财务计划为起点编制预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密切预算与战略财务计划的关系,真正执行战略财务计划。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人具有满足目前需要的冲动,表现在财务方面,则倾向于当前利益,特别是在事务繁忙的情况下,往往忽视更为重要的未来计划。强调以战略财务计划为起点编制预算,则可以强迫企业做出长远计划,通过预算将战略财务计划落到实处,避免战略,

财务计划成为空中楼阁的情况发生。二是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现实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已经转移到战略的竞争,谁的战略正确,谁在商战中获胜的把握就大。我国已经加入WTO,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企业必须重视财务战略、战略财务计划。以战略财务计划为起点编制预算,可以促使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战略财务计划,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三是可弱化经营者的自利行为。从战略财务计划开始编制预算,将经营者预算行为约束在战略财务计划的框架下,可防止其为了私利而突破战略财务计划,从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能够某种程度地约束经营者的自利行为。

参考文献:

[1]罗伯特N·安东尼,维杰伊·戈文达拉扬(许锐、牛国锋、彭玉辉译)。管理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1,(3)。,战略财务计划现代企业预算编制起点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范文网】

第四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财务管理学在经历了从独立到不断完善的20世纪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浪潮,必须进行全面创新。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包括建立企业财务理念体系,确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拓展财务理论的研究内容等多个方面。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对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本文就未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一些新的见解。 1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化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信息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注重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和未来增加值,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新趋势

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信息时代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3企业财务风险和安全管理化趋势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一是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二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三是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四是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特别是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特别是金融性业务的拓展,往往容易出现一种严重的脱节现象,这就是业务发展与有效监督机制不能同步进行,业务和技术有新的发展,而有效的监督跟不上,从而严重威胁企业的财务安全。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财务安全,比如财务软件的“防火墙”技术等。

4企业财务制度灵活性趋势

财务管理危机的存在加剧了大多数企业的代理难题。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企业将

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利润分成、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以及灵活的福利制度等,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角度的约束机制,如政府法规、债券条款、债券评级、会计报表审计等等。激励与约束是相对应的,缺一不可。

5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创新性趋势

现代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效绩方面,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和市场附加值等财务指标,从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经营期间实际的资金实力及市场对企业前景的评价等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今后将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并且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指标将有所增加。

第五篇: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求

摘 要:企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企业文化作为内在动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原有的企业产品竞争已经向企业文化竞争转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以文化带动发展,走战略发展道路,不仅会给企业增添无限的活力,而且还能够树立企业品牌,巩固企业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并获得商界的认同。本论文针对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现代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正能量

十八大报告中针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企业要跟得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步伐,就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基于此而实现技术创新。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这就需要将企业文化注入其中,以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继而实现技术创新,以推动企业快速地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是动力,有创新,才能够为企业不断地提供养料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要推动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的发挥是不同忽视的。企业文化正是要将企业员工的这一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为企业服务。

一、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企业文化中涵盖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企业形象,并树立为企业品牌。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来,包括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都会有所呈现。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正能量的作用[1]。

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所发挥的正能量作用,是通过在企业中塑造文化氛围而激发企业员工的情感,随着健康向上的动力被建立起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就会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获得激发,此时,企业员工不仅会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还会在工作中充满自信、实现创新,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新的自我被塑造出来。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作用,就是通过将企业员工的积极意识调动起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引导,使员工的自我发展思想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相一致,此时,企业员工就更乐于以自己的行动为企业服务。这样的行为还会形成感染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随之企业的凝聚力得以巩固。随着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不断地发挥作用,不仅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的形象也会因此而得以塑造,由此而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

二、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观念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创造经济效益。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员工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文化定位于人性化管理,就是服务于企业员工,同时对企业员工具有指导性[2]。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获得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全面素质,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的所有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要实现整合,企业员工是重要的载体。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员工改变思想,并基于企业的价值观而实现整合,这种精神层次上的共享发展,使得企业员工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并逐渐转化为凝聚力,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地完善。

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在于,以其为精神向导,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企业的价值观也会基于此而树立起来,随着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的道德风貌就会形成。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下,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内涵要得以扩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企业文化的精神导向作用,可以为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地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提升,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就会形成,企业各项资源也会基于此而优化配置。至此,企业文化就会促使企业从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

(一)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有管理专家认为,企业在战略发展中要获得成功,就要以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促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即便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企业文化的存在,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企业战略性发展[3]。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思想,其作用在于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以引导,随着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意识与企业的发展方向逐渐趋近,职工就会将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得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步调一致。在企业文化的促动下,随着企业员工向心力的加大,凝聚力也会增强,随着这种力量的扩展而深化,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促使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者会运用企业制度对员工的行为以约束,让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是企业集体中的一员,所有的企业员工都要严格遵守企业制度,由此而形成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经过延伸后形成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制度更具有企业环境的适应性。基于企业制度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积淀的结果。但是,与企业制度对员工的被动约束力有所不同,企业文化能够发挥主动性,即引导企业员工从主观意识上接受,自觉自愿地遵守。企业文化使得硬性的企业管理制度被软化为思想观念的约束,通过在企业中塑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企业员工,使得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而倾向于企业的发展。如果说企业制度是强制性的管理规范,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道德规范。所有的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主观上接受企业制度的管理,并按照企业制度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4]。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约束是运用了思想内涵的扩大化而通过企业员工的外化行为呈现。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

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就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在于,能够对企业进行知识化管理,不仅要对企业的物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还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优化配置物力资源的同时,实施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5]。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注重软实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让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知识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潜在能力的发挥。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要将知识共享平台建立起来,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流,一方面企业可以此为渠道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有所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员工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自己的诉求[6]。可见,企业文化作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由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员工思想的创新。随着企业员工创新思想转化为行动,其潜在能力就会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被企业所利用,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重要的元素纳入其中,使得企业人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有所不同,如果说企业制度所发挥的管理作用是强制性的,那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则是对企业软环境的塑造。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动力,主要用于转变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随着企业文化外化为行为,就会转变为生产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能动行为,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发挥着价值观念指导作用,以使得企业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爱珍.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J].广西电业,2013(10):51-51.

[2]沈露娜.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03):18-19.

[3]宋洪亮.试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12(05):63-65.

[4]林庆民.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J].华章,2011(07):26-27.

[5]张晓萍.企业文化正能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0): 89-91.

[6]巨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1,20(02):15-16.

上一篇:消防工程技术规范下一篇:现代赞美水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