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浅谈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浅谈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农村

学作 文 教学 的 困 境及 对 策》

化庄中学

李辉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化庄中学

李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的综合表现。尽管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各学科教改的前沿阵地,但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作文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无疑影响着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本文试图从当前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入手,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对策: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力求创新,结合农村生活特色,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走出一条有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围绕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中学更是如此。笔者希望能通过对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企图从中获得启示并找到一条出路。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

在农村中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上作文课,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没趣,作文写起来头疼。一布置作文,就有学生在底下说:“又要写作文”。而老师一批起作文都喊累,批了学生是不看、不批学校又要查。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敷衍了事。而以上现象绝非个别,而是一种普通现象。它无情地昭示了目前农村中学作文令人堪忧的现状:教师怕教,学生怕写。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状况呢?

1、父母的影响。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都认为作文不重要,那我何必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也是力不从心的。

2、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阅读量的狭窄,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意义拔高。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不得不编造一些“感人”的故事,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甚至孤儿。由于缺乏亲身体会,使人一看就知道道有假,更谈不上打动人了。

3、小学教育的影响。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影响较大,从三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作文。然而绝大部分小学教师不重视作文教学。批改作文也存在马虎应付现象,甚至有的村小的语文教师还不会教学生作文。长久下去,造成有的学生作文不会分段,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结构混乱,更谈不上语言表述了。

4、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生因为基础差,经济条件不好,升学压力更大,而且家长与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升学这一点上,把“有几个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当作评价选择学校、老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素质教育”的呼声是异常苍白,而作文便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教师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当成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他们看来,课文教学才是考试的关键,倘要没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出现相关内容,学生就会一筹莫展,难以应付,考不了高分。因此,他们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语文课文的教学与标准化习题的演练上,在他们看来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因为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功利性的促使下,中学老师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平时花大力气教学生作文于考试得分是划不算的。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被他们越推越远。

5、教学中恶性循环的影响。首先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每到开学之初,教师总会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然而作文教学却在计划之外。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作文课上,随手拈来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是零星的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这种“事前无计划,事中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作文教学,使得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其次,在农村中学中作文教学只注重写作技巧而轻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在目前农村中学少数重视作文教学的老师中,存在往往只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而轻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的现象。在仅有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出若干经验,如开头的“悬念式”、“单刀直入式”、“回忆式”、“引用古诗名言式”;结尾的“总结式”、“展望式”等。依此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结果不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像一个窑里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红砖,而且给学生一种错觉:似乎写作的秘诀就是掌握好写作方法与高明的技巧。于是,我们便可看到学生书桌上多了诸如《作文秘诀——开篇xxx例》、《作文技法大全》之类的书。他们希望从中找到一条写作之路的捷径,殊不

3 知却走进了作文形式主义的深渊。

第三,忽视作文评讲。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每周都让学生作文,还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遇到重要的节假日,还要特别安排相关作文训练。可是他们却相当地忽视对作文的讲评,以“作文是写出来的”为理论依据。其实,这只是“应试教育”中“题海战术”思想的具体化。对于学生的作文,要么采用几个作文本轮交轮改的办法缓冲教师“改”的压力,要么根据作文篇幅打上一个分数,写上一个日期,算是批改了。日子久了,教师对自己学生的作文水平“心中无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教学也“了无生趣”。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真正解决农村作文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写作上求真、求实、求特色。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若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若是道听途说或凭空编造的材料,就容易露出破绽,甚至漏洞百出,让读者一眼就看穿。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经济条件虽差,生活虽艰苦,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景色。农村有着城市所没有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村落、炊烟、摸鱼、捉虾„„这一切无不给农村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体验农村生活。农村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插秧、割稻子、放牛、割草、烧饭、洗衣服等,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具体的过程,形成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很真实,也很具体。

3感受农村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训练。如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子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利弊等等,这样学生既立足于农村生活又不局限于此,既培养

4 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

4写出真情实感。作文要想打动人,就必须具有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意抒发真挚的情感,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叫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二)、教法上求新、求活、求效果。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低,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短时间或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但是,经常在教学上探求新路,力求灵活,却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1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作文教学应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如教师可根据农村的特点及当地的景色,风俗安排相应的作文题目,并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准备,去收集相应的资料。

