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2024-05-01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共8篇)

篇1: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作者:赵杰信息来源沿河县土地坳镇 发布时间:2010-10-12 18:09:51 访问次数: 699

土地坳镇党委书记 赵 杰

2010年9月5日

深化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努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内在需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广大农村出现了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使得部分乡镇的纪检监察工作相对滞后。改革现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有效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笔者以我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情况为例,粗浅分析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当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是“盲”,即思想认识上陷入了盲区。当前一些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在思想认识上“利益至上”,形成以利益为导向的

工作机制,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重视。有的乡镇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并且有县纪委的领导,对此就放松了对本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对各项反腐败工作任务落实督促力度也不够;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问题上,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使得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乡镇主要领导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认为惩处了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单位抹黑,甚至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同阻碍经济发展划等号,在思想认识上陷入了盲区。

二是“弱”,即力量配置上较薄弱。由于基层机构精简,乡镇纪委人手少,且大都是兼职,除纪委副书记外,纪委书记兼职党委副书记、纪委委员通常是非纪检部门的人员兼任,看似配齐配足,其实不然。基本上有名无实,遇到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相冲突时,他们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按纪委书记的要求去搞纪检工作,同时又要按分管领导的要求去下乡驻村或做一些应急性事务,长此以往,纪委书记和纪委委员都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纪检工作力量的单薄成为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是“难”,即工作积极性难调动。一方面,乡镇纪检干部多为兼职,又因业务培训也很少,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不强,专业化不够,面对新任务新问题往往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本职工作任务难完成。有的连初信初访初核的条件都不具备,办案时要临时抽人,成案率不高,有的乡镇几乎一年到头一件案子都没办过。有的案子久拖不结、查而不处,对此群众意见很大。另一方面,乡镇设置的纪委副书记当中,有一部分是在换届以前曾经担任副科级实职(乡镇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副镇长等)轮岗过来的,由于纪委副书记岗位属股级岗位,这些人到纪委副书记岗位后,认为自己政治上没有前途,存在“在其位不谋其事”的情况。在工资待遇方面,公安派出所干警执勤岗位津贴和警衔津贴由上级财政预算解决每月500多元,而纪检干部只有60元,其中30元都还得由乡镇财政负担。本身乡镇干部工资就不高,大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就容易产生波动,想改变一下岗位,干点其它方面的事,自然就放松了纪委本职工作,形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工作积极性难调动。

四是“杂”,即工作任务较为杂。就我省而言,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时,所有乡镇纪委书记全部实行了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由于乡镇纪委书记都是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不仅要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作为班子成员,还必须承担班子的一块分工。要包村包片,具体负责党建、群团、计划生育等

农村中心工作,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去真正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绝大部分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作头绪多,事务繁杂,一年到头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乡镇各项中心工作中,成天忙于发展“产业”、实施“项目”,导致用于思考纪检监察工作的时间少,精力难以集中,没时间抓,或者抓而成效不大。

五是“怕”,即工作开展有畏难情绪。乡镇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且经费要靠乡镇支持,这就降低了监督的权威性,使得一些乡镇纪委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存在畏难情绪,或者怕办案得不到党委的支持,对基层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也就不敢管、不愿管。同时,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因是本地人,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时间较长,受乡情、亲情、友情等因素影响,或者党性原则不强,碍于情面,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工作被动,打不开工作局面,遇到群众反映问题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案不查、查而不深、查而不处的问题经常发生。加之,纪检工作的开展与乡镇中心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乡镇部门负责人以及村干部的协助,纪检干部一方面要查处违规违纪的乡村干部、狠刹各种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在其他工作中不配合,完不成中心工作任务,致使纪检干部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工作没底气,失去信心,造成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难见成效。

六是“滞”,即体制机制滞后。体制上,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县(市)纪委的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机制上,乡镇纪委与其他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对基层站所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形成了条块管理,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监督难度非常大。

二、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体制建设,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当前纪检工作关系不顺畅,极大地影响了乡镇纪检部门作用的发挥,造成乡镇纪检工作出现不同程序的真空和漏洞。所以我们必须理顺关系,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破解难题,切实提高履职能力。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乡镇党委要站在事关我党生死存亡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来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党政“一把手”的责任意识,从思想根源上彻底转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纪检机关是党纪党规的监督者,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作为乡镇纪委书记,不但要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要有敢于履行职责的勇气热

情。其次,体制机制要创新。把乡镇纪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和工资福利待遇等一并收归县纪委管理,乡镇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要争取同级党委的领导和信任,争取同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不断创新乡镇纪委受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乡镇纪委书记兼职过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现状,减少乡镇纪检干部在思想上的一些顾虑和工作。第三,资源力量要整合。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实行划片负责制,每个片区负责几个乡镇,派驻1个纪检监察工作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财、物权统一由县纪委调配管理,派驻机构人员与所辖乡镇相对“脱钩”,独立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扭转原乡镇纪委难开展工作”的局面。对乡镇片区实行派驻机构后,乡镇纪委仍然坚持县纪委和乡镇党委的双重领导,突出以县纪委领导为主,业务上接受派驻机构的指导,负责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向乡镇党委提交县纪委对有关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理,做好不稳定因素以及党员干部违纪线索的排查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克服过去乡镇纪委人手少,力量弱,监督软,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做到“职责两头实、工作两到位”。

(二)加强队伍建设,解决“有人抓”的问题。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按照干部“四化” 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贤任能,注重选拔素质过硬、作风正派、坚持原则,有法律、审计、财务等专长的同志担任乡镇纪委书记,注重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除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外,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开阔视野。培训对象不仅限于乡镇纪委书记,而且要扩大到纪委副书记和纪检监察员,整体提高纪检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要解决好纪检干部待遇问题。纪检工作是一项高危工作,专管党员干部生活、工作、作风方面的事,以老百姓的说法是“拿国家奉禄管别人闲事的工作”,最容易得罪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委意图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如果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不比其他岗位上的干部优先,势必会出现纪委工作无人抓的情况。因此,必须解决好纪检干部的待遇问题,以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政治待遇上:上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可以考虑把乡镇纪委书记与党委副书记分开,排名仅次其后,纪委书记不再分管或少分管其他工作,将纪委副书记明确为副科级实职岗位,直接受纪委书记领导,专抓纪委工作。同时考虑建立激励机制,比如规定乡镇纪委书记在本职岗位上连续工作满10年,经考核考察合格的,享受正科级待遇,满20年的,享受副县级待遇;纪检监察员在本职岗位上连续工作满10年,经组织考核考察合格的,明确为副科级纪检监察员或提拔到纪委副书记岗位上来,满20

