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2022-07-17

第一篇: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摘要] 在这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压力烦恼接踵而至,人们的心灵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就加重了,心理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心理健康,那么幸福便常与他相伴。 [关键词] 心理健康、幸福感、乐观积极、人生态度

如今,有毒食品不断涌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那是否,身体健康了,人们就幸福了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与幸福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因而,心理健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没有了心理健康,幸福就无法实现。所以,心理健康与幸福相伴。 一. 主要人格因素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有心理学家发现,心理幸福感水平高的人,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外向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国内崔春华等人对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和心理幸福感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偏外控型的个体的心理幸福感比偏内控的个体的心理幸福感低。这与以前的大量研究是一致的。外在控制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外在控制性强的人难以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决定,由自己的心决定的。你的心健健康康的,那么幸福就总是与你相伴。心是否是健康的,就看你是否积极乐观向上。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也体现出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一扇窗、同一个角度看去,积极乐观的人看到的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消极悲观的人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萧瑟凄凉的世界。不难发现,后者的心理是有问题的、不健康的,他们自然离幸福就很远了。 二.部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还受到很多其他生活情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支持、乐观、事件的应对策略和学习压力等。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有显著的提高。有人对大学生在非典隔离期与非典前对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态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下,隔离在校园中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和非典前相比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提高;与非典前相比,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支持的态度、感受和行为方式更积极,学生生活压力显著降低。也即大学生主观上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并且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越高越充分,那么他们与他人的关系越积极与亲密,越有能力选择和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生活目标更加明确,生活更富有意义,最终个人不断成长与充实。 三.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提升的建议

心理幸福感的提出和发展,为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也恰好弥补了主观幸福感在概念上和测量上的种种局限。心理幸福感不仅仅注重人们的情感体验是如何的,更重要的是注意到人们的自我发展和成长,从另一个侧面来界定和诠释幸福感,使得对幸福感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其结构的提出和验证,是建立在理论而非经验研究基础之上的,因此其理论指导性更强。由于心理幸福感的测量涉及到较少的情感反应,因此其稳定性更高,不易受到生活情境的影响。而其多维度的结构,也能够较单维度的总体生活意感更加细致准确地反应人们的生活状态。

不同文化之间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西方是以个人主义文化为主导的,而中国则是以集体主义、家庭主义文化为导向的。在西方社会中,可能更加看重于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而中国则可能更加注重集体和家庭的稳定与前进。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很有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心理学家在提出心理幸福感结构时指出,心理幸福感的结构可能会随着历史、文化、阶层、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改变。当前心理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和实证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西方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理论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不能否认,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可以部分地适用于我国,但是在中国文化下,中国人幸福感的具体维度和结构未必与西方所得出的相一致。我国学者对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及师范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试用,但是量表的结构效度并不十分理想。邢占军等人借鉴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以中国城市居民为样本抽取了九个维度:自我成长与进取心、人际适应、自我满足感、成就感、创新意识、自我管理、自主感、压力感和未来感,并得出了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这些维度的内容较符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和当前实际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但是,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究竟是怎样的,还需要心理学家进行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检验。

在当今社会,各方面的竞争都异常激烈。人们的压力与烦恼也随之而来,许多人的心灵负担不由自主地加重了。得抑郁症的人数不断上升,各地的自杀事件也不断涌现,“感谢舍友不杀之恩”风靡网络。这一次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关注逐渐提上日程。许多原本心理健康的人迫于周围环境也得了心理疾病,整天闷闷不乐,抑郁寡欢,最终走上不归路,失去享受美好人生的机会。你幸福吗?如果你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那么我想你是幸福的。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抑或变得多么地恶劣,请不要丢失你自己那颗积极乐观的心。心是人的灵魂,没有了健康的心,那么这个人就变得千疮百孔了,幸福也就无从说起。心理若健康,幸福常相伴! [参考文献] [1]严标宾.SWB和PWB: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J].心理科学,2004 [2]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4]邢占军.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研究[J].健康心理学,2004,12

第二篇: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中 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源泉。这个群体本应富有活力,除了生存需求外,也应当有适当的财力,去满足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然而,在现 实中,一些中等收入者的生活状况有些尴尬。他们享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较少,生活负担压力却日益加重。“房奴”、“车奴”、“孩奴”,层层重压抑制了城市工 薪阶层积累财富的能力。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就个人而言,当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政府则应当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通过调整产业、行业、职业结构,为“白领”们提供更多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今年26岁的张女士两年前从英国完成学业回国。虽然手握一张金融硕士文凭,毕业的大学也还算不错,但回国之初,她依然还是能感觉到求职的不易。大多数公司对她的“海归”身份并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兴趣,它们更看重求职人员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洋学历”。

