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类应用题

2023-04-11

第一篇:小学数学生活类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问题的提出 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已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教学,取消对应用题人为分类。而是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这届学生使用的还是浙教版的老教材,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他们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更别说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

图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 学习和发展数学。从而增强应用题的应用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可能的接近生活、接近自然,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能够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3、拟解决的问题

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应用题内容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我们在处理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生

2、应用题表述多样化

传统教学的应用题的例题呈现,一般是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改变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出示课本例题,例题的教学基本上遵循了这样一条呈现方式:读题审题 ——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解题思路。这种呈现方式单一而封闭。那么,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追求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如改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

3、应用题教学“开放化” 。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调查物品价钱、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况等等,引入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争辩,教师进行适时、适当地点拨、归纳。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证明等活动,发现知识的特征和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再现

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一数学一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

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

述现实生活的过程,在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和统计感。

2.思维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

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

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

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和

独立质疑的习惯。

4.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生活中 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 单的现实问题。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访谈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设计——实践——反思——研讨等反复探索,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本课题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平时,课题组以学习有关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案例为重点,采用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研究课题每月摘录一篇理论文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2、我们着重对现有老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发现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例题和练习,并进行分类、整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学习的特点。着重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去诱发、强化和稳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

3、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强调研究过程的“回头看”,即加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过关,找到成功的地方,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研究过程。

(1)阶段性成果交流汇报。每个学期我们有三次交流汇报活动,活动的形式是结合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的“课题组长会议”以及“教学沙龙”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参与课题的教师交流研究指导心得,探讨存在的不足以及获得的经验,展望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等。

(2)实验各个阶段的理论小结。每学期进行期中和期末的理论小结,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上升的一定的理论层次加以阐述。

(3)结合县教育局的下乡支教活动组织实验教师上课题研讨课。上学期由我执教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和课题组柳素华老师在桐乡执教的《分数应用题》以及何秀华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应用题》均受到的同行的好评。以及江滨教育集团每学期一次的集团相约教研活动开展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主题的研

生活作业》获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吴文俊老师的论文《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校本教研》获市二等奖;论文《解决问题式应用题教学初探》获县一等奖;案例《重组现行教材,让数学生活化》获县一等奖。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7.3——2007.8)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目标。

第二阶段:(2007.9——2008.6)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探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修改、交流、讨论,及时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2008.7——2008.9)整理、分析各种过程材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经验推广和辐射。

(二)进行应用题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现有教材的搜集和整理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其实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要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但在现有的教材中,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因此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着重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例题和练习,并进行分类、整理。 (1)对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类型进行删除。

经过对五至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筛选和研究,发现脱离现实、要删除的内容较少,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对应用题的内容进行改编和重组。

(2)学生一知半解的题目进行解释和转换叙述形式。

对于学生的一知半解的题目,教师能解释清楚当然很好,但有些内容是经解释后学生仍无法理解的果断地进行转换,改变其内容。

3)增加一些学生日常常见的应用性的题目。

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应用题不仅仅表现为列式解答,而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的生活,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解释、去解答。这些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应用题,不仅教师可以积累直接提供给学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思索,并用在课堂上提供给同学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改编应用题题材,使内容生活化。

老教材中的某些应用题,由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味、应用味,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参照,更无法透彻地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我们学生学习带来困难。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教材的例题,或由教师改编,或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改编,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因此应用题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收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

题组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课题组上实验课第九册的“列方程解一般应用题”的第一课时,把例

1、例2改编并串成一个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并借助课件呈现给学生:星期天的早上,小明带着妈妈给的钱来到超市买东西。“起先,小明买了5大瓶牛奶,每瓶6.2元,口袋还剩9元钱。猜猜,小明带了多少钱?接着,小明又用剩下的9元钱到另一个柜台买了4节5号电池,找回了0.6元。每节5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这样的改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样的课题,有位教师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结合钱、时间及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等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