年的,明确为正科级纪检监察员等制度。经济待遇上:较大幅度提高纪检干部岗位津贴,加大纪检工作经费投入,努力让纪检干部“不为生活所困,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后事所忧”,让他们从内心真正感受到从事纪检工作是无尚荣幸,使他们敢于扮黑脸,不怕得罪人,有股冲劲和杀劲,长期安心扎实地抓好纪检工作。三是要强化对纪检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各项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如: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学习、保密、考勤考核等相关制度,要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说,标准要高,要求要严,要在做好内部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发挥好人大、政协、审计、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有问题的干部,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对不适宜做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坚决调离纪检监察岗位,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解决“抓什么”的问题。重点是要规范纪委工作内容。结合实际,上一级纪委要制定出台《关于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文书档案、自身建设等方面指导乡镇纪委做好规范化工作。组织领导方面,应包括班子成员分工情况,班子成员联系村、联系各党支部情况,班子的目标管理责任分解情况等;工作计划方面,应包括纪检监察工作计划、月份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计划、党员干部教育计划等;文书档案方面,应包括案件材料、学习材料、学习记录本、会议记录本及其他专题汇报材料等;自身建设方面应包括办公条件、人员配备、业务培训、廉洁自律等情况。

(四)加强制度建设,解决“怎么抓”的问题。一是学习培训制度。日常学习,要做到每月都有理论和业务学习,有学习专题、学习材料、学习记录、学习心得、讨论交流、出勤登记、检查评比、心得体会等;专题培训,要确定专题,由县纪委业务室负责人或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纪检工作、财务审计、预防职务犯罪、经济管理、网络知识等;岗位培训,对新任乡镇纪委书记要先培训后上岗,在任乡镇纪检干部每年都要接受一次以上的业务培训。二是信访办理制度。要对乡镇纪委受理来信来访和举报电话进行规范,重要的检举、控告和申诉,由乡镇纪委书记亲自阅批、接谈,组织查处,对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问题,按规定转交给相关部门,涉及多个相关部门的信访问题,由乡镇纪委协调有关方面联合调查处理。三是查案评比制度。把查办案件分为自办案件、协办案件、信访交办件、信访阅处件和自己受理信访件等,对每一类案件的查办权限、办结时间、回复时间、质量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四是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为了便于乡镇纪委规范文书档案的管理,要统一

规定学习记录簿、会议记录簿、案件记录簿、工作检查记录簿等格式,让各乡镇纪委及每一位委员都知道如何做;对乡镇纪委应该具备哪些文书档案、如何整理归档、如何保管都要作明确要求。

(五)加强软硬件建设,解决“抓得好”的问题。

1、严格责任目标考核。县纪委结合本县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对乡镇纪委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年底县纪委组成考核组,以听、看、查、访等形式,对乡镇纪委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作为评选乡镇“先进纪委”和干部晋升调整的重要依据。健全督查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一要明确目标任务。每年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分解细化,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并考核。二要定期监督检查。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专项检查,对重点村、重点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年底进行综合评比。三要健全岗位责任。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纪检工作第一责任人,专职纪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对查办案件工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安排部署,由纪委书记带领纪检干部具体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要严格考核奖惩。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考核检查必须从严,并将考核检查结果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与享受待遇挂钩、与提拔交流挂钩,让纪检干

部看到工作动力的同时也要感受到工作压力,不断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2、加强乡镇纪委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纪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保障,列出专项工作经费,配齐必要的办公用品,有效解决往乡镇纪委普遍存在办公室紧张、办公设备简陋、无办案经费等问题。加强乡镇纪委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五个一”,即为乡镇纪委配备了一间专用纪检办公室、一套专用办公桌椅、一辆纪检办公用车、一台专用办公电脑和电话、一组专用纪检监察档案资料柜等。

以上调研材料不一定全面正确,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附件下载

篇2: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乡镇纪委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思想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误区一:一些乡镇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乡镇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对乡镇纪委工作特别是办案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有的甚至错误地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同阻碍经济发展划等号。误区二:一些乡镇纪检干部兼职较多,片面认为纪检工作干得如何无所谓,做好其它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用的;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乡镇纪委工作“疲软”。误区三:社会对纪检工作认同程度不一,对腐败的惩处普通存在概念上赞成,内容上同情。

二是力量配置上不适应。乡镇纪委一般由3—7人组成,纪委书记1人,委员通常是乡镇民政所、财政所、农经站等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实际纪委日常工作只有1人,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体制机制上不畅通。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县级以上纪委的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在机制上,由于级别低,乡镇纪委与其它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等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二、对乡镇纪委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理顺领导体制,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积极探索乡镇纪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乡镇纪委的干部人事任免权和工资福利一并收归县管,根据工作需要和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镇党委对乡镇纪委履行同级领导权,使乡镇纪委既受上级纪委的领导,又受同级党委的领导。

二是优化队伍建设,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同时要为乡镇纪委配备一名专职纪检干事协助工作。乡镇纪委干部的任用应由县纪委提出意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并且有法律、财经、审计等专业特长的年轻同志担任乡镇纪委书记,彻底改变过去纪检干部占位不谋事和“养老所”现象。要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

三是规范工作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要制定出台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自身建设等方面指导乡镇纪委做好规范化工作,使乡镇纪委工作有章可循。

四是健全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要建立一套系统、便利、管用的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廉政教育、信访调查、查办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纪律等工作制度,使乡镇纪委按章办事。

篇3: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1 当前互助县植保工作的现状

1.1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互助县主要农作物有油菜、马铃薯、蚕豆、豌豆、小麦、青稞和蔬菜等。农作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病菌、害虫、杂草以及害鼠类的侵害,从而引起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造成收获减少和经济损失。据统计,青海省农作物病害170多种,虫害60多种,杂草30多种,害鼠7种;仅互助县每年发生有害生物13万hm2次,其中病害3.24万hm2次,虫害4.38万hm2次,杂草2.4万hm2次,害鼠3万hm2次。因病虫草鼠等危害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20%~30%,严重时达50%以上。主要病害有小麦条锈病、麦类根腐病、白秆病、黑穗病、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油菜菌核病、病毒病、豆类枯萎病、根腐病、轮纹病、褐斑病、白菜软腐病、辣椒疫病、黄瓜枯萎病、霜霉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葱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麦茎蜂、麦穗夜蛾、蚕豆根瘤蟓、油菜黄条跳甲、茎蟓甲、露尾甲、小菜蛾、角野螟、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其中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蚜虫属于偶发性病虫害,例如1992、1996、2003年全省小麦条锈病中度流行,中部农业区平均损失5%~10%,严重田块高达50%以上。蚜虫在干旱年份发生普遍。马铃薯病毒病只零星发生,但发病株产量损失十分严重,达40%~60%以上。马铃薯黑胫病和环腐病在种植面积大的浅山地区普遍发生,危害率5%~10%。油菜菌核病每年都有发生,发病率在5%~10%。油菜“三甲”(指黄条跳甲、茎蟓甲和露尾甲)常年危害率在30%以上。麦茎蜂、地下害虫常年危害损失率10%以上,其中麦茎蜂最普遍和严重,有时发生率高达20%~30%。地下害虫在小麦和青稞田中主要为金针虫,马铃薯田中为蛴螬,而河滩地沙壤土中则为蝼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地下害虫为地老虎,百合科则为根蛆。在湿度大、气温高、管理粗放的菜地,各类蔬菜病害往往严重发生。

