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议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家庭教育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同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教育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素质决定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合格的父母,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造就合格的民族;有了和谐的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社会。

第一篇:家庭教育议论文范文

浅议边境教育安全

【摘 要】在中国边疆的安全治理中,通常采用政治、军事、经济手段来维护边境的安全环境,而边境学校教育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边境教育安全问题常常与边境国防安全、边境经济发展、边境民族文化以及地緣关系等因素相互交织,所以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有着其特殊性,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边境地区教育的良性发展、边境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甚至关系到国门形象的建设、边境国家安全及其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边境教育安全      现实语境     云南省     问题

一、构建边境教育安全的现实语境

边境地区的学校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命题,为何要单独提出边境教育安全的概念?因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边境地区是中国在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多元一体的象征,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社会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基石;从经济的角度看,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边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边境安全秩序的保障;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边境社会秩序井然、社会结构平衡和社会阶层稳定是安全的标志;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边境地区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是边境安全的核心;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边境地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边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边境地区人才的培养,以及关系到与邻国教育水平的竞争与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全球时代,边境的宽度已经从“线”演化成“面”甚至是“体”。边境地区的教育水平体现的是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正是基于这种新思维,边境教育安全不仅仅是局限在边境区域,甚至可以指向整个国家的国民教育。

二、云南省边境教育安全存在的基本问题

教育的安全状态是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教育的安全状态不仅积淀着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和合理性所在。因此,一旦国家的教育体系遭到威胁和侵害,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危机,从而也就构成了国家教育安全的全部内容和意义。边境教育安全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并且提升到理论上来进行讨论,主要是由于边境教育安全与一般的教育安全相比,它具备自身的独特之处。

其一是边境教育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内地发展水平。近几年,国家通过制定特殊扶持边境教育政策和加大对边境教育的投入,使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原因,边境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内地的教育水平依然差距明显。例如云南边境地区中小学教育相对内地而言, 存在着办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优秀师资短缺、管理缺乏规范等问题。

其二是边境教育发展处于更为复杂的社会地域环境。从地理位置上讲,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群众和学生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背后极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境外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重要区域。利用国内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从边境地区打开缺口是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干涉和威胁,进行国家分裂活动的主要手段。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建成,为我国边境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是挑战和冲击也随之而来。

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不重视边境教育,很容易造成边民的民心不稳定,也不利于满足促进边境经济文化发展的人才需求。

其三是边境地区教育还面临着邻国教育的竞争及影响。目前,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向境外流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云南边境一侧的跨境民族教育看,由于越南政府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行特殊政策,对边境民族实行全免费教育,在边境民族地区修建新学校,配置新的硬件设备,修建通往学校的公路,给予跨境民族学生生活补贴等,使云南境内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部分跨境民族把孩子送到越南就读。虽然近几年,云南边境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生存环境较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边民家庭的收入普遍低下,仍然有一部分家庭无力承担子女读书产生的生活费用,为了节省家庭开支,一些跨境民族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到邻国就读,或者送到邻国亲戚家寄读。这反映了我国边境教育的政策保障依然存在问题。

其四是边境少数民族教育内容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既是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地区,又是贫困人口集中地区,同时也是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比较敏感的地区。由于边境地区多为贫困地区,交通闭塞,信息闭塞,当地的百姓对外界的了解是比较少的,因此边境地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缺乏重视的,所以边境民族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或者中华文化认同的了解也是较少的,外部的影响因素很容易让他们改变自己的价值观。甚至有的宗教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利用一些伪慈善手段,从思想意识上摧毁边境孩子模糊的国家观念。边境地区是固守中国文化价值观教育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国家意识最主要的场所。因此,边境地区的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总之,以边境教育安全为视角解析边境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深化对我国边境教育发展的理性认识,而且对于拓展我国边境教育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二,边境教育安全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可以为边境民族教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第三,将边境教育安全与边境学校发展研究结合起来,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建设好边境学校以及维护边境教育安全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将来边境教育安全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苏德,陈中永.中国边境民族教育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余潇枫,徐黎丽.“边安学”刍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

[3]苏德,王渊博.国家认同教育:云南省边境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民族教育研究,2012(5).