2变技巧训练为生活感悟。作文教学中必要的理论知识还是要讲的,但不能讲得过多过滥,否则容易造成学生以为掌握好了作文的技巧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也容易造成学生千篇一律地在模仿这种开头,那种结尾。好的文章必须从生活中来,要有真情实感。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我,教师在安排学生作文训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进行 观察、思考、辨别,从而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变语言训练为思维训练。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中学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飘,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如续写作文、改写作文、扩写作文和想象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如《桃花源记》这一课,在学完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武陵人找不到桃花源了,那么桃花源里面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后续写。又如《木兰诗》中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请同学发挥合理的想象扩写成一篇文章。这样,我们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4、变作文批改为人文关怀。有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

5 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讲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学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在讲评时还可采用比较、下水作文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好作文好在哪里,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有所收获。此外批改的方式还可灵活多样,如教师示范,学生互批等等。但不管如何,其中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批改一定要及时,要具体,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总之,只要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利用农村中学特有的优势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走出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迎来农村作文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

第二篇:浅谈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榆树初中 马驰骋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颖有趣的实验和奇妙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实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特点,也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思想观念守旧,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

我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2008年3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九年级化学学科的教学,深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农村中学中,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的配臵都是相对缺乏的。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农村教师都是以“读化学”、“听化学”的教学方式开展实验教学的。遇到实验就要求学生死记实验操作、实验原理、甚至实验现象,实验对于学生来讲陌生而又枯燥。这就逼迫我必须带领学生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转变。因此我们农村教师要放弃要求学生死记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的做法,从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中走出来,提高课堂质量,使实验教学更有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我作为一名贫困山区的初中化学教师,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开展好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争取,改善实验条件。

2008年3月参加工作,就担任化学学科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认真整理化学实验仪器、登记化学实验药品。发现实验教学的必备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都非常的缺少,我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领导一贯对实验教学比较重视,总是在经费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增添实验仪器、药品,支持我开展实验教学。例如:2009学年初,学校领导自筹经费购买必备的硝酸银、氯酸钾、硫酸、氢氧化钠、酒精等化学药品和试管、烧杯等化学仪器,为正常开出演示实验提供了保障。2010年,教育局又为我校布臵了化学实验室,安装试验台。2011年,教育局又配发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现在不光可以开展各种演示实验,还可以开展分组实验。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重视化学的实验教学。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忽视了实验教学,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难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甚至影响到学生升高中以后的化学的学习。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不容忽视,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 一个演示实验能否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在于教师是否把握住了实验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通过该实验要使学生形成哪些概念,发展学生哪些能力,掌握哪些实验技能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演示实验中,应向学生指明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这个反应现象说明了什么化学事实,通过演示实验可归纳出什么结论。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主要的观察现象上面,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到某些次要的反应现象上,以致本末倒臵,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农村中学虽然受各方面的影响,但或多或少还是能做一部分的演示实验,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我们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强弱,掌握好演示实验速度的快慢、内容的多少、难度的大小,而且每一个演示实验我们都应该在课前做一遍,确保能成功、安全的前提下,再在课堂上完成演示实验。

(2)布臵好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补充,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培养,对实施化学新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布臵家庭小实验,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家里能否完成,是否有探究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家庭小实验一定要合理、有效,达到教学的目的。

(3)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

实验室设备不齐全但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可适当选择多媒体教学。许多化学实验中的物质有毒,有些实验由于操作不当有可能发生意外,具有一定危险性。而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以往只是教师讲解其错误的原因以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用计算机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明,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

三、努力开发化学实验资源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化学用品。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如: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食用盐代替氯化钠,用废电池皮代替金属锌,从草木灰中提取硫酸钾、氯化钾和碳酸钾,用废铁刨花或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用植物的花、叶等制取酸碱指示剂,将不同的输液瓶截断制得不同容量的烧杯,用废灯泡做圆底烧瓶,用铁质瓶盖制作燃烧匙,用废弃的饮料瓶和小药瓶作反应容器等等。教师应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克服实验教学中的困难,充分开发化学实验资源,特别是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学校更应该开发实验资源,解决仪器、药品的缺乏和不能用的问题。

总之,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既是新课改教学工作的要求,又是素质教育中农村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农村学生的平衡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对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村中学中有效开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既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教学策略,完善实验教学模式,把农村化学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深知农村中学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信息交通、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就应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应有独到之处。近几年以来的初中语文统考试题中,试卷的内容一般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是阅读,第三部分是写作。那么根据这三部分的考试题型,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考一个满意的分数,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重视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积累、背诵及默写。