1.2 植保服务情况

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有专人负责,每年在川水、浅山、半浅半脑、脑山等不同地区定点、定时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上年或异地发生量、越冬病虫源及气候等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如麦茎蜂、条锈病、油菜“三甲”、马铃薯晚疫病等,指导群众搞好防治工作。

每年由农业局牵头、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在不同地区适时召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各乡镇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据统计,全县每年各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9.66万hm2次左右(其中主要病害发生2.42万hm2次,主要虫害发生7.24万hm2次),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面积达7.85hm2, 其中:粮食作物防治2.8万hm2次,挽回损失5462.5t;油料作物防治2.4万hm2次,挽回损失1136.6t;蔬菜防治0.1万hm2次,挽回损失266t。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

2.1.1 在经济作物、特种作物及新品种、新技术大量应用的同时,病虫消长和危害规律正在发生变化。

新服务对象如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等作物上的新病虫草害种类不断涌现。如郁金香球根腐烂病近几年通过引种试验栽培从外省传入,并已成为青海省郁金香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2.1.2 检疫性病虫害传入的危险性加大。

原为青海省检疫对象的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等已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并逐年加重。蚕豆蟓、美洲斑潜蝇、小麦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已上升为猖獗危害对象。

2.1.3 传统作物上常发性病虫草害有回升趋势。

小麦条锈病3~5年1次大流行,每年发生8866.7hm2,减产2215.8t。

2.1.4 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严重发生的主要病虫害。

随着互助县日光温室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辣椒根腐病、蔬菜根结线虫病、斑潜蝇、白粉虱等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而且周年发生,给防治带来了困难。因连年重茬种植,小麦根腐病、麦茎蜂、油菜菌核病、茎蟓甲等危害加重,仅油菜菌核病每年发生0.33~0.67万hm2次,一般减产10%~15%。

2.1.5 田间杂草优势种发生新的变化。

野燕麦、猪殃殃、遏兰草等减少,而芦苇、大刺儿菜、苣荬菜和藜成为优势草种。

2.1.6 鼠害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退耕还林(草)区呈中华鼢鼠、高原鼠兔等猖獗危害的重灾区。

2.1.7 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害虫的繁殖力、虫口密度、病害的致病力比过去大大增强。

如油料“三甲”长期依赖甲拌磷防治,造成防治效果差,环境污染重,呈恶性循环,现为害已逐年加重。

2.1.8 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麦茎蜂为害由川水地区上升到高海拔地区,油菜茎龟蟓为害由川水地区甘蓝型油菜扩展到脑山小油菜上,小麦赤霉病由川水地区发生扩散到整个小麦种植地区。

2.2 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的意识不强

全县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存在“应急防治为重、化学防治为主”的问题,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治措施还没有被完全采纳,农民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并存在着药剂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不准、用药不及时、用药方法不正确等问题,造成了费工、费药、污染重、有害生物抗药性强、生理小种和生物型不断出现,对作物危害严重的后果,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3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经费不足

由于经费不足,没有先进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仪器设备,群众测报点少,不能对突发性、暴发性的病虫害有效预警,也未建立起病虫预测预报经验模型,不能作中长期预报。

2.4 植保技术服务相对滞后

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技术人员较少,服务手段较落后,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且各乡镇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调整,真正懂农业技术的人员不多,技术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知识有待更新,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植保技术服务的需要。在病虫害防治情报宣传工作上,目前仍然采取的是通过信件发技术资料、病虫信息到乡镇,再到村社和农户的宣传方式,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农民不能及时了解病虫防治信息,从而影响了病虫防治效果。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要注重环节、注重实效,开展分级实施;要利用培训会、现场会、观摩会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各级各类植保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3.1.1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以提高他们的病虫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能力,由以往的产中技术服务为主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系列服务,由技术服务为主转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物资供应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3.1.2 加强农民的培训。

要以办培训班、现场会、田间学校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项目,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等媒体向广大农民、农药经营者进行农作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培训及《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有关农药法律法规和农药常识等的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和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以及不安全使用农药的危险和后果,积极参与到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中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施药理念,提高他们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能,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推进统防统治工作顺利开展。

3.2 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3.2.1 继续坚持和不断强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以科技直通车、农技110、技术服务热线电话、科技特派员、电视技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农民技术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及时防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推广绿色植保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2.2 组织群众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不留死角——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田边地埂和退耕还林草地;要以村或社为单位成立植保服务队,做到统一组织劳力、统一准备药物器械,统一购药配药,统一集中连片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补助资金,使国家补助和农民投资相结合,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病虫草鼠害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3.2.3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植物检疫——包括进出口、产地、南北繁检疫。及时发现检疫性危险病虫草害发生地和传入地,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避免或杜绝病虫草害疫情发生,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2.4 加大植保新技术、新药剂和药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

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成果,使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推广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同时,建立各种技术综合应用的试验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各种综合技术的组装车间,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田间学校,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示范园区。

3.3 强化预测预报工作

病虫草鼠的发生为害具有多样性、时间性、区域性等特点,因此,要搞好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工作,必须搞好病虫草鼠害的调查分析工作,也就是要搞好预测预报工作。

3.3.1

配备先进仪器设备,更新预报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包括病虫害普查与调查,严密注视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3.3.2

针对重要病虫草鼠害问题成立专门公关小组,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建立病虫草鼠害监测网站,强化政府行为,提高预测能力,加大防治力度,使互助县的植保工作充分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3.4 强化县级植保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乡、村、社三级植保服务体系建设,为做好互助县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4.1 成立重大病虫草鼠害应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防控和指挥调度。

县农业局成立应急防控技术小组,负责应急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和服务。县植保站和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具体负责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检测和报告。要按照“统一指挥、分头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形成严密、高效的运行机制,保障植保服务组织、统防统治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3.4.2

建立县乡村三级监测及信息反馈机制,密切关注突发性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动态,做到专业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病虫害发生动态报告制度,互通病虫情报,做到监测准确;加强与广电部门联系与合作,开展电视预报工作,使病虫预报工作逐步可视化、网络化,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做到家喻户晓,防治及时,以增强病虫草鼠害的有效防控能力。

3.4.3

篇4: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比较严重

乡镇财政赤字具体表现为收入与支出的缺口。从收入方面看,中国大部分乡镇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乡镇收入以前主要靠农业税为主,缺乏其它税源,财政收入的的增长潜力微弱。自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税源,仅能依靠一些小的税种。这些税种税源零散,结构复杂,征收成本较高,征收难度较大,增长潜力微弱。并且伴随着新一轮的税费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取消了农村教育集资、乡统筹费等向农民征收的一些政府性基金与费用,取消了屠宰税等税种,使原本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从支出方面看,自从农业税改革后,在乡镇财权减少的同时,而乡镇的事权却在逐步加大,造成二者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如农村的社会保障的支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的支出,农村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相配套的乡镇财政的支出。随着管理难度的加大,乡镇各级职能政府的管理支出费用也在不断增多。在财政支出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乡镇财政收入却逐年锐减,必然造成乡镇财政赤字的加一步加大。

