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困境

2022-09-11

问题教学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源远流长,但真正使它从经验实践上升到理论模式那不过是20世纪初的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教学法,从而使问题教学进入到模式化的理论阶段。西方对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很深入,但我国却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忽略了对其系统的研究。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引进了许多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问题教学法作为其中的一种受到了很大重视,研究者日渐多起来,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在此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1“问题教学法”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问题教学法”的内涵认识不足

“问题教学法”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问题教学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研究的深度和实践的水平。以往教师大多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全能主义者,认为教师是“问题”实践过程的掌控者。在这种价值观和教育观的支配下,学生被无意识地认定为“问题”接收者,这就抹杀或压制了学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这种认识是对“问题”的片面理解,或者说是用经验性的思维来解读“问题”。另外,相当多的教师对“问题教学法”的理解想当肤浅。以为在课堂中随便点缀几个小问题就叫做“问题教学法”了。笔者认为,所谓“问题教学法”应该指的是以“问题”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要点:谁提出什么问题、谁运用何种方法解决和达到什么目的。问题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假如问题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只是负责回答,那这样的问题教学只能说是浅层次的。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才是智慧。当学生真正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才能表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成效的。因此,由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对困惑的东西提出问题,那才是更高层次的。

1.2 对“问题教学法”的具体研究不足

当前对问题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特点、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情景、提问的原则、对教师的要求等宏观方面。而对诸如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预习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结合、问题教学法与知识结构形成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评价体系、问题教学法与建构主义或行为主义等理论之间的关系等具体方面研究很少,甚至没有。

其实,对问题教学法的理论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总结。

2“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问题教学法近年来才真正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故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存在许多不足,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缺乏理论指导,随意性大

由于众多教师对问题教学法的理解存在狭隘性,以致对问题的设计往往缺乏科学性。许多问题不是根据相关的理论原则来设计,而是根据教师的经验,甚至是临时发挥,具有很大随意性。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加强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仍是课堂实践应该认真注意的问题。

2.2 问题难以面向全体

不少教师提出问题很少会考虑全体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问题,因此无法避免过于简单或过难的情况。这在平时的课堂中是经常见到的。提问过于简单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以为学习就是简单的划书背书,不需要思维活动;过难,学生经过思考也难以解决,会缺乏成就感,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提问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3 问题主体错位

由于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问题教学法又缺乏研究和了解,就使得他们在运用此法时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许多教师依然还是问题的实施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把学生的发问权也剥夺了。目前,真正体现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还是极少的。

2.4 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不强

长期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输灌教育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慢慢地被荒芜化,教师的权威更是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敢质疑。一味地接受已经成了传统,而传统又恰恰是思维创新的阻力。当前,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已经把学生裹得严严实实,学生的任务成了单纯的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一个没有“问题”的好好学生。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当然难以提出问题。即便提得出,那也只是应付性的,书上要么直接有答案,要么自己轻易就能解决。

2.5 板书的困惑

一般来说,教师的板书都是课本知识的浓缩和加工,是精华或是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和条理化的知识,形成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但不少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板书问题,有些还是按照原来的板书模式去做,结果被板书牵着鼻子走;有些不知道该板什么,干脆就不板了。笔者认为,问题教学下的板书应该是问题的关键性文字或学生解答的要点、总结性文字、延伸或补充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更加和谐,得到更大的优化。

2.6 知识落实的困惑

有些教师在运用此教学法时生怕知识点遗漏,完不成教学任务,故对知识点的设问很多,问题所谓面面俱到。这种做法一方面使问题的整体质量大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反而使问题教学法流于形式,使问——答简单化、程序化。但这种情况也说明了教师的观念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矛盾。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法重在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落实基础知识,而问题教学法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基础知识。问题只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无法解决的困惑而提出,或是教师有意识地根据重点、难点知识提出的。

2.7 成功案例少

由于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故现在难以找到完整的成功的案例。而且,如果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会占用较多时间,而所能解决的问题也许较为有限,故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很少能看到真正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课堂,看到的绝大多数还是以传统为主问题点缀型的课堂。问题教学在很多学校往往都是用来做秀的。这使该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了很大限制。

总之,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符合课改潮流的教学模式,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虽然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出现困惑也是正常的。相信随着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和参与,问题教学法的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也一定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从理论研究上看, 主要是对其内涵认识、具体问题等方面研究不足;从实践上看, 主要存在缺乏理论指导、问题难以面向全体、问题主体错位、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不强、板书困惑、知识落实困难、成功案例少等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美Robert Delisle.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  何怀宏.问题意识,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化“虚”为“实”——就《行风热线》初探大众媒体的合流模式下一篇: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