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中家校间的分歧

2023-02-06

在芸芸众生中, 生活着一群孩子, 他们天真无邪, 无忧无虑, 他们中有一部分孩子的童年比一般人要漫长很多很多, 有一部分孩子欣赏不到这万千世界的姹紫嫣红, 有一部分孩子聆听不到鸟语歌唱, 还有一部分孩子永远都享受不到奔跑的滋味, 他们都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 这类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得到关注,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 更加深刻的感受到, 特殊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 通力合作才能有所成效, 尤其在孩子处于早期教育阶段, 家庭教育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是, 不幸的是有的特殊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康复教育, 当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时, 会有各种各样错误的心态, 或放弃, 或怜悯, 或焦虑, 很少有家长可以正视现实, 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孩子一天一天的进步, 这学期笔者就亲身经历了一位过分怜悯自己孩子的家长, 并与之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

案例:某日上午课间, 学前孩子们正在户外游戏, 家长们也陪同看护, 其间, 有一调皮的唐氏宝宝从滑梯上滑下, 却在滑下瞬间故意将口水吐向其他的同学, 笔者看到此景后, 迅速上前教导该生, 由于该生曾今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举止, 于是笔者严厉指责着他, 并尽力追随该生逃避的眼神, 说道“下次你再乱吐口水, 老师就要打嘴了。”当然, 打嘴这样的体罚不会真实发生, 只是想因此警告该生, 并且惩罚他只能在旁观看其他伙伴们玩滑梯, 未料, 该生母亲此时在远处看到他的孩子正在放声痛哭, 这位母亲的内心充满着对老师的责备以及对孩子的怜爱, 碍于面子, 当场并未和笔者反目, 但是回到家之后与爷爷奶奶一交流, 第二天一早, 就将昨日之事告知校长, 谴责笔者缺乏教师师德, 体罚孩子, 于是一场口水大战迅速上演, 通过沟通, 笔者让校长和该生家长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并教育家长在孩子的学前阶段务必做到遇错即纠, 这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起初依然抱着自己的孩子已经残疾, 对于他们不可以再采取批评惩罚的心态, 经过沟通家长最后向笔者道歉, 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心态。

一件小事折射出了太多的教育问题, 也让笔者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在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方面, 家庭和学校主要存在着以下分歧, 并且学校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1 家校间心态不同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 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 即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即启蒙之师。我国古谚有:染于苍而苍, 染于黄而黄。当一个婴儿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之后, 最先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舔犊之情。可是一旦发现自己孩子异常的时候, 最焦虑、最失望的也是父母。

1.1 承受力

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学校只有千分之一, 百分之一, 对于一个班级最多也只是十分之一, 然而, 一个特殊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家庭而言, 却是百分之百, 很多家长都无法面对这一事实, 因此, 当老师遇见特殊孩子时, 我们的心理不会有太多沉重的负担, 我们只需要向这些孩子们倾注自己的心血, 全心全意地付出, 至于结果如何, 只需要坦然面对就好, 但是对于家长, 他们家庭的兴衰或许就全指望在孩子的身上了, 因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结果, 其承受力要远远低于教师。

1.2 理解力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特别了解自家孩子, 因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着, 孩子们耍些小聪明, 就能被火眼金晶的家长们一眼识破, 在这方面很多家长都特别骄傲特别有成就感, 但是特殊孩子的特殊性, 他们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情绪问题和破坏性行为, 就比如他们上课乱跑或家里乱扔东西或上课训练时不服从指令时, 就会有两种极端的家长群体, 一部分家长立刻挥起拳头向孩子打去, 想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此时孩子就会马上听话,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效果很明显, 但是长此以往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长大后极有可能形成暴力倾向;另一部分的家长则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帮助孩子向旁人解释犯错理由, 认为孩子什么都懂就是调皮了点。

对于这两类家长,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有必要义不容辞地对其进行教育, 虽然教师与每一个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如家长多, 但是教师接触的孩子人数, 以及所拥有的解决孩子出现各类问题时的方法和经验, 并不比家长少, 再加上教师的专业素质, 经验交流与深入学习, 这些足以让教师对孩子的理解高于大部分家长。家长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

