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创新创业的“12345”高等职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2-05

一、“1234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解读

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鼓励自主创业,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12345”人才培养模式。

一平台:“校内工作室+企业群”一个大平台;

双身份:在校大学生和企业职工两种身份;

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行业企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四阶段:初学者、模仿者、独立操作者到熟练者的四个渐进式阶段。

五融入:行企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行企市场运营融入教学过程、行企需求融入培养目标、行企考核评价融入教学考评、行企文化融入专业文化。

二、“1234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一)全面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高职院校各专业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等各方面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专业标准,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结合行业特点、分阶段进行学生培养,面对全体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对部分学生开展专题培训、创业实训等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保证创业实践项目培育。从组织、师资、资金、场地、政策等全方面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努力构建“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崇尚创新”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现创新创业教学无间断进行

推行适应创新创业的“弹性、分段式”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的教学运行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将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创新创业无间断进行。

(三)循序渐进、科学有效推进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双创课程体系的建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专业要提出以“过程模式”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即以创新创业过程的项目选择、模拟操作、自主创业三个阶段为主线,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实施教学评价、培养师资队伍,进行基础性、拓展性和综合性课程孵化,实现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素质培养。

开发符合创新创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将双创教育分成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三个层次,占总学分的60%左右。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大专业选修课比重,提高现有创新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增设创意思维、创意策划、创业实践、创业管理、创业法律等选修课程,循序渐进、科学有效推进双创教育。

(四)创造条件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造条件搭建双创实践平台。以校企联合的模式,学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协同合作,行“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的见习模式。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注册企业或公司,体验创业过程,开展创业实践。依托工作室、孵化企业,引领创新创业向纵向发展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创业团队,确保每一名有意愿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都能投身其中,完善各类工作室,逐渐孵化成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提升创业企业的运行管理能力,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

(五)开办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的特色活动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SYB创业培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创业达人训练营、参与“智力型”、“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等类型的勤工助学活动和“专利智星”专利知识培训等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举办各层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要不断扩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覆盖面,每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均有活动计划、有规范措施,有完整记录,有效果。

(六)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学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办公室,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完全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需求。全面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聘请的导师分布在不同技术、行业领域。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协会、创新创业教研室,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工作。以产业导师为入口,为创业项目嫁接市场资源,以管理导师为引导,为创业项目导入战略、金融、资本、人才等要素。

(七)建立健全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专业将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纳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具体考核指标进行详细的量化,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纳入绩效考核,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等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应制定“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指标”,积极打通创新创业与其它类型课程学分互认的通道,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明专利、创业实践等方式获取学分。打造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将学生学习创新课程、参与创新竞赛实施动态评价。实行弹性学制,允许休学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制度。

制定积极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每年对创新创业教育表现突出的师生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全面创新,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更多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本文针对该背景,提出了全过程融入“双创”特色的“一平台、双身份、三对接、四阶段、五融入”的“12345”高等职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12345,创新创业,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海成:《全面认识互联网+,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5年(4),第12页。

[2] .彭琪波:《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载《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第7页。

[3] .王雅丽等:《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尝试与思考》,载《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第121页。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青年成才关系探析下一篇: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