两年时间张元敏的工资增加了,如今已经有6000多元,但与这几年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相比,工资上涨的步伐还是显得慢了,再怎么省吃俭用,依然还是“月 光族”。“这两年物价涨得快,以前去超市、菜场买东西,都不大看价格,现在对物价越来越敏感了。白领的工资,贫农的现状,没有一点快乐。那么今天,如何让 我们的员工幸福,如何增加我们员工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掌握企业运营与决策大权的 CEO又如何将幸福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幸福管理就是从员工的心理需要和个性优势出发,为员工提供有挑战性并兼顾愉悦性的工作,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团队氛 围,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并能在企业工作环境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又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自由、充实和乐趣。作为企业的CEO,应该在日常管理中融 入以下两点理念:1.幸福管理应倡导以“心”为本;2.工作设计应强调兼顾挑战性和愉悦性。

让员工拥有工作幸福感,企业才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所以说,用人是一门用人心的学问,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与之共命运的员工。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 中,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才能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人是引领企业成功 的关键,是企业兴衰的核心因素。理性、科学地提升员工的幸福度,可以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对幸福的追求不断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抛弃那种单纯追求利益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真正把“增加员工幸福总值”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有的人很饿,在这个时候,能够马上让其填饱肚子,对于他来说就是幸福。

有的人虽然温饱,但目不识丁,在这个时候,能够让其识文断字,对于他来说就是幸福。

有的人居无定所,露宿街头,在这个时候,能够使其安居,哪怕房子很小,但对于他来说也是幸福。

有的人很平凡,但怀揣一个“星梦”,在这个时候,能够让其上一下《星光大道》,对于他来说就是幸福。

„„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调查——它问人们,他们想要什么?有人写下权势、有人写下金钱、有人写下名誉、有人写下爱情„„但最终这些名词都在人们的再三考虑下都 被一一划去,它们被一个统一的词语所代替:幸福!不错,他们觉得金钱有点重要,权利也是,这是事实,但它跟幸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影响幸福的七宗罪:喜欢攀比、信念摇摆不定、忽略身边美好的事物、只想收获不愿付出、不容易知足、缺乏信任、容易焦虑。在谭小芳老师的品牌课程《拥抱你的员工》中,谭老师将如何创造幸福员工的秘诀分享给大家,这些秘诀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招招都能出奇制胜:

。让他们参与(因为你无法单打独斗)。

。对他们友善(一开始就聘用友善的员工)。

。慷慨地对他们表示认同(且不止是在金钱方面—但也别太吝啬)。

。向他们灌输自豪感(当他们为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豪时,会表现得更加富有成效)。

。信任他们(他们应该得到你的信任,并将更加努力漂亮地完成工作,以继续赢得这种信任感)。

据《潇湘晨报》报道“分享一下我新公司的员工手册,受不了刺激或者嫉妒心太强的人,请绕道。”近日,在红网论坛、天涯等网站有这样一个帖子引起了网友的 热议。网友“半叶”在帖子中称,自己所在公司有一个奇怪的规定:每天上班时必须和公司的美女总裁拥抱三秒钟。网友随后将这个帖子冠以“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福 利”。有网友称,虽然这个规定有些另类,但是比起一些公司内部同事之间毫无交流,这样的规定无疑是“最幸福的工作福利”。

在这家公司的员工手册中,第六节第4条“爱就一起来拥抱”标明是公司独有的福利,旨在打造独一无二的公司文化。上面规定每天8点半到9点为总裁拥抱时 间,员工可以享受美女总裁拥抱一次的福利,拥抱时间不得少于三秒。而中午休息和下班的时间里,为部门总监和员工相互拥抱的时间,同样拥抱时间不得少于三 秒。对于员工来说,什么叫幸福感?今天高薪你就幸福了?谈起幸福感,上面的案例给了我们企业管理者一个很好的启发,但也同时要注意一点,提升员工幸福感的 事情不是作秀,它是一个长期的沉淀。

企业除了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多 的是创造一个文化、思想交流的平台,这是幸福感。如果一个人只是追求三餐饭吃得饱,穿得暖,那仅仅是一个物质的需求,人们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所以对 于员工来讲,除了改善其工作、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注入一种新的思想。

提升员 工幸福感,既是企业的职责,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与前提。一个人,除去睡觉、吃饭,80%的时间是在工作,与同事相处。可以说,一个人工作的状态就决定 了人生的状态,工作内容是否有价值、工作时心情是否愉悦、放松,也在间接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质量。谭小芳老师认为,要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首要的,就是提升 工作的幸福指数,对于企业来说,关注员工的幸福,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当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再 设想一下:如果员工对自己所属的公司有所不平、不满、不信任的话,就不可能带着笑容服务顾客;如果员工对自己所属的组织没有高度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就不可 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得到顾客的认可、社会的认可,企业也就不可能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美国奥辛顿工业公司的总裁曾提出一条“黄金 法则”:关爱你的客户,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备加关爱。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不能幸福快乐,企业又怎能长久发展?

