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思想之探究

2023-01-24

1 先秦法家之简介

法家思想是一个萌芽于春秋早期, 而形成于战国初期的理论学派, 数百年间, 法家思想的发展与流变也是极其复杂的, 其代表人物数量繁多, 著作更是数不胜数, 因此法家思想内部的分化已成为一种必然, 而这学派思想的分化过程, 正好印证了“儒分为八, 墨分为三”这一历史发展规律。

1.1 何为先秦法家

法家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源于孔门儒家的诸子学派,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政治性、实践性极强的学术派别。

1.2 何为齐法家

齐法家的法律思想是在具有自己地域文化特点的齐国形成的, 在很大程度上齐文化的一些特点影响了齐法家法律思想的产生。齐法家法律思想中许多地方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是有开创性的, 如齐法家重视法律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道德礼仪教化的重要新, 主张礼法并重互不偏废等。

1.3 何为晋法家

严酷的战争和富国强兵的需要迫使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立足于现状, 回答并试图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三晋法家由此而产生。他们认为必须变革旧有的礼制, 制定明确、具体、公开的成文法, 打破“刑不可知, 威不可测”的秘密刑传统;主张君主专制以法为本、以法治国、以刑去刑、一断于法;依靠赏罚、术势保证法的实施。

2 先秦法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法家具体产生于何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梁启超认为“法家成为一有系统之学派, 为时甚晚, 盖自慎到、尹文、韩非以后。然法治主义, 则起源甚早, 管仲、子产时期已经萌芽”。

2.1 政治上的变革

法家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员, 其产生不能脱离当时百家争鸣的共同的社会背景, 其中不仅有齐与三晋各国的地理环境等原因, 但其政治背景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大原因: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周氏衰微, 各大诸侯国争夺霸权, 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变革兴起, 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变法改革, 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2.2 经济上的发展

春秋末年, 铁制农具在社会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以及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 使得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呈现出飞跃性的发展, 与生产力快速发展相比较, 春秋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显得十分地滞后, 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 改革生产关系, 发展生产力势在必行。

2.3 学术上的改变

胡适曾言, “诸子之学是时代的产物, 战火连年、阶级消灭、贫富不均、政治黑暗的社会现象时诸子之学产生的因, 诸子之学是这四种现象的果。”进入到一个注重“神事”到注重人事, 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大兴, 百家争鸣的局面, 传统的宗法等级观念和神权法思想受到猛烈冲击。

3 法家思想的特点

3.1 尚法明刑, 强调法治

先秦法家强调法治的作用, 主张以法治国, 提倡严刑峻法, 赏罚分明, 先秦法家学者强调量刑定罪, 赏罚分明, 必须依法而来。“法者, 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

3.2 重视农战, 发展经济

先秦法家重视国家农业的发展, 认为农耕是国之根本, 要实现富国强兵, 霸主地位, 必须重视农耕, 鼓励经济的发展。

3.3 君主专制, 集权统治

先秦法家学者极力推广自己的君主专制思想, 并把实现君主专制作为自己毕生之追求。先秦法家的君主专制的思想主要建立在“君道合一”的哲学基础上, 君主要独自控制社会中的一切权势, 如果君主失去了权势, 那就不能成为君主了。

4 齐法家与晋法家之比较

法家是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发展变化的需求而产生的, 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强烈的时代精神。

4.1 对礼仪的态度不同

重视法治是齐、晋法家共同的特点, 但是, 齐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同时, 还重视“礼”“义”的作用, 管仲把“礼义廉耻”比作是“四国之维”, 认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在人性上, 齐法家认为人性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 统治阶级只要做到“教训成俗”, 就可“刑罚省数”。晋法家认为“德治”“礼治”是上古时代的产物, 当时“人民少而财富有余, 故民不争”, 用德礼就能治天下, 而现在“人民贫而货财寡, 事劳力而供养薄, 故民争”。

4.2 对刑赏的思想不同

管仲主张对人民不能滥用刑罚, 即使对严重罪行的人, 也给予其两次改正悔过的机会。晋法家则与之不同, 坚决反对赦罪和减免刑。晋法家是典型的“重型”主义者, 视刑赏为唯一治国手段, 重刑厚赏。

5 结语

先秦法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法制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虽说其由于历史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而强调单纯的君主专制, 权力统一、忽视人权、将法律当作“帝王之具”的法律工具主义等具有明显的缺陷, 但其中很多优秀的思想也值得我们现代法治社会的借鉴, 所以, 学习研究先秦法家思想, 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进行,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摘要:法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支, 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更是我国法律文化的源泉和核心所在, 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研究分析。先秦法家思想按照地域可以分为齐法家和晋法家两支, 齐法家的代表是《管子》, 晋法家的代表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即齐法家追求和谐、适度, 注重“中和”的治国理念, 而晋法家则从《商君书》的“查”到《韩非子》的“道”, 显示了对绝对君主专制的追求。

关键词:先秦法家,产生背景,特点,齐法家,晋法家,比较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3]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 (卷一)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上一篇: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下一篇: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