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2024-04-15

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精选15篇)

篇1: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总结(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张文娇

在这一学期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与活动相结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篇2: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一、自学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是遇到教材内容简单明了,学生易懂、易理解,理论上没有难度的,我就大胆地采用自学课型的复习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认真阅读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内容,并适当做些笔记;其次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以此来检查学生自学的程度与效果,或者是由学生向教师提问,由教师来解答;最后是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让学生事半功倍。

二、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正在逐步降低识记内容的题量和分值,这并不是要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是让试题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实际,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不难看出,其考试形式稳中有变,但所考查内容都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占70%)。新型的试题只不过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梳理,让学生不能死记硬背,不仅要理解,还要懂得运用。因此,夯实基础知识对提高思想品德复习效率非常重要。为此,在第一轮思想品德复习课中,我花了大量时间梳理书本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强化复习内容。

由于复习的内容多,时间少,不可能什么知识都详细学习。要想面面俱到很难,此时,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来进行复习,效果很好。每复习一单元或一课,都可以在黑板上写出知识结构图(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边复习边由学生补充完整),依据结构图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指出重点及难点。

2、梳理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构建知识框架只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网络,对于教材的具体知识内容还没有把握。在复习时,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夯实基础,面对考试,有备而战。如何梳理知识点?

(1)点击知识要点:让学生明确每课、每单元所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做到主次分明。

(2)揭示基本观点:包括教材中的黑体字部分、教材中的小栏目或想一想、议一议、课堂教学中归纳总结的观点、教材中辅助材料分析思考得出的启示或结论。

(3)巩固练习,强化记忆。教师要根据相关内容设计出能融入相关知识点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练习题。学生做题后能举一反三,把握住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3、狠抓单元过关,巩固复习效果。

把一单元知识点,按层次的高低、外延的大小,化为思考题,复习的问题分解出或通过复习小问题来归纳综合大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关系,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在复习一个单元以后,给学生一次单元练习。练习以自测形式完成,然后通过教师批改、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来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及时讲评,做好补缺、补漏工作,经过以上三个环节,多数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点一般都能过关,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再加以个别辅导,使之达到过关或基本过关。

三、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教学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可以简化的,就一定要先设法简化,把它化成最少的文字,然后通过联想,把它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一块储存在大脑里,这样记得少,又记得快。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

认真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可结合时政热点、难点进行讲解),做到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研究课程标准与中考导向,是必做的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订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

篇3: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从七年级学生认知角度看, 生命就是一个有机体从诞生到结束的过称。简单地说, 就是“活着”。其实, 生命的过程, 不仅包括诞生、活着, 还包括死亡。只有完整地理解整个生命的过程, 才能更好地珍爱与呵护生命。生命的诞生与延续是美好的, 在生命持续的过程中, 生命体可以感受世界的灿烂与多姿, 可以体会生命参与世界、改变世界的快乐, 但生命终究会老去, 也会步入最后的结局———死亡。只有正确对待生命的最后结局, 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 感悟生命的珍贵, 真正做到热爱、尊重、呵护生命。正如法国哲学家加谬所说:“我们必须清楚: 我们的命运是属于我们的……当我们敢于直视生命的艰辛的时候, 生命的美丽灿烂才有绽放的可能, 生命的沉厚才会时时让我们心怀感恩。正是生命中那些必须承担之重, 赋予了我们发掘生命意义的机会。自我、亲人、朋友、自然是生命中最质朴的真实, 我们由此而获得了体验人生的可贵机会, 也昭示了生命的分量———责任, 沉重而幸福……”在教学过程中, 突破对生命前半部分的关注, 帮助学生思考生命的衰退与死亡, 是教师在这一单元中, 借助教材提供的角度,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完整性的一个较好契机。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了解完整的生命过程是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死亡。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 除了让其了解生命孕育与成长外, 适当地解读生命的死亡, 是让未成年人真实地了解生命过程, 正确地解读生命归宿的必需, 也是加深对生命感悟的必要成分。未成年人因简短的生活经历, 能感知生命的美好, 因而在接受生命美好未来方面有切实体会。生命不仅存在开始, 而且存在结束, 不了解生命的完整过程, 缺乏对生命短暂的敬畏, 就不能形成完整的生命观念。

