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报告

2022-08-27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只有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才能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工作中顺利进。

下面就本校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建设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一、加强领导,把信息化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及时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体制:1领导层面: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专职教师等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协调,并制订相关制度。2管理层面: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部门按各自职能,突出抓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工作。我校还专门设立了“信息技术处”这一中层职能部门,配备精干力量,以加强管理。3参与层面: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二、学校园网数字化硬件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各处室级部配备公用办公计算机,并在部分处室配置打印机,充分利用校园网一这平台将各处室级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学校购置数字化电子图书馆一套,计130万册图书,并接入校园网,使全校师在工作学习之余,通过校园网浏览阅读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强大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案、教学方法指导、论文等,并将寿光市教育网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学校充分利用FTP服务器方便宜操作的优势,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学校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内容涵盖学校管理、网络资源、电子图书、信息发布、知识资源及电子图书等内容,为学校管理、师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5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学校各教室、办公室全部设有网络端口、提供一台公用计算机和打印机,并设置专业服务器,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6电子实验室建设 (1)计算机教室系统

在原有设备基础上,2007年9月,学校新购置高档海尔品牌计算机30台,组装服务器一台、教学用机一台,保证了计算机教室和高效运行。

(2)多媒体教室系统

学校设有高标准多媒体会议室、公用多媒体教学教室和多媒体教学班共9个,配备教学用机、投影设备各一套,并接入校园网。

三、数字化校园软件建设

1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数字化手段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注重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一线教师人人掌握了现代教学教学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全技术用于办公和教学。

2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寿光市教育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利用数字化段教学的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化设备优势,在教学培训中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培训、技能大比武,网课评选项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3开足开全课程,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1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并提供网络在教师指导下健康学习,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校数字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设备的应用更加科学化,实际化,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学出现质地飞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数字化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的融合,学校将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硬件设备,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保障。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学校,真正实现我校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

第二篇: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期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前我国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已经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把信息技术引入了学校管理,国内的一些先进学校也正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整合的步伐。教育在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的同时,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日渐完善的网络新技术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可以预见,国内的各学校现代化管理将很快走上数字化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为学校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环境,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管理跨越式的发展。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已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目前我校在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现正以校园信息化促进校园数字化,并已基本具备了“数字化校园” 建设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方法与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条件。因而适应时代要求,加快我校各项信息平台的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将为深化我校的“十一五”期间的新课程改革提供进一步的契机和动力。

二、 课题组成员介绍

本课题的负责人屈金虎同志,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曾经主持并完成省立项课题3个,市立项课题3个,泰兴市名校长,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

本课题其余的主要参与研究成员,均为我校教学的骨干教师,分别参加过省级和市级课题的研究。他们基础扎实、乐于思考、勤于动笔,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市教坛新秀4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功底。这将给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学校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管理效益。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课堂教学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教师培训效益。

四、研究过程

(一)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数字化校园构建成功。

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学校又新添置服务器用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2007年,学校购买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软件,2008年根据实验小学开放日的需要,学校又购买了白板设备,构建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时还购买了图书、实验管理软件,实现图书、实验器材的信息化。

(二)建章立制,提高数字化校园研究实效。

随着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大力投入,为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学校由教科室牵头,课题组实行制定了《大生小学课题研究制度》、《数字化校园教师学习制度》、《数字化校园研究先进个人评比制度》等,在每学期初的例会中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学期末根据规章制度评选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以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提高研究的实效,以评选先进个人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促进课题研究的进程,能打造出有特色的、有个性的研究型教师。

(三)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运用能力。

1、为教师搭建信息技术学习平台 (1)重视学习。

在学校完善电教资源的基础上,课题组特别注重教师的学习。每次利用例会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一到两篇理论文章,并根据学习内容引导教师填写好实验日志,要求教师每周学习一篇专业文章并做好摘录。同时学校每双周向实验教师推荐学习书籍或优秀的学习网站等等,通过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2)注重培训。

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学以致用”的培训思路,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信息化培训。首先是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技术辅导,今年我们专门从南京请了白板技术应用专家来校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现场讲座以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是进行推广普及培训。有课题组实验成员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讲座,每月一次,从简单的文字操作到动画设计和网页制作技术等等,努力实现全员提高的局面。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的使用”、“课件制作”、“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使用”等多项内容的培训。现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能达到独立制作电子教案、编制试卷,部分教师能制作学习网站,部分学科及年轻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在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网上教研和网上备课,因不受时间的限制,也逐渐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应用。

