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计算机论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大学生计算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专业知识内容及实践应用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在互联网+各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得天独后的优势条件。

第一篇:大学生计算机论文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摘 要】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表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应用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的思考、计算和决策,都离不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也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表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地探讨解决。

一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内容

1.常规硬件知識

虽然目前笔记本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大学生也因便利性而购买笔记本,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工作单位大多给员工配置的还是台式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台式机仍是工作的重要工具。笔记本出现故障后,维修工作主要由厂家完成,个人不能随意拆卸笔记本;而台式机则不同,存在多处连线,容易出现接口松动。一旦出现故障,可自行判断故障所在,然后再要求厂家给予维修。

2.常用软件的使用

作为大学生,常用软件的使用主要包括Windows平台的基本操作、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系统维护软件的使用,以及如PS、PDF阅读器、压缩工具等其他软件的使用。大学生应该熟悉运用这些软件,以便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针对同样的任务能够使用多种软件来完成。

3.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当下大行其道,大学生应该充分融入其中。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指网上购物,还有铁道部网站购买火车票的程序,去哪儿网购买飞机票的程序,甚至是电商网站的运行,以及各大公司官网的销售模式等。

二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公共课设置现行方案是2+X方案。也就是说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若干门选修课。但是选修课的科目比较单一,没有涵盖所有的院系,连续性不强,导致计算机教学在某一阶段就停滞不前,而计算机应用能力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计算机选修课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以便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应该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设计选修课程: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工程制图、视频剪辑、程序设计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循序渐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案例。

2.综合实训方法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的是实训案例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全体学生视作具备统一的基础水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程度来安排实践实训环节,以引导和启发学生。

第一,采取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任务自主地展开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探索精神。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又不能过于简单,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行理智的判断。也可设置若干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不受实践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合理安排实践、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分组讨论法。为了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就要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组的人数,使组内的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并且尽量实现能力上的平衡,使每个组都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分组讨论中,教师担任的是总指挥、总导演,主要负责监督、辅助和引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差错和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

第三,成果展示法。此方法可以与以上任意一种方法实现很好的结合,在任务完成之后要有一个成果展示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也能将其视作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审阅和评价,接受更多的质疑和迎接更多的挑战。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常规硬件知识、常用软件的使用、电子商务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综合实训方法改革来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符勤、刘海萍、宋满满等.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分析——以长沙学院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1)

[2]潘鸿.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6)

[3]刘瑜.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机制再设计的必要性及其筹划[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6)

[4]曹玉娜、陈慧敏.3G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谭敏军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策略研究

摘要: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专业知识内容及实践应用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在互联网+各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得天独后的优势条件。同时,为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国家应完善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高校应致力于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加深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创业能力提升平台。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环境、创业现状及创业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做好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及具体实施措施。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形势

目前,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已经超过行业企业的需求,一些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甚至无法从事相关工作。但企业普遍反映,目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招聘难、人才培养成本高、人才流动无序等问题严重,IT 市场严重缺乏技术精良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能够有效缓解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应该以创业带动就业,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们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之外,也应该提高创业能力。

二、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一) 国家应完善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

国家应出台并完善各种创业激励政策,以此来扶持和鼓励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比如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激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政策、鼓励大学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政策、新的科技行业福利政策等。不同类型和层面的政策应形成合力作用,充分调动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大学生创业给予帮助和便利,逐渐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创业氛围,释放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青年草根阶层的创业潜能。具体来说,科技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支持计算机类专业类大学生开展相关科技创业活动,鼓励各地科技园、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器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资源;工商税务部门应建立健全优惠的税收政策、便利的执照许可申办流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专项扶持计划。

( 二) 高校应致力于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

1.增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增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保证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在打好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建立起以创业就业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同时科学有效地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作为支撑。计算机类专业开设创业课程时应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除了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外,还应同时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小企业的创办与经营"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在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借助课程教学及课程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其创业就业能力。

2. 采用项目教学法,借项目实战提高學生创业技能

计算机类专业涉及的技术内容非常广泛,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教师应在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设计方面适当采用项目教学法,借"项目实战"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项目开发方面,高校应注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在项目实战中,学生参与具体实践操作,负责局域网的配置、编程软硬件环境的搭建、核心技术的运用等等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来开展实战演习,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同时,在企业高级工程师与课程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还能按照当前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要求来实施项目开发,学习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

3. 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根据调查结果,在计算机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7 个要素中,创新创造能力相对最弱。因此,高校非常有必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计算机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高校应与企业开展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尤其是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企业、市场需求相对接的计算机网络搭建、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实训环境。高校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重视对外合作,搭建创业平台

