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探索

2022-09-10

一、传承的本质及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种“活文化”, 不能只处在保护阶段, 我们应该把这些活文化传承下去, 让其不断的延续。这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思想。传承, 是经过一代代的师承, 把知识及文化传承到下一代, 不间断的代代相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 对于个人来说, 传承的内涵就是通过传习而获得, 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剔除糟粕, 加入自己的思想, 进行创新, 创新能够让我们所传承的更加绽放光彩。

二、传承的方式

传承的实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不受干预的传承, 一种是受外力干预的传承。不受干预的传承指的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亲身相授延续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的传承技艺都是靠这样才能延续到现在, 但是这种传承的方法会让那些技艺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慢慢消失。为了保护这些“活文化”, 社会应该进行干预, 避免一些老旧的传承方式让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政府的立法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应该积极的投入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去。通过立法让传承有法可依, 教育部门也应该把传承活动纳入青少年的课本中, 让我国公民从小就树立起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1) 笔者认为, 站在法律的上面来讲, 对于现有的传承形式, 我们要加以分析, 建立有利于发展传承的机制, 对症下药。

可见, 从不同的角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不同的划分。笔者认为, 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括为个体传承和群体传承两大类, 有个体、家族、社会组织、社区、民族等多种样态。基于此, 政府在开展传承者的认定时, 也应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去考虑。

三、传承人和传承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形态”,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文化”, 它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靠人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但是传承人如果突然离世, 这会让他的传承技艺产生断裂, 这项技艺有可能就消失匿尽, 对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一大损失。所以说, 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了人, 那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联合国出台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也注重知识、情感和技能及其活体传承, 突出“人”在其文化活动和文化形态构成上的核心职能与重要作用。

政府认定他们给予肯定的传承单位和传承者是为了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达成这样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 各级政府要不断突出传承人的价值, 提高传承人的地位, 资助传承活动, 改善传承人的生活, 站在法律层面上讲, 则必须划出传承者以及单位的义务与权利。

政府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 是对其自身能力和水平的认定, 也是对其传承义务的认定, 它不仅仅是一种荣誉, 还是一种责任。

现有的法律规定传承者的义务是开展活动进行宣传、保存文化有关资料等, 笔者认为, 作为主要传承者, 应该履行的义务包括:

(一) 积极配合政府, 把自己的传承技能知识记录下来, 具体的实物要好好保存;开展传承活动, 培养传承人;

(二) 向政府提出所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计划建议;

(三) 积极响应政府组织的宣传号召, 参与到政府组织活动中去, 对“活文化”进行宣传;

(四) 传承者在传播“活文化”过程中, 如国家需要保密的要进行保密。

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对等的, 只有权利或只有义务都是不平衡的。因此, 在规定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义务的同时, 也应赋予其以相应的权利。

上述所列权利中的第1项、第2项是任何一个传承人乃至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 而不是政府认定的传承人所独有, 而第3项活动政府资助的权利又为其设定了“经济困难”的前提, 可以说是没有为这些代表性传承人或传承单位专门设定权利。

笔者认为, 从行政保护的角度考虑, 应该给予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团体相应的特殊待遇。其中, 代表性传承人应该享有的特殊权待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承者在传承自己的文化时, 政府对传承者的特殊关照;

(二) 传承者举办传承活动, 从里面选择合适的下一代传承对象;

(三) 在经济上得到我国政府提供的经济援助;

(四) 传承者在贷款跟税收方面, 我国政府给予放宽

(五) 传承者在申请资格认证的时候有着先行权。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文化”, 不仅仅需要保护, 更需要传承。从不同的角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不同的划分。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的传承形式进行分析,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括为个体传承和群体传承两大类, 并且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分别针对其进行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探索, 指出了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对等的, 只有权利或只有义务都是不平衡的, 因此, 在规定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义务的同时, 也应赋予其以相应的权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2]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5) .

[3] 朱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