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论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科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以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3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专业认同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是很高,而且高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低于低年级。针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增强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措施,以利于帮助大学生增强专业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篇:生物科学专业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探索

[摘 要]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未来的中小学生物教师任务艰巨。文章对未来的中小学生物教师面对的问题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师范院校及教师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认同感、改革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丰富课余活动等措施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时代;专业能力;师范生;生物科学类;教学模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该学科的核心素养[1-2],而这些核心素养与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理念密切相关。 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而建设者的培养要靠学校的教育,这就对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的学生来说,中小学教师是他们的未来职业,他们是未来中小学生物教师的后备力量。评价一个生物老师,有人提出以下几条衡量标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精深广博的生物知识、从容不迫的教学心态、饱满昂扬的精神风貌、自然大方的服饰仪表、科学规范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合乎逻辑的教学结构、清晰流畅的教学过程、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合理美观的板书设计、驾轻就熟的版图能力,等等[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国家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这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那么师范院校如何培养出未来的理想教师呢?本文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探究。

一、师范生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一)师资来源广,师范生竞争压力大

不可忽视的是,现在中小学的生物教师来源也有非师范类专业的,这样就增加了师范生的就业竞争程度。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达到900万人,其中,在下半年考试中,在校生占比48%,非在校生占比52%;师范生占比26%,非师范生占比7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人数激增,非师范生报考比例很大,这对师范生冲击很大。当然,国家采取这个政策,一方面可能与国家要求线下、线上教育机构的中小学培训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的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的有资格的人来从事教育工作,有利于师资质量的提高。如何在激烈的教育行业竞争中让师范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就对培养师范生的高校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面对其他行业的众多优秀者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师范生要将压力转为动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师范生能突出自己的师范优势,体现较强的专业能力,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中脱颖而出。那么,如何提升师范生专业能力,应该是师范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的问题。

(二)师范生兴趣广泛,职业方向定位多样化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了在职场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人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的,有的非师范生可能想做教师,有的师范生可能不想从事教育行业。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在中小学等单位从事教学工作,也可以到与生物科学有关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报考公务员,还可以攻读研究生进而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实际情况是,有的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可能想去创业,诸如开培训机构、办休闲农庄,有的想回家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有的想去薪酬高的生物类企业,有的想从事与生物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如当律师、办影楼、搞电子产品销售等。这些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感低下,原因可能是高考志愿填报时服从调剂,也有可能开始对本专业有兴趣后来兴趣改变了,这样就会阻碍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当然,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用人单位都希望职员有一颗踏实的事业心,当单位或职员本人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坚持下来。但是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既然选了这个专业,其就应该思考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期望、规划,才不会辜负在大学几年的学习时光;师范院校和教师也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期望、多多考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或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行业,使就业去向与本专业培养目标高度一致,这样才不会辜负学校和教师的一片苦心。

二、措施和对策

教学工作是教師的第一要务。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严谨的治学作风、灵活的教学方式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诲人不倦的爱心与耐心的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崇拜的对象。如何把高校教师自己和未来的教师打造成学生热爱及崇拜的对象呢?本文限于篇幅,先来探究如何培养未来的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尤其是生物科学师范生专业能力。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师范类专业是一些师范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教师教育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所以师范类院校要本着“重视专业基础、强调教师素质”的专业理念,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要求,参与师范专业认证,对检验学校师范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要对照《生物科学专业质量国家标准》,认真梳理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梳理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问题与经验, 必须举行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这些专家可以是来自高校的同行,他们可以从高校师范专业认证角度对人才培养定位、核心课程、课程结构比例、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国家标准和认证标准;也可以是来自中小学的一线教师,他们可结合自身经历和中小学教学实践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提出修改意见,以期师范生经过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后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汲取多方建设性意见,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夯实基础。

做好专业建设,首先要确定好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确定好了,才能有效开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查看各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总体上是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就业能力和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胜任地方基础教育的生物教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部分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物学相关的工作。各高校结合当地情况,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特色。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培养特色是:专业始终遵循夯实基础、强化素质、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培养具备扎实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先进教学方法的高级生物科学教育人才为第一要务;兼顾培养学术研究型和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力度,凝练“基础—专业—创新”专业特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通过“生物科学专业卓越教师班”、师范技能竞赛、省生命科学竞赛等环节夯实学生生物专业知识,激励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生命科学科研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并对学生学习、就业、用人单位意见反馈等方面进行跟踪,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机制,实现较高的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伊犁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是自治区重点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其培养特色结合伊犁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师资缺乏以及伊犁河谷特色地理环境、特有动植物,将生态学作为重点学科建设,以推动生物科学专业发展,在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基础上,将生物科学教学研究与伊犁河谷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相结合[4]。