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课题

阶段性小结

永丰小学 陈洪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生活意识。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 1 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 明确目标,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 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1、倾心投入,初见成效

从准备申报课题之日起,课题组成员就以极大的热情倾心投入,认真做好调查:当前的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或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真实反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组织讲座、理念学习,课题组组长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讲座,为课题组全体成员注入活力。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公开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策略好方法。

2、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在与不同学校的老师互动、交流、对话,吸取宝贵建议,不断调整,不断反思。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为学生精心创设生活情境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和经历的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

2 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让原本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原本被动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内在的渴望与需求而学习,学习有趣的、有用的数学。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唤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我们坚信,只要做课题研究的长跑者,一定会找到更适合数学学习的好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持续性不够,时有时无。实验中的过程性记录和材料收集不太及时。

2、课题研究的力度也不够,部分老师认为实用性不强,研究积极性不高。

3、课题的辐射面不广,部分课题组成员只管好自己的课堂,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4、客观原因:

课题成员基本上是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承担的任务多,负担重。再加上日常的教学工作,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记录、反思、总结,集料的收集等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影响了课题的开展。这也是课题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六、下阶段的工作。

1、要求课题组的老师把“课题”实施到底。持之以恒,实践课题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2、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首先要给课题组的老师减压,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时间来做课题研究。其次,再烧一把“火”,加大课题的推广力度。建议可以开展如下活动:①实验教师开展课堂观摩与经验讲座相结合;②结对子帮带,实验教师指导某位非实验班;③以年段为单位,开展课题研讨活动;④实验班教师和非实验班教师开展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回顾几个月的课题研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闪光点,总之在课题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课题组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念,今后的课题工作我们扎实有效。

第三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数学应用题》课题

阶段性小结

碣石镇小学

张忠祥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于2012年10月申报了镇级课题《利用小学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的立项,立项启动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实验。目前,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研究成果,现将本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1)转变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1 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生活意识。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2)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二、深入学习,理解本课题实验所依据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内涵

2 1.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2.认识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意识、倾向、动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学习者的这些心理成分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

3.实践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为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服务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学习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学习的欲望与冲动,稳定而持久的参与学习活动。

4、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明确目标,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研究的目标

3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4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四、 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1、倾心投入,初见成效

从准备申报课题之日起,课题组成员就以极大的热情倾心投入,认真做好调查:当前的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或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真实反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组织讲座、理念学习,课题组组长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讲座,为课题组全体成员注入活力。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公开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策略好方法。

2、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5 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在与不同学校的老师互动、交流、对话,吸取宝贵建议,不断调整,不断反思。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为学生精心创设生活情境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和经历的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让原本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原本被动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内在的渴望与需求而学习,学习有趣的、有用的数学。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唤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我们坚信,只要做课题研究的长跑者,一定会找到更适合数学学习的好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持续性不够,时有时无。实验中的过程性记录和材料收集不太及时。

2、课题研究的力度也不够,部分老师认为实用性不强,研究积极性不高。

3、课题的辐射面不广,部分课题组成员只管好自己的课堂,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4、客观原因:

课题成员基本上是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承担的任务多,负担重。再加上日常的教学工作,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记录、 6 反思、总结,集料的收集等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影响了课题的开展。这也是课题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五、下阶段的工作。

1、要求课题组的老师把“课题”实施到底。持之以恒,实践课题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2、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首先要给课题组的老师减压,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时间来做课题研究。其次,再烧一把“火”,加大课题的推广力度。建议可以开展如下活动:①实验教师开展课堂观摩与经验讲座相结合;②以年段为单位,开展课题研讨活动;③实验班教师之间开展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回顾几个月的课题研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闪光点,总之在课题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课题组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念,今后的课题工作我们会进行得更加扎实有效。

第四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大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代码:07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科技、经济部门从事研究以及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

2. 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3.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

4. 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5.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7.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

1 8.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具有很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9. 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学制和学分 1. 学制:四年。 2. 学分:166。

