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2022-05-1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毕业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有利于工科高等院校综合性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分析传统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及实践效果进行研究。关键词:毕业实习;计算机专业;模式;改革目前,IT市场人才需求旺盛,而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质量较差。

第一篇: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摘 要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需要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从根本上说,如何做好论文选题,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则是写作论文的关键。本文主要从论文选题思路阐述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并提出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这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毕业论文 选题 论文指导 开题报告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 Guidance

LI Hongq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No333 Longteng Road, Shanghai 201620)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 topic; thesis guidance; thesis proposal

0 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应届毕业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考查,是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使大学生熟悉科研学术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初步了解科研创作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根据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经验,我们对学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工作的不足提出几点看法。

1 选题的方法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必须先选题。目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由每位指导老师先确定5~8个题目(具体数量根据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提前确定),然后将所有指导老师的题目汇总在一起,最后由每名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题目。从表面上看,选题好像就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其实不然。从深度上说,选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起点。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或者根据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方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学生互相比较、反复推敲、多方思考的一番选择。这种选题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指导老师给出的题目数量和学生人数是按照1:1的比例提出来的,所以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今年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时,考虑到这种缺陷,所以当选择我的题目学生确定后,我一一联系他们,询问他们的学习绩点、学习兴趣以及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等等,根据学生情况,从难度和研究范围方面适当地调整题目。经过这种调整,完全激发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热情,使得后期的毕业设计进展得非常顺利。

2 选题之后做什么

每位学生确定选题后,我分别与他们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毕业生设计所需完成的进度安排、文献检索并整理以及完成开题报告等工作。并且明确告知,这阶段的重点是完成开题报告,同时发了一份开题报告的模板给他们,强调开题报告的重点在于选题的设计方案上,它主要说明这个选题应该如何开展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对选题的论证和设计,以期达到一定的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没有科研经验的学生来讲,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使学生避免无所适从,可以保证整个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但是在检查学生的开题报告时,仍然发现了很多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有些同学只是对文献的简单罗列,概述性的知识很多,提到设计方案的少之又少,或者有的仅用几句话就完成了选题的设计方案。这一切说明学生并没有重视开题报告。这一点在今后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时,应该引起指导老师的重视。所以下面有必要说一说开题报告怎么写。

3 开题报告怎么写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开题报告标题;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和步骤;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写过科研论文,所以对上面这些内容还是非常陌生。

课题名称在前期选题时就已经确定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也随之确定。

选题背景,主要表明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或者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指的是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以及研究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益或者学术价值。该部分内容一般可以从实际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并且其存在性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去研究,去解决,并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会产生有哪些推进作用和价值。

国内外成果综述指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他们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进而明确本次研究可以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做哪些有利的改进,并明确提出本次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这也就是论文的创新点。

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方案和研究步骤。在这部分中,学生应该提出本课题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对比、总结之后,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该选题目前的研究状态和发展趋势,学生才会避免在前人研究内容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走别人的路,而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挖掘更有价值、更深层的东西去研究,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才有创新性;其次,学生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些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等到毕业设计阶段前面学过的知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毕业论文很难具有创新点。理论基础知识扎实,选题的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否则,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新点。因此,学生在着手写开题报告之前,一定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并加以分析整理,这样在确定研究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地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设计方案。

课题研究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并且要注意研究结果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结果在定位时要紧扣课题,发掘出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创新点,阐明其学术价值。研究结果表述时用词要准确、精练,内容要具体详细。沿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进行研究时,研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但是要注意,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实际的工作条件与知识水平,以确保能够实现目标。

最后一点就是注意撰写开题报告时,所用的语句要科学规范。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避免模棱两可的口号式、结论式的语句,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4 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由于在选题时已经与学生充分沟通过,所以本届毕业论文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热情,都能主动地按照时间节点来完成预定的设计任务。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所学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面窄,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都是单纯地套用前人的研究结果,还有少数学生为了找工作而对论文持敷衍的态度。此外,由于硬件条件的缺失导致很多毕业论文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综述性论文和软件仿真类论文较多。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平时的理论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尤其是在很多专业都有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对课程设计报告也要按照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来要求和指导,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2)在平时的实验课程上要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检索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检索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3)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切实做到按照时间节点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4)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选择课题,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量身定做。(5)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希望指导老师对选题、开题、撰写、修改、答辩整个过程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切实保证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针对学生情况量身定做选题;二是重视开题报告的指导和撰写质量。指导老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合理选题,并在指导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认真审核,一一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秦和平.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亟待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1):70-74.

