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古代文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成人教育中文专业专升本古代文学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所以,必须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到学员在平时的教学中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可从这些作品出发带出其他作家作品;也可以从本土作家的作品入手,培养学员的阅读兴趣。当然,具体教学时要重视实际应用,注意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加强理论探索,注重培养学员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广告古代文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广告古代文学论文 篇1:

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长河中的瑰宝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三千多年的岁月里不断的发展,未曾停歇,现如今,其文学著作也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无论身处哪一个时代,民族的本能便是传递文化,而我国古代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传递着民族的记忆、想象和生活方式,因此,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已经不止局限于文学方面。本文则以我国古代文学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并对其在当代的价值进行解读,并提出了几点观点,希望为相关的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古代文学 文化价值 当代价值

我国的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上至远古时期,下至五四运动,中间又经历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所包含的内容领域也十分广泛,主要载体分为诗词、散文、小说、戏曲以及不同种类的民间文学。尽管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产生于古代,但对我国当代的社会发展经济蓬勃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我国古代文学对于当代社会的功用价值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都适用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扬。

一.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文学形式和内容中体现的价值

(一)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进行对比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尽管产生的时间有所区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來讲,都属于文学范畴内,是文学发展形式的主要表达方式。不管站在哪个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化都能堪称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骄傲和荣誉。当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是通过时间的纽带联结,共同带给人类宝贵的财富,当代文学是在古代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并不断进行再继承、再创造形成了符合当代社会人文发展的文学作品形式。这个继承过程并不是一味盲目的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批判性的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是古代文学作品和当代文学作品逐渐贴合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深入,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西方文化也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样,我国当代文学发展也到了全面的鼎盛时期,尽管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文学是基于古代文学的土壤生根发芽的,没有古代文学的基础,当代文学也不会鹏程万里,也不会形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因此,古代文学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载体和一架桥梁,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古代文学内容方面对当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内容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古人常说:言之有物,意思就是对文学内容方面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做到充分不空洞,如果文学作品的内容言之无物,不仅影响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对整个文学界有着不利作用。在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内容不乏是对于人性的讨论、社会的声伐,古人擅长习惯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文字来描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当代的人们思索和考虑,也帮助当代人总结和生化前世古人的经验和道路,有助于提升当代人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例如在著名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水浒传》中,其描写的北宋末年时代的背景和108个梁山好汉的故事中为当代人了解北宋时期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征都有着重要贡献,也为当代人培养了不断追求理想、实现理想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教书育人方面体现的突出价值

(一)古人对古代文化价值的认知

文化存在的真正价值就是透过表面揭露本质看到其核心内涵对人们所带来的收获,以便获取心得和体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运用。中国古代文学对人们的三观的影响和人格的人塑造都有着重要地位。对人们日后的发展都产生着关键性的作用,古代人追求“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思想文化充斥在各个古代文学著作当中,于是便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上至王官贵族,下至书生布衣都讲求和谐、仁爱的基本情感道德。古人通过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将志同道合的人汇集在一起共同饮酒创作,例如,书法作为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字表达形式,共同的志向和爱好将古人聚集在一起,才有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这天下第一行书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诞生。

(二)当代人对于古代文学价值的认识

正如孟建伟提出的“吸纳人类文化中一切有利于人的成长和文化创新的元素,并将教育的过程变成文化育人的过程”一样,古代文学发展至今对于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行的影响仍是十分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对于当代人的教育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当代人每个人心中的核心思想理念,而古代文学的学习和渗透更好的让当代人体会到核心价值所在,例如,杜甫在《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强烈的抒发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在学生课堂教学引入古代文学作品,也有利于学生的爱国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

三.中国古代文化在应用社会中的应用层面的价值

除了以上阐述的中国古代文化带来的内在涵义、对当代人产生的价值以外,古代文学还存在着外在的、具有功利性实用的价值取向。古代文学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当代人内在品质,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从旅游方面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就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文化资源价值。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帮助具有名胜景点的地区带来旅游资源,大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景点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有着隐藏而又巨大的旅游广告宣传功能。文化带动城市发展,从而激发了人们想要去参观、去了解一方文化的兴趣,例如,岳阳的岳阳楼是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南昌的滕王阁是著名初唐诗人笔下的《滕王阁序》、都会因古代的文学作品吸引五湖四海的人们去参观游玩,又比如,山东的泰山作为五岳之尊闻名中外,不仅得益于“天下第一山”的名号,更得益于杜甫的《望岳》中提到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经典诗句。

