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利益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保险利益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财产保险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为投保人带来的经济和利益损失。同时,财产保险还能为有效规避风险提供更有效的途径。而与投保人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保险的评估法规和利益分配的原则。保险利益是固定的保险法律制度的集中体现,它对保险的实用性起到一定辅助作用,通常的保险利益准则是将保险主体和保险标的根据法律界定关系而得出的利益关系。

第一篇:保险利益论文范文

保险法中保险利益问题初探

作者简介:朱忠博(1993-),男,辽宁铁岭人,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法学专业。

摘要:在新的保险法中,保险利益是指对于投保人而言,在法律上所承认的相应利益,其具体归属扩大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范畴。与此同时,针对时效的问题,新的保险法对人身和财产保险进行了区分,在此前提相爱,形成了整套的系统规定,为此,需要适应立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改进,深入探究保险利益的创新,深入、全面地进行保险利益的研究。

关键词:保险法;保险利益;问题

一、对保险利益的概述

(一)保险利益给概述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所谓保险利益,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认可的利益,又称可保利益。保险利益产生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联系,它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利益,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害关系,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遭受风险事故而受损失,因保险标的未发生风险事故而受益。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事故,被保险人不得因保险而获得不属于保险利益限度内的额外利益。

(二)保险利益的地位

在保险法中,保险利益属于最基本的概念,是保险法中最基本的原则。针对立法创新思维,要对保险利益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这对于保险利益原则的应用以及保险法的整体实施意义重大,有助于对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利益的有效区分,避免混淆,明确保险利益的适用范围,给保险利益以更加合理的解释,实现保险体现的合法性和系统性,对整个保险实务的有序、顺畅发展以及司法实践的顺利进行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三)有关保险利益的三种说法

在不同类型的保险法中,保险利益原则始终为认定为基本的原则。对于保险利益的范畴的确定,直接规定了保险法所实施调控的内容和关系,形成保险法中保险利益的判定依据,实践方面的意义重大。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利益,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是关注经济利益和价值。第二种关注的是各种不同的关系。在人身保险制度实现完善之后,将人的生命、人格和整个身体置于其中,否定了金钱的衡量作用,也就是说,价值说法很难对人身保险进行有效的解释,受到诸多的否定,此时关系说法产生。关系说将保险利益设定为投保人与保险标的所形成的关系。第三者是适法利益说,这种说法认为,保险利益是保险人对标的所获取的合理利益。

(四)对三者保险利益观点的不足的分析

在价值观点中,使得人身保险没有被列在其中,例如,对于投保人,如果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进行人身投保的时候,鉴于二者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关联性,使得保险合同无法被建立,但是,很明显,这是及其不合理的。而对于关系说,强调将事故之后的、所有可能受到伤害的人都归入保险利益的领域,将保险利益扩大化,同时,所建立的所谓厉害关系也缺乏具体性,抽象性明显,对整个保险利益的确认和认定造成较大的阻力。因此,对于保险利益而言,是保险法总则中具有引领性的概念,需要具有较强的囊括性,但是,以上两种说法都很难同时涵盖财产和人身两个方面,为此。适法利益说法比较合理,同时包含了财产和人身两个方面所有保护的利益,另外,促使司法实践中的使用弹性被扩大,使得成文法在落后现实性方面的滞后性被降低,使得法律更显灵活性的特征。

二、对保险利益在归属和范围方面的创新的介绍

对于保险利益的归属,也就是指保险利益所涉及的主体,简单讲,就是指保险利益最终归属何人,那么,这个人就具有保险利益。保险的投保人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也就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在法律上所认可的利益。也就是说,保险利益最终隶属与投保人。保险利益的具体归属,需要依据保险的目的进行明确,要着眼财产和人身保险进行分析。