专业建设是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的。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的课程群中起码有生物科学类和师范类两大课程群,其中师范类的课程群可以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为核心,多门课程为辅助来建设[5]。这个课程群主要包括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中学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研究、生物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生物教育研究方法、生物教学论微格教学、生物学科教材分析、生物学史、基础教育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生物学教师先进教育思想及优秀教学案例赏析、国内外生物学教育进展、计算机在生物学教育中的应用、中学生物学“课标”解读等课程。这个课程群的建立,能较好地满足师范生的教师素质达成的相关需求和基础教育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专业认同感教育,提升专业职业能力

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后,首先要开展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教育,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没有抵触感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專业宣传上要有特色。例如,某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宣传语为:踏上双螺旋的阶梯,探寻生命之美。其次,做好新生入学专业介绍。通过介绍本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去向,参观生物实验(训)室的先进仪器和观摩附属中小学生物教师的示范课,邀请以往毕业生做经验介绍等,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自己所选的专业,同时加深对专业的情感。最后,将生物科学行业类的大师作为楷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如建国70周年获得人民教育家称号的于漪、卫兴华和高铭暄等教育家,以及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先进事迹。这些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社会楷模、行业翘楚,也是新时代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典型。新时代新征程,通过功勋模范人物的英名伟绩的宣传教育,营造出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当学生看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前辈们取得的丰功伟绩,看到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前景,会激发出内心热爱本专业的热情。只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才能提升学习主动积极性,才能有效提升专业能力,才能爱上未来的职业,才能爱上自己未来的学生,才能积极投身于未来的教育事业。

(三)改革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打造“金课”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搞好课程教学,最终落脚点是做好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对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师范院校的教师更要积极迎接新科技新挑战,要全面融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围绕培养目标、师范生的特点,使用新时代的教学理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课程内容,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开展智慧教学,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等,打造出高校的“金课”,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实现教学质量“变轨超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内容,除了主要来自教材外,师生可以一起开发课程资源作为补充。开发课程资源,能开阔师生的教育视野,转变师生的教育观念,激发师生的教育智慧,推动师生的专业成长。只要做个有心人,生物课程资源的来源还是很广的。 例如,校内的生物课程资源有:校园内的动植物、植物造景、生态池、植物园、标本馆等;校内活动资源有:学生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学校广播站或校园网传播的有关美食、养生专题的节目;隐性课程资源有:师生的个人经历、个性品质、个人生活经验等;社区课程资源有:环境监测站、附近农科院所、苗木公司、园林公司、医院、科普教育主题的休闲农庄等;还可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寻找,如二十四节气、俗语、成语故事、名著等;当然也可寻求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语文等的联系结合点。所以,师生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要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

当前,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5E教学模式(Engage、 Explore、Explain、Elaborate、Evaluate)[6]、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模式[7]、PBL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8],后来发展的PBLIE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等等。纵观这些模式,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当然,我们也要清楚,一切的工具和手段都必须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建设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智慧课堂与“金课”。

对于作为在教学一线的师范院校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自身要强起来,为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未来人民教育家,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上不断探索与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反哺教学,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努力建设属于自己的“金课”。

(四)丰富课余活动,让学生忙起来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2条举措[9],其中一条是要让学生忙起来,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

师范生是未来的老师,首先自己要有阅读的习惯。学校应经常举行读书节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每门课程的教师都要开出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单,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写读后感,长短形式不限,只要有真情实感就行。这里要说的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生更要强化阅读量,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要多读一些教育心理学理论著作、有关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书刊、生物学教学理论书刊、中外名师教育专著、生物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国外科学标准及生物学教材、生物科学类书目、生物科普类作品、生物学课外活动类书刊、有关中学教学的杂志、生物类公众号上的文章,等等。坚持每天读一点书,写几句话,日积月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富有知性美的教师形象就会塑立起来了。