1.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创业能力提升平台

高校应积极搭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平台,例如举办计算机程序设计创新创业大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技能大赛等,这能大大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高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的创业技能大赛能够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打造良好平台,促进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赛中,展现自身的能力和才华,进一步促进企业挖掘出存在市场价值的新创意来进行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也可以在技能大赛这一平台中借比赛项目将自身科技知识成果加工整理出来,实现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对企业来说,企业可将自身在生产经营、软件设计等方面所存在的难题与参赛大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参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来共同攻坚克难。而学校应为参赛大学生做好专业的创业技能培训工作,安排计算机类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入围的参赛大学生,保证创业技能大赛的效果,确保能通过技能大赛这一平台让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商业能力、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将创业能力与专业教育、人才建设全面融合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持续不断开展, 应融合专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围绕大学生学习专业背景以及发展路线,方能提升实效性。事实上,专业教育同创业教育互相扶持, 前者对体现专业人才特色极为有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保障;创业教育则是一项强化以及推动专业教育的过程, 不仅可持续历练学生形成更好的心理素质, 还能推动他们将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动性。专业教师不仅应传授具体知识,还应将团队合作、人际关系等相关知识添加至教学中。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非大四学生的专享,应从大一阶段便开始,贯穿到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分布于各个阶段。创业课程则应凸显层次性,把握系统性,内容应丰富多样。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说,可在大一设置基础课程,大二逐步增加课程难度,大三组织研讨课程,并在大四进行创业实践。

3.组织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

为激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主动转化创业意愿为创业实践,高校、各系部应开创自由、浓厚、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推崇冒险精神、主动创业、不过分看重失败,营造可以滋生创业的最佳条件。另外,高校应组建专业化的创业机构部门,并形成专项创业基金项目,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设立创业管理委员会、创业精英俱乐部、校企创业联盟等相关机构,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渠道,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为提升创业能力营造完善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陆晓莉.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与提升机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何忠伟,任钰,郭君平,等. 基于AHP 法的我国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J]

作者:王鹏飞

第三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现状,重点探究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 应用能力

1 高校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密不可缺的一部分,各行各业与计算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当前各个领域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虽然计算机教育在各高校中都有所开展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绝大部分都局限在表面,缺少与市场相结合的部分。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日常事务和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技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资源,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使他们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挑战。

2 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给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扩招以后,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学校的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以及管理方面都跟不上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

由于生师比提高过快,师资跟不上,我校计算机教学通常都是合班大课,班级人数多的将达到120人左右,给课堂教学带来太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授课质量。不同地区教学水平和生源的差异,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下移,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办公软件,而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就有所欠缺。

另外,学校的硬件设备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上机需求,如设备陈旧、机器不够等问题使得上机次数逐年缩减,现目前为止,我校一学期下来每个班只有8节上机课,实践操作严重不足。

现在的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再加上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改变了,大部分学生学习上都比较松散,上课玩手机,学习质量很差,在期末考试时,教师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及格,也会指定复习的范围,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只需要考前按教师复习的重点进行复习即可,最终造成学生将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这样就使得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完全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无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导致高校培育出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各种岗位上难以适应。

3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分层次教学模式

针对大一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可以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文化课摸底,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班,仍然保留原有的行政班,在学习文化课时,学生可以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過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直接从应用开始讲,以上机操作为主。这样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因材施教”。

3.2 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确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它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与专业课程的专家沟通,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内容能满足专业的需要。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可以把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些实例与理论概念结合起来讲述,通过一些计算机应用中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项目问题,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技能。

3.3 注重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应用性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突出特点,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操作练习相对于其他教学活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实践课主要是论证和实践理论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是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动手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习内容、实验目的、学生实际水平以及专业特点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实验内容。

改变传统的先演示后操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每一次上机操作前,教师可以将实验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讨论,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巡视,给予学生们适当提示、恰当点拨,最终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4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考试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也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过去传统的计算机能力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应用的考察较少。而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制约学习的障碍。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对计算机考试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实现无纸化考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值得我们这些教育者去分析和探讨。考试的内容可以包括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应用操作题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全面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发挥考试的导向性和积极功能。

4 结语

总的说来,高校在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要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适当地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非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在线考试与综合实践报告相结合的考试模式,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伟敏.浅析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礎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107-108.

[2] 李明君,宿翠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1(17):152,250

[3] 富成华,崔殿军,王平露.项目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28-30.

[4] 李志,王翠.分析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通讯世界,2016(9):267-268.

作者:田鸿

上一篇:少儿舞蹈教育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