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专生心理疾患的成因及对策

2022-09-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中专生面对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 他们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交友恋爱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中专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中专生的心理疾患问题迫在眉睫。

1 中专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专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智力正常, 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

表现为具有正常的记忆力、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

1.2 自我评价恰当

能自我了解, 自我接受;正确认识自己, 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

1.3 良好的性格

在对人、对事、对己上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爱祖国, 爱人民, 爱社会主义, 乐观向上,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助人为乐。

1.4 能应付一定的困难和挫折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事不慌, 保持平静的心态,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 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1.5 优良的人际关系

乐意与人交往, 有稳定和广泛的人际关系。

2 中专生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

中专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 因此缺乏自信和毅力, 对于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继而厌学、逃学。他们自制能力较差, 表现为迟到、早退及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差, 与人稍有摩擦就拳脚相加, 甚至以打架为荣、为乐。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或自暴自弃, 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性的活动, 另外, 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异性的交往, 容易陷入早恋的困扰, 造成情绪大起大落。

3 造成中专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3.1 自我调节水平偏低

有些学生在初中已经存在某些心理困惑, 来到中专学校后, 离开父母的照顾, 面对生疏的集体生活, 加之受到中考“落榜”的打击, 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整, 因此就会加剧初中阶段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或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3.2 学校教育存在不足

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滞后, 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教育管理缺乏激励性等等, 都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3.3 家庭、社会的消极影响

家庭教育不当。缺乏情感沟通, 溺爱、放纵等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社会中各种不良读物、影视、网络游戏等, 会使中专生沉溺在虚幻的世界里, 使他们长时间处于紧张不安的焦虑氛围中。

家长和社会往往将能否升入高中作为评定青少年有无作为的依据, 把读中专学校的青少年看作无用之人、不可教者。这种歧视会给中专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多数中专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致使中专生心理保健意识淡薄, 有轻度心理障碍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 因而致使进一步恶化, 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4 克服中专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帮助中专生克服心理障碍是个系统工程, 根据中专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我们必须对症下药。

4.1 全社会都要关心中专生的健康成长, 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 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各种竞争公平、公正、合理有序地进行, 减少由于不公平竞争而对中专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其次,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为中专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尤其是各宣传教育媒体,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使中专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再次,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消除社会腐败现象, 纠正各种社会不正之风, 使学生对社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4.2 加强中专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校应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学校全面抓好智育的同时, 加强德育、体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 就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和自身问题。体育, 不仅仅是让中专生参加体育锻炼, 更包含敢拼敢闯的搏击力, 坚韧的忍耐力的锻炼, 使中专生达到身心健康。同时, 学校还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身心健康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 提高交往能力, 锻炼自己的意志,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总之, 学校要克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 使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4.3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 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在中专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的教育在孩子身上有深刻影响。因此, 学校应利用多种渠道, 如电话、写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介绍学生在校表现,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搞好对学生的教育。对已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 学校应及时向家长反馈, 共同查找原因, 适时予以指导帮助。

4.4 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主体的调控作用

教育的自身规律决定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可能实现。自我教育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的内在根据, 因此,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转变观念, 改进工作方法, 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实践证明, 担任学生干部, 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皆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平台。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开阔眼界, 增强应变能力, 提高主人翁意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心理得到调节,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达到增强自我调控不良情绪的能力。

总之, 中专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帮助中专生克服心理问题的对策也绝不是单一的。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普遍预防教育和个案专门指导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不断探讨克服中专生心理障碍的新举措, 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摘要:中专学校的学生因不能升入高中而得不到社会的肯定, 他们的自我认识大多未发展完整, 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而在行为方面多表现为偏执, 情绪困扰较多, 若不及时加以引导, 则容易出现心理疾患或误入歧途。因此, 分析造成中专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找出克服心理问题的对策, 对中专生文明生活、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专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光华.浅析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4 (2) .

[2] 陈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更有作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N].中国教育报, 2001 (3) .

[3] 张耀灿, 高长舒, 王体正.高校灵魂工程: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瞻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量子力学》课程多媒体双语教学的研究下一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