2.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不断积累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都有着债务的包袱,这些债务大都是以前的债务积累和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所造成的。乡镇债务一般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类。显性债务包括所欠上级财政部门、银行、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和其他借款;隐形债务一般包括所拖欠工资、公务费和欠付的修路修桥费用等债务。尽管部分债务是在税费改革之前形成的,但是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财政收支缺口的逐步加大及工资等管理费用的刚性约束,使原本遗留下来的债务问题非但不能及时解决,反而加重了乡镇的债务负担。随着债务负担的不断加大,财政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使乡镇政府对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干扰了财政收支结构的规范化,阻碍了税费改革的进程。

3.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财政处于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最底层,财政的税费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模式使乡镇政府的工作量逐年增加,这要求工作向更加细致化方向发展。但是乡镇大都处于农村等艰苦地区,交通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常年出现经费紧张,拖欠工资等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乡镇财政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加上办公自动化的缺失使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乡镇条件的艰苦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使乡鎮财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乡镇财政开始执行的23年来,乡镇财政人员的年龄偏老化,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未得到及时的补充,使得人员配置不能合理地适应新时期财政的管理需要。

二、化解当前乡镇财政问题的对策

1.积极培植财源,化解财政收支困境

乡镇政府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化解财政收支失衡的问题,必须加强财源的建设。当地政府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依托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结合乡镇优势发展特色的农业经济。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和扩大农产品的批发销售市场,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保障。同时要实行农企结合政策,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乡镇企业以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乡镇企业的培养作为主要的财源增长点来看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民通过第三产业获得收入,在资金、政策上予以扶持。总之,在培育财源的过程中,要一切围绕财源来发展经济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财源增收的项目上,形成多层次的财源结构。

2.深化改革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

随着新一轮税费改革的深入,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事权与财权相对等,权、责、利相统一”的规定,明确划分事权的界限,在事权的范围内分配财权,使事权与财权相对等。同时要加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对贫困地区加大转移支付的份额。要建立公平有效地乡镇财政激励机制,对乡镇的收支状况进行动态的考核,不断调整各乡镇的转移支付系数,调动乡镇增收的积极性,从而公平、公正、高效的解决乡镇的收支困境。

3.压缩乡镇机构和人员,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税费改革过程中,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减少财政经费的支出,是解决财政收支失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要对事业单位进行逐步改革,对能够从对外事务中获得收益的乡镇机构要推向市场,可以减少财政的不必要支出。二是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与人员,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严格控制新增机构与人员,建立“增人不增补助,减人不少补助”的激励机制,从机制上调动乡镇财政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学军.当前中国乡镇财政运行困境及其路径选择.经济研究导刊.2011(3):16-19.

[2]袁建群.泰州市乡镇财政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8):13-14.

篇5: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发挥好乡镇纪委查办案件的职能,对于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自律、保障群众利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正宁县而言,乡镇纪委在查办案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查办案件的惩前毖后、净化社会风气的治本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查办案件数量偏少。少数乡镇纪委一年能查办1至2件案件,大多数乡镇纪委甚至连续几年存在办案空白。一些乡镇纪委干部不善于挖掘案源,很少深入到掌管人、财、物的部门和其他容易发生问题的村级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并且对群众举报的案件线索不敏感,不善于抓要害,以至于大案查成小案,小案查成“信访结案”,反而认为基层没有问题、无案可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甚至有的乡镇纪委已多年不办案,处于“开开会议、订订报纸、填填报表”的状态。2011-2012年,全县10个乡镇纪委中仅有3个乡镇纪委查办案件3起,8个乡镇未查办案件,未办案乡镇纪委占全县乡镇纪委总数的80%。

二是所办案件层次较低。乡镇纪委独立查办的多数是村干部失职渎职、挪用、侵占类的违纪案件,稍为复杂的经济类案件均需县纪委牵头联合调查或全程指导。对同级党政部门、乡镇直单位的普通干部,乡镇纪委虽然也有立案权限,但在实践中很少对以上人员进行立案调查,查办的对象都是村干部或者农村无职党员,难度较低。2011-2012年,乡镇纪委共查经济案件3起,而同期县纪委、检察院查办的乡、村干部经济类案件达17件。

三是案件质量良莠不齐。乡镇纪委查办案件重实体轻程序,不能严格遵守查办案件工作相关规定,常常查审不分、程序颠倒,在案卷中表现为事实表述不清晰,证据材料不齐全,定性不准确,处分档次不恰当,文书格式不规范等现象。乡镇纪委所办案件因程序漏洞、证据不全、定性不准、处理意见不恰当等瑕疵被退回补充调查的约占“协审”案件总数的90%以上,有的案件需反复多次,才能结案。

四是办案效果未能彰显。许多乡镇纪委只满足于个案的快办快结,查而不研、查而不纠、查而不防,案件警示教育效果不明显,案后总结不深入,整改措施跟不上,未能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腐败、纠正错误等治本功能,导致同类问题一再发生,办案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乡镇纪委查办案件不力的原因剖析

一是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办案工作难度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资金流量越来越大,因此成为基层腐败的首要目标。一些腐败分子巧钻监管漏洞,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四处寻求作案同盟,不断更新作案手段,并在犯案之初就预设了问题暴露后的应对之策,使得腐败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和反调查性,为案件查办带来更大难度的挑战。

二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一些乡镇党政机关领导只注重短期发展成果,忽略长期发展环境,既担心查处干部之后后继无人,又担心问题曝光会“拔出萝卜带出泥”,为当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极力“护短、遮丑”,对查办案件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影响了乡镇纪检干部查办案件的积极性。

三是职责意识不强,工作中顾虑重重,存在“缺位”的现象。少数纪检干部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害怕得罪熟人,不敢坚持原则,缺乏深挖严查和公正执纪的职责意识。对违法违纪现象不敢抓,不愿管,一定要拖到上级督办后才重视起来。拟定的处分意见明显畸轻,甚至希望用组织处理方式代替党纪政纪处分,削弱了党纪国法的威信。一是乡镇纪检干部人员流动性较大,干部调整比较快,在有针对性的问题上,许多干部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加上乡镇纪检干部受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纪委双重管理,人、财、物属乡镇党委管,业务上受县纪委指导,这种不太合理的管理体制使乡镇纪委书记处于尴尬位臵,以至于开展工作得过且过,只要求两头莫得罪。这种用人体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弊端。一是把关不严。有的地方把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作为安排人员的“跳板”和解决职级待遇的途径。任用纪检监察干部没有从事业的需要出发,从而导致部分干部工作不安心、不认真。二是流转不活。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干部有必要在系统内部进行广泛的交流,以排除在一个地方工作过长带来的不利因素,并有利于干部队伍取长补短,吸收其他单位的工作经验,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但目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配备调动决定,县纪委没有主动权,导致系统内部上下左右的流转基本没有。三是出口不畅。近年来,基层纪检监察战线上的领导干部不断得到提拔重用,但力度仍然不大,纪检监察干部提拔使用的出口仍然不畅,严重挫伤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办案力量薄弱,业务能力不精。乡镇纪委书记因为是班子成员,专职工作之外也要分管许多的其他工作,兼职多、调动多,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出现