“知而后行”。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方式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目前与生物科学师范类相关的国家级竞赛有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学校可以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教案比赛、教具制作比赛、板书设计比赛、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比赛、 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学知识竞赛、说课比赛、试题编制比赛、教学研究论文比赛等。再例如: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搞科研,强化科研育人功能。学校应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8]。

三、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的发展,竞争的越发激烈,面对见多识广的学生,希望我們师范院校培养的未来生物科学类教师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于专业,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驾驭课堂得心应手,能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最终成为百姓和总书记希望的好老师。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家清. 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巴雅尔塔, 罗新泽, 张维,等. 关于伊犁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科发展探讨[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75-77.

[5] 徐作英,王重力.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王健, 李秀菊. 5E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理科教育的启示[J]. 生物学通报, 2012(3):39-42.

[7] 袁维新. HPS教学模式和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教学案例[J]. 生物学教学,2004(12):14-15.

[8] Coral Pepper.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M].Berlin:Springer Netherlands, 201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Z].2019.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徐丽萍 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第二篇: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

[摘 要] 以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3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专业认同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是很高,而且高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低于低年级。针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增强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措施,以利于帮助大学生增强专业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由“愿意学什么”而不是“应该学什么”所主导,这就决定了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21世纪,生命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关系着生命科学学科以及整个生物科学行业的发展[1]。因此,笔者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以探查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探讨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9年4月笔者进行了有关高校生命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前,预发放60份问卷,对问卷单选部分进行信效度检验。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384份,最后对回收的384份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专业调查问卷并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的,问卷要求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独立作答,调查问卷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信度和效度

经同质性信度检验,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46,表明调查的内容一致性好。经效度检验,其KMO值为0.811,Bartlett球形检验F=0.000,表面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后续分析有效。

(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

通过调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统计如下,见表1.

表1可以看出,从大四到大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人数逐渐增多,虽然大二到大一,人数稍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男女比例差异明顯,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这是由我校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因我校是师范类院校,且生物科学专业在我校属于师范类专业,故造成以上差异属正常现象。由于男女师范生之间的培养模式无明显差异,所以男女比例差异只是被调查者一个基本信息情况。

(三)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对“你对所学的生物科学专业满意吗”这个问题的回答,调查结果显示,有27.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60.4%的学生表示对专业的满意度为“一般”,8.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详见表2)。通过对四个年级学生对专业喜欢程度的数据分析,发现大一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存在明显的分化,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多数为呈现为“一般”。对“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坚持选择生物科学专业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50.3%的学生表示“一定会”(详见表2)。关于“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生物科学专业的”这个问题,高达68.7%的学生是出于理想驱使和家人推荐而选择修读生物科学专业,有11.2%的学生是因为自身高考分数限制无奈被调剂进入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详见表2),另有20.2%的学生是由于受社会舆论影响或者对专业信息的缺乏等其他因素而进入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数据分析显示,各年级因被调剂专业而进入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学生比例不高,其中大二被调剂专业的学生比例最高,为25.6%,大二学生人数也是四个年级里最多的,可能就是因为调剂进来的学生比较多。

(四)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

关于“你认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率怎么样”这个问题,36.2%的学生认为“非常高”,46.6%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仅有9.6%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详见表3)。其中,大一学生对就业前景的预期高于高年级学生,仅有17.2%的学生认为“很难”。对“你希望将来获得的工作是专业对口的吗”这个问题的回答,60.7%的学生表示一定会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工作,16.9%的学生表示对口最好,不做强制条件,另有22.4%的学生表示不重要,有工作就好(详见表3)。对“你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什么要求”这个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要求毕业后能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其中,大一学生对能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期望远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在对生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的选择上,学生认为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主要的集中在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公务员三个行业(详见表3)。选择做一名教师的学生之所以高达81.0%,一是可能有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师范生毕业只能当老师;二是受自己专业学习的影响,师范生都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参加了较多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多都参加了微格训练和教育实习,就很自然地把自己定位到教师行业;此外,一部分学生身自己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

(五)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专业价值的认可情况

在对生物科学专业社会地位的认识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3.8%的学生认为生物科学专业对促进社会发展的贡献“非常大”和“较大”;认为加强生物科学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学生占89.1%;47.9%的学生认为生物科学专业在社会价值“很高”,25.8%的学生认为生物科学专业社会价值“一般”,仅有5.7%的学生认为生物科学专业没有价值(详见表4)。