[4]何跃,高红.论云南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1(3).

作者:赵曙

第二篇:浅议家庭教育与父母素质

[摘要]在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同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教育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素质决定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合格的父母,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造就合格的民族;有了和谐的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社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本质及特点,其次,探讨父母素质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了当前社会误区及引发问题,最后,从父母教育入手,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母素质 家长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组织形式。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与影响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权威更是对子女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个体能否成功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关注教育的主体——父母。

一、家庭教育的本质及特点

1.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教育影响。从字面上理解,家庭教育当然是指父母教育孩子。然而,家庭教育专家们却说:“要教育好孩子,关键是要提高父母的素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首先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改善自己。换言之,家庭教育要教育的是父母。

2.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1)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庭中人际关系趋于简单。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已造就了9000万之众的独生子女社会。双亲对子女易形成过度关心、过高期望及以溺爱子女为特征的不良教育态度,不利于青少年的心智成熟与发展。另外,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使家庭人际关系由复杂走向单纯。这也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领会不到全部复杂的人际和交往关系,也就体验不到传统式家庭生活的社会经验。这会给家庭教育带来较大影响。

(2)家庭教育受到大众传媒的隐性冲击,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随着电视、电话的普及,加之电脑大量涌入家庭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社会影响进入家庭领域的途径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家庭教育已不再是传统家庭那种古老、封闭的“成人”教育,而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成人成才”教育。如今家庭教育目标体系更加细化,开放式、社会化、多元化已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现代家庭如何调节和控制社会影响,如何行之有效地在教育子女方面实行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良性组合,是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3)家庭教育施教主体的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城市许多家庭中教育学校化或过度与广大农村地区家庭中教育的不足或放任并存成为过与不及的“两极”。这极大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4)中国父母育儿观存在偏差。许多调查表明,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多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则很少考虑。另外,由于家长最多关心的是分数,造成了家庭教育学校化。

二、父母素质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1.父母素质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要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祖国人才的培养。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的构建源于完善高效的家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主体要素的父母素质,理所当然是构建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2.父母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人才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人才的第一个摇篮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品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三、当前社会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引发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但社会一直未能重视家庭教育,即使到今天也没有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社会的家庭教育氛围及理念离社会经济发展相差太远。

近年来,部分中青年家长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重养轻教、重孩子素质教育轻自身素质提升等家庭教育理念,导致“由宠爱而溺爱、由期望而狂热、由怜爱而包办、由失落而冷漠、由失望而暴力、由保护而怂恿、由爱护而袒护、由托付而托教、由单亲而失教、由分歧而误教”等十大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误区和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影响和阻碍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甚至健康人格、体格形成的隐患;也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稳定和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隐患。

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等可以说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许多大学生养成了懒惰习惯和依赖心理,这导致了大学里出现了幼稚园现象;导致孩子追求生活享受,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父母素质,推进家庭教育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从经验型的家庭教育向学习型家庭转变

由于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应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手段,特别是家庭教育观念要更新。现代家庭教育不仅是传统的说服教育、示范教育,更是家庭成员之间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目标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从训斥、说教、单向示范转到引导、交流、互相学习的方式。

2.尽快制定国家层面上的“家庭教育法”,从法律地位来保证家庭教育的开展

目前,世界不少国家都制定了家庭教育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家庭教育法”,从法律地位来保证家庭教育的开展。

3.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专业化内容为支撑,项目化运作为手段的思路推进家庭教育

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要把建立广覆盖、有影响的家庭教育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想方设法形成“学校辐射社区,社区指导家教”,建立父母素质教育社会合力的服务机构,千方百计扩大服务受益面。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龙头,整合和建立不同梯次的服务机构,形成覆盖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服务网络。

专业化服务资源决定父母教育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因此,要将“父母素质教育”纳入教育计划,特别是在推进社会教育进程中把父母教育作為一项具体明确的内容。

另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调整思路、创新手段。可以用项目化运作的方法和要求,解决家庭教育中面临的课题,为父母素质教育工程提供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爱平.家庭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人才开发,2002,(6).