“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家田”的现象;兼职纪检干部只有一人,工作任务较多;乡镇纪委虽然选举了2-3名纪委委员,但除了纪委书记外,纪委委员一般由站所干部兼任,平时疏于法纪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基本功不扎实,也很少参加纪检监察工作。办案人员对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信心不足,业务生疏,对违法违纪的新形式和手段把握不住,影响办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是拓宽案源渠道,把握“有案可查”的形势。必须始终把信访举报作为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渠道,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管理,热心倾听群众呼声,耐心筛选举报材料,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线索。而且要善于在专项检查中发现案源,积极针对群众关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教育经费和收费、社会扶养费征收、惠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等开展检查,深入发掘问题,及时跟踪捕捉线索。

二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有案必查”的共识。明确查办案件工作是纪委的第一要务,树立“经济要抓,纪律要管,有案必查”的正确认识。及时与乡镇党委沟通、协调,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努力为乡镇纪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打消各种顾虑,支持他们敢查案、能查案。制定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解决好责任制落实情况与评优选先、干部任免相结合的问题。今年,县纪委明确提出消除“办案空白”现象,要求全县10个乡镇纪委至少办1起案件,并实行纪委领导干部包乡指导责任制,在年终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中,对有案不办或办案不力的单位,将扣减分数、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乡镇纪委书记和县纪委包乡领导扣除纪检津贴,并向县

纪委常委会做检查;对办案成绩突出的乡镇纪委将及时总结、表扬,对办了大案要案的工作人员会给予奖励,在纪检系统形成了“有案不查是失职,不敢查案不称职”的共识。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查办案件的能力。要重点抓好对乡镇纪委书记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把精通法纪知识、作风过硬、年富力强适合从事纪检工作的同志充实进来,要求乡镇纪委书记理顺本职工作和兼管工作的关系,必须把主要时间、精力放到案件查办工作重点上来。同时配备好勇于担当的专职(兼职)纪检干事,及时选拔掌握法律、财会、计算机等知识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基层办案一线。同时应在“乡案协审”过程中着重引导乡镇纪委总结经验,研究规律,增强独立办案的能力和信心。今年县纪委深入推行乡镇纪委案件交叉办理制度和跟班学习制度(县纪委抽调乡镇纪委书记参与县纪委案件调查和审理工作,在办案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办理案件),整合查办案件的力量,精选财会、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入“办案人才库”;举办了一期基层纪检干部查办案件业务培训班,逐步培养起一支业务过硬、善办大案要案的精锐队伍。

篇6:浅谈乡镇纪委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黎正林

乡镇纪委是具体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层组织。近年来,乡镇纪委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认真履行职责,为纯洁干部队伍,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与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纪检工作,推动乡镇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 部队伍素质和工作效率作了一定思考。

一、目前乡镇纪检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力量单薄。目前,乡镇一级纪检部门人员设臵一般为2人,分别是纪委书记、纪检员。一般地,纪委书记都由党委副书记兼任,而且还要分管党政的其它中心工作。因精力所限,抓好了中心工作就顾不了本职工作,往往成了挂名的纪委书记。这样,乡镇纪检部门的业务工作就落在纪检员的肩上。然而,乡镇纪检员同时又都是兼职。所以,乡镇纪检部门的工作力量显得十分单簿。

(二)业务架构断层。村级党组织虽设有纪检委员,但大多因制度不完善,责任不落实,而形同虚设,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加之,受人情世故等传统意识的影响,或碍于情面,对身边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敢怒不敢言。如此情况,致使基层纪检组织的业务架构出现断层情况。

(三)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够。因制度不健全,在处理干部的时候难免存在有人求情,甚至还有领导干扰情况。乡镇纪检监察部门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放开手脚”。另外,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沿用的制度有一部分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需建立一套具有科学、系统、可行的监察制度,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

(四)教育管理形式单一。当前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仍停留在口头教育和书本教育上。教育管理形式单一,方式陈旧。每年中,偶尔搞几次宣传教育活动往往都流于形式,很难有良好的效果。如此等等,长此以往,一些干部很难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不当利益的诱惑,一些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急待扭正。

(五)对“一把手”监督缺位。不受监督的权力,必定是被滥用的权力。而权力一旦被滥用,必定导致腐败。当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形势却不容乐观。党政“一把手”的权利过于集中,许多事情可以一人操控,下级纪委很难靠近,上级纪委又有地理上的距离,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的问题。

(六)岗位不稳定,能力水平不高。乡镇纪检部门工作人员岗位变动频繁、稳定性差,大多数纪检干部包括乡镇纪委书记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如某乡的纪委书记任职不到8个月就被变动了新的工作岗位。新的人员调来又需要一段时间熟悉业务,周而复始,整体纪检工作水平就提不上去。同时,也因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纪检干部在岗时工作学习不主

动,办事怕得罪人。

二、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乡镇纪检工作存在的种种困难与问题,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对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纪检队伍。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思想上要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战胜“物欲”诱惑,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二是作风上要硬。要按照胡总书记提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事业放到第一位。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带头树起纪检监察干部的新形象。三是业务上要精。纪检监察是一门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专业,也是一项涉及领域很广、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不能小进则满,始终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样样工作争一流。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定期调查研究机制。乡镇党委要定期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立足实际,增强针对性。二是要建立定期教育机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每一个时段要确定一个主题,大张旗鼓地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三是要建立廉政谈话和随机教育机制。对容易发生不廉洁问题的关键环节和时期,坚持话要超前讲,要求超前提,教育超前搞,有侧重地做到早打招呼、早提醒,把各种可能出

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要结合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制定实施细则,建立领导人员廉洁从政评价体系;制定领导人员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程序及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协调、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发挥整体合力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委和行政的宣传工作、党员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工作计划。纪检监察、宣传和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做好经常性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要注意发挥媒体的作用,开设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网页、专栏等,进一步扩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注重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教育与“争先创优”、村务公开等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氛围。

(四)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为有效防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形式、走过场,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真正纳入党委主要工作日程,健全督查机制,强化监督。一是要明确目标责任。每年年初都要结合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并考核;二是要定期监督检查。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专项检查,对重点村、重点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年底进行综合评比;三是要建立股级以上干部廉政档案。对股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明确分工、落实专人归档,动态管理。

篇7: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摘要:乡镇政权是我国最基本的基层政权,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其精神状态、工作态度、身心状况以及作风表现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当前乡镇干部队伍的工作倦怠比较普遍,有的甚至很严重,呈现出“慢”“散”“混”“浮”“懒”“庸”“怨”“俗”等症状。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乡镇干部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损害党与政府形象,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应从强化理想信念体系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人文关怀激励机制、探索乡镇干部管理新机制等渠道,解决乡镇干部的工作倦怠问题。