[2] 史济颜.论研究生选题方法及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33-37.

[3] 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4] 陈家新.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2):43-44.

[5] 闵永智,李晓东.浅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J].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7:692-694.

[6] 朱文忠.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第22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会议,2011:320-323.

作者:李洪芹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改革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有利于工科高等院校综合性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分析传统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及实践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毕业实习;计算机专业;模式;改革

目前,IT市场人才需求旺盛,而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质量较差。产生此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无法将在校所学知识转化成项目开发所需的技能,到岗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致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满意度降低;二是软件行业企业不愿意提高用人成本,不愿意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软件开发或测试进行岗前培训。这两方面原因致使学生对新工作能否胜任缺乏信心,在找工作过程中难以与用人单位产生共鸣[1-3]。

毕业实习作为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联系实际,获得实践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主要教学过程和手段,是学校为了加强产学合作,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4]。

1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对口就业

4年的大学生涯,尽管学生与社会也有接触,但是以主人翁的工作姿态在企业中工作实践,这种机会并不多见。毕业实习提供学生这样的学习机会,学生通过案例开发和项目实战,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种清晰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如果自己能够与同学合作开发出大中型项目,也会有成就感。毕业实习能使学生正确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合理地评价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科学地选择自身的就业岗位,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1.2调整教学目标,指导实践教学

作为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到企业中去实习,能清楚地反映出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不吻合之处,根据实习基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反馈,可对学院以后的该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修改意见,使得教学目标更趋合理[5-6]。

1.3缩短培训时间,节约用人成本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以前因为不愿意付出时间和财力去对学生进行培训的企业,面对开发项目能力显著提高的学生,摒弃成见,招聘录用实习后的学生,有的企业甚至批量录用这些学生。经过实训后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等,缩短了企业对人才的培训时间,节约了企业用人的成本。

2以往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以往历年学生毕业实习过程的跟踪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

1) 学生对实习基地的认识不到位,因而对实习基地的选择很盲目,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和珍惜,导致毕业实习效果不佳。

2) 实习模式不够合理,实习形式和内容完全由实习基地安排,所有学生实习内容都完全一样,导致学生对实习缺乏兴趣。

3) 实习过程监管不完善,以致毕业实习总体质量不高。

4) 实习监控及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很难做到对学生成绩评定实事求是。

3改革措施

针对传统毕业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该专业毕业实习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促进专业对口就业。下面就毕业实习过程的4个方面进行论述。

3.1专业实习动员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实习意义了解程度不深,对软件项目实习基地情况不明的现象,学院为毕业生安排实习动员。实习动员之前,首先做好本届毕业生对软件行业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学生的从业意愿,再征询当地较为热门软件公司意见,明确当前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比较我校学生缺乏哪些技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单位。

目前软件实习一般分为基于Java平台和.Net平台两类项目实习,学院通过对学生就业意向的了解,挑选出在这两种平台的培训有社会影响和地位的实习基地,并侧重于学生实习期间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实习动员,学生了解到毕业实习是进行项目开发的尝试,对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实习基地可以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将某一平台体系下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提高项目开发能力。明确了实习意义,学生对实习的态度有明显改善,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有利于实习活动的开展。

3.2实习模式改革

以往毕业实习普遍是给学生提供与本校合作的实习基地(一般为专业对口企业、外包学院、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等),学生自主选择,组成毕业实习小组统筹安排,并由实习基地单独管理。现本专业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以项目驱动、基于“微案例”的“三阶段”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毕业实习。

所谓项目驱动模式就是在实习过程中以一个实际的计算机开发项目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环节层层相扣,实践的组织过程顺序逐步推进,最终解决一个完整的项目,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7]。

本专业与江苏(无锡)微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毕业实习,此前推出的大案例协作式教学作为培训模式的主体,其实未能充分满足企业对初级人才的需求特征。现推出的基于“微案例”的“三阶段”实训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实训”的内涵,提升实训的项目件开发水平。

“微案例”模式是指在减小案例规模的同时增加案例数量的实训方式,而“三阶段”是指把整个实训过程分成由低向高排列的专项技术训练、企业应用训练和实战项目训练3个阶段。通过大量规范化的课件与案例的支持,通过教、扶、放的规范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们既能扎实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从而更加适合企业的需要,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的第一线,迅速融入企业的应用环境中,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IT人才。