美国加州有一个“幸福生活酒店”,一个叫薇薇安的女佣在这里工作了23年。最早这里只是一个汽车旅馆,创始人奇普。康利先生是在薇薇安入职3个月后买下 了它。康利先生在和薇薇安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她总能从她的工作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使他很好奇并且困惑:一个人怎么能在清洁厕所这种工作中找到乐趣呢?

因此他花更多时间与薇薇安呆在一起,后来他发现她并不是在清洁厕所时找到乐趣。她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并不是成为这世界上最成功的厕所刷洗工。对薇薇安来 说,她工作的意义在于与她的同事和客户之间的情感交流,给予她鼓励的实际上是她所照顾的那些身在异乡的人们,因为她深知远离家乡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这个故事让我很受触动。如果一个企业,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精美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而且能帮助顾客解决实际问题,并带去哪怕一次美好的经历、幸福体验, 这家企业存在的价值便又上升了一大步吧。这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效应:员工幸福感的提升,带来的是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也就是顾客幸福感的提升;顾客幸福感 的提升,带来的是企业更好的发展,也才可以更多地投入践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幸福;为社会幸福做出贡献,甚至在人类文明发展上发挥哪怕一丁点的价值与作 用,都会给员工带去更高层次上的幸福感!

第三篇: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作者:沈丽新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年第02期

在这灿烂的秋日午后,无论是在校园中行走,还是在教室里讲课,都会让人感受到无限美好。同事们动人的身影,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都让人动容,我禁不住想起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

一百多年过去了,或许我们今天的教育正遭遇狄更斯所说的时代——“最美好”,说它好是因为我们的经济高度发展,教育投入高得史无前例。但也有遗憾,遗憾的是教师承受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责难、枷锁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沉重到我们这些工作了数十年的老教师都备感茫然,更不要说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了。这些青年教师,当他们还是中小学生的那个年代,教师还是比较容易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礼敬的。而等他们刚转身成为教师时,却发现他们面对的中小学生已经大非他们童年少年时的温驯模样,甚至社会对教师的指责与规训也是出乎他们想象的。

在这样的时代,当教师真的不容易,当个好教师更难,而当一个内心充满了幸福感的好教师则难乎其难。然而再难,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它依然是可以抵达并实现的,只要我们不断研修、提升自己。我非常喜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今年教师节给我发来的节日问候:“人可以把书带到任何地方,书也能把人带到任何地方。”我相信,阅读与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内心充满了幸福感的好教师”。

我会常常向自己发问:我有什么是可以传授给青年教师的呢?年龄并不是优势,经验也不一定产生智慧。但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我愿意是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跟校园里青葱的树木、灿烂的云霞、可爱的精灵们一起行走,一起成长,一起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摘自《师道》情智版2012年第10期)

第四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哪里?能否把教育当成是自己毕生的事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是决定教师是否幸福的关键。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有崇高的教育追求,有帮助学生成长的愿望;二是能够把握教育规律,有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三是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教师工作。

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人生于世上,金钱、地位、权力并不能让人产生长久的幸福感,唯有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得到幸福。教师就是一份要不断给予别人帮助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健康成长。毋庸置疑,教师工作比较繁琐,压力很大,但是,教师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当孩子在你的帮助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你不幸福吗?当无知、调皮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下,变得彬彬有礼,你不幸福吗?当你千辛万苦的,挽救了一个边缘少年,你不幸福吗?当孩子取得成绩时,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一个个懵懂的小孩,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下,健康成长,成长为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那种自豪、快乐、幸福的感觉,瞬间就能使人忘记所有的辛苦。

二、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保障

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却没有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也很难有职业幸福感。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弱。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日常工作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科尔伯格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提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能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若教师对学生进行限制,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若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地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前辈的研究告诉我们,要想更好地和学生相处,就要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我知道他喜欢什么吗?

我知道他喜欢的理由吗?

我知道他喜欢的东西的内容吗?

他喜欢的东西真的一无是处吗?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要自问:

这件事你感觉怎么样?

你想要怎样?

你自己能做些什么吗?