关键词:乡镇政权;乡镇干部;工作倦怠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2-0028-05

乡镇政权是我国最基本的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干部在经济建设的最前沿、农村工作的最前线,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乡镇干部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干部这一群体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身心状况以及作风表现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及党的事业的发展。深入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乡镇干部工作倦怠的主要表现及其后果

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治理庸懒散奢的背景下,笔者选取了100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100名副乡科级干部、100名乡镇一般干部、100名曾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县直机关干部和100名普通民众为样本,一共发放问卷3980份,回收3910份,其中有效问卷3500份。通过调查问卷、集体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乡镇基层干部工作状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以期通过调查,对加强乡镇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对农村与农民有着较深的感情,对农村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他们希望通过乡镇这一平台,锻炼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希望通过基层岗位的经历、工作经验的积累及人生阅历的丰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总体来看,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第一线,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表现出较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面貌。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投入工作。他们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改革,面对困难和挫折,勤奋工作,开拓工作。他们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推动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调查中也发现,乡镇干部也出现程度不同的工作倦怠现象,有的甚至比较严重,并呈现出滋长蔓延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倦怠是指疲乏、懈怠。工作倦怠又称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能量枯竭症”,是指个体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重压下,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工作中,渐渐产生一种身心疲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工作倦怠是一种“亚健康”的工作状态。工作倦怠可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

相比于省、市、县三级机关干部,乡镇基层干部存在着普遍的工作倦怠,部分乡镇干部工作倦怠情况比较显著。其工作热情度、工作成就感及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测评均明显低于县直部门干部。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普遍的紧张焦虑、心理失衡现象。“紧张”“累”“压抑”“焦虑”等几乎成了描述他们心理困扰的关键词。一些乡镇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庸懒散奢,缺乏朝气,缺乏生机与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慢。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主动性差,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上级不安排不动作,不督促不落实,甚至上级安排的工作也消极应付,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有的在对苗头性、倾向性的敏感问题处理上,不善于早介入,往往错失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工作被动。

混。一些乡镇干部存在论资历、熬资历现象,年龄大的,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歇一歇的思想;年纪轻的,有慢慢熬资历、排队等提拔的现象,把个人看得比组织重要,把私事看得比公事重要。一些干部对事业缺乏责任,对工作缺乏热情,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得过且过,支差应付。

庸。有些乡镇领导干部,重权轻责,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精神不振,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塞责,强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甘于平庸,多年工作平平,没有亮点。

散。一些乡镇干部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不强,推诿扯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有的乡镇班子涣散,执行力弱化,有的乡镇干部纪律涣散,自由散漫,有的三天两头缺勤缺岗,有的上班时间不务正业,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聚众赌博。

浮。首先是浮漂。说得头头是道,于得马马虎虎。遇到困难绕着走,任务压给下面,矛盾交给上面,浮在面上多,深入乡村少。其次是浮夸。华而不实,拍胸脯完成任务,用水分制造成绩,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再者是浮躁。静不下心,扑不下身,到乡镇没几年就急不可耐地谋升迁,或找关系调回县城。

懒。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懒于学习、懒于动脑、懒于动手、懒于干事,习惯于坐堂办公,不深入乡村农家。缺乏创新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满足于上传下达,照本宣科。工作上挑肥捡瘦,拈轻怕重,遇到问题揽功诿过,遇到困难推诿扯皮。

怨。有的乡镇干部干事劲小,发牢骚劲大,满腹怨气,总觉得组织对不起他。有的干部整天精神萎靡不振,常抱怨不被领导看重。有的干部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怨天怨人。

俗。有的乡镇干部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歪风邪气,不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有的当老好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有的热衷于迎来送往,搞个人小圈子四处讨好卖乖。有的传播内容低俗和不健康的短信,甚至传播违反政治纪律的小道消息等等。

乡镇干部工作倦怠,造成人浮于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创新与开拓,不作为、不负责,小则有损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错失发展机遇,大则危害社会稳定,损坏政府和党的声誉,影响党和政府公信力,甚至丧失民心。对乡镇干部工作倦怠所造成的危害,绝不可低估。

二、乡镇干部存在工作倦怠现象的原因分析

导致乡镇干部工作倦怠的原因错综复杂,综合分析如下:

(一)理想信仰方面

工作倦怠首要的原因就是信仰出了问题。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深刻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深层次矛盾加剧,有些乡镇干部理想错位,信念动摇。有的乡镇干部对国家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困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淡薄,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决策打折扣,常常以本部门本单位个人利益为本位,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信仰缺失的结果导致党员角色意识淡化,党性观念不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事业懈怠,工作敷衍了事。

(二)社会舆论方面

当前仍有一些人对乡镇干部存在误解,甚至在一些媒体报道和影视、文学作品中出现乡镇基层干部被“妖魔化”的现象。乡镇干部,特别是基层乡村干部,已经成了简单、粗暴、腐败和素质低的代名词。从社会文化方面来讲,封建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使人们从心理上对那些处于“兵头将尾”的乡镇基层干部“不屑一顾”,戏称他们为“芝麻官”。从媒体的舆论监督来看,由于媒体从业人员还深受习惯心理和保守思想等影响,在舆论监督上存在着“刑不上大夫”和不打老虎只拍苍蝇的做法,这就使他们习惯性地把监督批评的矛头只能或只敢针对乡镇基层干部。一些媒体舆论大肆渲染基层干部腐败事件,个别案件被推论为普遍现象,局部事件被夸大为整体状况,基层干部工作的负面信息报道较多,先进典型和改革人物宣传较少。而乡镇基层干部人微言轻,缺乏与媒体监督相对称的话语权,于是,只能任人话语“宰割”,腐败、低素质、工作粗暴等“语言暴力”也就在媒体进而在大众心里形成积淀,直至成为一种刻板的社会偏见,正如一则顺口溜所说:“中央领导是亲人,省上领导是好人,县级领导是坏人,基层领导不是人。”

(三)心理方面

乡镇干部心态非常复杂,不少乡镇干部存在着委屈与苦恼、焦虑与无奈。乡镇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和重点工程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压力。除此之外,乡镇干部还要承受来自于社会的一系列压力:一是做人处世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压力,乡镇干部位卑言轻,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乡镇的人权、财权、事权等被上级部门收去了。有的乡镇主要领导感觉班子不好带,上访告状“钉子户”难对付,局势难驾驭。二是维稳压力。有的乡镇信访问题长期积聚,矛盾重重。由于稳定压倒一切,上级批评,群众埋怨,因此焦虑忧愁,心神不宁。有的为“官场小圈子”问题所困惑,有的因官职的进退流转而愤慨、抑郁,甚至因“病”住院。三是提拔重用方面。每逢换届选举或干部调整的时候,一些乡镇领导干部把换届选举、官职调整当做是职位调整、升迁的机会,以不正常的攀比向组织上提出非分要求。

