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冲剂内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2022-09-11

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 采用3种方法对108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 以观察白癜风冲剂内服和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其中男47例, 女61例;平均年龄34.8岁 (12~63岁) ;平均病程3.76年 (2个月~18年) 。根据文献[1]标准分型, 散发型50例, 局限型40例, 肢端型12例, 节段型6例, 进展期患者46例, 稳定期患者62例。入选标准:无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无光敏性疾病史;无白内障、青光眼病史;非妊娠、哺乳期患者;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 2周内未进行过局部治疗。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白癜风冲剂内服联合NB-UVB组) 、对照I组 (白癜风冲剂内服组) 、对照II组 (NB-UVB组) ,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范围和分布、病程及分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白癜风冲剂 (我院自制剂, 已注册) 。组成方药为:当归、白芷、补骨脂、丹参、白芍、女贞子、冤丝子、黄芪、首乌、沙苑子、墨早莲、桑椹子、紫草、桂枝、地肤子、蛇床子、桃仁、黑芝麻、茄子叶、无花果叶。上药煎煮后加赋形剂、制成冲剂, 每包15g (相当于生药量15g) , 成人每次2包, 每日2次, 儿童按相应年龄减量服用。同时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NB-UVB波长为310~315nm, 峰值311nm, 照射距离21cm, 初始照射剂量为70%最小红斑量, 每周2次, 在前次照射后被照射部位无红斑反应的前提下, 每次剂量递增20%, 如照射部位有轻度红斑、瘙痒, 则照射剂量不变, 直至症状消失再增加照射剂量。如出现疼痛性红斑或水疱, 则停止照射, 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照射, 照射剂量要减少20%。最大照射剂量为3.7J/cm2。每周照射2次, 总疗程为3个月。对照I组单独内服白癜风冲剂 (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 ;对照II组单用NB-UVB照射 (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 。行NB-UVB照射治疗时, 患者需戴紫外线防护眼镜, 男性注意遮盖生殖器部位, 并详细登记患者的治疗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 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白斑区色素恢复面积≥50%;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色素恢复面积10%~49%;无效:白斑区无色素增加或色素恢复面积<10%。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治疗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临床疗效。108例患者均完成本次试验。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与I、II对照组相比, χ2值分别为5.17及7.41,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I、II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23及0.006, 均<0.05) 。 (2)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II组分别有6例和7例患者在照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性红斑, 给予减少照射剂量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且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 白癜风应采用扶正固本, 调和气血, 理气通滞的治疗原则, 使机体平衡阴阳, 恢复肌肤正常生理功能。本结果显示, 白癜风冲剂内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有效率高于单独内服白癜风冲剂及单独NB-UVB照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者合用可更好的提高疗效, 缩短治疗周期,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白癜风冲剂内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6例内服白癜风冲剂联合窄谱UVB (NB-UVB) 照射治疗, 对照I组36例内服白癜风冲剂治疗, 对照Ⅱ组36例行NB-UVB单纯照射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I组及II组 (P<0.05) ;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白癜风冲剂内服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关键词:白癜风,白癜风冲剂,窄谱中波紫外线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 (2003年修订稿) [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 (7) :440.

[2] 顾有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在皮肤科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3) :191~192.

上一篇:信息监管与我国公司资本制改革下一篇:基于智慧校园平台下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