三、调查结论

(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

通过对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大一到大四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就业意向以及对专业价值的认识等调查发现,目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很高,而且高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低于低年级。原因可能是目前全国普遍性存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差、就业前景不乐观的问题[2]。

(二)影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在选报生物科学这个专业时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或者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导致就读生物科学专业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这个专业也并不适合自己,对专业认同不够稳定。这样就导致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高、积极性差,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怀疑自己,否定这个专业,这部分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认同度就会普遍低。

2.就业前景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认同感要比低年级的低。一方面可能是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太过广泛,包括动物、植物、生态、食品和微生物,由于学习面太宽太泛导致技术不精,专业不专,竞争力就相对弱;另一方面师范生就业本身就受限制,尤其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生,调查结果显示有78.6%的学生就业方向都希望从事教师行业,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只能是初中、高中生物老师,然而,人才市场对生物教师的需求量并不大,这就导致供过于求,就业压力大;此外,生物科学“周期长”的特殊性使得生物产业发展缓慢,对人才需求的动力不足;而生物行业“全球化”的特点又对专职研究技术人员有较高要求,一般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这就造成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明显不足[3]。

四、增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对策措施

(一)学生层面

1.树立正确学业观

学业观就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态度和认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前景[4]。大学是人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既然选择了生物科学这个专业,就应该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既选之,则学之,摆正心态,正确处理学业与专业的关系,珍重自己的学业,就该学得其所。

2.做好自我定位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要分清楚自身优点与不足,认清“我是谁”“我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干什么”等问题,更要熟悉生物科学这个专业,不管是选择当一名基础教育生物教师还是要成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实用型人才,都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人生追求,将个人的发展和生物科学这个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去实現自身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3.做好学业规划

在生物科学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个人能力和竞争优势。志愿当一名生物教师,就要在掌握精深的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做好试讲试教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适当加强数理化等学科上的学习,做到多学科融会贯通,才能在授课时游刃有余,在教育发展事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校层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任课教师在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加强生物科学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必须对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以及师德作风严格把控,不仅让学生尊敬,还要让学生喜欢和爱戴;加强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推行导师制

导师制能够有效地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目标、工作意向等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这样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5]。针对生物科学专业涉及多学科这一问题,我们在强化生物科学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导师制,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一段时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意向选择导师,促使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向目标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将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精、专业素质高的精英人才,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3.做好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首先,生命科学学院可以组织生物科学专业交流会,邀请生物科学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或者高年级的优秀学生骨干到会场,为新生讲授自己的大学生涯的学习和就业规划,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科学专业的热情,另一方面给新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一个参考,有助于新生自我定位。其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意识和职业选择的方向进行有效的辅导,对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行详细的分析,解答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方面的困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并给出意见,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功就业。

此外,为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校要加强本科生考研引导。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性科学,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到生物类高收入工作。所以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考研深造,不仅可以使考研的学生获取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成为高层次的生物专业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王卫卫,胡正海.21世纪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2,44(4):12-16.

[2]杨燕,李国婧,王瑞刚.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分类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100-101.

[3]牛颜冰,温娟,王向英.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思考[J].高教论坛,2016(1):24-27.

[4]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5]姜成,申晓慧,吴恒梅,等.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9(3):200-202.

(责任编辑:王义祥)

作者:宋春草 廖婧 刘芳 唐梅 彭言劼

第三篇: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摘 要 从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实施“课程思政”改革与示范、加强专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改革 实践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Bioscience

HAN Zhanji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近几年教育部批准的一个特设专业,专业代码为090109T,学科门类归于农学的植物生产类,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或农学学士学位。塔里木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于2005年获批,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自治区重点学科(高原学科)作为支撑,依托的主干学科有微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二级学科。进入“十三五”后,应用生物科学专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7年应用生物科学专业获批为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基于该项目支持,开展了全面综合改革试点。