从其他领域方面来看,古代文学还能促成各个方面的社会应用,就比如《三国演义》来说,这本经典的古代文学著作在当代以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形式,让社会上的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无一不知晓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还翻译了多个版本流传至海外,为我国影视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文学著作影视化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和方向。

四.古代文学对于当代社会带来的价值思考

(一)拓宽文化发展的渠道

中国古代文学在古代大部分是靠单纯的语言和文字形式作为传输载体,通过口头和书面的传播来维持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在当代社会中,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在互联网、数字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问世下,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拓宽了渠道,新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结合碰撞出更有力的火花,为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代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來获取古代文学作品,降低了接触古代文学的门槛,一大程度上将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重新激活,对古代文学日后的研究价值提供了更方便的道路。

(二)促进民族特色文化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是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发展和沉淀才得以展现给当代人面前,这不仅是单纯的文学,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印证,古代文学是古代人背后艰辛创作的文学结果,它代表着古代人的内心向往,更代表了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全球一体化,西方的文化不断涌入我国,给我国人们不小的影响和冲击,为了避免越来越强的文化冲击,本民族的文化逐渐同化甚至消失的可能性。当代人需要利用古代文化带来的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它是对于一个民族保存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有着重要重要意义。但是,在民族特色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人们也需要明辨是非,不能全部照搬吸收,对古代文学要吸取其有特色的部分,抛弃其糟糠的部分,与当代社会的文学文化有效融合,从而形成更自由民主符合当代潮流的民族文化。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即使历经了千年的历史长河,但仍然对当代社会从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力,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学产生的价值无论从内部的还是从外在的都有着关键意义,对当代文化层面、当代育人层面以及社会应用层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和内涵。因此,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价值以及它带给当代文学的基本价值,才能在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引用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加以创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为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御宇.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7,(32):89.DOI:10.3969/j.issn.002-2139.2017.32.0

66.

[2]徐珮.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价值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z1):136-138.

[3]吴程玉.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价值解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7,(2):74.DOI:10.3969/j.issn.0476-031X.2017.02

.044.

[4]王兴铭.浅谈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影响[J].魅力中国,2017,(12):230-231.DOI:10.3969/j.issn.1673-09

92.2017.12.219.

(作者介绍:陈粟,苏州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专业为古代文学)

作者:陈粟

广告古代文学论文 篇2:

小议专升本教学的古代文学课程

摘要:成人教育中文专业专升本古代文学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所以,必须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到学员在平时的教学中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可从这些作品出发带出其他作家作品;也可以从本土作家的作品入手,培养学员的阅读兴趣。当然,具体教学时要重视实际应用,注意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加强理论探索,注重培养学员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成教;古代文学教学;因材施教

学好古代文学这门课,接受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对于成人教育专升本中文专业的学员来说,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如今的中文专业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将有助于这些学员在现代化之路上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个人素质,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我们在长期的古代文学教学工作中,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或可引发对整个专升本教育的进一步探索。

一、调整教学内容,兼顾因材施教

古代文学作为成人教育专升本的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对此,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学习主体即专升本学员一般年龄稍大,已有了长短不一的工作经历。考虑到这些学员的特殊性,教学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成教专升本学员大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例如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专升本学员一般都曾看过,讲授这些名著可择其重点,稍加点评,即可使学员增强对文学名著的理性认识。当授课内容涉及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我们便尽可能紧缩课时,采取设计问题、相互讨论、课后练习等方式,利用学员掌握的相关知识,深化对于古典小说的理解程度,收效很是显著。经过古代文学课程大纲和课时的微调,腾出时间集中在文学史知识的讲授上,以求在有限的课程量中融会贯通地认识古代文学的精要所在。具体而言,我们更多地将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教学分解到各组对应的关系中:即“观点与材料”、“总体与个别”、“纵向与横向”、“广度与深度”、“理论与创作”、“高雅与通俗”等等。如讲解白居易《长恨歌》,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素材为基础,连带述及杜甫、杜牧、李商隐之诗,屠隆、洪昇之传奇,通过同题不同体的作品比较,置于文学发展长河中辨析,凸现李、杨题材作品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由于专升本学员已有专科阶段的古代文学底子,也已具相对丰富的阅历,对于全面、深入、会通的阅读理解,并不太难。