对生命最直接的感受是学生自身的体会。帮助与指导学生思考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是最深入 解读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最有效辅助手段。两位美国少年杰瑞米和强尼在十六秒中的精彩表现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在 校车司机驾车接送小学生上学途中, 司机突发心脏病。危急关头, 两个十三岁少年挺身而出。在拯救全车同学及司机过程中, 良好地反映出西方中小学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报道中, 记者写道:“就学校教育而言, 美国中小学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 让学生关注死亡, 体悟人生, 珍惜生命, 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美国有36个州将健康教育规定为必修课, 按幼儿园和低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四个阶段将其内容细化, 并确定了具体的健康教育目标。其中, 小学健康教育的重点领域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区健康三个方面;中学健康教育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和感情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营养、药品的使用和滥用、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社区健康、环境健康、家庭生活健康等十个方面。”“当紧急状况出现后, 训练有素的杰瑞米和强尼能够表现出色, 尤其是杰瑞米, 在与死神的博弈中, 他凭着自己的机警和能力, 掌控了宝贵的16秒, 从而化险为夷, 有效地避免了一场特大交通事故。”[1]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 对生命认识的讲解远远大于对生命保护措施的实践, 新教材中安排了“溺水、火灾、触电”等专题, 使学生一旦遭遇真实的突发事件, 知道能用理论上讲的内容操作。从这一点看, 根据教材中引入的主题, 由教师帮助整理救助知识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操作, 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服务、调控、反思、合作”理念。可聘请专业人士进入课堂作示范与讲解, 安排独立的章节用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保护生命的知识。

对生命的保护, 只是解读生命的一个章节。对生命死亡, 也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对未成年人而言, 也太过遥远。但在生命内容的叙述中, 引入这一话题, 帮助未成年人理解死亡, 能加深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每个未成年人都有一个家庭, 甚至会几代同堂。当家庭中的老人去世或者家长出现不幸, 怎样正确面对这种悲哀, 尤为重要。应使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成熟的生命观。死亡是生命的 必然, 生理机能的衰老、疾病的突发、意外事故是导致死亡的基本原因。死亡是生命个体再也无法感知外界的精彩。它不仅表现为生命个体在某个时间的凝滞, 而且反映为生命个体在这个世界的消失。当家庭或周边家庭出现这样的变故, 未成年人往往不会体会到那种死亡的恐惧, 甚至没有对去世者应有的哀伤。他们往往不会产生对生命短暂的感悟。针对这种情 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可贵, 更好地体会生命需要呵护、需要珍爱就显得必需。从存在的对立面感知生命的脆弱, 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珍惜生命, 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也是解除未成年人在遭遇挫折时草率地用生命抗争这种行为的良药。同时, 能让未成年人知道在生命存在的时间里, 对长辈多关心与孝顺, 不让“子欲孝而亲不待”这种遗憾成为心头永远的阴影, 从而更好地推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

现代家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收养宠物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很多未成年人因为一时心动, 或收养一只宠物犬, 或收养一只玉兔, 但往往在三两天初始的热情后, 不再有热忱照顾宠物;或者因耗费太多的时间关注宠物, 引起家长的反感。最终家中宠物或者被遗弃, 或者非正常死亡。这种行为恰恰是一种对生命的摧残。宠物, 特别是犬类, 它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正常的宠物犬, 一般有相当于四五岁孩子的智商, 它们也有感情与需要。饲养它们, 是培养一种对生命呵护、对生命珍爱态度的很好方式。宠物犬不仅需要喂养食物、清理身体, 而且需要交流情感。收养宠物犬, 是一个辛苦的也是漫长的培育生命的过程。未成年人在收养宠物犬过程中, 可以培养责任意识、爱心意识等多种优秀品质, 习得相关生物知识、卫生知识, 更好地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 收藏培养生命成长中的快乐点滴。与此相反的行为, 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未成年人对生命的珍视。可以说, 收养宠物是一次“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最好的实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安排与组织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 用专题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一次交流, 可以更好地加深未成年人对生命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 通过设立“热爱生命”单元, 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引导师生思考贴近生活的问题, 又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师生可以更充分地享受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与学的快乐, 不仅可以让学生关注、思考、解决身边切实的问题, 而且可以激发教师设计安排相关内容的热情, 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更使教师深切体会“服务、调控、反思、合作”的教学要求。同时, 教师在备课资源的开发方面能充分享受自主乐趣。总之, 新视角必然能发展新能力, 新方式必然能激发新活力。