从历次考试来看,第一部分的“积累和运用”占20分,而古诗词的背诵默写就写占了一半的分值。从这里可以看出,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是相当关键且重要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得分的题型。但这些分值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因为他要求在默写的诗句中不得有错别字,而且有的也不是死般硬套的给你出上句让你补下句,而是一些理解性的默写。例如《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豁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用四个字概括)等题型。所以要考好此类的题型必须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及积累,争取在这一题型上不要失分。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内容丰富,它包括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词的用法、文言句法的特点等”)。这一部分教师要在平时的讲课中注重练习,比如练习仿写,练习归纳能力等。学生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意义识记的能力,通过读读背背,使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反复出现。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每次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仅有现代文的阅读,而且有文言文阅读。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要包讲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精讲善练

精讲善练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处理教学时,对学生懂的知识不讲或少讲,学生不懂的适当多讲,边讲边启发,在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讲就是有侧重,抓重点,突出主要矛盾,不平均用力。要讲精华,突出规律;讲重点,不离中心;讲难点,扫清障碍;讲关键,深入突破。精讲不仅仅体现内容精,还要体现教师的语言精。“善练”一是指教师练习角度选择好,二是指练习式样设计好,三是指练习题量把握好,四是指练习难度确定好。精讲和善练是统一的。精讲是善练的前提,善练是精讲的深化。精讲不等于少讲,“精”是求其质,“善”也是言其质。

(二)阅读法

讲读、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几个环节,阅读是读写的中间桥梁。它们的训练手段各异,但殊途同归。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最初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从正规教育所获得,而是在听、说过程中逐渐学会的。一个学生如果不读书,单靠教师讲“写作方法”是不可能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的。

(三)赏析法

赏析法是指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一种教法,即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评价、体味作品等活动,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赏析的内容包括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意境风格,景物描写,写作技巧、题材、体裁等。

(四)复述法

复述法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加强学生口头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教材中多是语言表达的优秀范文,通过复述,可以使学生掌握范文语言的组织方式,学习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组织语言的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比较法

比较是一种思维过程。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的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在比较中认识文体要求、表达方式、思想内容、人物情节等。

比较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单元内的比较。同单元课文,可就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文体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找出同点与异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与原稿的比较。

3、不同体裁的比较。

4、课文本身的比较。

(六)发现法

发现法的基本做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教师或学生提出要研究的课题,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和综合,做出假设;学生从理论或实践上检验假设,或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或自己在教师的帮助下对问题作出结论,获得理性知识。运用发现法的价值在于:能提高学生智慧;能使处在的动机转化为内存的动机,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形成学习迁移的能力;有利于记忆。

(七)自读法

阅读课教学,课文的某些局部可以靠学生自学。哪怕是教读课,也可设计自读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八)评点法

所谓“评”,就是评论,即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段落层次、遣词造句等方面三言两语、画龙点睛的加以评析;“点”即“圈点”,对一些重点词语圈圈点点,并作重点解释。

(九)诵读法

诵读法是一种传统教法。这种方法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和辅助写作的重要手段。古代教育家朱熹对读的要求作了概括:一是诵读、二是读准、三是多读乃至背诵,以达到上口记忆,熟读精思的目的。运用诵读法教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训练及背诵方法指导,把默记、意记、读记结合起来。那就是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的教师在上阅读课文时,与讲读课文一样,把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文章浪费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做到四个字“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俗话说“三日不读书便言语无味”,我认为“学生七日不读书便是半个文盲”,要把读书变成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再加上我们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条件的限制,劳动负担重,见闻少,视野小,生活阅历单调,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阅读。我们在训练朗读时,要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 “以读为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基本方式是读。另外在文言文的阅读方面,要多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其意思。还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总之,训练阅读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阅读目的和条件等的不同来确定。那种不管客观情况如何,一律用一种方式进行阅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要有意识的坚持训练,阅读能力就一定会提高,阅读也会取得好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写作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段话,清楚阐明了兴趣、爱好同学习的关系。如何培养和激发写作的兴趣呢?首要的当然是明确目的,懂得写作的重要。尤其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无论对学习、成才,还是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使之将写作变为自己的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注意方法得当,激发学生对写作本身的兴趣。其三,随时给学生以鼓励。切忌屡次批评同一个学生, 使其写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完全失去写作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勤读多思善观察的习惯。