(四)社会体制管理方面

乡镇基层干部管理体制缺乏活力,表现在:一是干部考核评价存在偏差和走过场现象。例行考察、述职述廉,形式单调。乡镇工作难度大、变化多,对乡镇干部的德、能、勤、绩没有科学的考察机制和奖惩机制,绩效难以准确量化,这就使得一些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缺失,一部分乡镇干部对工作消极等待,推托观望。二是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约束、激励机制,“金饭碗”心理造成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使部分乡镇干部养成了拖拉、疲沓、散漫、慵懒的工作作风。三是家长制作风及严格的等级观念,形成上下级之间感情隔膜和缺乏有效沟通。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党组织习惯强调乡镇干部应当如何如何,提倡和要求得多,而对乡镇干部的家庭生活缺少关怀,缺少情感沟通,也谈不上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使得部分干部归属感迷茫,认同感削弱,凝聚力下降,失去了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

(五)收入分配方面

乡镇干部工作责任大,压力大,但工作环境差,经济待遇差。乡镇干部普遍诉说乡镇工作位卑言轻、收入微薄,乡镇干部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省、市、县同级干部的工资水平。《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条款,在乡镇基本上没有实行。同时,乡镇干部的工资都是以职级高低和职务高低而定,至于贡献大小,干多干少,没有太大的区别。面对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加大的实际,乡镇干部的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

(六)干部选拔任用方面

乡镇干部成长的平台不宽,调配空间不大。许多人感到提拔无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主要采用任命制,仍存在“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加之任职年龄上的“一刀切”“层层递减”“天花板”等助长了干部队伍的浮躁情绪。特别需要重视“官场潜规则”已成为乡镇基层干部倦怠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乡镇干部坦承“官场潜规则”让自己感到“无所适从”。在历史上我国县乡一级是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陲地带”,素有“山高皇帝远”和“县下惟宗族”的说法。目前在县乡一些地方,“潜规则”甚至胜过法律法规,有的地方就像蜘蛛一样编织出丝丝缕缕的关系网,并沿着血缘、地缘、业缘、学缘、姻缘、官缘等多重关系网从低到高结成“蜂窝状关系网”。“官场潜规则”使一些乡镇干部产生了强烈的角色冲突感,在角色冲突中深觉无奈,备感困惑,直接动摇了乡镇干部献身事业的理想和信念,产生迷惘而形成倦怠。

三、解决乡镇干部工作倦怠的对策思考

解决乡镇干部工作倦怠问题,要以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智慧来解决,必须辨证施治、多策并举。

(一)强化理想信念体系建设,提振“精气神”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离开了精神就会意志不坚,万事畏难,难以成就事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有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崇高境界和强大动力。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曾反复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和平建设时期许多优秀党员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最根本的是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反过来,一些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在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甚至滑入腐化堕落的泥潭,从根子上讲都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忘记了入党时在党旗下的誓言。因此,我们应当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切实做到坚贞不渝、矢志不移。

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对抗工作倦怠的最好武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八项任务中,列在首位的就是“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古人云: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精,指一个人的文化内涵;气,指一个人的人格魄力;神,指一个人的思想灵魂。精气神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概括和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是干事创业的发动机。只有精神抖擞,一身正气,热情饱满,才有冲天的工作干劲,才有务实的干事作风,才有创新的发展意识。人一旦没有精神信仰,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精神力量,就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失去顶天立地的支撑点,写不出大写的“人”来。我们应通过理想信念体系建设,激励乡镇干部,做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整顿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庸散懒奢”

1.强化教育。针对乡镇干部存在庸散懒奢等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引导他们以“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方法加强自我修养,“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念为民之情,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我,取得进步。

2.强化民意推动。针对乡镇干部庸懒散奢等现象,好的办法就是听取民意。要利用乡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代表等公众人物,参与评议乡镇干部的党风、政风、行风以及满意度,拓展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途径。大力宣传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的典型,坚决鞭笞,严厉批评消极倦怠的负面典型。

3.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对乡镇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情况的督促检查,促使乡镇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事业上、情感贴在民生上、作风落在求实上。加强对乡镇干部生活作风情况的督促检查,促使乡镇干部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一个样。要特别注意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积极开展效能质询,促进乡镇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

4.强力惩诫倦怠。要明确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是腐败行为,庸懒散怠也是一种腐败,必须对乡镇干部倦怠及时予以纠正和惩诫。要通过严格的责任制和严厉的惩罚措施,形成对乡镇干部的震慑场。要权责相符,失责必究。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条例,形成措施刚性,反应迅速的问责机制,真正发挥问责机制的警示作用。认真做好“六查”:一查“在岗考勤”,看工作状态好差;二查“请假销假”,看组织纪律性强弱;三查“完成情况”,看工作效率高低;四查“业务水准”,看工作责任心强弱;五查“应急处理”,看工作能力强弱;六查“群众评议”,看群众意见如何。对工作不负责任、不思进取、不在状态者要较真碰硬,对因工作倦怠造成危害者,不管何人,坚决问责。从而解决干部“不想干、不实干、不敢于、不会干”和“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

(三)建立人文关怀激励机制,构建“人文之师”

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要给予乡镇干部相应的尊重、认可和赞许,满足他们的要求,激励他们的斗志,提升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在奋斗和奉献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工作中提升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在事业和工作中激励他们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满足感。

1.从工作上支持。一是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二是工作上创造良好条件。对年轻同志或未曾经历的业务工作,既要讲政策又要教方法,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掌握主动,又不失时机给予具体指导。出现失误和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求全责备,不施放重压。三是善用鼓励。对乡镇干部的工作成就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扬,认真兑现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前进。四是适当“减压”“减负”。不断改进对乡镇干部的管理方式,力求实效,力避形式主义,减少乡镇干部工作的无谓的时间浪费。严禁乱检查乱评比乱达标等“扰民”之举,减轻乡镇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安心工作。

2.从政治上关心。风清气正是干部人事组织工作的努力方向。乡镇干部选拔工作要力戒不正之风和“潜规则”,干部考察工作要更深入更细致,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等现象的发生,避免老实人受气、老实人吃亏、正直正派人受排挤受打击报复,提振广大乡镇干部的信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从乡镇基层选拔人才担当领导干部,把“政治上靠得住、群众信得过、工作上有本事”的优秀基层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加强培养锻炼,使乡镇基层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

3.从生活上关爱。有83%的受访者建议,乡镇干部处在“三农”一线,理应享有比县直机关干部更高的待遇才公平合理。因此对乡镇干部的生活、工作状况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特别是对他们的住房问题、身体状况要给予真切的关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照。同时对乡镇干部实行一线倾斜,在福利、交通、办公通讯、住房方面给予政策性照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县级财政多么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能拖欠乡镇干部的工资薪酬,更不能无故克扣乡镇干部的工资和福利。

4.从心理上关怀干部。一是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定期为基层干部进行体检,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乡镇群团组织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既促使干部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又为乡镇干部的身心健康打好基础;既放松身心,又增进友谊。三是落实干部福利政策,实行乡镇一线干部带薪休假制度,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前提下,统筹安排基层干部带薪休假,有张有弛,放松身心。四是组织干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认识自身心理特点,学会运用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进行自我心理调试,自我减压,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四)探索乡镇干部管理新机制,打造“精锐之师”

