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2022-10-1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指导,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是课堂情境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1 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情境是多维度, 全时空的, 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各方面。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主要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旨在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要尽量创设略高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疑难问题情境, 使其处于一种知识上的“困窘”, 唤起学生解开谜团“求知欲望”,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原动力”。

1.1 展现型问题情境

就是将现成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教师利用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 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 以达到理解某个概念、原理的目的。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设疑方法, 多用来理解某一知识、概念、原理等。例如, 在学习“商品的概念”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教室里的电视机是不是商品?”这一疑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他们迫不及待地查看教材, 从中寻找理论依据, 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学生们争论得面红耳赤, 有了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时, 教师给予点拨“判断一种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 关键看什么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判断一种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 关键看它用不用于交换。但是由于展现型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有限, 设疑不能只停留在这类问题情境上。

1.2 发现型问题情境

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而不是教师向学生提供问题。如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 提出个人要学习的目的, 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质疑、标新立异等。这类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例如学习《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这一内容时,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 有学生提出:“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 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请问, 其他类型的企业经营者, 要不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回答, 可以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全体学生, 给予学生讨论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

1.3 应用型问题情境

就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社会问题, 让学生分析解决;或有目的地制造疑问的“徘徊路口”, 以激发求知欲望,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应用型问题情境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例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银行、货币、利率等方面知识, 我组织学生在班里进行一次“银行利率的提高对温州房地产的影响”的实际操作, 结果同学们的分析观点既切合实际又懂得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的重大影响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的运用能力, 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问题情境内容创设的生活性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 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 创造好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出具有较强生活性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上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制造思考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例如, 教材《思想品德》第一课的引言, 以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件事作为场景, 并以时间安排上的冲突为切入口——小万在星期日要参加培训班或要看望生病的爷爷, 或要参加同学生日聚会。小万怎么办?引发学生对职责的思考:小万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如果你是小万, 你会怎样决定?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每个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种情境, 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2 问题情境分析过程的探究性

政治课中问题情境教学从其分析过程来看, 可以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2.2.1 问题情境呈现

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一经济现象或政治现象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形式呈现给学生, 意在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使学生得到感官刺激, 情感被激发, 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中而产生解决某种现象、问题的欲望。在此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使学生产生各种相关的问题, 并确定一个主要问题作为主要的分析思考方向。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是一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创设设问题情境, 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 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学法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如, 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所掌握之后, 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去年暑假我去了北京, 发现北京晚上的路灯只一半亮着, 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另一半的灯坏了?学生们七嘴八舌, 有不少同学认为这是为了节约用电, 并说明了理由。接着, 我又提出:这符合我国建设什么类型社会的要求?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违背这种社会要求的行为?学生们纷纷抢着回答, 使课堂教学进入了高潮。

通过创设问题, 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解决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一些困惑,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知识, 又增长了智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深受学生的欢迎。

2.2.2 学生自主探究

以学生的个体思考和学生间的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的有关知识, 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评价等系列学习活动解决共同确定的主要问题, 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去理解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方法是如何应用的, 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例如, 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对国家政策不理解, 理财知识缺乏等现象以及教材本身的要求,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矛盾吗?既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为什么还要鼓励贷款消费?如果让你当家, 你会如何安排家庭消费?问题提出后, 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讨论, 形成自己的看法, 最后指导学生总结, 明确经济学道理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

在教学中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要, 创设问题情境, 层层深入, 鼓励学生思考、探究,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提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情境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教学的开放性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也是问题情境教学的必备环境, 它直接关系到问题情境教学法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交流合作的充分开展。

在进行政治课问题情境教学时, 作为教师, 首先要有教学观念的开放性, 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 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所以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或探索的活动环境, 引发学生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 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思想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否则, 只能是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旁观者, 教师一个人的思维代替了众多学生的思考。

总之,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运用学生的情感因素,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政治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 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创设问题情境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时常体验到一种“轻松感”, 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好胜心得到鼓励, 创造力得到发展。

摘要:以探究性问题情境为载体, 通过构建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等.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 1.

[2]  殷树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境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 (4) .

[3]  戴汝潜.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4.

上一篇:新课标下生物实验教学初探下一篇:优化电力营销中的抄核收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