(一)对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归属问题的分析

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的获取需要贯彻和执行无赔偿的原则,对损害进行有效的弥补,需要保险的具体请求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利害关系。当投保人的财产建立投保关系之后,要求投保人对财产对标的物存在现实的利害关系,或者存在一种期待利益。但是,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投保人可以为他人的财产投保,也就是说,他人是保险标的吴的请求主体,例如,在当前社会中,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体现福利,为职工投保财产险,单位是具体投保人,出具保险资金,职工是被保险人,享受保险给予的保障。此时,职工对资金的财产具有经济方面的利益,但是作为投保人的单位对于职工的财产不具有保险利益。但是,如果此时只是将保险利益局限在投保人,那么,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受到损害的职工会因为不具有保险利而遭受损失,无法获取保险赔偿,职工的损失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与单位最初进行投保的目标出现背离,同时也有违财产保险维护受害者利益的初衷,因此,需要将保险利益拓展到被保险人。在财产保险中,如果投保人为自身的财产投保,那么,投保人就具有相应的保险利益。如果为他人投保,被保险人为他人,那么保险利益的实际接受者为被保险人。

(二)对人身保险中保险利益的归属的问题的分析

立足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的目的,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会是为了避免以他人生命进行赌博而获取保险金的目的,实施损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在各个国家的法律中,都规定了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也就形成经济上或者人身安全方面的相互关系。如果投保人为自己投保,那么投保人与保险利益主体为同一人,投保人对于自身生命享有保险利益,很少发生牺牲自身生命或者健康而获取保险利益的行为,但是,如果投保人为他人的生命健康进行投保,那么需要二者具有法律层面的利害关系,这是十分关键的构成因素。因此,保险利益的主体存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两种类型。因此,在修改完成的保险法中,保险利益的概念涵盖了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弹性增大,较大程度上体现了立法的技术性。

三、对保险利益时间效力方面的创新

对于保险利益原则的时间效力,主要是指保险利益形成的时间,是判断保险合同生效的主要因素。通常,保险利益是整个保险合同的效力关键要素,对于保险合同的建立意义重大,也对合同的有效维持具有较大的作用。在以往的保险法中,规定了投保人为保险利益的获取者,如果投保人不具有对标的物的保险利益,那么此份合同不能发生效力。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思考,投保人子啊进行保险合同确认的时候,具有了对标的保险利益,一旦利益不存在,保险合同也就不存在。在保险事故中,一旦投保人丧失保险利益,那么合同就立即失效。但是,这种说法中,没有对财产和人身进行有效区分,与当前整个世界的立法原则和发展方向不相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不相适应,因此,对于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要在区分财产和人身保险类别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一)对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的介绍

对于财产保险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弥补,因此,对于保险利益来讲,只要被保险人在遇到故障之后,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即可。在进行保险合同签订的时候,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不具有是几点额价值,因此,通常,在进行财产保险合同确定的时候,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保险利益不必实现,合同的形成也不会因为投保人不具有保险利益而终止。一旦发生事故,被保险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绝对的保险利益,否则需要向保险人利益,对保证金进行赔偿。这种说法在保险领域被接纳。在新修订的保险法中,也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指出,如果被保险出现保险事故,对标的需要具有绝对的保险利益。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如果被保险人对标的不具备保险利益,那么,就无法向保险人申请保险金。正是这些利益关系的存在,使得保险人可以采取保险制度的方式进行保护,推广保险行业的突飞猛进,

以实现预期利益的有效获取,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例如,针对房屋买卖,双方之间达成了协议,但是,还没有进行实际的登记和交付。如果按照旧的保险法,买受人如果为房屋投保,一旦发生事故,保险人可以根据投保时间房屋不存在保险利益,而视为合同不生效,不进行赔付,对买受人造成了重大损失,预期收益被降低,但是,在新的保险法实施之后,买受人在进行投保的时候虽然么有保险利益,但是,合同仍然有效。在事故发生之后,只要房屋进行了必要的等级和交付,买受人就享受保险利益,买受人就能够获取相应的保险金的赔偿。

(二)对人身保险中保险利益时间效力的分析

在人身保险之中,保险利益确立的根本目的是避免道德危险的产生,因此,要求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也就是说,投保人需要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但是,对于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任认为保险利益需要存在于人身保险合同建立之前,另外一种认为,保险利益需要与人身保险合同、保险事故同时发生,第三者认为,保险利益需要与保险事故发生同时存在。保险利益只需要在人身保险合同发生时存在即可。人身保险合同具有投资的性质,储蓄性比较明显,对于保险费的缴纳,通常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如果必须要求保险利益在保险事故发生的时候就存在,那么,保险事故发生而投保人失去保险利益的时候,合同就会被认定无效,很明显,这种做法对于长期进行保险费缴纳的投保人具有不公正性,不利于对被保险人利益的有效维护。而对于较强保险利益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同时存在的说法,认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防止道德风险的存在,但是,理由不够充分,要求保险利益与保险合同同时存在就已经能够满足对风险防范的要求了。同时,对于投保人失去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之后,法律能够采取其它的方式避免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伤害,没必要强调二者同时存在。