[2]缪建东.试论大学生家庭教育.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2).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周贤君.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6,(5).

作者:马 英 张晓瑜

第三篇:浅议教育制度改革

摘 要:教育部门人浮于事,当前教育制度培养出大批“做题机器”,高考制度无法有效选拔实干人才,大学生就业率低下。

关键词:教育制度,改革,教育体制

八股,明清时代选拔官员考试的一种制度。目的是为了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题必须已“四书五经”为内容,答题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也许会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说现在教育制度为“变相的八股”。那么请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制度实行的措施。

一、教育部门

现今的教育部门早已成为了“利益部门”。为什么?因为他进行了一种行为:垄断。这种垄断体现在教育方式、课本内容、招生权利、升学制度等。

教育方式以及升学制度都体现在考试上,每星期一次小考,每月一次大考。命运前途,家长老师对孩子评论的好坏,就看一张白纸上红色的数字。

课本内容体现在了众多的科目,语、数、英、化学、物理、地理。教育部门是希望未来的学子都是全才?都是政治家、地理家、历史家、工程师的结合体?

二、教育制度

现今教育制度最能体现在高考上。高考是什么?在我眼里就是传统科举考试的延续,这种被名为应试教育的东西,难道还适合我们现今的社会吗?这么古板的教育制度,偏偏还有环环相扣的利益。

而且这种教育制度有一个非常可笑的目的:批发大学生。因为我国人民综合素质水平和其它国家相比实在是太低,而且某些国人出国后,回来也一直宣传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说我们素质低下。可是,这些人出国后是怎样做的呢?

教育制度不是不能改,而是,教育部门为了方便自己管理以及获利,创造了现今的教育制度,是为变相的八股。

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标准模式化,没有创造力,没有正确人生观,价值关的学生。

三、制度实行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普九”造就了一批高文凭低水平的学生;

(三)“扩招”一个“钱”字了得;

(四)办民校,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五)招生次序混乱,竞争激烈;

(六)“高分低能”与“分数隐藏”的荒谬;

(七)公开课一场游戏一场梦;

(八)片面放大学生的权利,教师上班如履薄冰;

(九)尊师重教,一纸空文。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当前中国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丧失。教育方向、标准错了,就一错到底了。现在的教育并不立足于“人”的教育,仅仅是为了所谓的知识而教育。所以接踵而至的就出现了评价体系的扭曲。

在错误的评价体系下,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家长、教师,受制于它,其所实施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对学生、教师的评判也就是出现了偏差,走了样。连带的人们对教育的核心体系的认识也就有了问题,也就是人的思想认识有了问题。

当前的教育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还有“市场化”过度”、高收费问题,还有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问题等,这些都要连同新的教育评价标准的实施都要一并解决。否则,只会繁衍出更多的问题。

在看看中国的教育精英,也就是教书匠,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有问题的。所有的教育成绩就体现在学生成绩的好与坏上了。所谓的好学校就是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其他学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的成绩好于其他学校。所谓的好老师也是如此,所谓的好学生也就是他的成绩好。

在中国,成绩好,就是必须做到这几点。背书、答题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做试卷。能做到这几点,那么你已经可以成为“好学生”了。所以,现在我们中国的学生,一味的苦读,考高中,大学,可是毕业后出了社会才发现,学的知识最起码有百分之六十是用不到的。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200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340万人,但实际就业率不超过70%,也就是说2005年就有102万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就业岗位,将形成高学历待业的情况。同时大学生就业的起薪水平也随之在大幅度的下降,一般本科大学生的起薪已由往年的2000元/月下降至1000元/月;研究生的月薪已降至2000元/月。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为了尽快就业,采取零起薪就业的办法。相对于零工资就业,现在有些大学生面对就业歧视、就业陷阱,还提出建立薪资联盟。

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是从教育部门制定的制度而繁衍出来。因此,從国家的长久之计考虑必须改革。

作者:蔡永兴

上一篇:医院人事档案论文下一篇:生物科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