2、平素注重积累材料的习惯。

3、认真构思谋篇的习惯。

4、事先拟制提纲的习惯

5、写后反复读、改的习惯

6、讲究“文面”、书写的习惯

四、教师要有爱心和敬业精神。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要花上一定的精力,加强“后续教育”积极参加在职进修,不断“充电”,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加强同行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认真的钻研教材。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要落到实处,不要只是让学生下去做,而自己却从来不看做的结果。对学生的教育要“严中有爱”,让学生爱上你所教的科目。我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有蜡烛的精神,春的风格。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有创新、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蔡晓芳 指导教师:陈斌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本应是高雅而又极富情趣的,可当代农村的中学生却视之为畏途,究其原因,也不外乎两个,即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从客观方面看,主要是教育理念比较陈旧;主观方面看,主要是学生阅读量太小、知识面窄、缺乏素材、生活感悟少、缺少写作兴趣,羞涩于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我认为采取的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变指导教学模式为引导教学模式;

二、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和时间;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四、注意体验生活,积累活生生的素材,提高写作情趣;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阅读空间 写作兴趣 完美写作

正文: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本应是高雅而又极富情趣的,可当代农村的中学生却视之为畏途,不想做文,一提起作文,唉声叹气,抓耳挠腮,敷衍了事。笔者曾对所任语文教学班级(初一)的68位学生进行过调查了解,其中不愿写作文的(其中大多是害怕或畏惧作文者)竟达58位之多,占调查总数的85%,喜欢作文的同学仅有1位,仅占调查总数的1.5%。究其原因,虽是五花八门,但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普遍认为学习是苦差事,作文更是苦中之苦,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或罗列优美的词句,或滥用各种修辞手法,即使偶尔有比较优美出色的文章,也是仿照他人的模式,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生自我情感、自我形象严重缺失;或是为了获得高分而迎合评卷老师的意愿而写作的非真情文章。当今中学生生逢盛世,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激情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即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下面试一一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教育理念比较陈旧。

如今提倡素质教育,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已在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一时转变不过来角色,导致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一堂课教师不规定任务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不滔滔不绝的讲课就受不了。从而使学生根本没有了口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应试,所以作文课几乎不上,光是课本就要啃个没完没了。即使上作文课,老师也不加以指导,学生也就干咬钢笔头,横眉冷对方格纸。无非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在《我的假期生活中》的作文课上,我曾说过,“同学们放松了一个假期,在你的身边肯定有你感受最深的事。有幸福,有感动,有批评,有酸楚„„”谁知交上来的作文开篇一律如此,让人看后啼笑皆非。有时,学生为获取高分,为博取老师的欢心而不敢创新,更不敢标新立异,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作文激情。

二、主观原因

1、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

现在农村的中学生每天上早晚自习,累得像是筋疲力尽。似乎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天真和天性。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时间少,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枯竭的原因之一。

家长总认为孩子看课外书就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更要求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中外名著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本学期笔者曾就所在班级学生课外名著的阅读做过一次调查,学生们阅读的课外书籍无非就是如下几种:中学生作文、中学生文摘、西游记等,至于外国名著的阅读几乎为零,他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简直是一团漆黑。即使在他们所阅读的几种书籍中,也只大略了解故事的内容与情节,以及最后的结局。很少去分析和体会文章或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更不用说去学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了,就和看闲篇似的走马观花了之。

2、不善于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写作文时,我们的学生总是双手抱头,唉声叹气,咬着笔杆不知道写什么好。在他们的脑海中很难搜索到与文章相关的材料和话题,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没有仔细去揣摩和体会其中的内涵,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迹,再加上现在的农村孩子也少了,有的就是独生子女。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为自己创造的一切是父母该做的。根本不去想想父母如何不容易,挣钱多么辛苦。“面朝换土背朝天”的影子在他们的眼里就未出现过。在《感恩》一文中,学生们都不同程度的写到了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生病了父母亲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照顾;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父母怎么帮助、鼓励自己„„没有一个同学提到过自己该如何回报他们,感恩的含义就没有体现出来。这样的话,学生的作文又怎能有“情感”呢?