四、当前保险利益原则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保险标的明确规定,对保险标的和保险利益存在认识误区。保险标的与保险利益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当前的保险法中,对二者区分的程度不高。尤其是对于人身保险,在描述方面更加不清晰。要将保险标的作为核心,保险合同的制定需要具有合适的投保人、保险标的和保险利益。保险利益发挥的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有效衔接的作用,实现对投保人的有效判定,避免出现与保险标的相混淆的情况。

(二)需要对保险利益进行准确的界定。在当前的保险法中,虽然明确了财产保险利益主体和时间,但是,对财产保险利益的含义和类型缺乏明确的规定,给实际执行造成阻碍,导致没有标准进行遵循。同时,由于法制理念相对落后,一旦法律文件缺乏清晰性,就会给保险利益的设计原则相背离,使得保险行业出现混乱的情况。

(三)没有形成针对违反保险利益行为的惩罚性法律。在当前的保险法中,有关保险利益的说法存在较为宽泛的情况,使得法律漏洞存在,一旦出现投机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性法律进行惩罚性措施的执行,震慑力不强。应当重视对保险人资格的审查和确定,避免保险诈骗的发生,实现保险利益的严谨性和健全性。

(四)在保险法的发展中,需要重视被保险人利益的维护,适应社会发现的需求,增强被保险人在整个保险关系中的地位,要针对保险人的利益,设计更加健全的制度。鉴于保险利益原则在整个保险法中的作用,要重视对保险利益观点的不断创新,明确立法的实际需要,使用保险法的新的发展阶段。(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魏立静.论保险利益原则[D].山东大学,2012.

[2]徐利军.我国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吴云霞.论保险利益原则[D].中南民族大学,2013.

作者:朱忠博

第二篇: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原则探讨

摘 要:财产保险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为投保人带来的经济和利益损失。同时,财产保险还能为有效规避风险提供更有效的途径。而与投保人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保险的评估法规和利益分配的原则。保险利益是固定的保险法律制度的集中体现,它对保险的实用性起到一定辅助作用,通常的保险利益准则是将保险主体和保险标的根据法律界定关系而得出的利益关系。结合我国现行保险法的实际形势,只有充分积极地利用保险利益的准则,才能使投保人对合同标的具有真实的法律保险利益,这将为我国的保险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带来很大帮助。同时还利于保险业的平衡、可持续性良性发展。本文围绕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关注保险利益的科学内涵,通过对当前财产保险利益原则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全面促进我国相关财产保险法律法规的完善。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财产保险 保险合同 保险利益 原则

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带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稳步增长。经济体制的日渐完善,也为我国的保险市场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的保险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民众对保险的重视程度和参保的主动性也逐步提高。在当前形势下,受到我国相关财产保险利益立法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影响,在财产保险理赔方案的诉讼方面经常出现纠纷。特别是在关注度较高的财产保险利益原则等问题上,引发财产保险利益问题的原因通常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在法律等方面的相关权益得不到有效认同和没有达成共识而引发的矛盾。对于财产保险来说,如果失去了保险利益这种财产保险的核心价值,相应的财产保险合同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为此,要针对我国当前保险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保险利益原则,确保保险利益的主体稳定,在确定保险利益主体覆盖范围的同时,加大财产保险利益的客观性和规范性,逐步构建健全的财产保险利益转移规定和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财产保险的健康良好发展,有力推动我国保险事业的进步与提高。