摘要:七年级《热爱生命》单元设置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主题, 并预留了讨论范围, 为教师实践“服务、调控、反思、合作”的教学要求提供了空间。

关键词:七年级《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生命专题教育

参考文献

篇4: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3一个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一个基本方针: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国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这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两方面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三大基本国情: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资源国情: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尊重: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四大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五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篇5:思想品德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碧江区瓦屋中心小学:刘洪尧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对《品德与社会》这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多数同学聪明伶俐、学习认真,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成绩较差。这期还应加强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二、思品学科现状与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了解商场

学会消费”、“安全生活的每一天”。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2、对商场进行了解,学会消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了解家庭的日常消费,学习选购商品,做文明的顾客,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通过各种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养成处处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

1、《可爱的家乡》(2课时)

2、《富饶的物产》(2课时)

3、《日新月异的变化》(2课时)☆

4、《我为家乡做贡献》(1课时)第二单元:了解商场

学会消费

1、《家庭的日常消费》(2课时)

2、《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2课时)

3、《学习选购商品》(2课时)

4、《做文明顾客》(2课时)☆

5、《尝试买与卖》(1课时)第三单元:安全生活每一天

1、《家庭生活的安全》(2课时)

2、《学校生活的安全》(2课时)

3、《活动场所的安全》(2课时)

4、《交通安全你我他》(2课时)☆

篇6: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上好《乡音乡情》这一课,是老师和学生们齐心协力的成果。但是,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大多都是潮流文化,难免会对我们的民间艺术感到陌生。这一节课,在课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我布置学生们回去进行大量的搜索,他们通过不同的渠道,互联网、报刊、请教长辈等方式,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在资料搜集后,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做好资料的归类与整理。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整一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品德与社会课堂不单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课堂。培养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力,引导正确社会价值观的确立,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这节课,在设计如何激发学生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是教学设计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因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投入学习乡音乡情,我还更希望他们能够把这种情感延续下去,关心民间艺术的`发展。于是,我在设计时,还创设性地把一些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和成就展示给学生们看,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运用大量的多媒体手段,让他们看到家乡的民间艺术,实现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体会民间艺术所包含的家乡人的无数情感、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个谈感受的环节,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看到这些民间艺术的感受,鼓励大胆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这一节课里,游戏的设计我觉得还是值得再思考,我主要是通过辨认民间艺术来巩固学生们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如果在游戏环节上,可以加入更新颖的游戏方式,那么,将会收获更好的课堂教育效果。

篇7:四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科任:黄若萍

一、指导思想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要求儿童爱亲敬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二、学生状况及分析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思想意识,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具体分析,有初步的判断能力,懂道理了。

三、教材及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爱祖国多自豪;第二单元懂规矩守规则;第三单元玩中学我快乐;第四单元爱清洁保环境。

四、教学任务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篇8:四举措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一、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走进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想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可以从学生的同龄人或学生身边选取事实。 如,在学习“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 我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自己所在乡镇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大棚温室一座连一座,楼房增多了,村社公路硬化了,花草树木多了,普通家庭有了小轿车,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自己乡镇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活动要多样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很多,如可采用新闻调查、模拟法庭、辩论会、主题探究、讨论话题、填写调查表、填图、角色表演等。在教学中,开展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还能让学生分析思考,在讨论和实践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内化自己的品质,丰富多样的活动能让课堂更生动更具魅力。如,在学习 “法律知识”时,一些学生分不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我结合本乡镇一位毕业学生因偷盗而犯罪的事实,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前学生查阅搜集整理资料,活动中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辩护人及旁听者。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习了法律知识,理解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三、再现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实物、画面、 音乐等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出与教学要求相吻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参与、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趣味性, 提高教学效益。

思想品德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实现情境再现,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为学生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影像等信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堂易为学生接受。如,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我通过一系列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长城、故宫、京剧、中华武术、汉字的演变等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中华文化的愿望。这样做,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转变评价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转变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强调“纸笔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要科学地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从方法上讲,可以把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行为表现和考试结合起来评价;还可以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起来评价。例如,我为了发挥评价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设计了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表”,具体从爱国、学习、纪律、诚信、交往、劳动、卫生等方面评价,其中每一方面又有几项具体评价标准。学生对照评价表一周一自评,然后再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共同审核评分。通过评分让学生明确了这一周自己在思想品德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也明确了下周努力的目标。

学生的得分越来越高,说明学生很努力。反之,教师就要多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自省。在教学中我坚持不懈地用评价这一手段引导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篇9:思想品德四步教学法初探