(四)重视数字化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水平。

1、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学校努力将数字化管理应用与各项管理中。要求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图书室、各班级实行数字化办公。努力通过各种软件优化自己的工作。如今学校监控管理、排课系统、学生档案、物资管理、学生借阅登记、班级家校通工程等等都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大大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成果共享。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自己动手建立了学校资源库。每位教师都要向资源库上传资料。教师在办公室和班级可以直接通过上网利用这些资源。除建立学校资源库外,各学科组(年级组)又结合学科特点建立了学科组(年级组)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和反思、教学录像、教学叙事、课前准备(文字、图片、声像、练习题等)、作业设计、学生作品、学生评价样表及使用说明、练习题等。

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各位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班级主页,通过网页打造教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首先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要求教师积极用好现有的数字化设备,努力优化自己的电教设备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每学期的课堂教学评估电教设备的使用都作为评估一项,努力通过常规的信息技术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是数字化进课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并利用时间有教师自己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五)关注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1、让学生走进数字化校园平台,利用网上资源学习。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上的题库功能,学校老师添加了大量的习题供学生选做。学生能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及时练习,并通过网上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

2、让学生带着所要解决的问题到网络资源去寻找资料,分析、过滤、重组这些资料,并和小组成员一起将观点汇总,得出正确结论。最后制成学习专题网站,发到学校的校园网站上,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学习。

五、研究成果

数字化校园平台在我校的广泛应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变化之一: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明显提高。 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现代媒体,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能排除现代媒体所发生的故障,能指导其他非研究人员进行现代教育媒体操作。

变化之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变。 教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的优势,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等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设置不同类型的按钮,可以随课堂要求任意进入某一个问题并返回。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提问,多安排一些让学生能努力“跳一下能摘到的苹果”,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通过思维获得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目的。除此以外,各科任教师在校园局域网平台上都设立有自己的“答疑信箱”,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答疑信箱”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予以集中或者个别解答。

变化之三:带来了培训方式、教研方式和科研方式的改变。 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校本教研。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体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全方位、大容量、立体化、零距离、共享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改善了学校少而单一的教学软环境,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开展校本研究创造了条件。

老师们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为把握教材作好铺垫;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课堂实录与点评”,组织开展“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观看课堂实况录相或利用教师曾经施教过的课例,围绕某一典型案例,让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

变化之四: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得到拓展。 在网络资源运用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为我所用,为我适用”的方针,反对机械的照搬和模仿,而是注重和自身教学实际的结合。其基本步骤为:资料采集----精心整合----小组复议-----完善整理----实施教学----教学反思----成果上传——资源共享。通过课题研究,开发了无穷的空间,提高了丰富的资源。

变化之五:信息化使培训管理从终端向过程发展。

学校特色日趋明显,“五大品牌”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发挥创造力,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本校的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校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各部门使用数字设备的利用率逐渐提高,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的力度不断加大,水平在不断提高,管理也越来越优化。

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的研究,促使学校从实验开始,老师们学习了有关课题的理论、课程改革的理论,丰富了理论基础。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改进,提高了教学水平。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体会、论文,除了在校数字化校园平台上构建了大量资源库外,还在省、市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像袁向军、封文娟等老师在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说课比赛中分别获

一、二等奖。

六、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1、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能力有高低,不能很好的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今后我校在对教师培训时,将分层次的进行培训,让每位教师能更好的掌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应用。

2、在课题研究中,理论层次上升不够。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虽然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但是上升到理论层次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写论文,做理论研究的能力不够,学校在这方面将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3、经费不足。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但时经费仍显不足。一是学校的服务器还不够;二是教师的办公电脑不足;三是学校没有经费实现班班通。

在今后的研究征程中,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的效果,发挥课题的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教学,为早日成功结题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三篇: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背景评述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当前已建好的数字化校园的中,大多以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功能为重,学生在数字化校园中是被管理被服务的被动角色,学生感受到数字化带给他们的变化并不明显。从精神层面讲,学生几乎感受不到数字化校园带给他们的方便和幸福感。经过调查:学生只知道,老师可以通过家校通和父母取得及时沟通,有的同学甚至不喜欢老师经常发信息给家长“告状”;学生还知道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站得到展示,能展示的学生很自豪,大部分没有展示的学生有几分羡慕,更有几分落寞。没有完全发挥数字化校园所能带给学生精神上的幸福作用。而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目的,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与现在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还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幸福成长。

