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哲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论《庄子》的哲学翻译

摘要:《庄子》不仅是一部词句优美的文学著作,更是一部思想深邃的哲学典籍。本研究意在探索《庄子》哲学的内容与框架,力求改进庄子文本英译的哲学性,志在推进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影响。《庄子》虽分为内、外、杂篇,且其中每一篇都有其自身的架构和逻辑,但全书却是一个完整的构成,具有巨大的哲学张力。庄书六万余言构建起的宏大哲学体系,无论在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中,还是在传统中国哲学的范畴内,都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以西方哲学的分析框架观之,《庄子》有本体论、知识论、价值论、语言观和生态观,学术之眼几乎无所不窥;以传统中国哲学的分析框架观之,《庄子》有境界论、心性论、功夫论和政治哲学,学术之触几乎无所不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挖掘,无论提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庄子》语言优美、文字生动,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恰因如此,今世也有不少学者和译者把《庄子》作为文学著作来对待。对文本学术性质的判断决定了翻译的视角,也影响着读者阅读的深度,仅从文学、文化的视角来翻译《庄子》恐难完整体现其思想价值。鉴于目前《庄子》英译本多为文学翻译或文化传播型翻译的现状,当代的译者应进一步探索以哲学翻译的方式呈现《庄子》,向英语世界的读者和学人展现其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精义。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英译,译者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必须精准把握和深刻体悟,二是谙熟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思维规律,译本惟做到二者兼顾,方可能成为传世之作。《庄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典籍,以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指导其翻译更为可取。从内容上说,为了准确呈现《庄子》的哲学精要,译者应对原著本身进行深入研究,并全面综合史上各个版本的注疏来辨析其哲学含义;从方法上说,译本应充分体现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对存在争议字词的训诂考据来审慎确定词义,并运用正文中插入解释性文字,并与脚注、尾注相结合的标注方式,以提升读者对英译本的理解。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部分,其中介绍研究的起因、目的与意义、方法与框架、难点与创新点,并对研究对象以及文中涉及的基础概念进行澄清。本章回顾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庄书英译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对“哲学翻译”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章为庄书及其翻译研究。首先对庄子其人其书进行了区分,并解释了本文对研究范围的考虑;其次详细回顾了国内外当代知名学者的庄学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批判性的梳理、评价与借鉴;最后着重总结一个多世纪以来《庄子》的英译史,对每个译本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简评。第三章对《庄子》现存英译本翻译视角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通过认真对比研究与案例解析,阐述为什么现有译本的视角难以传递庄书的哲学思想内涵,以及哲学翻译何以能够成为庄书的“英译之道”。本章对“哲学翻译”的定义、必要性、方法论以及中西哲学视域融合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讨论,也解释了哲学翻译可能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超越。第四章与第五章是一个有机整体,意在通过现代哲学体系的范畴,对庄书思想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以总结庄子哲学之独具中国哲学特色的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相同或相异的旨趣。第四章从西方哲学范畴出发,着重讨论了《庄子》的“道无”之本体论、“心彻为知、体道为真知”之认识论、“无用之用”之价值论、“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之语言哲学、“天与人不相胜”之生态哲学等内容;第五章从中国哲学范畴出发,具体探讨了《庄子》的“逍遥、无待、游方外”之境界论、“安化、无情、齐生死”之心性论、“心斋、坐忘、养生主”之功夫论、“至德之世”之政治哲学等内容。第四章和第五章结合中西哲学的框架与特点,尝试探索与建构《庄子》哲学的独特框架,并从庄书中选出了部分代表性的片段,对比现有英译本的优点与不足,给出笔者的最新译本,力求以哲学翻译的方式更好地用英文呈现《庄子》哲学的内容、体系与深度。第六章为结语部分,对《庄子》的哲学翻译进行总结评价,并指出了哲学翻译以及典籍翻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庄子》哲学;《庄子》英译;典籍翻译;哲学翻译

学科专业:中国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基础概念的厘定

第四节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难点与创新点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庄子》英译研究概述

二、哲学翻译研究概述

第二章 庄书及其翻译研究

第一节 庄子与《庄子》:源的真实与流的真实

第二节 国内庄学研究

第三节 英语世界的庄学研究

第四节 吐故纳新:《庄子》英译史

一、《庄子》的早期翻译阶段

二、《庄子》的广泛翻译阶段

三、《庄子》的深入翻译阶段

第三章 哲学翻译:《庄子》英译之道

第一节 《庄子》现存译本的视角及其不足

一、文学翻译视角的译本

二、文化翻译或文化传播视角的译本

三、哲学翻译视角的译本

四、对比研究与案例分析

第二节 哲学翻译:视角与框架

一、超越以西释中,警惕矫枉过正

二、中西哲学的视域融合:寻找相同或迥异的旨趣

第三节 《庄子》哲学翻译:必要性、方法论与困境

一、必要性:《庄子》的哲学张力与典籍重译

二、方法论:“溯本求源”“以史为鉴”

三、困境与超越:译“道”

第四章 西方哲学范畴下的《庄子》及其英译

第一节 《庄子》本体思想及其英译

一、《庄子》本体思想:“道无”

二、文本英译

第二节 《庄子》知识论及其英译

一、《庄子》知识论:“心彻为知、体道为真知”

二、文本英译

第三节 《庄子》价值论及其英译

一、《庄子》价值论:“无用之用”

二、文本英译

第四节 《庄子》语言哲学及其英译

一、《庄子》语言哲学:“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二、文本英译

第五章 中国哲学范畴下的《庄子》及其英译

第一节 《庄子》境界论及其英译

一、《庄子》境界论:“逍遥、无待、游方外”

二、文本英译

第二节 《庄子》心性论其英译

一、《庄子》心性论:“安化、无情、齐生死”

二、文本英译

第三节 《庄子》功夫论及其英译

一、《庄子》功夫论:“心斋、坐忘、养生主”

二、文本英译

第四节 《庄子》政治哲学其英译

一、《庄子》政治哲学:“至德之世”

二、文本英译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上一篇:上市公司资金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合同法律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