1 保险利益原则概述

1.1 保险利益原则功能内涵

保险利益原则功能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最基本的控制损害赔偿的程度。投保财产保险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在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状况时能够给投保人最大程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和赔付。可以说,保险是为了应对偶然突发性的事故所造成损失而设立的一种补偿机制。而对于原有经济损失之外的部分则不在补偿范围之内。保险利益原则是相对事故发生时投保人或保险人所享有的法律权限而言的一种限制性准则,它能够有效地保证保险赔付范围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按照固定的赔偿范围标准去衡量所受损失程度的大小,并由此给出相应的保险利益界定。其次,保险利益原则能够有效避免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保险利益的确定需要视具体投保的财产形式和损失的程度与类型进行判定,对社会具有不良影响的行为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不受财产保险的保护,这是由于赌博是一种关乎自身利益的不正当行为,不存在任何的利害关系。而保险合同要求在相关主体之间要充分发挥保险人偿付保险金的补救性质的赔付功能。因此,这种行为根本不符合保险利益原则的保障范围限定。最后,保险利益原则能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治安和平稳定。在财产保险的相关责任人中,保险人和投保人是与保险标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主体。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同时他们违反道德行为的发生可能性也很低。而在合同履行义务层面,投保人和保险人只是单纯性的补偿关系,在某些确定利益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

1.2 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原则关系

在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财产保险合同时,主要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二者在保险利益原则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投保人需要支付保费,为保险的生效提供最基本的元素。而被保险人则是决定保险赔付方案以及赔付数额大小的关键性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标的的利益过渡过程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保人,与该项财产保险相关的任何受益方都可以视做投保人。在单一保险利益转让方面,因为突发性意外事故而导致损失的,需要由保险标的的一方承担责任,只有持有保险利益的一方才能获得保险金的赔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投保人往往是保险利益原则所控制的对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提出保险金请求权的往往并不是投保人。在保险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投保人只扮演责任和义务的承担角色,但并不能作为保险金请求权的享有者。而另一方面,作为保险主要保障的对象,被保险人在这一过程中具备保险金的请求权,同时也是保险合同中受到约束作用的主体对象。所以说,实际情况下被保险人和保险标的不具有利益关系。

2 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原则适用性分析

2.1 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界定

任何事件在划定责任范围和利害关系时都需要有明确的界定范围和评判方法。在目前的財产保险合同方面尚没有明确的保险利益界定划分的标准和原则。在遇到具体案件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分析,保险利益的界定可以参考以下三个角度,综合分析后再对保险利益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划分和界定。第一,从形式上来说,保险利益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够突出利害关系,将保险合同中收益一方和利益受损一方明确的划分出来。第二,在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保险利益能够体现一种经济性的利益,保险赔偿金所具有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第三,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利益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利益,这种利益的相关人员和保险合同本身都受到法律的监督和保护。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我国的保险实务领域还没有对保险利益作出具体详细的功能性表述,并且相关的判断标准和依据也都十分模糊。在这种情况之下,在签订具体的保险合同时,经常会造成因为责任利益划分不明确而引发的歧义,严重影响保险收益人获得保险赔付的有效性。

2.2 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的转移

在我国财产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有效性的规定明确指出,如果当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没有直接相关的保险利益时,保险合同将会直接失效。对于这种规定,在签署保险合同时就要确认被保险人与投保人预先确定好保险利益关系,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能够更有依据,更有针对性地对保险利益原则进行责任划分,并得到相应的补偿赔付。而现实情况却是,在司法实践过程当中,即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事先没有建立明确的保险合同,保险利益划分不明确的情况下,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双方却不受影响的仍然享有获得保险利益的权利。这个情况就是属于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转移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财产保险利益是可以进行转让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操作规范作参考。目前针对这方面的转让时间的限定和标准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了保险赔付引发纠纷的概率居高不下。

3 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原则适用策略

3.1 明确定义财产保险利益

为了保障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创造最大的价值和效益,需要对目前尚不明确的保险利益作出明确的定义和性质的阐释,以便于发生保险事件时有据可依,能够科学合理的对保险人和投保人在保险标的上拥有的法律利益关系作出划分。鉴于当前我国民众法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现状,为保证保险利益的价值和效果,要在进行保险合同签定过程中,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利益内容的提前告知,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保险中保险利益范围和涵盖的种类的限定,以及对于保险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在确定保险利益的覆盖范围时,可参照的依据主要有:标的物、被保险人、赔偿项目以及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首先需要根据投保财产的相关保险利益充分说明其合法性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划分责任,确保财产保险合同的真实有效。具体做法方面,在实际的保险实务中,多数的财产保险合同在性质上属于不定值保险合同,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影响到保险标的。为此,保险人需要根据市场价格依照规定作出赔偿。而对一些具有特殊标记的被投保物品而言,当事人应该充分掌握财产保险标的的价格,根据保险签订时定制的合同,按照明确的价格进行赔付。还要掌握保险利益种类和相关的利益覆盖范围。保险利益范围覆盖了财产的法定拥有者、保管者所保管财产、占有者所占的财产、股东财产、合同产生利益以及经营所获得的利益等多种形式和方面。