2、本课题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幸福成长。

“数字化校园”平台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交流互动,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中个性化得到了发展,获得自我个性化发展的幸福。 2)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依托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设备接受教育,参与探究, 参与管理、对加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增强主人翁意识,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人,成为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人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学生也有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幸福。 3)数字化校园可以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可以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为学生创建发展个性创造的空间,让所有学生享受到精神上的幸福。

4)数字化校园,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提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让教师为学生的幸福成长献技献力,同时教师也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2、研究价值。

1)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只有40%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且为了学生学习成绩,家长平时也不允许学生用电脑。在家长和学生的眼里,电脑就是上上网网,打游戏,甚至还导致学生沉溺于网络,影响学生的学习。最终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幸福。基于此现状,本课题的研究有以下价值:

a.拓展学习空间:数字化园使教室这个教育单元从传统意义上得以提升,网

络环境、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成为教室教育内容之一,教室的开放性更加强大。 b.拓展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 校内教育时间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学,更可在家学。

d.拓展学习方式和内容:数字化校园可以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

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以上四点都是让学生在学习时间,空间、内容上不受限制,让学生个性化的

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个性自由的幸福,同时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孩子的动态,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家校携手,让孩子幸福成长。

2)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生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展示自己的

机会很少;孩子与家人、社会的沟通机会和方式也很少,甚至羞于和他人沟通。基于这样的现状,本课题有以下研究价值

a.为所有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除了校园之星、荣誉榜等表彰优秀学生 的栏目外,在很多版块中设置一些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栏目:比如 “学生作品集” 栏目:只要学生愿意,就可将自己劳技、美术作品拍成照片上传;如“你一言我一语”:学校征集餐厅节约粮食标语,人人可以上去写一句自己觉得好的标语。总之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享受展示自我的精神幸福。

b.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在版块中预留一些栏目让学生管理,学生可

以自己设定主题,让全体同学参与,让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的同时,享受着成年人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多一份责任。完成之后享受着幸福的成就感。

过论坛,还可以通过邮箱与老师、家人、同学沟通。让当面难以讲出的话用文字来表达,既达到了交流沟通的效果,也能达到家校互通,共同营造学生幸福成长的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适合“学生发展,幸福成长”的、功能完善的集网

络通讯、信息服务、教育教学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好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和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学重要的途径,更是为学生发展、幸福成长提供基础服务的必要条件。

2)结合学校,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版块合理的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 园网站。

和个性化教育的内容的系统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提高的幸福。

b.建立与老师、同学、家长、社会沟通交流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交 能力,让学生心理阳光健康,让学生体验到心理的幸福。 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精神上得到幸福。

d.建立相关的学生负责管理的版块,助推学生管理能力的增长,增强主人

翁意识和责任心,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社会人所拥有的权力与义务,有一种成就感 的幸福。

3)依托“数字化校园”,走进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

观念转变,推动教师教学手段改变,助推教学能边提升,于无形之中形成现代化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奠定有力基础。

4)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让“数字化校园” 切实起到服务于学生幸福成长的目标。

2、研究内容

1)学生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对本校学生进行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a.学生网络幸福感现状及学生对网络幸福的理解; b.学生想往的网络幸福; 生的正确提议。

d.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择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管理能力提高,并 能让学感受到网络幸福的版块、栏目。

2)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幸福成长、功能齐全的“幸福平台”。

娱乐活动,网上交流学习互动,以展示学生风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的主题交流活动,如计算机绘图作品比赛、flash动画设计比赛、网上学科知识竞赛、一起寻找学科学习素材、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等交流互动活动。

d.开设德育交流互动频道,融合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内容,

结合学生及班级实际,在网络平台中开展德育教育,学校定出主题性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将心得体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材料、网络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让所有学生参于讨论。

e.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学生博客、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等形