四、学位授予 授予 理学 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计算方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初等数学研究、微分几何等。

六、实践性教学

主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入学与国防教育、社会实践与创新活动、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

七、毕业条件及其他说明

根据《宿州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具有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的,准予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宿州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所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1.数学分析

学时:278;学分:16;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数学分析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后续各门分析数学范围类课程的课程奠基,也是提高数学专业素质的必备知识。本课程的内容以极限为起点,用极限理论为工具,讨论函数,特别是连续函数的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级数理论;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以及多元函数积分学等理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分析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重点是极限理论,微积分理论,级数理论,难点是实数连续性定理,一致连续性,一致收敛性。

先修课程:中学数学。

教 材:《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

2 版社。

参考书目:《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上、下册),刘玉琏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第二版),复旦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等代数

学时:170;学分:10;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高等代数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中学代数课程的继续和提高。其内容包括多项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等,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他是学习后继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同时,这门课程还较多地体现着数学的逻辑推理方法,对加深中学数学的理解和培养抽象的数学思维有重要的作用。

先修课程:中学数学。

教 材:《高等代数》(第二版)上、下册,丘维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代数》(第四版),张禾瑞、郝炳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第一版),北大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 《高等代数》(上、下册),钮佩琨等编,哈尔滨出版社。

3.空间解析几何

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空间解析几何是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及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高等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是笛氏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以向量代数为基本工具介绍空间平面、直线的各种类型方程、相关位置以及二次曲面、二次曲线的代数方程分类和几何特性。

先修课程:平面解析几何

教 材:《解析几何》(第三版),吕林根、许子道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空间解析几何》,陈希英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解析几何》,丘维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4.近世代数

学时:72;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近世代数是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种代数结构的一门基础课;它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许多分支,并且已应用到科技的不少方面,它的结果

3 也已应用到科技的许多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深入的、地理解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它的最基本内容:集合、映射和关系、群、环、域以及模论和伽罗瓦理论的初步。

先修课程:高等代数。

教 材:《近世代数基础》,张禾瑞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近世代数》,刘邵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抽象代数基础》,刘象武编,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应用近世代数》,胡冠章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时:72;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学科,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并与其它数学分支相互渗透与结合。因此,本课程已成为数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极限定理;数理统计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初步。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教 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廖铨生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魏宗舒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论》(第一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张福阁等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6.普通物理

学时:144;学分:8;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物理学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所研究的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它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部运动等等,这些运动广泛存在于其它高级、复杂的运动形式之中。因此可以认为物理学是除了数学以外的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支柱。

物理学主要讲叙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定律)及其一些重要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和量子物理学基础。除此之外,介绍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

4 教 材:《物理学》(第二版)(上、下册),祝之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程守珠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概念物理教程》,赵凯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常微分方程

学时:72;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常微分方程是一门数学基础课,它是积分的引伸和发展。它即为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等后继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又是数学课理论(特别是微积分)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之一。其理论分为解析法,几何法和数值分析法这三个主要方向。所谓解析法,就是把微分方程的解看作由该方程所定义的一种函数,它一般有级数展开式,人们能根据每一方程的特点推出解的许多性质。所谓集合法就是把微分方程的解看作充满平面或空间的曲线族,人们由所给方程或设法画出曲线足的大致图形,或借助于某个工具(如李雅普诺夫函数),研究其几何性质,进而引出有用的结论。所谓数值方法,则是求满足一定初试条件(或边界条件)的解之近似值的各种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常微分方程古典理论中的基本部分,如一阶方程和某些特殊类型高阶方程的初级解法、解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理论、高阶线性方程组的理论与解理论与解法等;同时也简单介绍近代理论中研究非线形的定性方法的入门知识。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教 材:《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常微分方程》,丁同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常微分方程》,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微分方程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常微分方程》,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常微分方程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8.复变函数