思想品德四步教学法主要由“阅读设问”、“研读答问”、“质疑探索”、“反馈练习”四个环节组成。在“阅读设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重难点知识,从而使知识点问题化。在“研读答问”环节,教师要借助课本和教辅资料,引导学生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一环节是四步教学法的核心部分,若这个环节没搞好,整个课堂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在“质疑探索”环节,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点、难点问题,升华思想,锻炼思维。在“反馈练习”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阅读设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方式会阻碍学生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设置,阅读教材,大胆提问,这是顺利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材。对此,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注意课题、框题、黑标题等。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如提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意识就会显著提高,这时学生就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参考书目,使学生有意识地借助资料进行自学,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2.研读答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解答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可以自由发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生动、简洁、清晰地表达观点,允许其他学生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

这一环节是四步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激辩。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既不能放任学生无休止地对一个问题纠缠不清,也不能完全禁止学生进行合作。

3.质疑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的重难点提出疑问,这是实施四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突破重难点,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怀疑探索能力。

在学生解决问题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练习的题目要有层次性。层次性是指基础题、中等题和难度较大的题都要有所涉及,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反馈练习的题目要有多样性。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辨析题、观察思考题和活动探究题等都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篇10: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2013年春期四年级二班品德与社会科总结

教师:邓 秋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一切从学生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尊敬他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每一个人具有的独特价值,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上好《品社》课的前提。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敬儿童的差异和感受,如怎样做才能使有些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在表扬部分学生的同时,不要让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时,不让个别学生感到孤独;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学校在进行抗震防火逃生演练时少先队都会提前通知的。如果正好逃生演练前一天正好有品德课,就可以讲一讲在逃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例如地震应先用双手护住头;火灾应用手绢捂住鼻、口,当然也应该告诉学生如果你忘带手绢可以用衣服等代替也要跑,不能等着让火烧死等。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例如教《珍惜生命》一课,如果课前让学生认识绿色食品、无公害水果、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学生未必认识。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这些标志,做成课件,上课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新鲜名词,他们一定会记忆犹新,日后再购买商品他们一定会注意这些标志的。

由于我的知识很有限,再加上我是外地教师,认识的人不多,所以有的课需要请人做报告我没好意思请。例如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不是很懂,所以很难讲明白。再比如说,请一个人我们地区的道路变化,我也没好意思请。

篇1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篇12: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成绩,本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成绩,这包括:

其一,学生思想政治科目的成绩,通俗讲就是应试教育上讲的思想政治科目的成绩。即思品科成绩。

其二,学生实际掌握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的能力。即思想品德素质。

其三,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在思想政治方面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即政治作文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提高听课效率

把课上好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最主要的方法。要上好一堂课,最基本的是要先把课备好。备好一堂课,把握教材和大纲要求是最起码的,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同时还要备好学生。当然,提高提课效率,学生课堂纪律是保证。在理清知识体系、把握好重难点之后,主要是通过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并当场掌握这两点办法来实现。重要知识点要学生当场掌握,主要是当场背诵。

第二、完善备考材料

政治科目是开卷考试,材料就是生命线。带什么材料,怎样用材料,都是我们老师要重视的。关于材料,教师要提早准备,勤整理,多比较,善于分析总结。考前指导是必要的,选择题也要,重点是问答题的分析。老师讲了,也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考试前还要保证每位学生人手一份。有些学生较为调皮,会丢材料。所以要多印一些,多次提醒,考前逐一落实。

第三、强化作题技巧

答题技巧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类型的答题技巧。因为选择题期中考之前有作系统讲解和练习,此次期中考也得到验证。今后在强化作题技巧方面,主要是侧重于问答题的讲解和练习。

具体还是三步骤:首先,阅读材料,把握其主要内容。其次,联系课本相关知识点。最后,按题目所问,结合课本理论和材料内容组织语言。

篇13:浅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综观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 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以我的一堂校级公开课为例, 我选取的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二节第3课《政府依法行政, 人民有序参与》。为了准备好这次公开课, 我事先进行了精心备课, 根据教参的安排, 这节课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政府依法行政, 人民有序参与。对这节课的内容, 我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处理教材: (1) 创设情境, 了解政治权利; (2) 知识探究, 掌握有效方法; (3) 初步尝试, 参与政治生活。对这节课的内容, 我主要是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 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样办”三个层次进行了讲解。但当我拿着自认为还比较满意的教案走进课堂时, 却发现我还是没有跳出课堂怪圈, 困惑依然存在。

困惑一:是教学容量大还是变相的满堂灌?

