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2023-01-05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中, 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一种定位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师生人格的平等关系

第一、人格平等是师生良好关系的基础。学生必须先被老师看着一个有尊严的主体, 才会感受到老师给予的爱而发挥其内在潜能。老师要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切忌高高在上, 一副唯我独尊、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要让学生喜欢你, 首先得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 精神放轻松一点, 表情亲切, 诚态可掬, 具有亲和力, 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既爱又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感受他们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喜怒哀乐,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法, 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 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见识观点, 而没有逆反心理。尤其是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农村留守的孩子, 要极其重视。学生在学校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说简单一点, 只有老师让学生有地位时学生才会感到有地位, 才会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老师看重学生, 学生才会喜爱老师, 喜欢老师教的这一学科, 学习才有动力,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信任的情感, 现在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远离父母, 缺乏父母的爱, 师生情、同学情是他们情感的依托。因此, 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无论成绩好坏、条件优劣) , 老师要多一点鼓励, 多一点平等, 多一点沟通。要有慈母般的爱心, 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还要关心学生内在的情感。学生生活有困难, 要多关心, 多帮助, 多一份爱心, 少一份指责, 那么他们的幼小心灵就会得到时慰藉。当你施了一份爱心在孩子身上, 孩子身上就会长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爱心。同时, 老师要教导他们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珍惜同学情谊。

第三、要尊重学生。师生间应该是互相尊重的, 尊重学生要全面地对待学生的方方面面,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 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等等……要把学生看着与教师平等的关系来对待, 维护学生的尊严, 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都是有独立思想, 有独特个性的人, 每个人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各有不同, 那么老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独立空间, 而不是千生一律, 压制学生的个性而耽误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认知错误, 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然, 那么老师要正确地看待, 正确地疏导使他们在良性的轨道上健康成长。

二、师生情感的真诚关系

1. 师爱, 不仅仅要求老师要有爱学生的感情,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真心的爱要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感受到这样的爱。“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 老师决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尖刻地挖苦,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而是要记住一条原则:人是智能动物, 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举止、一声叮咛, 学生都能铭心刻骨, 切忌“毁人不倦”。对学生来说, 老师爱的真诚是学生学习、情感等活动的源泉。

2. 用真诚的爱主动去打动学生、激励学生、关爱学生。

“金子般的童年, 需要金子般的爱心。”师爱就意味着要付出、要奉献而不计回报。现在的农村小学生, 留守儿童居多, 远离父母、由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等亲人的照顾, 由于存有代沟, 有的学生根本不听长辈的教诲而我行我素, 养成不良习惯, 缺乏约束力、自制力。更有内向、性格孤僻的孩子, 不善沟通, 逆反心较强, 那么老师要主动、坦诚地与之交流, 走进其自闭的心理小屋, 帮其疏导、排解,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使其感受到师爱的阳光雨露。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 多么希望和自己的老师成为朋友。因此, 班主任要有慈母爱心, 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生生活中有困难, 要多关心, 多帮助, 特别对于顽劣的学生要多一份爱心, 使其转化。

三、师生间的垂范关系

1. 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 教职员躬亲共守。”“只带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为人师表的主要体现。一位高素质的老师, 必须是具有良好修养和高尚情操, 老师要用美的形象, 美的行为, 美的人格去教育、感染、引导孩子们。这是一种无声的爱, 老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老师着装得体, 修整边幅, 大方庄重, 学生才会对老师心悦敬慕。老师的言行举止、思相品质时时刻刻影响、感染着孩子们。遇事冷静, 不随便发怒, 不以威示学生, 处事公平合理, 不抱偏见, 一视同仁。这样, 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学生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决不为过。

2. 知识渊博, 学高为师。

马戈先生曾说:“多则价廉, 万物皆然, 唯独知识例外, 知识越丰富, 其价值则越昂贵。”一名优秀的老师, 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 也要不断吸取新知识, 增强见识, 与时俱进, 要做到“无一事而不学, 无一时而不学, 无一处而不学。”“教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同时, 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并能做到将学科知识、学生兴趣、学生的知识背景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只有对学生尊重、信任、了解、关心, 才能激发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学生才有动力,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以学生为本的辨正关系

1.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学生有个性差异:有的学生沉默寡言, 有的学生心直口快, 有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强, 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在班级管理中, 老师要注意努力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风正, 一切顺, 班风邪, 师呕血。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 重教育而轻批评。要时常激励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自身素质, 使其为今后人生直面竟争作准备。

2. 关注学生在家表现。

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老师如果龟缩校中, 对学生在家情况不闻不问, 这样就堵塞了了解学生的一条渠道。家访能让我们和家长感情沟通, 情感融洽, 增进共识, 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而努力。同时, 家访不是万能的,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家访, 在过程中把握实际, 灵活调节, 和家长探讨教育措施。

3. 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 外部诱惑力强烈。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 缺乏自制力, 约束力而难免误入歧途。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关心爱护他们, 通过启发疏导、创设情景等手段, 用真情去感化, 真心去教育,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老师通过启发, 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思考、实践, 才能让学生明白事理, 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上一篇:化工装置中塔设备的安全设计及监察下一篇:浅谈硫化对橡胶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