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的音乐教学

2022-09-11

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这对职高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成材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高的音乐教育与普通中学一样, 也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上好音乐欣赏课, 培养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学生对单一的听教师演奏 (唱) 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 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 教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 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 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 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 创造欲。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教学环节中,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非洲民族乐器的音色在和形状结构特点时, 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 有圣鼓、拇指钢琴、马林巴、沙棰等。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 就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并且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表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和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音乐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 我们首先要把传统的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 但也决不能排斥健康的流行音乐, 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地域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 既领略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 也能感受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通过多听、对比, 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著名作品《黄河大合唱》便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 反映时代精神, 具有中国作风又有中国气派, 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他的八个乐章反映了抗战的不同时期中国人民遭受的无比灾难, 最后团结反抗联合全世界革命人民, 向法斯侵略者发起总攻, 号声震天、激流澎湃、不可阻挡的最高潮。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热情。另外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中也不乏德育的较好作品, 如由蒙古歌手腾格尔创作并演唱的具有浓郁的蒙古风情的《天堂》, 它悠长舒缓的音调、起伏跳跃的音程, 加上特有的装饰音, 极富抒情性色彩。给听者展示了辽阔的草原景色, 让学生仿佛看到一副蒙古草原的美好图景和勤劳彪悍的牧民形象, 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二、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由不爱好音乐到爱好音乐, 只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太短, 太宝贵, 再也见不到作其他科作业的学生了, 总是歌声笑语充满课堂, 结果表明:音乐课并没有影响其他学科, 反而促进了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由于同学们心境开朗, 紧张的情绪放松了, 师生关系融洽了, 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了。在上《诗意江南》时, 我以“江南”为主题组织本课, 所选择的教学图片突出了江南的秀丽景色;诗词则也是描绘江南主题的, 诗风词韵, 字字珠矶;而《茉莉花》《江南好》等音乐作品风格优雅华丽, 曲调流畅委婉, 反映出江南人勤劳朴实、细致含蓄的性格特色。通过欣赏和学习江南主题的一系列资料, 学生们全面地了解我们江南的人文特性, 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 教师备课时应精心设计, 通过生动, 直观的感情途径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 通过体验情感, 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 尤其是中学生, 由于年龄特点, 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 从中得到温馨, 留下回味, 爱听老师优美动听的歌声, 从而获得心灵美好的感受, 引起他们的爱慕、向往、模仿, 将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中, 使学生从感情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 达到由不想学到想学, 必须学。课堂提问经常而随便, 这样会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心理, 当学生唱错音, 或答不出问题时, 不要动辄就瞪眼, 怒目, 板着脸孔训斥, 而要做到耐心指出或给予帮助鼓励。用热情的目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咳嗽、嗓子嘶哑等, 下课后不要不闻不问, 一定要及时询问, 给点药或提醒在学生变声期, 别大声说话, 别再吃刺激的食物。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和课后10分钟的时间, 找学生谈心交心, 了解掌握学生在社会上, 家庭中接触的音乐作品, 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 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我在教唱《教师——你早》, 这首歌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 我首先采用了抑扬顿挫的语速, 情感充沛的语调, 低缓和激动相结合的深情去朗读歌词, 再加以幸福、快乐、期盼的眼神, 激发学生对歌曲产生共鸣, 再以情境并茂, 情深意长的歌声加以范唱, 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色, 以歌声向教师表达真挚的询问、无私的赞美、虔诚的歌颂。唱完之后, 学生们的心完全被我的情所感动, 有的流泪、有的低头, 不自觉地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想到自己所尊敬、爱戴的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激发对老师的热爱, 尊敬的强烈感情, 至此之后, 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而忽视情感表现, 导致无论是语言的描述, 还是歌曲的演唱呆板无味, 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松散、思想不集中, 信息反馈不明显, 最终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音乐本应该带给学生的美感更是无从谈起。然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 将对塑造音乐形象、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者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 就在于节奏、力度、速度、语气等的恰当运用。这就是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情, 按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育对象, 精心安排设置语境, 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以情激思, 使学生投身于作品中, 展开丰富的想像, 动情地表达出对作品的感受。如在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 教师语言的感染下, 学生讨论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应采用凄婉、忧伤、缓慢、叹息、弱及寄予真挚的同情心来朗读和演唱。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 许多学生在演唱时, 眼中浸着泪水, 声音的表现极富感情。走进作品的联想, 使得他们认识到应当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三、结合专业特点, 净化学生心灵

职业学校有多种专业, 上音乐欣赏时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在给化工班上课时先欣赏, 再让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 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一幅幅画面绘于纸上。通过几节课的训练, 当在听《沂蒙山小调》时, 不用老师的讲解, 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把青山绿水、丰收的庄稼、肥肥的牛羊……这样一幅美丽的画绘出来。同时在给幼师班上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舞蹈这一特长, 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翩翩起舞, 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还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这样就能更好地上好欣赏课。职高生与普高生相比, 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生活或学习上一遇到挫折, 往往会逃避、半途而废、离家出走、个别的还会有轻生, 暴力等现象。由于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 它主要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陶冶人 (心理学上常用欢快乐曲来治疗忧郁症, 使患者恢复建康) 、教育人。因此, 好的音乐能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 促进学生的心理建康和身体建康。古希腊的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图认为:“音乐与乐曲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最深处, 如果教育方式适合, 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也就美化”, “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 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 很正确地加以厌恶, 但看到很美的东西, 他就会赞赏他们, 很快地吸收到心灵, 作为滋养, 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在我们许多的音乐教学或音乐活动中,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爱美、协作、宽容、创造、同情等品质。

上一篇: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贸易的作用分析下一篇:电子网络对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