二、针对课程特点,培养阅读兴趣

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有其普遍的共性,学好古代文学作品,应有规律可循。不过中国古代文学毕竟有其自身的个性,它和特定的时空界域、政治经济、人文背景、审美情趣等紧密相关,带有很强的延续性、包容性和民族性。古代文学作品就其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流派承续、美学价值而言,形态纷呈,各有所长;就其与社会政治、国家盛衰、个人际遇的关系来看,有载道纪实、言志遣情、颂美讥刺等多种功能;就其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去考察,不同的音调节律、词句组合,可尽显其抑扬顿挫、骈散迭出的声调韵律之美。教学过程中虽难以面面俱到,但学生应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体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鲜明而繁富的个性,并创造性地感受其精神实质和审美意蕴。

尽管专升本学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但还是能够接受到古代文学作品中蕴藏着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乃至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诸子散文的论辩艺术,庄骚作品的想象能力,魏晋文章的冷峻通脱,唐诗宋词的情韵相生,山水游记的精细观察,科普小品的具体入微,都有助于深切体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格精神,从中还可预见本民族科学文化和各个行业的大致走向,以顺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对和谐社会的形象描述,《鱼我所欲也章》(《孟子》)对舍生取义的道德追求,《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显现出任用人才的气度和放眼久远的心计,《题西林壁》(苏轼诗)道明了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当局易迷的道理。而王维《渭川田家》、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欧阳修《秋声赋》、徐弘祖《游黄山后记》、姚鼐《登泰山记》等诗文名篇,学员读后都能表达出真切的认识和感受,这与学员们的游览经历及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古代文学中明清时期的篇目,大量出自江、浙籍作家之手,许多专升本学员倍觉亲切,无论风土人情、地域风貌,都让学员有身临其中之感,这样无疑使本土学员兴趣大增,为学好古代文学提供了便利。另如昆曲《牡丹亭》、越剧《红楼梦》,又无疑给了江、浙学员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而这些恰恰又都是地方色彩极浓的文学佳品,学员在得到审美熏陶的同时,又和教师共同完成了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

三、重视实际应用,提高人文素养

汉语言文学有其明显的工具性、实用性,更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性,这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古代文学在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前常常用以作为现代化水平标志的城市风格、道路建设、环境优化以及衣食住行消费,一旦离开了自古以来的民俗风情和审美习惯,已没什么中国特色和人性化可言。我们在求发展、奔小康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非常值得深思了。有些人或许并不了解,从古代的张衡、沈括、徐弘祖,到现当代的丁西林、胡先骕、竺可桢、苏步青、钱学森、顾毓琇,许多一流的自然科学家竟都有厚实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的甚至本人就兼有文学家身份。离开了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是难以建立一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大军的。我们在专升本教学过程中,努力用实例说清这些道理,即告诉学员:学好古代文学,与个人事业、美好前途并无相悖之处。