第1阶段:专项技术训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专项技术和相关工具进行开发、编译和调试,强化基本功。这一阶段提供的案例课程着重训练专项技术的应用开发,不涉及复杂的商业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积累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第2阶段:企业应用训练。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企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企业应用场景,并根据架构设计指导,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多种开发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局部商业应用问题。当学生们完成几门技术课程的学习后,将这几门技术整合起来,结合企业商业场景,去解决一个具体的商业问题。在传统的IT教学中,这往往是学生们最为薄弱的环节,而这种综合技术能力却是企业最重视的能力。

第3阶段:项目实战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和素养。这一阶段的实训着力于通过团队实战,按规范化的开发流程,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完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重点在强化学生的规范化开发意识,而技术应用是载体。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的第一线,迅速融入企业的应用环境中。

3.3实习管理改革

3.3.1师资管理

学院通过精挑细选,安排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到实习基地做指导教师。对于指导教师,学院要求导师尽心尽责做到以下4个方面:1)负责所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督促学生刻苦学习。2)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及时向基地负责人反映。3)负责指导实习生的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4)导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除了传授本学科的常见技能外,重点培养学生在项目开发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在1个月时间内,导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8]。

3.3.2学生管理

以往过程中,学生全部是由实习基地进行管理,由于学生与基地之间沟通较少,部分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现采用实习基地和本院教师共同管理,实习基地与学生的沟通有了很大程度改善。学生在基地每天都有出勤考核,每周都有思想交流,项目完结后还有项目总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感觉稳定有序,学有所得。

3.3.3任务管理

实习活动开始之前,学院与基地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书,学院根据实训计划书,制订实习大纲、实习指导、实习任务书、实习指导书,并形成标准的实习教学计划表,如图1所示。

实习开展中途,由本专业分管实习的领导对实习基地进行考察,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中期检查,以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有所获。

实习过程结束之前,做好实习各环节的总结工作及实习文档整理工作。

实习结束后,分组召开总结会。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实习任务、完成经过、实习效果、实习收获、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实习体会,展览各类实习文档,实习指导教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作出评价,征求学生对毕业实习安排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收集整理的各类技术文档建立和充实实习项目案例库,为下一年度的毕业实习做好准备。

3.4实习监控与评价体系改革

实习质量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实习质量评价模块包括两类指标。

其一是实习单位成绩评定体系,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3个方面的评价,实习单位评定成绩作为学生实习的平时成绩(占60%)。在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每天进行考勤,与工作人员作息一致,这有利于让学生能早点进入角色,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端正态度才能静心开发项目。实习项目经理对学生的实习工作态度及能力作出评价。现在的项目开发都是团队合作开发,在此过程中由项目经理了解学生的能力并进行角色分配,选出项目组长、成员,项目完结后由项目经理和组长合作给出对项目成员的评价。

其二是实习报告,学生实习报告占最终成绩的40%。实习报告是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通过实习报告的撰写,学生对文档编写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整个实习流程进行重新审视,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对以后的职业生涯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4改革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从就业角度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在实习基地要求培训方给学生进行聘岗前的各项指导,实习基地负责给学生推荐工作,面试成功率大大提高。以无锡某基地为例,我院2004级8名学生被安排在此基地实习,就业率达100%,就业质量较高,学生均从事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2005级32名学生参加该基地实习,一次就业率达85%。2006级40名学生参加该基地实习,学生大多在长三角地区工作,待遇大幅提高,就业率高达90%以上。同时,实习基地的反馈意见也越来越好,学校与基地的合作进入了良性循环。

5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实习各方面的改革,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都有收获。实习活动能使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深入到实际工作岗位,接触具体的工程或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遵循技术规范和要求,在真实的项目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缩短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顺利实现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通过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学生的反馈,我们不断修改原实习计划中不合理之处,使实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完善。企业方面也能方便迅速寻找到合适的项目开发人员,缩短了企业对毕业生的培训时间,节约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9(2):7.

[2] 程瑶,舒家华. 毕业实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 建筑教育,2003(1):65-66.

[3].刘昌明,张济生,唐一科. 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切实加强工程能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32-34.

[4] 邬燕,周国忠. 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08(3):29.

[5] 高俊.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的探索[J]. 福建电脑,2009(5):35-36.