式开辟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网内容建设,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在展示自我中体验幸福。

f.让学生在校园平台展示“幸福”。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 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幸福:一句幸福的话,一张幸福的图片都能表达学生的幸福。如学生们正在美化校园,学生可以说一句“我种的花开花了”、一张自己种的植物的成长图片、今天老师让我当“小老师”了等让学生觉得高兴幸福的事,让所有学生都有幸福可展示。

g.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校园信息发布平台,拓展校内外交流空

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局面,开设家校互动、校园信息等栏目将学校工作中要求家长、社会配合的内容予以公开,开通答疑、交流平台,在网上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探讨学校工作。全社会同心同力为孩子幸福成长而努力。 3)展现“数字化校园”对学生幸福成长的成果。

a.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师生转变教育、学习观念,快速学会利用“数 字化校园”这个幸福的平台沟通、展示、提高自己。

b.形成良好的“数字化校园”使用氛围,持续营造幸福的网络环境。师生积

极为充实“幸福平台”出谋献策、踊跃参与各主题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营造一个健康的平台环境。让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

自信心和综合能力轻松得到提高,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字化校园”这个幸福平台带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幸福。

3、创新之处

1)“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现在为“学生幸福成长”服务的理念上。 2) 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我机会,促进所有学生幸福成长。

3)让学生在参与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更

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校园成长元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经历。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良好人格。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并学习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了解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价值所在,为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良好的兄弟学校调研取经,向本校教师、学生进行调研,搞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校园,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设施设备和功能,能达到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3、实践反思法:依据研究目标和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定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中建设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

4、实践评估法:分析学校软、硬件建设现况、学校师生特点、网络应用情况等,通过实践应用分析、评价“数字化校园”在运行中的效果。

五、本课题研究思路

1、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把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整合为一体,并融合到校园网络管理后台系统中。使用学校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实现有机统一,有效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创造基本条件。

3、在建设与实际使用中,一切以“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为核心,通过对学生使用效果调查、分析,不断改进。并根据学生“幸福成长”需要,开发新版块,不断充实校园网站。

4、管理制度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发展、教学管理、学生幸福成长的一个平台,但是要 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 成长环境。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 结合学校实际健 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 , 使设备使用效益得 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用户使用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认真学习《鄞州区201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方案》,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商议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月),根据课题方案,按计划展开研究,定期研讨实践的成败得失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所需改变项目及项目的内容,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反思、改进、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收集、整理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完成研究报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提炼研究成果,及时撰写总结、论文。

七、本课题的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施,促进校园内数字化设施设备有效融合,合理使用, 并为学校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做出贡献。

2.形成有本校特色的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形成研究 课题报告。

3.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让“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可持续 发展。

八、课题完成可能性分析

1、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200

9、3第228期,第69页《信息化让一所普高中走向成功》 2)基于数字 化校园的学生工作

2、主要参加者介绍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单位条件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初中,还未创建数字化校园,随着办学条件的改进,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对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性。在创建过程中,以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指导和推动,会使我们的创建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经费保障

经费保障:学校计划投入规模庞大、充足的专项经费,并且对经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估计分配。

第四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中期评估工作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中期工作报告

2006年8月,在结束了江苏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申报了全国“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并得到立项批复。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在学校和市电教馆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质、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课,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每年暑假都选派网管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区市、省组织的有关培训;其次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以张贴海报的形式,每周对师生进行开放式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如班级网站培训、常用工具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资源库建设培训、教师博客等培训。

通过培训,培养出了一批拥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熟练应用能力的骨干教师,各学部均有一至两名信息员帮助教师处理信息技术中的各种问题。其中吴老师获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系统管理员资格证,并被聘为区小学教研网站信息管理员和全国教育网站查询互动系统研究员,老师获全国少儿计算机应用教师资格证,老师取得江苏省“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全校适龄教师100%通过了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考试,部分青年教师能制作网页,绝大部分教师能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课件进行教学。为课题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二、领导重视、制度完善,为课题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本课题组组长校长为中学高级教师,对教育有相当的造诣,在常州市教育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我校现已结题国家级创新教育研究课题在全国颇有影响。课题主任为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主持过电教和科学两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执笔撰写了该两项课题的方案设计、阶段报告及结题报告,有相当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精选了16名各学科骨干教师,本科有11位,小学高级有12位,平均年龄31岁,都参与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学校制订或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如《学校教育科研规程》,以此规范、指导学校科研工作;《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考核条例》,采用月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学校关于课题研究成果奖的实施办法》,分级奖励对科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构建了科研活动积分制。学校为了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工作,平衡付出,开辟了考核“特区”,拨出专款对课题组成员按积分多少进行奖励。