针对农村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我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三、思考与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变指导教学模式为引导教学模式。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善于接受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叛逆思想与观点并对之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创新作文,走出陈规与常规的圈子,关注课本以外课堂以外的知识,多与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交往,关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变化。从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其趋势也是向流行化、热点化发展,如北京的考题是《隐形的翅膀》,源于歌手张韶涵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湖南省的考题为《踮起脚尖》则要求我们的目光关注我国的国家大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对于当今中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也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书本知识,也要教社会与课外知识。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文章中某些写作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作文。例如,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基本上圆圆的脸盘,大的眼睛,一张会说话的樱桃小嘴,千人一面,没有特色,没有抓住人物的个性来描写。笔者在教授《一面》一文时,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头发根根向上竖起,”则抓住了鲁迅先生头发的个性特点,从而体现了鲁迅先生刚直不阿、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民族风格,寥寥数语,使人物的性格的刻画形象而生动,栩栩如生。笔者在分析文章时,突出了作者的这一写作方法的巧妙,重点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高明之处,让学生感悟体会。随后,笔者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布置了课外作文《父亲》,效果很好,有学生写自己的父亲如是说:“„„父亲用手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票子,我不经意看到了父亲的那双手,布满老茧,青筋暴起,血管卷曲,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我的眼泪顿时涌了上来„„”多美妙生动的描写啊,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平时的观察和体会真实而生动地用写“父亲双手”这一特定对象描绘了父亲的勤劳与生活的艰辛。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才气,而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2、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和时间;

在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阅览室几乎没有或是设立了也只是徒有虚名。里面的书少的可怜,也不允许学生进去。学生还没有上阅读课的时间,因为学校就不安排课程。甚至学生想看也没有机会,被有的老师发现还认为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有几次,学生看见我就立刻把书藏起来,我拿过来一看是《水浒传》《西游记》等,我当时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学生把看课外书当做偷摸的行为,那他们的写作素材及写作技巧又从何而来,思想又如何体会,此时此景,让我们的学生去那里寻找情感?

3、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只读书中的故事情节,更要读书中的人物的灵魂、读文章的结构、读文章的主题、读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一本好书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影响无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很有成效的尝试。如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书籍、文章或语句,在班上进行交流与同学分享。分析其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求努力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比较全面而富有深意的写作感悟和素材。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文学素养,尽可能成为指引学生文学成长道路上的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这足可见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

4、注意体验生活,积累活生生的素材,提高写作情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琐碎细微的还是惊天动地的,都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我们的共鸣,成为我们写作中的最佳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农村中学生在这点是处于弱势的,他们的生活圈子或生活阅历是相当窄的,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时候,不像城里的学生可通过郊游、夏令营、参加综合节目等方式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以缓解学习压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比都是大都市的多姿多彩,他们能亲身体验高科技的奇异与乐趣,更能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名人直面交谈„„但农村孩子也有他们的优势:春季来临,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秋天收获金黄的稻谷,欣赏农民伯伯们脸上的笑容。冬天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橇„„传统节日放鞭炮,看舞龙耍狮,包棕子,听奶奶叙说天狗吃月亮„„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样的情景岂不美妙?怎会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作文怎会无话可写?又怎会苍白无力呢?

5、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这样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乐于作文,把写作当成是一件渲泻情感,歌美贬丑,感悟生活的美好事情。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笔者曾对此作出过一些尝试。

(1)创造游戏氛围,唤起写作兴趣。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被唤醒了吗? (2)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学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3)精心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这种教学尝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和配合,效果出奇地好。学生对作文课充满了期待,作文成绩大大提高。在今年的期末考试中,本班学生作文成绩明显好于其它班级。

结论:当代农村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多方探讨,不回避问题,要面对现实。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事的原则,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途径地创新和尝试作文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可能培养的,写作水平是可以提高的。我们都期待着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改观的那一天。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作文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用心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写出生活。

参考书目:

[1]《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实践蒋建洲 [2]《语文课程标准》张新光

[3]《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 李白坚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摘 要: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要继续深入推进,必须抓住课堂,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针对当前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者良好的心态,灵活引导;需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握好重难点,讲细讲实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提高 农村 数学课堂 学习

一、 农村中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认为目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具体表现是教师只单一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2、从时间分配上看,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出现还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的现象。

3、所提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提问的随意性大。

4、提问面较小,只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这样做会失去的信息反馈作用。

5、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比如提出问题后,老师没有给学生留出相应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而是着急的揭晓了答案,这样做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减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6、教学设计粗,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且以讲解式为主。