上述的思考,能更好地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理解,非常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良好的心态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有人曾这样形容教师的工作状态:上课时要竭尽全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导演,又是演员;教育学生,是心理专家,又是德育专家;学校体艺节,是陪练、是艺术总监、是后勤部长;学校班容班貌检查,是工头、是监工、是工匠;学生外出活动,是领队、是导游、是保姆,面对如此琐碎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该从何而来呢?

幸福感源于好的心态,要接受现实,学着悦纳自己,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不断努力,追求卓越。这里的接受现实不是满足现状,悦纳自我也不是不图发展,心怀感恩不是安心享受,追求卓越才是目标要求。

幸福大门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看你能否攥紧;快乐的生活就在我们面前,看你如何选择。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埋怨和指责,不妨试着用“享受”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职业,享受教育的过程,才能享受每一天。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一个有爱心的人,必生和气;有和气的人,必生余色;有余色的人,必生婉容。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工作视为一种艺术,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东乡小学)

第五篇: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对应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的经济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厌倦感的主要因素。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一个人从事同一职业久了,往往会被单一重复的生活方式磨灭激情,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相当于现在的一句流行话:“审美疲劳”。意思是再美的东西,每天在你身边,被你拥有,你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漠然以待。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够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抗拒 “审美疲劳”,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呢?

1、从家人身上获得幸福感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家庭。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父母的健康安乐,是幸福;家人的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和谐共进,愉悦成长,更是幸福。反之,那种难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出”、“优秀”是不可能使人产生幸福感的。

作为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共性,需要吃饭穿衣,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人,一个可以拥有正常生活的现代人。教师会为衣食而忧,会被财富与权势所累,也会被亲情、爱情、友情所困。教师在努力做人、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个快乐时尚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实际上,那种放弃家庭教育、放弃自己的孩子、牺牲家庭幸福的教师绝不可能是称职的教师。教师家庭的孩子也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幼苗。如果教师放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能与家长共同成长,这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是一种罪过!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不仅当父母不称职,当教师也是不称职的。

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与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长,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为和谐家庭的榜样。

2、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怎样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一代代学生的铭记是教师永远的安慰,千万个学生的感激是教师不尽的财富。这种“安慰和桃李满天下”的财富,正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3、从学生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

教师如何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长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师,那教师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

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4、从同事身上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

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解析课堂、开发课程、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失败的启迪,感受挫折的焦虑,与同事工程和谐相处,互相激励,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努力构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育工作团队,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团队,不仅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践行的事情,也是学校管理中应努力实施和实现的大事。

5、从领导身上获得幸福感

领导的赏识和肯定是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源泉。

要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关键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相信就能做出一番成绩,而领导也会看见你的进步,你的成长,会赏识你、肯定你的。

6、从自身修养中获得幸福感

《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职业应体验成长快乐,即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四方面。其中专业精神是引领其他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实现这个核心,则必须通过专业修养的修炼。在现实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从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的管理文化中走出,营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多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教师需要对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不能单一地关注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应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知识、技能、心理等多方面的成长。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人的内在素养,取决于人的境界。可以说,提高教师内在幸福感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做人的境界。 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取决于人的内在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取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程度。作为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固守教育这一片热土,更是一种幸福。

7、与学校共同成长

学校的成长仅靠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体教师、学生共同为学校的进步增添光彩,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成长。同样,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没有学校这个大舞台,没有学校形成的以老带新、以熟带生、师徒结对制度,没有学校提供的进修学习、实践锻炼等各种机会和空间,也不可能有教师的健康发展。

与学校共同成长就是要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为学校的健康发展鼓与呼,为学校的进步成长贡献力量。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管理要健康、民主,要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鼓励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教师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用教师们共同取得的成果激发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幸福感,让教师从中学会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8、与社会和谐发展

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职业,是为了糊口的一份工作。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事业,是净化人类心灵的高尚行为。实际上,教育既是糊口的工作,也是高尚的事业。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有其特殊的要求,职业幸福感和教师自身的荣辱观、师风师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师德高尚、热爱学生、精通业务、教学相长、坚持学习、师生和睦、敬业奉献、团结互助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作为教师,知荣辱、优师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如果教师连自己的糊口问题都不能解决,哪就无法谈及净化心灵的问题,无法涉及人类文明的传承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努力提高教室政治和生活待遇的原因。

如果教师的温饱能够得到解决,不存在衣食之忧,那就应该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何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去教育和影响周围的人,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高尚的事业,使教师的发展逐步与社会的发展和谐、协调起来。

其实,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成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就应该与社会和谐发展,应该考虑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贡献,就应该轻物质、重精神,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攀比,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是依据人们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幸福感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与客观世界密切相关,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

上一篇:脱贫攻坚宣讲内容下一篇:脱贫攻坚知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