专升本学员一般不会对纯理论的学习感兴趣,继续深造的动力也不太迫切,他们往往特别看重工具性和实用性,而衡之古代文学,这方面则相对弱一些。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中的教师,可提醒他们学习要结合实际,懂得教然后知不足;对非师范的学员,从事文字工作的,可启发他们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叙事、说理和议论的文章,应在体悟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写作训练,最直接的就可以凝练、形象的词语,去拟定广告词、推销语。即使并非文字工作者,其实仅韩愈《进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学成于思毁于随”一语,就可以此作为座右铭,对于基本还是年轻就业者的学员很具警示效应。总之,只要联系现实,将古今贯通起来,就能发挥古代文学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古代文学的题材涵盖宇宙天地、家国朝野、友爱婚恋、战争行役、山水田园等一切情理事物,古代文学的功能适用于“美刺”,可拿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进可以“经国济世”,退可以“独抒性灵”。再者,古代文学作品是通过汉字来表达的,汉字除有表意的符号功能外,依仗其平仄清浊的多变组合,可形成高下抗坠、抑扬顿挫的不同音调节律,加之以奇偶相杂、骈散迭出,使文句别具魅力,尽显其特殊的审美功能。可见,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值得重视,这正是眼下专升本学员需要注意的。与同属人文社会科学的史学著述相比,古代文学更具想象空间,更重情感因素;与哲学著述相比,形象化、人性化、个性化又为古代文学之所长。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就是这么一门既有鲜明自身特质、又有无垠拓展空间的学科,我们必须以此作为专升本教学工作的认识起点。有了这样的基本考量,才会有助于真正理解古代文学丰富性和人文特质,克服应试教育单一的学习习惯,而在本科阶段的古代文学课程中有所获益。

四、加强理论探索,注重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门学科的共性及古代文学的个性,我们认为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一个是情理、思辨的层面,一个是方法、技术的层面。前一个层面比较抽象,重在道德理想的张扬、精神实质的把握和情感内涵的领悟;后一个层面比较具体,重在文词的诠释训诂,史料的搜集整理,篇章的句读声律和行文的选词设色。

从古代文学作品有关情理、思辨层面的问题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受儒释道三家的交互影响,常显现其多元的思想、情感和美学倾向,加以不同朝代社会背景各有差异,古代文人个人经历有别,难以用统一尺度去阅读鉴赏。而长期以来文学史教材说到底基本上是以儒家“道统”、“文统”为主干框架,以爱国主义、批判现实为价值取向的,但文学毕竟不等于政治教化的工具,专升本成人教育尤其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测试手段和考核标准。我们认为,要让学员真正学好古代文学作品,还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在讲授原有教材的同时,补充新的内容,提供新的成果,让学生辨析、推论,努力接近科学合理的结论。专升本古代文学课程要走出创新之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而教师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又仰仗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不懈的理论探索,在深入考辨、研究古代文学这一层面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再就古代文学教学的方法、技术层面分析,要教好学好古代文学作品,必须认识到在强调多元思考、自由发挥的同时,还应依赖于扎实的材料、科学的方法、缜密的推理,离不开必要的死工夫、硬工夫。认对字,读准音,标点句读无大错;略知诗律词牌、对仗押韵、名物典故;学会翻检辞书、查阅资料;初具逻辑推理的能力。踏实求证与自由思考,在研习古代文学方面,常常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向学员介绍闻一多先生治《诗经》、楚辞、唐诗的经验之谈:“先做文字校订和字义训释的工作,然后再进行综合的研究”,且“每做一项研究,都尽可能搜罗有关材料,以求彻底解决”(傅璇琮《<唐诗杂论>导读》);告诉学员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等,都是大量读书笔记的结晶。我们以切身体验证实,查阅、把握资料文献,既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又是学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要我们认清专升本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明确日后的努力方向,争取改变对本课程及整个人文学科产生某些负面的外部环境,不图空名,讲究实效,在专升本教育的各个环节痛下功夫,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搞好古代文学教学,培育深厚的人文素养,向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还是大有可为的。

作者:张修龄

广告古代文学论文 篇3:

新闻传播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

内容摘要:为了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为后续专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应融古汇今,把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彰显古韵活力。通过泛读、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并以情感的渗透性、联想展开法与求异创新法等方法使学生对作品进行充分的体验和认识,从而实现古代文学课的美育功能。通过任务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新闻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国内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很多学生认为古代文学与新闻传播专业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不大,这种认识上的偏误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兴趣索然的学生和缺乏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把握古代文学基础教育与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之间的“度”,使之既区别于重理论、重研究的传统文科教育,又能为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新闻传播本科专业古代文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的思考与探索期望能够促进新闻传播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融古汇今,彰显古韵活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积累,部分同学对该课程有浓厚兴趣,但大部分同学怀着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憧憬来到高校,希望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说缺少新课的吸引力,学习时也有些迷惘,还有部分同学有抵触情绪。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去品鉴经典,拉近古代文学作品与当代新闻传播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对古代文学的传承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是这门课开设是否成功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就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为了解决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的疑惑,教师可以在上第一课的时候,首先理性分析新闻传播等应用文科“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思想,让他们懂得“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1]的道理。其次,分析当今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大军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大有人在的就业形势,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意识到学好文学基础课,可解决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上手很快,但后劲不足的人才培养窘况。最后,为了避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可以古代文学作品在大众文化中的传播与接受为话题展开讨论,如以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等流行音乐,《还珠格格》《甄嬛传》《满城尽带黄金甲》《芈月传》等影视剧,广告与品牌传播、新闻稿等对古诗文名言警句的直接引用与化用为专题,让同学们下去搜集资料,剪辑的視频资等经典案例将在课间展示,其目的是让他们形象地感知古代文学是当代文化的“源头活水”。

在实际教学环节,也可以融古汇今,把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旨在贴近学生心理,彰显古韵活力。比如,讲孔子、庄子的作品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文化,还可延伸到儒道思想及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传播与价值展开,并结合当代孔子学院的传播现象、百家讲坛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让同学们课后查阅及思考;讲屈原《离骚》、司马迁《项羽本纪》时,结合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屈原、项羽形象进行评析;讲唐宋诗词时,不仅结合唐宋诗词歌曲、朗诵等音频视频资料,而且跟同学们介绍《复活的情韵——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宋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的拍摄计划及现状,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具体作品时大胆的想象,培养他们的镜头意识;讲《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时,结合文本及改编的影视剧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热门电影,感受当代大众文化改编古代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魅力。以上措施希求能在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特质和传播特质之间找到契合点,激发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品鉴经典,提升审美能力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品鉴经典,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途径。孔子曾曰“不学诗,无以言”,即是对那个时代经典的看重与学习,历代文豪都有从经典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的学习历程。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也要注重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学习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实现古代文学课的美育功能,首先需要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这需要让学生大量地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而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的古代文学学时一般有限,故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除了精讲篇目外,教师每个学期都应确定泛读内容及自主阅读的篇目数,让同学们课外阅读,摘抄至少100篇古诗文并做好笔记,作为平时成绩之一进行考核。诵读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可声情并茂地朗诵讲析重点篇目,也可穿插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同学们学习模仿,引导他们朗读时以情寄声,以声传情。每次课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情况,每个学期开设一次诵读专题课,评选出“班级好声音”并予以奖励。让诵读回归课堂并贯穿每个学期的始终,可养成学生从诵读古代文学作品中感知美的良好习惯。

实现古代文学课的美育功能,还需要情感的渗透性,它是打动学生,让他们进入审美境界的关键。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2]如何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内蕴,教师在讲析重点篇目时要饱含激情来建构情境,从而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诗经》的温柔敦厚、“楚辞”的热烈奔放、山水田园诗的恬静幽美、边塞诗的悲壮豪迈……教师在讲析时应注入情感,与作家的心灵对话,仿佛与作者一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语调抑扬顿挫,或铿锵有力、激情澎湃,或平缓恬淡、幽怨缠绵,用情感的渲染把学生引进美的殿堂。