7、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课堂上存在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

8、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9、教师普遍关注自己的教,忽视学生的学等等。

二、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实施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要继续深入推进,必须抓住课堂,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针对当前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教者良好的心态,灵活引导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与人类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积极探究数学的奥秘,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良好的心态

教师良好的心态对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节课有三六九等上法,上好上坏我认为取决教者的心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感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若教师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教学心态,整天抱怨学生,那只会一直不停的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影响到教者的工作,最终课越来越不好上,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很低。 2.灵活引导

数学的课堂需要开放、和谐,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才是有价值的开放、和谐,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灵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数学课引入的方法很多,如有些课的内容可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故事,或者讲一些数学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史讲故法;数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物,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学生通过实际操 1

作会发现是一个扇形,从而激发学生直观思维,引出新课题——实物直观法;当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或者教师有意出示一种错误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讲评时——讲评导入法。当然导课的方法还有很小多:直接导入法、温故引新法、新旧类比法、归纳导入法、一题多变法等等。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引导,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引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

(二)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就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学习学好也是教师教好的前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双赢,具体表现在:

1、教师威信的确立,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马卡连柯指出:“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他的力量和价值”。教师威信的建立有诸多因素,如日常生活中教师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人格的尊重和信赖,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激,从而使得教师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能为学生积极自觉地接受,并在实际的行动中努力按照教师的要求做事。日久天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种建立在威望基础上的巨大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力量。当然还有像组织教学的能力、纪律约束能力等等,都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期望和要求。在学生眼里,称职的教师应是讲课清晰风趣幽默有趣、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学生,并能给以学生尊重、信任、关心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树立相互尊重,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放下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与学生保持良师益友型的朋友关系。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1)多听学生意见,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以成绩的好差来评价学生(2)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心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激励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即使学生的观点错了,也要运用语言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树立师生平等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3)、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确立主体地位,而不是以“高压政策”让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以“亲其师”而“信其道”来回报教师。

3、正确对待“德困生”、“学困生”,这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这些学生由于学习不理想、纪律性差,长期受到排斥,殊不知,这不仅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扼杀学生的“闪光点”,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的心理上得到满足,教师要适时的,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在生活和学习中,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使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并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2

(三)把握好重难点,讲细讲实

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重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即教学难点。重难点的处置,系一节课的好坏,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上下一番功夫。每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教者找准教学重难点时,怎么把教学内容讲细讲实?我认为:

首先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点课堂教学的节奏应慢,声音加大,要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挤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领悟、理解和掌握,防止出现知识断层,造成认识缺陷、缺乏学习兴趣。而对于学生较易接受的知识点,则课堂教学的节奏应该加快,只要稍加点拨就行。学生课堂的反应或因节奏快跟不上而焦虑不安,或因节奏慢兴趣差而昏昏欲睡,不能一味的怪学生,这时,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主次不分或三言两语太快而造成学生疲乏,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的速度或节奏。

其次,强化感知,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法,强化感知,突破重难点。因为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还有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最后,运用好板书,数学课的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板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缩影 ,也是口头教学语言的结晶。有条理的板书 ,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学生思维积极引路 ,再配合教学的其他手段 ,这样就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规范的板书可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格式及作图技巧 ,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所以,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板书,充分认识板书在数学课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具有制高性,需教者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去突破。

(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这一目标,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解题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从这几方面入手:

1、读,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读是语文、英语的事,其实数学课本也是有很强的可读性。精心设计上课导语,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阅读兴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由“读会”向“会读”发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2、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听也是为了学生的说打下基础。平时上课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用心用脑去听课,边听边想,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3、问,在教学中,学生肯定有质疑的地方,老师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4、练,当学生掌握数学有关概念、性质、公式等,我们就需通过练习对概念的理解,对公式的准确记忆,对性质的准确掌握。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保证运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在教学时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头脑才能更加聪明,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并且达到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目的。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做到以上四个方面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具有热爱农村数学教学、热爱学生的职业品质和精神境界;具有认真学习中学数学教法;具有注意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最新数学教育改革成果和先进教师经验的能力;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勇气。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数学教学的盲目性,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金雪莲:农村教育,一生叹息?——浅析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5期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3、曾大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 2009年10月

4、李晓鹏:《这样学习最轻松/中学生学习方法第一书》;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如何还贷款下一篇:农村支部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