学时:72;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它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讲述解析函数的基本理论和有关方法。数域从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后,产生了复变函数论,并深入到代数学、微分方程、概论统计、拓扑学等数学分支。二十世纪以来,已被广泛应用到理论物理、天体力学等方面、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极为广泛的数学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复数及平面点集、复变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留学极其应用、保形映照、解析开拓、调和函数等。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

5 教 材:《复变函数论》(第二版),钟玉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复变函数论》,余家荣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复变函数》,庄圻泰、张南岳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9.实变函数

学时:72;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实变函数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测度论和积分论,特别是勒贝格积分理论,这些理论是数学分析课程中微积分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析数学中一些专门理论,如:函数论、泛函分析、概率论、微分方程、群上调和分析等提供必要的测度和积分理论基础。实变函数论是数学系本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对于学习近平代数学加深对数学分析极其它有关课程的理解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课程以欧氏空间及其上的实值函数为对象,以Ledegue测度与积分理论为中心,介绍集合论和点集论基础知识,测度论,可测函数和积分论等内容。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复变函数。

教 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程其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实变函数》,周民强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变函数》(上、下册),夏道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0.计算方法

学时:54;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计算方法是一门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求解实现问题算法的学科,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课之一。其主要内容有:误差分析;解线形方程组和非线形方程组的解法;迭代法;矩阵特征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插值法;数值微分法与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初植的数值解法。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

教 材:《科学计算方法》,李庆扬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计算方法》,吴筑之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方法》,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编;

《计算方法》,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计算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数值方法》,施吉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微分几何

6 学时:54;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微分几何是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来研究空间形式的一门数学分支,在机械工程理论物理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程以经典微分几何为主,主要是讨论三维欧式空间中曲线与曲线面的局部性质。采用向量分析的方法,也引进一些张量符号,为了了解发展对整体微分几何,外微分形式,活动标架亦作些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向量函数的连续、微商、积分、曲线的Frenet标架、基本公式、基本理论、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和第二基本形式、曲面诸曲率、曲面上的特殊曲线、曲面论的基本定理、曲面上向量的平移及常高斯曲率曲面。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 教 材:《微分几何》,梅向明、黄敬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微分几何讲义》,吴大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初等数学研究

学时:54;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初等数学是一门研究专为毕业年纪可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初等代数研究和初等几何研究两方面,其内容体系都是按照中学数学来编排的,目的是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学教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能力)。初等代数研究主要是阐述一些中学数学中给出的概念的精确定义,对一些中学数学中未做证明或证明不完整的数学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以及一些广泛应用的数学方法的理论依据,研究怎样结合中学的实际,运用中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来处理初等数学问题等等。初等几何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学的缺陷的补充,教材内容的融会贯通问题提出,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综合、研究能力,掌握通用的方法,并从中发现、解决问题。

先修课程:中学数学。

教 材:《中学数学研究》,郭要红等编,安徽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梁绍鸿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数学解题研究》,李建才等编,河南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等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例如我们在学习“打折”那一节的时候,那天我戴了一条丝巾,也戴了一副手套,我把这两样东西都带到了班级里面,首先说:“这条围巾原来168元,我觉得有点贵,没舍得买,昨天我去家乐福,打折了,六折,我一看合适了,我得买,同学们你们说我花多少钱买的呢?”学生们可感兴趣了,我接着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打折的问题”,大家学得可开心了,就连不爱学习的孩子对今天的学习内容都很感兴趣,在练习时候我又拿出来我的手套说:“这个手套是我花20元买的,打了三折,谁能算出原来的价格”?通过与实际生活这么一结合不但使学生有兴趣能学会,还是同学们认识到了学了数学不白学啊,将来生活中的用处真是广泛啊!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但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还要结合生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有些学生再谈本节课的收获的时候说,原来我去商场几折的标识牌我都不明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以后我就会算了,到了商 店我就知道什么东西应该买,什么东西不该买了,数学太有用了。听了学生的话我也感到很欣慰。觉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很自豪。

上一篇:小学数学业务学习体会下一篇:小学生预防溺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