3.2 强化财产保险利益转移规定

保险利益转移的规定直接关系到保险赔付的受益方和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在我国保险法现行规定中,只有在具有完成物权占有转移下才能进行标的物转让,而在标的物转让时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实体利益的影响,以其为基准制定转移方案,确保转移过程的顺利,将手续尽量的简化,提高保险利益转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还需要在标的物转移前,避免其对所有保险相关人员所带来的责任风险,在转移时有效规避潜在的危害和风险,同时确保保险标的的转让时间足够明确。

4 结语

自财产保险产生以来,关于其保险利益的相关研究和讨论一直热度不减,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直接影响着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自身利益,相关利益的界定方式和法律法规的缺失都给财产保险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只有通过明确利益定义,完善利益转移规定等方式才能促进财产保险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炎.积极探索财产保险公司创新发展之路[J].经济研究导刊, 2013(26).

[2] 周梅.论财产保险标的的转让及其法律适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6).

[3] 陈柳.論新保险法修订及影响——基于保险利益条款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4] 任以顺,陈夏.论新保险法对保险利益范围的界定[J].金融与经济,2010(9).

[5] 邵祥东.论我国保险法中保险利益规则的完善[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8).

[6] 于秀军.论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1).

[7] 陶石磊.中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分出安排对经营影响的实证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30(1).

作者:李世海

第三篇:保险利益与保险合同效力的关系

摘 要: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保险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保险利益之要领与保险法所扮演之角色重要性无与伦比,从功能上讲保险利益能起到避免赌博和预防道德风险的发生及限制损害赔偿的程度的作用。通说认为保险利益构成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对于保险合同的效力具有基础评价意义。

关键词: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 保险合同

保险利益,又称可得利益,我国现行保险法第12条第3款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并没有对保险利益做出明确规定,学说上认为:保险利益“乃要(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具有之利害关系,标的物之存则获益,损则蒙害;抑有持保险利益为某一特定人对某一特定客体之关系,此关系决定保险事故发生时真正受损失者,并据以限制保险人之最高赔偿金额”。从功能上而言,保险利益起到了避免保险沦为赌博工具、防止不当得利、防范道德风险、填补损失等作用。上述功能的实现部分体现在保险利益与保险合同效力的关系上。然而由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性质、特点等诸多的区别,导致了其对于保险利益的具体含义也不尽相同,进而使得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也随之变化。

在保险发展到今天的几百年中,一直流行着一句法谚,“无保险利益,则无保险”。保险利益与保险合同可谓休戚相关,通说认为保险利益构成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对于保险合同的效力具有基础评价意义。在旧《保险法》中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可以说赋予了保险利益对保险合同的生杀大权,但是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混为一谈,并且忽视了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合同的作用。因此,新《保险法》针对两类保险合同给出了不同的规定:对于人身保险合同,订立合同时,被保险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对于财产保险合同,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并不必然造成合同无效。

一、财产保险合同的效力问题研究

对于财产保险合同,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并不具有保险利益,不能由此推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投保时在主观上有过错(存在故意或过失),这样的合同不应归于无效。虽然保险合同不会因保险人丧失保险利益而无效,但是为何《保险法》要做如此之规定,并如何对此种情况进行处理需要进一步讨论。

(一)保险利益的转让与保险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

所谓保险利益的转让,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享有的利益发生了转移,由他人享有。在实践中,大部分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是因为将保险标的物转让,进而丧失了对保险标的保险利益,基于此种情况,并不能因为保险的失去而导致保险合同的无效。对于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转让问题,主要有三类原则:

1、“属人主义”认为“保险契约”是“对人契约”,具有专属性,以双方当事人相互间认识及信任为基础,故保险契约以不得转移为原则,尤以火灾等损失保险为然。对于“属人主义”除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一般不因保险标的的转让而转移。

