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后疫情时代人类与生物病毒关系的生态哲学研究

摘要:瘟疫流行史的本质是病毒变异史,而导致这种变异的最大可能因素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新型冠状病毒也是如此。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进一步改变人类对待病毒的态度。与病毒的相遇,是人类在学习、抗争致命病毒的同时,获取知识、发展进步的历程。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常常把生物病毒作为“假想敌”,却不知只有极少数的病毒是有害的,大多数不会让宿主染病,有时甚至对之有利。病毒不仅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也对生物学、医药学、农学、仿生学、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研究有帮助,如利用病毒可使其朝着对作物生产有利的方向发展;噬菌体可作为治疗某些疾病的特效药,将病原菌宿主裂解;现代仿生学还将“假病毒”的作用机制应用在机器学习中,加快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从马克思生态哲学的角度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实质上是人类错误的改造自然的方式,引发的世界性的生态危机。人类行为导致生态失衡,生态失衡则会导致各种异常现象。纵观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起初,新兴资产阶级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们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但在中后期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造成利己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等思想滋生壮大。在过分注重物质享受的同时,形成人与自然对立的价值观。生态哲学发展至今,已从宏观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细化到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为后疫情时代人类与病毒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后疫情时代,即疫情之后改变的、与疫情前不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疑需要转变思维,加强对病毒的研究,不仅是对其生物性的了解,也应包括其社会影响力等方方面面的了解,找到最佳的应对途径。本文从生态哲学角度出发,通过人类与生物病毒关系的历史考察,凝练归纳出不同文明时期人与病毒关系状态及其自然观,反思防控新冠疫情不同模式蕴含的生态哲学观,深入分析人与病毒的矛盾源头,指出人与病毒不同关系状态背后的自然观导向,综合运用生态哲学理论,思考后疫情时代人与病毒长期共生的关系问题,指出怎样的自然观是最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以及辩证对待人与生物病毒共生关系的应对路径。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疫情时代;生态哲学

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人类征服自然的活动间接导致生态失衡

(二)生物病毒入侵威胁人类生存正成为世界面临的新常态

(三)后疫情时代反思人类与生物病毒关系已成为各界关注的时代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进展

(二)国内文献研究进展

(三)几点评述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基本内容和创新点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

(二)基本内容

(三)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人类与生物病毒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人类与生物病毒关系的解读

(一)生物病毒的内涵

(二)人类与生物病毒关系的生态学理解

(三)人类与生物病毒关系的传播学理解

二、不同文明阶段人类与生物病毒的关系状态

(一)渔猎文明阶段:人与病毒原始共存

(二)农耕文明阶段:病毒有限传染人类

(三)工业文明阶段:病毒全面入侵全球

(四)生态文明阶段:人与病毒长期共生

三、人与病毒不同关系状态背后的自然观

(一)原始共存关系:敬畏自然观

(二)有限传染关系:抗争自然观

(三)全面入侵关系:征服自然观

(四)长期共生关系:和合自然观

四、人类文明史是人与病毒抗争的演进史

(一)文明的发展导致病毒日益走近人类

(二)病毒蔓延迫使社会防疫抗疫能力不断增强

(三)科技征服与病毒报复进入循环怪圈

第二章 新冠疫情时期人类应对生物病毒蔓延的反思

一、新冠疫情时期防控病毒蔓延的主要模式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群体免疫模式

(二)以日韩为代表的有限管控模式

(三)以中国为代表的全面防控模式

二、人类应对新冠疫情不同模式的原因分析

(一)群体性免疫模式形成原因

(二)有限管控模式形成原因

(三)全面防控模式形成原因

三、人类应对新冠病毒蔓延的分析

(一)理念性问题:消灭病毒还是与病毒共生

(二)公正性问题:平等关怀还是选择性治疗

(三)价值观问题: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生态中心主义

(四)治理方式问题:各自为战还是协同防控

第三章 后疫情时代辩证应对人与生物病毒关系的哲学依据

一、当代西方的生态哲学观

(一)大地伦理观

(二)敬畏生命观

(三)动物伦理观

二、中国传统的生态哲学观

(一)和合文化观

(二)道法自然观

(三)生命伦理观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观

(一)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观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三)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观

第四章 后疫情时代人与生物病毒长期共生的思考

一、后疫情时代人与生物病毒关系的特征与趋势

(一)理念上:有限认同

(二)态度上:适度尊重

(三)行为上:防控日常化

(四)目标上:长期共生

二、转变思维以确立共生理念

(一)从征服自然转向和合自然

(二)从科技至上转向生命至上

(三)从消灭病毒转向与病毒共存

三、构建生物病毒治理制度

(一)构建完善病毒教育制度

(二)构建完善依法治理制度

(三)构建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四)构建完善病毒研究制度

四、科学合理保护生物病毒生态领域

(一)适度开发病毒生态资源

(二)科学保护病毒生态领域

(三)自觉维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信息技术情境教学法论文提纲下一篇:变电站系统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