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

2022-09-12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如何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策略。

一、问题引领, 自主参与

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前提下, 精心设计“问题”, 围绕“问题”,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笔者常采用的几种方法有:一是情景演译。在课堂上,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 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不失时机地运用到课堂中。例如:在教学《家里来了客人》时, 我就让学生分组比赛表演如何接待客人。这种方法,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待人接物应热情大方。同时, 还学会了在家里当好小主人的技能。这样, 学生不但乐于接受, 避免了枯燥的讲授, 而且学生的收效十分明显。二是生活导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道德品质, 达到务实有效的结果, 可适时地把生活学习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引进课堂, 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去明辩是非。三是“问题”展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 设计出要展示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对展示的问题进行思考, 自己得出结论。

二、善用差异, 加强互动

“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 他们学习态度冷漠, 缺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教师应特别关爱他们, 要懂得“没有学困生, 只有差异”,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 激励他们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促进他们满腔热情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 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 采用分类训练中的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教学法等教学, 针对学生的差异来设计。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均是以学生为中心, 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减少课堂上静坐听课的时间和想非所学内容的机会, 真正让课堂动起来,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去学习, 去参与, 去获取和提高, 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了便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 还可以改变桌椅摆放布局, 换成“蹄形”、“圆形”等, 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采访调查、全班交流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全员参与的探究型、交流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方式。

三、留足时间, 充分思考

一堂课40分钟, 如果教师都“据为己有”, 不给或很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就不会充分思考, 学生也无法获得“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如笔者在执教六年级“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有关知识过程中, 当教师提出“为什么是双刃剑”后, 话音刚落就有几只手举起来, 我没有立即让他们回答。因为这些学生的回答大多是一知半解。于是我组织小组讨论, 共同分析, 让学生多考虑周全些, 语言组织精练些, 然后再找出更精彩的回答。一阵切切私语后, 教室里安静下来, 陆续举起了一只只小手。这时, 我才请一名学习成绩处在中等偏下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 他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科技也一样, 它既有好的一面, 又有坏的一面;也就是人们在亨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 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结果赢得了大家掌声。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保证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训练学生积极动脑、周密思考的习惯,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四、合作交流, 自主发展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 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学习互补, 增强合作意识, 提高交往能力,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提高学生间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我认为必需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倾听的技能。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能听出别人说话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自己的判断, 丰富自己的理解。二是说话的本领。有敢说的勇气, 说话时声音洪亮, 条理清楚, 语句完整, 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三是交往的能力。尊重他人,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兼顾别人的感受, 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 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 体会他人的情感, 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更是品德课倡导如何尊重人的理念。

五、尊重学生, 恰当表扬

尊重和表扬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课堂教学中, 有时不妨少讲一些, 多看多听, 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积极鼓励学生责疑问难, 允许出错, 允许改正, 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当学生出现学习灰心时, 要用话语鼓励他们, 用情感感化他们, 让他们顿生自信, 让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如在教学《社会呼唤诚信》一课时, 我请同学说自己曾经不诚信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些什么后果?开始, 没有一个人举手, 都很沉默;后来, 有一只胖胖的小手举了起来, 他站起来告诉老师, 有一次因为自己和同学打架, 脸上被打伤, 为了不挨爸爸打, 他告诉他爸爸是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打了的, 结果他父亲信以为真。很长一段时间, 他总是忐忑不安, 生怕事情穿邦后被爸爸打、被教师骂, 现在学了《社会呼唤诚信》这一课后他认识自己错了。因为我的不诚信让教师背了打人的黑锅, 让爸爸不明白真相, 也让我自己心神不安。这时我微笑着跟他说, “你认识到不诚信的错误, 只要改正缺点, 你就是一个好孩子!更可贵的是你对不诚信带来的后果认识很到位, 这一课你学得真棒!”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摘要:为了增强《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从提问、互动、时间、交流、表扬五个层面做了一些引领性的策略探究, 效果明显, 优化了《品德与社会》课堂。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优化

上一篇: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浅析下一篇:SZ型水环式真空泵的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