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教学,建立以人为本的积极的师生情感

2023-03-05

新一轮课程改革, 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亟须在实践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其中一个重要命题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 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积极的师生情感。

实践证明, 在课堂上注重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互动,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师生互动的实质应是老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之间情感的互动, 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激荡、思维碰撞、生命体验的全过程。实施好这一过程,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首要条件。教育的本质是服务, 适应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实施人性化的教育服务, 要求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慎教师的行为, 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性与情感, 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的积极行为给予富有人性价值的评价, 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那么, 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和快乐、情感流动的课堂, 建立以人为本的积极的师生情感, 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心灵激荡, 思维碰撞, 生命体验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究。

1 教师要不断培养对自己职业的欣赏和认同感

在现实教育中, 有不少教师往往简单地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把教学视为循环不已的简单重复。备课时只备课本、不备学生, 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无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 也不考虑学生的疑问, 照本宣科, 讲完为止。这样, 使整个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其实, 作为教师, 应更多地关注自己、关注学生, 认识到作为教师的崇高和价值, 认识到课堂教学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才能的展示。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 相信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会充满激情,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 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这样, 课堂就不只是简单地教与学, 而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充满快乐和爱心, 在良好的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政治教师, 我在实践中曾有过一次强烈的体验:在讲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内容时, 我自己首先就相信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并且为身处社会主义社会而感到无比幸福, 我把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 在讲课中声情并茂, 深深地感染了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 在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顿时“活”了起来, 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真可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2 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会学→学会”教学思想认为:只有师生平等, 才有教学民主;只有教学民主, 才有师生和谐互动, 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正如加德纳所说,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 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 作为教师, 一定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 要细心关注学生的智能类型, 而不是只关注学习成绩的高低。在思想上应该改变过去所谓“差生”的概念, 把先天素质正常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使智力潜能发展未能达到应有水平的学生视为“潜能生”, 通过教育, 开发他们的潜能。因为当教师批评学生为“差生”时, 或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时, 往往给学生留下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身为教师, 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们, 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愉快地接受教育。

爱学生必须平等对待学生, 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曾说“不良儿童是失败教师的象征”。动辄惩罚学生, 既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 也是摧残人性的行为, 更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呢?著名教育家苏露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认可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 应使自己胸怀宽了。”在教学实践中, 我对此深有体会:我的一位学生曾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 我最佩服你的是, 当你为班上的问题而苦恼时, 却能在上课时满面春风, 不带上任何一丝情绪上课堂, 你怎么能做到的呢?”相反的是, 在与学生交流中, 学生们说到有些老师是“我们和他打招呼, 他却不屑的样子, 装作不认识, 我再也不想理他了。”我想,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才能让更多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去体会学生的感受, 才能感受到学生的纯真和真诚, 才能真正地融洽好师生关系。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作为教师, 要不论学生的性格、性别、成绩的好坏, 以及你心情的状态如何, 都使自己面带微笑, 笑对每位学生, 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影响到你所教育的人。

3 营造积极的课堂信息交流

在课堂上, 不论教师、学生, 都是一个个鲜明的生命体, 都是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的独立人。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呢?这要求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以自身真诚的行动来表明自己对学生的接纳。首先, 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商”, 了解学生的个性, 使简单的教学活动保持延续。我的经验是:在上一个新班级的第一堂课时, 我会有意地观察每位学生的行动、言语, 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对内向的学生我会在课堂上多点名回答问题, 让他处处感到老师的关心;对外向的学生, 我会组织一些讨论和辩论, 让他们积极发言, 展示自己。这样整体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其次, 在教学中, 要关注学生的“学商”, 学会倾听, 共同探讨。在初一思想政治课“遇到挫折, 勇敢面对”一课的教学时, 我设计课堂教学时重点安排学生以自身的体验举实例。一位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主动示例, 非常有感情地讲述了他曾有一次想放弃学业和家人对他的劝阻, 以及最后战胜自己、继续读书的经历。我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不时用眼光鼓励他继续讲下去, 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欣赏, 让他心中燃起温暖的“灯”。这名学生一讲完, 我带头鼓掌, 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情的掌声。这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以后的日子, 这位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由一名调皮的学生变成了一名爱学习的学生。情感互动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可忽视的, 哪怕只是老师的点滴鼓励, 都会让学生受益菲浅。

最后, 就是要建立积极的课堂交流。在课外, 作为老师, 千万不可漠视学生, 应多与学生交流, 哪怕是一句问候、一点微笑, 都可能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在课堂上, 学生有意无意“搞”出的一些善意玩笑, 如果老师能冷静应对, 不但不会妨害教学, 有时反而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距离, 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有研究者认为, 当前教育的最大困境是“今天的人 (教师) 用过去的经验 (知识) 教未来的人 (学生) ”。这句话虽有偏颇之处, 但所揭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教师应更多地追求培养, 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激发学生敢说、敢问、敢于创造的自信心和勇气,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师。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 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积极师生情感, 实现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对于增进师生情感, 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关键词:延伸教学,以人为本,平等对话,师生情感

参考文献

[1] 杨光岐“.会学学会”教学思想论 (第1版) [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8.

[2] 陈洪庆, 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 (第1版) [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3] 黄正平.专业化视野中的中学班主任 (第1版) [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2.

上一篇:矿井地面供电系统的分析与优化下一篇:玻璃钢产品在胜利油田原油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