在《政府依法行政, 人民有序参与》这一课教案的设计中, 我一共设置了5个情境, 选取了17个相关的新闻链接及材料, 1个课堂活动来达到原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些教学内容也都图文并茂, 而且也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 我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接收些信息知识。但这么大的课堂容量也意味着必须是以我的讲为主, 这是不是又成了变相的满堂灌呢?而且这么多的材料会不会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呢?

困惑二:是面面俱到还是面面俱失?

教材中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仔细研读了好几遍, 逐一对知识点进行了挖掘, 在设计教案时, 为了能让学生对知识点全面掌握, 我几乎一个不漏地体现在了教案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常常会这样去设计教案, 可我所希望的面面俱到会不会使我的课像流水账一样了无生趣、走马观花呢?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 会不会就成了面面俱失呢?

二、探讨现状, 正视症结

从九年级教学的大环境来看, 我们也不难发现, 造成上述困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中考压力造成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初一、初二阶段思想品德的教学应该是处于一种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的, 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的事例, 创设了学生愿意参与的活动情境, 学生也没有过多考试的压力,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但一旦进入九年级, 中考的压力让教师不敢懈怠, 加快了教学节奏, 增加了教学的内容, 急于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而此时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反而会觉得思品课变得枯燥了, 厌课情绪逐渐加重, 课堂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师生关系紧张。

2. 依赖教参导致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缺失

一直以来, 我们都很习惯依赖教参, 从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受教参的影响极深, 有时甚至是照搬照抄教参中现成的东西。这样缺乏创意的备课, 使课堂缺少活力, 并将自己的教学预设作为上课的唯一准则, 什么时候问什么问题, 学生怎么回答, 教师怎么引导, 都是事先精心安排过的, 课堂生成的东西少之又少, 教师的创新思维几乎消失。

三、分析教学, 参悟对策

1. 因时因地制宜, 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我们的有效教学应当围绕课程标准展开, 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 但并不是唯一的法典。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2.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在重视教材、教师等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 不能忽视了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从校内和校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以及所能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的特点, 按照实用、方便的原则, 做到针对性强, 有的放矢。

比如, 在《政府依法行政, 人民有序参与》中的小组活动环节, 我经过修改之后挖掘了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 引用了重庆市委设立的“市长信箱”, 让学生掌握一种比较便捷可行的, 能让我们的建议、咨询、投诉等及时有效的途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而且也有效地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4.

篇14: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首先,一个时代的思想,离不开这个时代的生活,而时代是年青人的时代,德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与生活同行,与学生同行,这不仅教材内容要如此,教师的教学更要如此。由于教材往往滞后于生活,与学生错位,只是教师进行德育之“器”,而教师的教学却是与生活同步,与学生面对面的,是实现德育之“道”。虽然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已经更加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理,这就为学生喜爱和接纳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的老师如果仍然以旧瓶装新酒,一上课不是空洞说教,就是勾划问题和答案,除了念与背所谓的考试知识点,就是反复做很多似是而非的题目,思想品德课就仍然难以摆脱让学生感到面目可憎而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命运,更谈不上亲之信之了。

其次,德育不同于智育。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教育者由于缺乏对德育过程本质特性的认识,误认为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一样,德性的养成与知性的养成一样,就是通过道德课讲授既定的德育内容,学生学会了道德知识,便形成了品德。这种德育的智育化问题是一直困扰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焦点。直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教师固守于教教材、教死书、死教书,其学生自然是或拒之于千里之外;或学死书、死学书;或理论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其结果自然是缘木求鱼。这不仅是新课程之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剧。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创新,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德育特性的教学法。

有鉴于此,本人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对教材和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探索出了一套“以话题为目标,以情境为任务,以谈话为探究,以实践为考核”的成功方案,并形成了“话题目标——情境任务——谈话探究——考核实践”的四步自主教学法。现浅谈如下,欢迎广大专家同行给予批评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