[6] 黄震威,沙桂英,赵玉华,等. 强化产学结合与实习过程管理 增强实习效果[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增刊1):110-113.

[7] 谢昭明,刘跃华,黎学明,等. 改革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强化综合能力培养[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212-213.

[8] 潘柳燕.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J]. 高教论坛,2004(1):45-47.

Reform on the Graduation Practice in Major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CHEN Ai-ping, TIAN Xian-hong, TIAN Hai-m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211169, China)

Key words: graduation practice; major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pattern;reform

(编辑:姚彦如)

作者:陈爱萍,田祥宏,田海梅

第三篇:浅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

[作者简介]陶小江,重庆邮电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大学毕业生作为青年储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对他们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个人事业的前途。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分配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大学毕业生这一重要人才资源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采用实证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

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状况

1997年高校完成招生并轨,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渐走向市场。从1998年到现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经历了两次低谷。1997到1998年是第一个转折时期。1997年由于香港回归等原因,人们对我国经济形势普遍看好,全国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乐观,当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1%。而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国家机构改革、企业减员增效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率降到76.8%。从1999年到2002年就业状况逐渐好转,就业率逐年上升,分别为79.3%、82.0%、90.1%、80%。2003年迎来了1999年扩招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生人数陡增67万,给毕业生就业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加上“非典”等因素影响,当年毕业生就业率比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与2001年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使毕业就业进入第二次转折时期。从1999年开始,扩招仍在继续,2004年和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加68万和60万毕业生,因而此后几年,毕业生都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发展状况

1.毕业生就业绝对量逐年增长

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就业率80%,就业人数116万人。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就业率70%,就业148.5万人,超过2002年就业总数约32.5万人。2004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280万人,就业率73%,就业204.4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

2.毕业生的地城漉向越来越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下基层或到西部地区发展。据中国社会调查所2003年6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对2 000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29%的被访者表示愿意去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发展,与往年相比增幅较大。2003年6月,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短短的13天内,全国累计有专科毕业生31 453人,本科毕业生12 276人、硕士以上毕业生34人报名,最后确定其中的6 000名志愿者赴西部地区服务。

3.毕业生的单位流向越来越合理

毕业生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投去了更多的关注目光。武汉大学就业处的统计表明,从1999年开始,该校毕业生到非国有性质单位就业的比例一路攀升,到2001年已窜升到20%。在武汉大学教务部的学生走向调查表上,学生最新的选择排序为:商业外贸、大型企业、教育科技单位、党政机关、财政金融部门、文化体育部门、城市建设环保部门、交通运输农业部门、自主创业。进入排行榜的新行当越来越多。国家工商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副司长孙文序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时说,2004年全国民营经济共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134万人,占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48%。

4.毕业生的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在高精设备或现代化生产线上从事操作、维护等一线工作,软件公司、网络公司中占员工总数80-95%的高校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事编写程序、设备调试和维护、实施工程等一线工作,金融保险业、法律、审计、财会、投资、心理咨询等一线岗位上也活跃着大量的高校毕业生。

5.参加考研的毕业生越采越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考研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过去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又开始在考研中重现,虽然不少毕业生考研是为了摆脱当前就业的困境,但考研对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素质,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是积极应对当前就业状况的表现。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连年创新高,2003年报名总人数为79.9万人,2004年为94.5万人,2005年突破100万,达到117.2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报考人数2003年为38.4万人,到2005年已高达60.5万人,净增1/3以上。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中的不良现象

1.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

据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2001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1%,2002年为80%,2003年为70%,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3%,比上年略有回升。因为2003年是扩招后有毕业生的第一年,加上“非典”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年就业率过低。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从2004年开始,毕业生心态有所调整,更趋适时,但就业率的回升并不表现为一种大的趋势。到2005年4月底为止,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串为35%,要维持73%的目标并不容易。从待业人数看,2001年为11.8万人,2002年为29万人,2003年为63.6万人,2004年为75.6万人,2005年按73%计算也有91万毕业生待业。加上历年来的待就业毕业生人数,2002年7月,待就业毕业生51.2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增幅达46.7%,2003年7月,全国待就业毕业生总数为100万人,到2004年待业生总数达到了180万人。