實现古代文学课的美育功能,不仅要靠情感的渗透性,而且要调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对作品进行充分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这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赏鉴,如对诗词意象、人物形象、作品内涵等层面的分析,联想展开法与求异创新法是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联想是人们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想象的主要形式。文学创作少不了联想,文学作品赏析时,展开丰富的联想也可以加深对作品意境的体悟。《别赋》是专写别情的名篇,离别,几乎每人都体验过,离情别恨的抒写更是文学亘古不变的主题,故而学习此篇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离别体验,论析赋中引起共鸣的句子,并引导到烘托离情的“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句,分析了古人把离情别恨与伤春悲秋结合起来了的原因。紧接着让同学们展开联想,列举了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柳永《雨霖玲》“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等名句,这既可积累知识,又可对此处的烘托手法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联想展开法,既结合佳作名句,又联系人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轻松而愉悦。此外,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具有开放性和模糊性,因此文学课的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美的能力,求异创新法不失为一种启发学生的好方法。正所谓“诗无达诂”,如《蒹葭》中的“伊人”意象、李商隐《无题》诗的主旨,都备受争议,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人生、文化、美学等问题,更是没有定论,如《渔父》中屈原与渔父的人生态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众人的志向等等,都值得挖掘深思。故而对于类似问题的解决,一般不作定论,而是通过设问,让学生积极讨论,只要提出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都应予以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创新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介绍屈原生平思想及作品时,这两部分的内容连在一起讲述,学生很有可能引起视听疲劳,可以在慷慨陈辞地讲述屈原爱国思想及高尚情操,把学生的情感渲染到高潮后,适当地穿插一些话题让同学们思考后进行讨论,如“今天,我们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就是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为什么要以吃粽子的方式纪念屈原呢?”在同学们讨论过后,适时地引入池莉作品中的新解,原来是哑巴渔翁想说明屈原惨遭追兵杀害的过程,米象征其高洁人品。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题外话”,一方面起着舒缓课堂节奏的作用,另一方面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并让他们意识到文学作品中虚构想象的重要性。

品鉴经典,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由愉悦地在文学世界里遨游,感受古代文学作品深邃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审美能力。

三.注重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新闻传播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文科,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在这方面,任务型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强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方法,它集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为一体,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三个阶段,广泛地应用在外语教学领域中,也可借鉴到新闻传播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中,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前任务阶段,本着夯实古代文学学科基础,贴近新闻传播专业特点的原则,教师可以设置了三种任务:第一,评析古代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播与接受;第二,古代文学作品的改编与表演;第三,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审美创作。第一种任务中的当代文化涉及新闻稿、广告语、流行歌曲、影视剧、当代文学作品等,同学们可任选一种;第二种任务古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既可把古代文学中矛盾冲突鲜明的叙事诗、散文改编为小说、剧本,又可将古代诗词作品改编为现代诗歌、现代散文,还可以对改编后的作品进行舞台演绎;第三种任务诸如古诗文的仿写,引用古诗文撰写新闻稿、广告语等。新闻稿、广告语的撰写可结合校园文化,也可结合学院奖、金犊奖等重大赛事的真题进行。同学们自由选题,可独立完成,也可成立5人左右的小组并推荐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及与老师的沟通,每个人必须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情况纳入到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中。

在任务环阶段,首先是具体任务的选择及小组成员的确立。在前任务阶段,教师其实只给出了任务的范围,具体的任务靠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4],他们确定的具体任务其实就是个人或小组成员感兴趣的问题,这需要他们积极思考,小组成员协商讨论,其实已经迈开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同学们把选择的具体任务及小组名单提交给教师,教师应对重复性较多的选题进行协调,并最终确定个人或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其次是具体任务的计划实施。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他们围绕着任务搜索、筛选并整理文献,并试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此阶段,同学们可以通过讨论与协商解决难题,这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最后是任务完成后的成果汇报。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向全班汇报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慷慨悲凉的英雄形象项羽、岳飞,如诗如画的诗意书写,如泣如诉的浅吟低唱,当代文化引用、借鉴古诗文的精辟点评,影视剧改编古代文学作品的理性剖析,仿写古诗文、新闻稿、广告语的审美创作……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了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台,用自己的汗水凝聚成了生动形象、感人至深的一课,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蓬勃的朝气。

在语言聚焦阶段,教师应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与新闻传播专业的密切关系,并就古代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播与接受特点作出概括与总结,鼓励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强调只有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才能铸就传媒业界的精英。

总之,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把“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传统课堂结构模式调整成“自主学习—成果汇报—教师总结”的课堂结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效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韩愈著,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1454.

[2]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18.

[3]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95.

[4]鱼兆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浅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3(1):29.

(作者介绍:李欣,博士,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作者:李欣

上一篇:电影文化探析论文下一篇:双机重联电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