一、自主教学法的基本内涵与理念

首先,自主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以个性化和创造性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所謂自主性教学是就教学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以人为本的,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与之相对的是以本为本的,被动教学、机械教学和灌输教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教师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倾向的总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那么老师的教学是否也各有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老师也有自己的个性,这在他们的教学中会自然地反映出来。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和教学主体学生的差异,教学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这是人本的重要体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人本,强调文本,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教材的专制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扼杀了教学的个性化,教师成为一个传声筒,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又变成窒息师生思想和创造力的炼狱。自主式教学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之弊,通过话题目标、情境任务、谈话探究、考核实践,重塑师生的个性,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其次,表现在教学方法上,自主性教学是建立在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基础上的,就是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范例,自主地整合各方面的素材,进行再创造,使之生活化、情境化、任务化,通过师生面对面对话,自主构建课堂活动,以话题为目标,以情境为任务,以谈话为探究,以实践为考核的教学方案。这种课堂教学是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而不是凌驾或垄断课堂的紧箍咒,课堂目标(话题目标)是课标和教材中的要求,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它追求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到,注重教学的整体目标;课堂内容(情境任务)是基于生活提出问题,基于案例提供情境,基于活动强调体验;教学过程(谈话探究)是开放的,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课堂评价(实践考核)是开放性的,标准是多元的,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学生;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参与过程。

总之,自主式教学的课堂追求以发挥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主体性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的个性化创造性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开放型和生成型课堂。

二、自主教学法是德育的特殊性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1、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的自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基[2003]9号)中规定: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这一规定,明确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它具有不同于其它智育课的特殊性。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品德是道德认知、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它是知、情、行的和谐统一,即外在的道德知识、德育要求只有通过相应的切身道德情感体验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言行。情感、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品质形成的关键,它只能在情境活动中发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是不一样的,德性的养成与知性的养成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用培养知性的方法来养成德性,也不能用智育化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德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条条框框的规范,虽然言之成理,但讲是讲,做是做,脱不了言行两张皮,德育也就成了最大的不道德。而自主性教学,教师以学生自身生活为材料,自主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营造了学生道德体验的情境;师生个性化的、独立思考的、富有启发的谈话活动,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开放性多元的评价,不同观念的交锋与正确的价值引导,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信念;实践性与创造性的道德践行,真正将外在的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言行。自主性教学的这种过程正是和德育过程相一致的,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也正是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课不同于其它智育课的内在特性所要求的。

2、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自主式教学的必然选择。

教学方式是与学习方式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传统的他主性学习方式相对应,同样自主式教学法是与新的自主性学习方式相对应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形成了被动授受式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和全面实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但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因为,新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必须要靠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的引导,否则是无从形成的。因此,新课程谈转变学习方式,而忽视转变教学方式,这是不全面的,也是本末倒置的。我们说,与探究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探究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就是自主式教学。目前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四不象”问题,诸如或讨论漫无边际,没有目标,效果较差;或活动冷场,启而不发,流于形式;或课堂过于吵闹,乱哄哄,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或学生讨论而教师无所适从,成为旁观者;或讨论就是回答问题等等怪现象的根源就是教学方式没有真正地转变为自主式教学,教师没有能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仍然被动地传授书本知识,学生也就被动地接受。教师没有自主性,学生就没有自主性;教学没有创造性,学习也就没有创造性,这是相统一的。

因此,实施自主教学是适应新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是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弊端的根本之策。

三、自主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绩效

自主教学法应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有明确的本堂课的主话题(主题),在这个大的主题下可有2至3个次话题,它们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即课标或教材要求。

如我在教学《数字小康》(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民出版社)一节时就确立了如下的主题:

我的小康之梦(次话题1)

我的生活小康吗?(次话题2)

我所了解的小康指标(次话题3)

小康是什么?

(主话题)

然后,围绕所确定的话题(主题),师生各自自主地进行资料搜集,调查研究,撰写文章和素材整合等,并由此而设计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情境和任务。如本人在《数字小康》的教学中,根据上面所确定的话题,通过各方面素材的整合,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与谈话任务:

情境一:

播放相关的“昨天新闻回放”、“今日新闻纵览”、“未来新闻展望”等对比性的音像资料⑶

①任务一:

a、你对新闻片断中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幸运生活认同吗?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b、实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对你有影响吗?你认为新闻片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能列举出几条吗?

c、你觉得自己生活在今天幸福吗?对片中《红衣少女》安然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情境二:

播放专家讲解“小康数字指标与生活的关系”的音像资料。

②任务二:

a、你对录像中专家所讲的小康数字指标是如何理解的,能解说出一两条吗?

b、你能算一算自己家的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吗?

c、你觉得专家讲的这些小康数字指标还有哪些缺陷?