1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调整

塔里木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完成的,设置了4个教育平台,分别是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专业特色教育平台,加强和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培养目标实现矩阵。结合新疆产业优势的同时兼顾了生命科学发展的最新理念与技术,注重培养扎实基础又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在应用生物学专业制定之后,定期每年都会征求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任课教师、相关单位人员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建议和意见,适时调整和修正方案,以便使其科学发展也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使用的培养方案为2016年修订版和2018年微调版(从2018级学生开始启用),与原培养方案相比,2016年修订版和2018年微调版的培养方案主要是优化了课程体系,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部本科审核性评估专家的建议和意见,2018年微调版人才培养方案较之2016年修订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周次和学分,使之更能切合培养目标要求。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在学制方面,以4年制本校培养为主,同时利用对口支援政策,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如选拔优秀学生赴华大基因创新班(即“2.5+1.5”模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棉花班(即“2.5+1+0.5”模式)、对口支援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北京化工大学“1+2+1”、“2+1+1”两种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为“2+1+1”模式),通过这些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发展机会,也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上几种培养模式下,很多学生借助对口支援院校的平台顺利完成毕业课题、成功就业或考研成功继续深造,但也有个别学生没能把握好学习机会,或者不适应内地高校的学习进度和强度,荒废了时间和学业。鉴于这种情况,学院、系里面及时调整选派机制,适当压缩选派人数,优中选优,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在培养环节方面,建立了“教学-科研互促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技成果,丰富、拓展教学内容;依托科研平台,改善教学条件;依托科研团队及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推进实施大学生早找导师、早进实验室、早受科研训练的制度,从低年级开始通过科研导学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促进了科研项目的高效开展。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加入导师科研课题组,参与并申报大学生课外创新项目、各类大学生竞赛,通过2~3年的导师和大学生的指导-跟学,大学生可以独立撰写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报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撰写毕业论文,教学-科研互促效果显著,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在特色培养方面,结合学校开展的“一院一品牌”的学科竞赛模式,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生命科学竞赛、标本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竞赛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拓展专业发展思路,突出专业办学特色。

3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3.1 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课程体系设置中凸显地域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围绕环塔里木盆地的生物资源多样性特色,以及未来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沿,在“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基础上,设置了“专业特色教育平台”,该平台由专业特色课程组成,如生物资源多样性概论课程与塔里木大学研究特色“环塔里木盆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相契合;生物技术制药和生物化工基础课程与中办发[2017]74号文件赋予塔里木大学的历史使命,以及与当前形势下兵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另外,动植物学实习,都是以南疆特色动植物为对象,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能够给帮助学毕业后快速融入到新疆的生物产业发展中。

3.2 专业(基础)课改革

植物学课程改革中,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学时内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科研素质。植物生理学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微生物学课程的改革,是在创新创业导向人才培养背景下,通过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完善试题库和改革考核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微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已取得一定成效。真菌学课程的改革,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真菌学的基础理论,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真菌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实验和实践教学也专门进行改革,主要是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采用互换角色法开展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构建开放性、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并结合“第二课堂”,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3 “课程思政”改革

利用专业(基础)课主阵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等多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通过“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典型案例的筛选、思政教案的编写、思政思考题库及反馈机制的建设,教师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把思政元素有机地通过专业(基础)课载体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逐渐学会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应用课程知识技能解决生产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巩固技能、锻炼个人品质,升华精神世界,加深了对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的理解,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4 专业实践改革

主要是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争取支持,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出台了“塔里木大学毕业生在师市实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规范大学生实习,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鼓励学生走出去,到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锻炼。2019年暑假,从2020届毕业生(大三学生)开始实施,逐一落实每名学生的实习单位,并加强监管监察,使学生真正接触生产第一线,通过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5 小结

通过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实施“课程思政”改革与示范、加强专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培养素质过关、专业过硬的创新创业及实践型复合人才打下了较好基础。

基金项目:2017年塔里木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20101614);2019年塔里木大學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韩占江,王彦芹,李艳宾.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64-167.

[3] 韩占江,徐雅丽,王海珍,等.少数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7:166-167.

[4] 刘艳萍,黄文娟.《植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8:156-157.

[5] 黄文娟,刘艳萍,张玲,等.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植物学开放性实验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278-280.

[6] 张琴,李艳宾.创新创业导向人才培养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7:35-37.

[7] 李艳宾,张琴,夏占峰,等.创新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58.

[8] 徐彪,宋佳歌.真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8):143+150.

作者:韩占江

上一篇:家庭教育议论文范文下一篇:工艺流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