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3-03-03

“动态生成”教学理念符合了鲜活、灵动 , 师生共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因此收到了各方 面的推崇。但是,我们也有必要冷静下来对这一理念有一个更为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也需要反思并总结一些更为实际而有效的实践方式。

综合以往对“动态生成”理念的认识,有两点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那就是“鲜活”是其生命,“灵动”是其特征。所谓“鲜活”是教学环节中老师、学生、文本这三要素都焕发出各自生命力的“鲜活”。教师摆脱了以往课堂“独裁者”的形象,走下教坛,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所谓“灵动”是就课堂真实的教学情景和具体教学环节而言的。 真实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具体的,是动态生成的,具有偶然和不确定因素。

那么明确了“动态生成”教学理念的两个核心思想,在“知”的前提下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1是让“意识”先行

“动态生成”理念一直强调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 而历来,大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师观念的转变上。

方式之一是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用亲切的教态,自然随和的语言,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畏惧感”,能够敢质疑,敢发问。

方式之二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范本,以体裁为类别,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学科的基础学习方法和规律。了解文体特征,初步掌握修辞手法,学会从关键性的语词入手品读语言,学会抓住关联词和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理清思路……

方式之三是利用课堂的延伸,鼓励在阅读中“悦读”,在阅读中积累。要求有摘抄本,并鼓励学生在摘抄的语段后加上简短的推荐语,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起来提供学识的保障。

方式之四是提倡课前三分钟发言。发言内容是可以报纸、网络、电视上看来的新闻,可以是一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也可以是朗诵一首诗, 还可以向同学老师介绍最近看的一本好书……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发言的胆量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也积累了鉴赏的资料储备,为“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敢于说话、勇于质疑、表达流畅、思路清晰奠定了基础。

方法之五是引进竞赛机制和奖惩机制。所以可以通过小组竞争、同桌协作、男女生对抗等方式,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热情和动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次主动的表现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要不吝赞美之词,也要客观真诚的指出缺点。而对缺乏主动自主性,在竞赛中表现落后的同学可以进行“语文式”的惩罚,如背一首古诗词、背一句名言、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轻松和谐的“动态生成”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

“动态生成”教学理念不仅作用于老师 , 也作用于学生 , 只有两者站在同一“求知若渴”的平台上,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平等交流和协作,在“动态生成”中擦出知识的火花。

2在“对话”中进行

如何让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真正“动”起来,如何让在“对话”中必然会出现的偶然的和不确定的因素成为“动态生成”的阶梯,才是贯彻“动态生成”教学理念的关键。

方式之一是聚沙成塔,在探讨中整合,在各抒己见中寻求突破点。比如在进行《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可以把“潜台词”的语言品味作为切入点。比如诸葛亮的语言描写,请学生朗读品味,通过小组内学生的课本剧表演,谈谈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不求全面,但求体会真实,言之有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在众多发言中提炼总结,最后也突破了人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重点。

方式之二是点石成金,善于抓住课堂的偶发因素,让它们及时转化为及时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亮点,充满睿智地调控和引导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体现“动态生成”的效应。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让课堂教学产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方式之三是因势利导,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教知识、教技能,而在于努力促进学生的智慧、品质、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生成。每一节成功的课堂都离不开教师对细节的成功处理。比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中,教师本着文言文诵读的原则,请学生自读并进行揣摩,然后请同学来读伯牙鼓琴的二句话。通过学生朗读来体会钟子期对伯牙的感情之深。但有同学在课堂中提出疑问,觉得自己还不能完全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以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请这位同学说说有疑惑的地方,然后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疑,最后达成共识。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个契机,因学生的知识渴求而“动”,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达到了非常完美且实实在在的课堂效果。

3在动静中前行

当“动态生成”教学理念被大力提倡时,对于动和静应该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对学习知识而言,学生互相讨论,动手参与是“动”,而学生安静专心的自我思考 ,也是“动”,前者是“外动”,后者是“内动”,这两者对于课堂教学都有同等的重要地位。而“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应该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内动”,就是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动性,从而“内动”触发“外动”。同样的,传统教学中的“预设”和新课改理念中的“生成”之间的关系就是课堂“静”与“动”的关系 。因此 ,只有“动静皆宜”的课堂 ,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能让师生共同享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堂。综上所述,只有对“动态生成”教学理念有了科学的认识,做到“知行合一、动静相宜”, 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活” 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新时代人才!

上一篇:基于明利股份内部控制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下一篇:ACME测井采集控制管理平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