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和谐的师生关系

2022-09-1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建设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 如何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 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

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 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学生,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会宽容, “以己之身, 及人之身”, 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 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 以坦诚换取信任, 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 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 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 学生才会有言敢发, 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才能达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 教师要改善自我, 不自高自大, 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心胸豁达, 炽热认真, 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同他们交朋友, 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我, 不要不懂装懂。提高学生, 培养学生, 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 学到老”的原则, 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 结合实际, 大胆实践, 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 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 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 在了解学生的同时, 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 完备教师的人格,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 从心底产生敬佩, 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2 赏识你的学生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

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 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然而,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 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难道我们多年的学校教育真的就只是培养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学生吗?不!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在各行各业都很杰出的人曾经都不是在学校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深地反思。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无独有偶, 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钱先生上中学时期正处于战乱时期, 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 钱先生既为其中一人。老师告诉这些学生, 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 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大学, 大多数成了才。但是, 直到八十年代, 钱先生才从当年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其实,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 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 教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 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发现他们的长处, 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 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 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3 放下架子, 主动接近学生

要了解学生, 确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 心理变化、发展特点, 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 才是学习的主体, 行为的主体,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被激发, 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 自然地要求上进, 能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要我做好人”为“我要做好人”。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 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 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 走出办公室, 融入学生之中, 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 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 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 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 想什么, 才能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4 用实际行动感动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 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 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笑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 假如他们是温和的, 是循循善诱的, 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 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 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 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 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 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们却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块“云彩”都会“下雨”。这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 比如, 学生病了, 要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 住院时要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 要能主动为他补课, 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 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 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们送出的是真情, 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 你我总该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 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 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产生美,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 和谐是人们的追求。新时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涵十分精妙, 途径方法颇多。但只要我们从“心”做起, 拥有一份爱心, 一份真心, 一份宽容的心, 和谐师生关系离我们将不再遥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党和人民的重大任务, 因此对于社会的重要集体之一校园, 和谐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关键词:新形式下,和谐,师生关系

上一篇: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控制问题研究下一篇: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腺苷钴铵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