这里分享一个笔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某学生在入学时, 非常娇气与任性, 在班级中常扮演着小霸王的角色:点心要第一个吃, 边吃边玩手中的玩具;在课上, 玩具要第一个得到;在游乐场玩耍后不愿离开。如果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他就以哭闹或者躺地上耍赖的方式, 求得老师的认可。时间久后, 得到了几位任课老师的共同关注, 经过商量探讨, 几位老师齐心使用“冷处理”的方法消退了他的不良行为, 久而久之, 该生耍赖的行为减少了。可是, 家长却不断反映他在家中常躺地上耍赖, 甚至马路上也会如此, 通过沟通后, 老师恍然大悟, 原来家长一直不忍心孩子长时间的哭闹, 一般哭闹后就满足他的需求, 特别是躺地上耍赖, 家长不是怕他着凉就是怕影响了周围的路人, 孩子哭一小会或者一哭就立即满足了他, 久而久之, 孩子在学校表现有了进步, 但在家中却依然我行我素, 所以, 家长错误的教育心态严重制约着孩子的健康发展。

2 家校间教育方式不同

特殊儿童的本质尚属儿童, 普通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都完全具备着, 因此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应立足于促进特殊儿童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这就特别需要家校密切配合, 制定出明确的教育内容、手段及要求。

2.1 教育内容

教师针对班级学生的平均能力, 制定出让大部分学生都可掌握的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为了顾及整体教学效率, 无法面面俱到, 但是可以通过和家长的沟通, 把教育内容和孩子的学习情况传递给家长, 让家长在家里对孩子完成补习强化工作。

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后, 根据目标和计划将教学内容融合到生活中穿插进行, 避免单一内容教学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枯燥感, 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康复的强度。父母适当的示范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增进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2.2 教育手段

学校是一个正规的教育机构, 在学校内绝大部分规定是针对每一个孩子的, 孩子们必须履行这些规定, 课堂上必须遵守纪律, 培养孩子良好的纪律意识, 教师必须要有威信, 才能让学生听从指令, 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而对于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手段则必须灵活。由于家庭毕竟不是教育训练机构, 往往更具有亲情, 因此家长要处理好亲情与教育的关系, 切忌溺爱。家长在教育手段上应尽可能地运用鼓励、奖励、激励的方法, 利用一些强化物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 另外, 注意强化物要由物质强化向精神强化过渡, 使整个教育活动既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又更体现亲情。

这里再分享一个笔者在外出学习时听到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众所周知, 培智生写字是个大问题,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们头疼的事, 学生王某每次面对写字时, 就开始哭闹并把笔狠狠的向地上扔去, 于是要求他自己把笔捡回来以此达到惩罚, 但是这孩子却逐渐喜欢上了捡笔这一过程, 他觉得特别好玩, 无比享受这一过程, 因为他可以借机用捡笔代替写字了, 对此现象老师进行了灵活处理, 他买了几十只铅笔, 每当王某扔铅笔后老师就再次拿出铅笔给他, 慢慢的孩子发现扔铅笔已经没有用了, 于是他从被强迫着一节课写一个字开始, 慢慢地写的越来越多, 后来令老师和家长惊喜的是, 王某竟然爱上了写字, 并认识了不少字。

3 家校间期望不同

部分家长面对着这些特殊孩子, 都有同样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看不到孩子的未来, 只希望孩子活在当下, 快乐过好每一天, 他们觉得现在给孩子愈多, 孩子就会愈快乐。其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么做只会把孩子宠坏, 培养出一些坏习惯, 更会让孩子停滞不前, 万事都将依赖着家人, 如此做法的后果将在不久的未来承担。

当然, 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些家长, 孩子的残障也会影响着家长的心态和行为, 因此, 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与家长多沟通, 教育家长要把眼光放远, 立足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特殊儿童需要给予的就更多, 本文所阐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是笔者拙见, 我们也有一部分家长, 他们以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着自己的孩子, 在配合学校做康复训练的同时, 在家认真做各项康复练习, 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为孩子的将来创造着美好明天, 这部分家长为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作出了表率, 当然, 作为老师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只有我们一起肯定优点, 正视缺点, 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呵护, 特殊孩子的明天才能如漆黑的夜空中布满的繁星, 为回家的孩子指明归途!

上一篇:发酵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下一篇:妈富隆在异常子宫出血手术前快速止血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