情境三:

阅读“一位同学对小康梦想的描述”文章和“一位同学对目前自己家生活状况的描述”文章。

③任务三:

a、你对这两位同学的文章有何看法?你给他们的建议是什么?

b、你能否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小康是什么?

c、你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是什么?

接下来,利用这些预设的情境和谈话任务,引导学生有序的座谈。请出两位表现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主持人,其他同学都做嘉宾。主持人同学负责引导性谈话,根据预设好的情境与谈话任务以及嘉宾学生的谈话,随机生成、质疑和发散,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完成任务,形成生命课堂;其他嘉宾同学则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根据预设的情境与谈话任务进行主谈,即探究、交流,达成共识,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有序地座谈、思辨和交流,一步一步地将主题和任务引向深入,实现目标。

最后,对谈话的主题和任务进行实践考核及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开放性多元评价。如本人在《小康数字》的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实践考核的:

一是课堂实践考核环节。

①通过“小康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与小康面对面”的自我总结,总结我对小康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总结本堂课的主要任务与收获;

②通过“评选本堂课的最佳谈手(嘉宾和主持各一名)”,肯定積极参与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过程,体验创造。

二是课外实践考核环节。

①小康不小康,谁有发言权?——百姓生活状况调查;

②我与父母一起奔小康。

要求学生从上面两个课题中自选一题进行实践,写出文章。这样,学生可以有针对的调查社会上、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与小康数字指标要求不和谐的现象,谈出自己的看法,并试图找出原因,给出解决之策;也可以与父母一起,参与到奔小康的创造劳动之中去,体验艰苦奋斗,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的过程,培养创造生活,创造命运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德。

经过不懈的努力,本人在自主教学法的实践探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首先,自主式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扩大了信息的来源和交流,使各种思想得以展现与交锋,思辨与扬弃,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一扫传统课堂的沉闷与桎梏,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创造与展现的舞台,既适应了德育特性的要求,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效地解决了德育的智育化问题;同时也做到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统一,有力地构建了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生命课堂。

其次,自主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劳动的快乐,精神的历险与理智的挑战,获得精神充实的满足。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谈到对思想品德课的感受时,这样写道:“政治老师相貌虽丑,但却充满魅力。其课让人或如沐春风,手舞之足蹈之;或血脉沸腾,手心都攥出汗来……实让人喜之爱之。”由此可见,自主式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两个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与能力得以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新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质疑和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与自主承担,培养了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生活的品质和能力;同时,自主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师生的合作,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它又重塑了师生关系,平等、合作、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中不断体现。因此,本人所教授的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被区评为优质课。

四、自主教学法运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主教学法并不是具体不变的教学模式,它体现的只是一种教学理念和追求,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贯彻和创新,并进一步创造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教学法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多方位的全面整合,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整合、生活素材的整合、师生体验的整合以及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整合等,这是成功进行自主式教学的关键。在素材整合中,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可以用,可以讲;也可以完全不用,完全不讲,而只取其主题思想。

2、自主式教学法必须处理好课前——课上——课下的关系。课前的师生充分准备是自主式教学成功的另一关键。教师必须提前二至三周将本堂课所要探究的主题明确地印发给学生,由学生事先对照教材学习,围绕它们搜集资料、撰写文章、调查研究、整合素材,创设情境和设计谈话任务。然后,在课前一周反馈给老师,教师从中选择并结合自己的设计,最终确定情境任务和谈话方式,并再反馈给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的做法就是在学期初始,即将各课的教学主题及话题印发给学生,由学生参照教材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是自主教学法的一个基本要求。

课下的实践活动是道德践行的一个关键,也是课前、课上所有过程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也必须做到提前要求,及时反馈。而对于当堂生成性的实践考核,其反馈更要及时,不能拖过下一堂课。

3、自主教学法不是具体不变的教学模式,必须因教师、因学生、因课标要求不同而对谈话任务的设计与形式也有所不同。谈话任务的设计一定要紧扣主题,紧贴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心理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方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成功设计,赋予自主教学法不断丰富的新内容和新形式,进而不断走向新生。

篇15: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2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教学,学让生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

1、寻求新课程的改革。

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3、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4、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通过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情况,扎扎实实的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尽量做到:

1、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二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4、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

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上一篇:黄兴镇蓝田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汇报材料下一篇:文化旅游体育融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