2.就业状况呈学科专业性差异,农学、文学等学科专业

毕业生就业难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初次就业率比较高的学科为工科、理科,农学、文学、教育学是毕业生初次就业串较低的学科,2000年在10个一级学科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高的理学为85.64%,最低的农学仅为52.71%,2001年就业率最高的工学为92.10%,最低的教育学为76.40%,2002年就业率最高的理学是87.30%,最低的文学为70.86%。

同一学科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也存在明显差别。以qooo年工学为例,当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0.25%,而在其354个被统计的专业中,初次就业率低于30%的专业28个,初次就业率处于30—50%之间的专业33个,初次就业率在50一?0%之间的专业40个,初次就业率在70—90%之间的专业140个,初次就业串处于90%以上的专业113个。可以看出,尽管工学毕业生就业整体状况良好,但各专业之间的就业状况是有显著差异的。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师范等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哲学、社会学、法学、农学、林学、轻工、环保、管理等科类专业社会需求则较少。

3.就业状况呈学历层次性差异,专科生就业难

最近几年的各种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就业率也就越高。研究生就业率比较高,本科生其次,专科生就业较难。据北大“高等教育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在2003年6月上旬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显示,不同学历之间差距显著,专科生工作单位落实率为34.7%,本科生为77.9%,硕士、博士分别为90.4%和80.5%。与此结果相似,2003年6月20日教育部统计也同样表明专科生就业相对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签约率约为50%,其中,专科(高职)生签约率约为30%,本科生签约率约为60%,研究生签约率约为80%。

4.就业状况呈院校类型性差异,一般院坟、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

据对2001年全国高校就业率的一项分类统计显示,从院校类型看,在研究生层次上,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串(97.6%)和部委高校就业串(93.8%)的差异并不显著,在本科生层次上,不同性质的院校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表现在直属高校本科生就业率(92.1%)高出部委高校本科生就业率(82.1%)10个百分点,而部委高校本科生就业率又高出地方高校本科生就业率(75%)7个百分点,在专科层次上,教育部直属高校、部委高校和地方高校相差不大,分别为62.2%、62.2%和65%。

研究生就业率比较高,表明研究生的就业环境较好,社会需求旺盛,不论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还是部委高校,只要是毕业研究生就受到社会的欢迎。本科生的就业环境则有一定的挑战,不同类型院校的本科生在就业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是有选择性的。从整体情况来看,重点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更为社会所认可。而专科生的就业环境则较为严峻,现在无论是何种类型高校培养出的专科生就业率都较低。

5.就业状况呈性别性差异,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普遍存在的现象。据2000年l-6月对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的三次抽样调查显示,24%的男生、60%的女生和47%的用人单位认为4f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且很严重”。2002年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用女生,以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条件,降低工资待遇以及岗位歧视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使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对女生的偏见、客观的生理条件在某些环境下适应性不及男生等客观因素,以及在就业竞争中女生的求稳心态更重,思想更保守,心理素质、动手能力不及男生等主观因素。

6.就业状况呈家庭背景性差异,贫困生就业难

据教育部有关资料调查统计显示,高校贫困生占20%左右,特困生占5—8%。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这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经济困难,不少贫困生面临包括自荐材料费、通讯信息费、交通住宿费、人才市场准人费、考试面试费、保证金,甚至还有人情费等在内的求职开销压力。由于经济困难,不少贫困生放弃了跨省、跨地区的求职,而选择本校、本市的人才交流会,加上一些高校的信息封锁,再加上存在于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使贫困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7.毕业生流向呈地域性差异,内地、农村、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吸纳毕业生难

由于我国的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及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由于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增长速度快,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这些地区经济活跃,市场发育相对成熟,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大舞台。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把“留大城市、去沿海、进特区”作为地区流向的首选。一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毕业生,宁愿缴纳数千乃至上万元的教育补偿费,也不愿回生源地就业。据统计,199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本专科学生及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多的6个省市依次是: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1998年这些省市人均GDP值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5、2、7、9、4位。而本专科生及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少的6个省市区依次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海南省。这些省、区除海南省外均为国家确定的偏远贫困地区,1998年其人均GDP值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29、23、25、16、31、15。可以看出,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实力的不平衡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差异。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的这种巨大地域差异,必将使我国在高层次人才的储量上,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加大,西部经济发展也将会因为人才的缺乏而受到严重影响。

四、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的思考

众所周知,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受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解决他们就业的压力和困难,亦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当前要做好下述两项工作: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蚊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巳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二是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就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作者:陶小江

上一篇: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教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