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古代文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小说文本作为历史大数据的城市空间叙事研究 ——以《李娃传》与唐长安为例

摘要:历史文化环境是城市空间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叙事学为理解城市空间提供了一把钥匙。本文从大数据时代运用多元史料进行城市叙事的视角出发,以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例,从―历史大数据‖的视角,结合空间叙事学和新地理学、空间人文学理论,提出了利用数据分析、在―时空‖维度重构小说文本从而跨媒介再现城市空间叙事的理论模型。通过小说《李娃传》和唐长安城的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现和验证,并由作者个人视角对《李娃传》中的长安城的空间叙事进行了―时间-时空-空间‖这一模拟读者阅读心理的渐进式阅读理解。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以大数据浪潮重振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确定了研究目的和意义——使用―空间历史大数据‖的范式,对古典小说这一叙事文本进行跨媒介的空间叙事,从而演绎和理解作为叙事空间的城市。第二章从研究视角、材料、理论和路径上进行了文献回顾。空间叙事学在城市研究领域以服务于强烈的叙事目的而扎根,但在叙事素材和叙事模式上都十分保守。古代小说作为非传统史料,其实是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的鲜活史料和上佳素材。文学地理学为综合探讨小说和空间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方法基础,地理叙事则在技术路径表达上进一步明确了小说文本与时空的映射、呈现关系。第三四章援引具体的空间叙事学理论构建叙事的时空框架,并结合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辅以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计算的―历史大数据‖范式,构建了―小说作为历史大数据的城市空间叙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两个步骤,即文本语义的―时空‖映射和空间叙事的多维可视化方法。最后,将该理论模型应用于小说《李娃传》之于唐长安城空间叙事之中,落实了提取小说时空语义并进行―时间-时空-空间‖的跨媒介再现空间叙事的理论框架,从而获得了有关唐长安城的一种―表现-机制-意义‖主题知识,即长安都城社会空间的复杂多元的表象以及背后的政治控制形塑了初入其中的贡生为一个成熟的官员。在这样一种递进的叙事过程之中,读者对这一发生在长安的叙事以及叙事背后的地理背景和居民的生活的了解也会逐渐深刻。本文提出的空间历史大数据方式从数据存储、计算能力、新媒介等方面全面支持到空间相关的认知、诠释与再创造环节。本文提出的城市空间叙事模型在这一大的框架下通过参考抽象的空间叙事学理论,并结合量化分析和可视化,从而将数据挖掘范式应用于多元―定性‖史料之一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展了空间叙事学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并在探讨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的维度上更进一步。同时该模型的―时间-时空-空间‖循环线可以支持城市宏观叙事,具有推广到与空间相关的遗产展示、信息存储和规划保护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空间叙事;中国古代小说;历史大数据;李娃传;唐长安

学科专业:风景园林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内容

1.2.1 城市空间叙事的新定义

1.2.2 空间历史大数据的新范式

1.3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空间

2.1.1 古代小说的空间观

2.1.2 古代小说中的城市

2.2 空间叙事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2.3 文学地理

2.3.1 理论

2.3.2 方法

2.4 地理叙事

2.4.1 地理空间叙事:语义的时空化过程再现

2.4.2 叙事地图:叙事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3.1 空间叙事

3.2 历史大数据

3.2.1 地理信息系统

3.2.2 自然语言处理

3.2.3 社会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古代小说文本的―时空‖映射和空间叙事方法

4.1 本章研究框架

4.2 语义提取

4.2.1 词层级

4.2.2 句层级

4.3 语义的―时空‖映射

4.4 空间叙事的多维可视化方法

4.4.1 主题式时序性叙事

4.4.2 主题式时空性叙事

4.4.3 时间压缩的空间性叙事

第5章 《李娃传》之于唐长安城的空间叙事实证研究

5.1 《李娃传》与唐长安的研究概述

5.2 《李娃传》文本的―时空‖映射

5.2.1 语义提取

5.2.2 ―时空‖映射

5.3 基于《李娃传》的唐长安城市空间叙事

5.3.1 时序叙事:长安城之于《李娃传》的表像

5.3.2 时空叙事:长安城之于《李娃传》的机制

5.3.3 空间叙事:长安城之于《李娃传》的意义

5.3.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本文所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附录 B 网络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备忘

附录 C《李娃传》相关数据

附录 D《李娃传》人物OD路径统计表

致谢

上一篇:旅游业与民族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微课资源网站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