2、“从物主义”,即“同时转移主义”。与对保险契约的专属性理解相反,保险标的既已移转于他人,则保险利益也应该继续存在,以维持契约之效力。“从物主义”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保护受让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一般规定为,除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于保险标的转移后,保险合同仍为受让人之利益而存在。

3、“折中主义”规定,保险标的若为不动产之转让,则采“同时移转主义,保险合同为受让人之利益而存在;若为动产之转让,则为保险契约终止之原因。”其立法理由主要顾及保险人责任之轻重。

我国采取的是不完全的“从物主义”,在《保险法》中保险标的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由此,在保险标的转让时,保险标的的受让人作为新的被保险人,承继原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险合同继续有效,而不应以原被保险人丧失保险利益而导致保险合同无效,因为此时保险合同已由保险标的受让人代替原保险人成为新的被保险人。在保险实务中,保险标的转让有着不同的情形:第一,货物运输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中的保险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的货物。由于运输中的货物流动性大,特别是海运,而提单的买卖是惯常的贸易行为,因货物的易主而必须通知保险人是很难办到的,因此为了方便交易,避免错失良机,国际保险惯例要求只要保险合同没有另作规定,货物运输保险的保单可以随货物的转移而背书转让,无需通知保险人。在货物运输保险的保单背书转让后,受让人自然承继原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日常财产保险合同。保险实务中很多案例都是关于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人明知保险标的转让,但原被保险人没有通知保险人更未得到保险人的同意,保险标的受让人也没有购买新的保险,当保险事故发生时,无论是保险标的受让人还是原被保险人都无法得到赔付,因为此时保险人依据旧《保险法》的规定,以投保人没有保险利益而导致保险合同无效作为抗辩理由,导致保险人逃避责任。针对这类情况,违反了保险法中的最大诚信原则,虽然未进行通知得到保险人的同意,但是保险人收取了保费,却当保险事故发生时逃避责任,是机械实现保险利益合同要件效力而导致的不公。因此在新《保险法》中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必然导致保险合同无效,保险人也无法故意要求保险合同无效而逃避责任。

(二)无保险利益不得请求赔偿

为了使财产保险合同效力规定得更加全面、系统,《保险法》不仅确定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因无保险利益不会导致合同无效,而且还规定此时被保险人不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由于合同仍然有效,就会造成无保险利益的被保险人(或称为原被保险人)以合同有效作为抗辩要求因发生的保险事故而请求保险金作为赔偿。由此一来原本设计合理的制度就会遭到滥用,而无法使其顺利进行,因而《保险法》规定,即便合同有效,但是只要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无保险利益的被保险人如果无法请求保险金,那么保险对其而言也就失去了利用的机会,因此保证了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人身保险合同的效力问题研究

就人身保险合同而言,与财产保险不同,《保险法》规定了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正如之前所述,如果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就会导致有悖于保险价值取向的行为发生,保险的正面积极意义就会消失殆尽,反而会被滥用,造成社会的混乱、制度的缺失。

由于投保人可以通过被保险人的同意而具有保险利益,因而原本没有保险利益的投保人可以通过被保险人的许可而获得保险利益,进而按照《保险法》规定,在订立合同时具有保险利益,则人身保险合同有效,这是因同意主义而使保险合同发生效力的标准流程。但是,当投保人不具有保险利益,又未得到被保险人同意,此时投保人根本就不具有保险利益,对于人身保险合同而言,如果订立合同时投保人无保险利益,则合同无效,因此,如果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投保人希望合同能够有效,就必须得到被保险人的同意,否则,投保人无法获得保险利益,其订立的人身保险合同也必将无效。通过去除被保险人书面同意的强制性规定,更方便投保人为被保险人购买人身保险合同,简便了合同订立的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符合实际生活中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姚丽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统计研究,2001(9).

2、沙银华,姬文娟.日本保险立法对我国的启示[J].保险研究,2008(10).

3、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法律出版社,2007.

4、魏迎宁.研读新《保险法》对保险利益的规定——关于新保险法的系列思考之三[N].中国保险报,2009-03-25.

5、陈顾远.保险法概论[M].台湾正中书局,1955.

作者:蒙承斌

上一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学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