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新生的先秦文学教学——知识之解蔽与互根

2022-11-06

作为一门主干课程, 五邑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史课程始于第一学期, 大学新生相对于3、4年级的学生, 知识方面几乎空白, 思维能力也还未得到锻炼, 如何学习系统的古代文学更是不明就里。在此状况下, 直接面对古代文学中最为古奥的先秦文学, 无疑有相当多的困惑。因此, 针对他们的特点展开教学非常有必要。从已搜集的专著和论文成果来看, 现在的研究者多关注古代文学的整体教学, 分段论述教学方法的极少, 针对大学新生展开的先秦文学教研工作, 更几乎是空白, 可以说, 这仍然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每个阶段的古代文学, 都有自身的特点, 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化的发端时期, 对于整个民族的审美、思维、传统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较好地掌握了先秦文学的知识, 就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后面阶段的文学现象, 因此, 这个阶段的学习就必须针对大学新生的特点, 担负起多重的责任。所以, 无论是培养学习兴趣、教授学习方法, 还是讲解文学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先秦阶段的教学都显得极其重要。一方面是相对难懂的知识点;一方面是懵懂的学生, 两者的结合就显得更有意义, 知识的解蔽与互根的教学理念也就有提出的必要。

所谓知识的解蔽与互根, 就是提倡文史哲的互融、互动, 打通学科间的块垒, 去掉文学惟我独尊的戾气, 在融通中化解禁锢, 因为这才是先秦文学本身的特点。虽然在先阶段先秦文学的教学当中, 不可缺少地会涉及文史哲知识, 但是, 这更多地是一种介绍, 而非教学理念, 也很少结合新生的特点展开特别的研究。本文认为, 加大知识解蔽与互根中的方法性、引导性、思辩性、趣味性, 注重对大学新生的学习引导, 进行多方面的文化启发, 为以后的学习拓宽视域、引领兴趣, 都需要更为细致的研究, 将艰深枯燥的文本融合在相对浅显生动的大文化之中, 以回归先秦文学本来的样态。

在教学中应注重整体文化背景的介绍, 凸现生机勃勃的先秦文化知识互根的生态景象, 加大文史哲的讲授、学习力度。例如, 对先秦散文的讲授, 可以追溯源头, 讲到殷商的巫文化以及甲骨文的形成, 周代的礼乐文化、金文, 然后逐步涉及散文的形成、发展;在讲诸子散文的时候, 可以讲到战国的文史趣闻, 如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他们各自的个性、相互的关系等;讲《离骚》的时候, 可以先讲重阳节的来历。总之, 可以涉及文化、历史、战争等因素。采取这种方法, 作者在讲课中发现, 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他们对完全陌生的古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非常好奇, 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另外, 辅助的方法可采取提问、讨论、竞赛、多媒体展示等方式, 作者就尝试了竞赛法, 学生反映效果不错。所谓竞赛法就是提供文本给学生 (包括学习重点、文史哲背景等在内的相关资料) , 进行一定的导入与要点提示后, 给限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准备, 同时将学生划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给定的时间到了后 (例如2 0分钟) , 即用设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逐个提问, 并记录每个小组的得分, 如此达到竞赛的目的。这些题目, 不仅仅是针对文学问题的, 也包含了相当数量的较为浅显有趣的文史哲问题, 重在展现立体的文化全景。学生反映, 这样的竞赛既有趣味性, 又侧重对很多问题的全面理解, 他们在有压力的限定时间内, 记忆的效果比较牢固, 比单纯的听讲效果要好, 这样的竞赛, 能采取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也能去掉学生对古代文学艰深晦涩的畏惧心理。再如多媒体的使用, 可加入优美的古典音乐, 古人生活的图片, 古代艺术品的图片等, 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与想象空间。这是一种距离产生的美,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距离营造文化氛围, 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当然, 这些介绍不宜过深, 否则学生消化不了, 反而会更加迷惑, 这个尺度还需要很好地掌握。

采取宽口径的启发式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化的爱好, 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利用先秦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巨大反差激起其好奇心理, 从而进一步进行引导, 不仅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 也培养他们的史学、哲学意识, 真正提高其综合人文素质。如在讲诸子的时候, 作者就会涉及较多的哲学思想。如讲庄子理想的生存状态:全性保真、合乎自然的时候, 就讲混沌之死、髑髅见梦等寓言;讲其反对人为的思想时, 可讲黄帝遗珠、佝偻承蜩等故事, 这些虽然可能占用一节课的时间, 但学生的兴趣度、理解度显然较单纯讲解一两篇作品大为提高。作者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爱好, 在讲解完一些历史散文时, 会鼓励学生进行重新的演绎。如《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 作者会启发他们由对武侠文艺作品的爱好, 来自己上台进行表演, 从而达到深刻理解人物的目的, 同时对历史本身, 许多学生也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学生的表现非常踊跃, 超乎作者的意料。

当然, 文学史学习的重心仍然是文学, 而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学习, 作者认为, 应该区别于高中的学习, 不再将字词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 淡化文字和语法的解释, 而应该呈现整篇文学作品的全貌, 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互根的知识背景下, 去欣赏整体美, 从而真正爱好古代文学。应融合文史哲的背景, 从深层次进行对作品的理解。

另外, 在文化、文学的学习中, 针对大学新生的调试心态, 也应该拓宽对学生的引导, 即引导其学习先民百折不挠的生存意识、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如诸子百家推行己说的决心、屈原的爱国之情, 从而培养挫折意识, 培养对国家、对文化、对人生的热爱。这也是因为新生入学, 对许多新的东西还不适应, 如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因此心理上难免会有多多少少的困惑、沮丧, 而对文学史中一些正面内容的强调, 可以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以更为宽阔的视野去考虑问题。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比前几年的大幅度增加, 就业压力也增加了许多, 如果能从学生的新生入学, 就结合讲课培养他们人格中的韧性, 对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也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 注重知识之间的互融、互根, 并对如何展开和实施这种理念提出可操作的方法, 意义在于: (1) 对于大学新生, 较全面浅显的讲解, 有利于解除他们在基本不了解古代文学的状况下, 激发兴趣, 解除恐惧心理。 (2) 有利于使他们透彻地理解文学文化产生的原因,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宽广的基础。 (3) 有利于引导他们寻找兴趣的生长点, 发挥自己的优长。 (4) 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5) 有利于大人文精神的培养。 (6) 有利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在比较少的课时内, 对先秦文学的讲解也不应该缩水到只停留在几部作品之内, 而应把目光转向如何实现知识间的互融、互生、互动, 甚至加大讲解文学以外各种知识的力度, 以化解艰深的专业知识, 将其融合到生动的相对易懂的整体文化之中。

摘要:在先秦文学教学中, 应针对新生的特点, 运用知识解蔽与互根的观点, 加大方法性、引导性、思辩性、趣味性, 进行多方面的文化启发, 以化解新生对古代文学艰深晦涩的畏惧心理;对其以后的学习拓宽视域、引领兴趣、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先秦文学,教学,新生,解蔽与互根

上一篇: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下一篇:论油气输送管道焊接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