古人云:“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从这个意义上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所以邓小平说:“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当前要不断探索改革,完善乡镇干部管理新机制,打造乡镇干部“精锐之师”。

1.选拔干部要“双眼向下”。要从乡镇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要注重培养选拔在基层默默奉献、业绩突出的干部,比如,在乡镇连续担任党政正职10年以上且德能勤绩突出的,经考核可享受副县级待遇;在乡镇连续担任副乡级领导职务满10年以上的,可晋升主任科员;在乡镇工作累计满10年以上的科员,可晋升副主任科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可破格提拔重用。可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见习、培训、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机关互相选拔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对于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要让其“补课”到乡镇基层挂职锻炼。

2.建立乡镇领导班子重要岗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机制。要通过“双推双考”增强乡镇干部使用的透明度,为更多的乡镇干部提供竞争的机会和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完善乡镇干部考核机制。考核是导向,既要考核乡镇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又要考核乡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业绩,既要注重提拔重用前考核,更要注意考核和阶段性考核,选准、用好乡镇干部,致力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氛围,让肯干事的受尊重,让能干事的有舞台,让干成事的有位置,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铺路子。

篇8: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一、招商引资中土地闲置问题的原因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有很多, 成因很复杂, 涉及面广, 年代久。

(一) 政府土地相关部门政策失误、干预失度、管理不善

一些领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片面追求政绩, 政策失误, 把关不严, 将大片的土地低价格出售给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者。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自身水平有限, 造成土地规划不合理, 管理不善, 大面积的重复开发和浪费。一些用地单位大量闲置土地, 地方政府却没有受到处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大, 或者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闲置土地严重, 而这些企业往往直接归属中央管辖, 地方主管机关处理起来难度大等等原因, 造成土地闲置现象的滋生。

(二) 用地单位投资不力、用地不规范、投机倒把

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初期做出了许多承诺, 但后来未能兑现, 造成某些地块现在根本不适合开发, 而用地单位投资不力, 迟迟下不了决心是否撤资, 造成土地闲置。有些招商引资的用地单位因资金不到位、开发效益较低、技术支撑不够等原因, 将土地出租、不按照批准用途使用、通过各种方式将土地闲置, 趁机囤地, 投机倒把, 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三)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不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些地方政府成为区域经济的利益主体, 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直接制约竞争性行业的进入, 一旦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对地方企业产生竞争时, 当地政府采取一些消极的措施, 制造一些麻烦, 使招商引资来的用地单位在土地利用率上有所下降, 最终导致土地闲置。

(四) 历史问题

有些闲置土地涉及到司法查封、银行抵押, 比较复杂, 不能简单收回处置。在土地出让体制不健全的年代, 非法低价出让的土地没有办理用地手续。一些地方占用农民土地比较严重, 造成地方矛盾, 迟迟没有解决。早年出让用地, 有些用地单位用于长远投资, 至今没有建设。

二、招商引资中土地闲置的危害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的土地闲置问题不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不能招真正的商, 引真正的资, 还会造成一些社会负面影响。

(一) 导致土地次序的混乱

土地资源与资产的低效率利用和浪费, 不能实现资源与资本、劳动的有机结合, 还造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困难, 容易造成城市规划功能分区混乱和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 出现资本的投资虚涨, 造成了市场发展的无序和混乱, 对土地市场的发展, 有着负面影响。如果对这些闲置的土地处置不当, 如抵押贷款, 并携款而走, 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 导致不能够真正的招商引资, 经济发展缓慢

大面积的土地闲置, 造成土地的紧张, 一些真正想来投资的, 却没有土地, 或没有好的地段。一些地方不从实际的发展需求出发, 十分关注GDP, 招商都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分不相符, 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三) 导致严重社会问题

土地的闲置, 会容易引起土地新的征用, 用现行的安置补偿办法去置换农民的土地权利, 难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和长远生计, 势必酿成一支日益庞大的失地农民大军, 这些人大多文化程度低, 无一技之长, 一旦有限的补偿费花光, 就业无门, 多数沦为城乡结合地带最贫困、最边缘的群体, 大大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导致三农问题的严重。

(四) 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在土地闲置的过程中, 土地使用单位看到政府管理不善, 一有机可乘就采取各种手段大量囤积土地。由于制度上不完善和利益的驱使, 一些政府的部分官员很容易与这些不法用地单位形成利益关系, 滋生腐败, 造成大量土地的闲置与流失。

三、解决措施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的闲置土地问题实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处理起来困难重重, 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好土地管理队伍

转变政府职能, 树立服务政府、经营政府的理念,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重视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合理使用土地, 处理好招商引资和土地问题的关系, 处理好依法管地与为基层、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关系,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的关系, 培养高素质的领导集体。加强土地管理部门的班子建设, 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 建设一支政治好、原则性强、熟悉业务、懂得管理、廉洁自律的队伍。

(二) 建立土地监督、执法垂直综合机构

建立土地执法监察的垂直领导,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 解决土地"执法难"的问题, 有利于克服地方政府压低价招商引资和土地闲置的现象, 有利于保证中央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真正让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土地所有权代表的意图和方针、政策, 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保障农民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促进依法治国, 保证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 严格控制各类用地, 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

对开发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坚持有保有压、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证国家重点扶持的建设项目以及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用地。稳步推进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供应, 积极探索和推行用地租赁制度, 减少用地量;按照“符合规划、权属清晰、界址清楚、依法批准、有偿使用”的原则, 通过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 采取公开土地保有量和闲置量信息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 优先储备, 盘活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土地。

(四)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对被“浪费”多年的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 有开发条件的, 允许在缴纳土地闲置费后延长几年动工, 否则由政府按照一定的条件有偿或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交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进行储备。在分析土地闲置和征而未供的原因基础上, 针对每宗地的不同情况, 收取土地闲置费、收回土地使用权、限期开工、收购或置换, 制订每宗地相应的处置闲置方案, 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五)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促进集约用地

按照“盘活存量, 优化增量”的指导思想, 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组织开展土地“大排查, 深挖潜, 严管理”活动, 摸清用地现状及土地可挖潜力底数,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利用。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 设置产业和投资“门槛”, 重点引进占地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 积极推进“零增地”招商, 发挥寸土寸金效益。对资源集约情况进行考核奖励, 开展新上工业项目资源集约竞赛活动, 大力培育扶持资源集约型示范企业。

(六) 深入开展利用土地宣传活动, 加强舆论引导

通过专业指导、印发辅导材料、新闻媒体典型介绍等多种方式, 深入开展利用土地, 反对土地闲置的宣传工作, 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 增加用地单位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意识。对重点查处违反规划、突破计划、违法批地用地、闲置土地的典型案件, 要公开调查、公开结果, 加强土地闲置题材报道, 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蔺蔚青, 彭忠胜.招商引资过程中项目评价与资源分配研究[J].经济研究, 2004 (10) .

[2]张新国.武汉市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对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2) .

[3]刘定惠, 等.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对策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5) .

[4]刘卫东.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 2002 (26) .

上一篇:建设局备案下一篇:屯昌消防大队2011年“119”宣传活动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