三、不断健全完善课题研究组织结构和网络

课题立项后,我们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课题组成员几个人的事,它涉及学校的每位教师每位学生,甚至是每位家长。所以我们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该课题中来,进行草根型课题研究。同时,由于教育集团的建立、南北校区分开、工作调动的影响,几位教师不能正常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及时作了人员调整和分工,现共有十七位教师积极投入此课题研究。

由此构建了从校长室到各部门、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直至各班级的课题管理网络与运作网络。

四、学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课题研究的硬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6年我校对校园网络进行改造,添置硬件防火墙、服务器(2台),路由器等,并改造机房线路及内部规划。学校现拥有计算机近600台,学校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达1:8,多功能专用教室4间、网络教室3间,每个教室实现“班班通”,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或背投、实物展台、音箱及投影屏幕的安装到位,为工作满3年的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现有168台笔记本电脑,为每位教师配备数码摄像机。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安装到位,并多次向全区进行活动转播,如“六一儿童节”演出、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佳佳电视台主持人选拔大赛等等。硬件的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加强过程管理,课题研究过程具体化

本阶段,学校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系统,依托校园门户网站,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做到边实践边摸索与研究。

1、完善校园网建设。完成校园网的第三次改版,建立南校区网站,为学校信息传递、政务公开建好平台。沿用“学校概况、新闻中心、精文荟萃、精彩图片、教坛精英、师生主页、校园论坛、电子图书、备课中心、我要留言”等栏目,丰富和发展其功用。新建立了校区22个班级网站,十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教师博客,骨干教师个人网站,学生主页,各科室、各完小、网上专家库,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双语教学等网站也都在不断地更新。

2、校园论坛异常活跃。论坛开辟了宏观教育思考、新教育实验、教育随笔专栏、班主任论坛、双语论坛、教师之友论坛、学生论坛、家长论坛等。无论是新教师,都摸索着学会了发表、更新、回复、链接以及页面设置等,技术上有了零的突破,颇有一番成功的味道。不仅是在内网的论坛上,就是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上也建设了学校和各校区的专题帖。草根研究点燃了教育的热情,所有教师靠事实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知识,挖掘出教育主体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

3、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除了购买K

12、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电子图书等资源外,学校还有计划、有目的的自制、收集、逐步建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教师通过FTP、视频点播等方式共享教学资源,现有自制课件100多个,专题网站或网络课件30多个,精品课拍摄制作30多节,自制专题片十多小时。

4、在学校教育管理上,积极稳妥地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务、学籍、备课、人事、财务、校产、图书馆、实验室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办公的无纸化、自动化。现学校的各项通知都通过网络发至各校区学部,而学部开展的活动也都通过“校内新闻”栏目及时反馈到校长室。这种管理方式更加适应了集团化办学的需求,解决了教育集团管理中地理上的不便。

5、分级上好研究课。

我们将课题组与教研组挂钩,平时以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进行组内研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镇的研讨活动,而后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区级以上电教公开课,扩大研讨范围,交流与吸收校外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及教训。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严格做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严格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顺序开设每一节教学研究课。在研究课教学前,上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合理应用”“网络课模式的探讨”“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研讨”等;接着,在研究课教学过程中,上课教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中要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的亲身体验,课题组其他听课教师仔细观察实施效果,认真记录;在研究课教学后,教师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课题研究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概括出研究的结果,形成教学反思,引发新的问题,使研究具有动态性。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已经结束,通过研究,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感觉到需要研究的问题似乎更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重。今后,我们将广泛听取专家建议、开展交流,针对前一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改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有所作为。

第五篇:《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实验报告

沈阳市新民兴隆堡学校

丁 红 丽 2012.5.30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实验报告

21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有了跨越式发展,各国都通过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本国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也是如此。然而高度的发展也带来了高消耗,即使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也是如此。名目繁多的文件、试卷、材料需要消耗大量的纸张、油墨等资源。如何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减少资源的利用,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校园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是一种最佳选择。因此对于《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尤为重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重心就是“数字化校园”;本文通过对上阶段的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以及分析反思作小结报告,以试图反映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价值,并为下阶段实验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一、实验的情况

(一)实验的背景:

一年多来,我校教师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充实了现代教育理论,体会校园数字化平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具有的优越性。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校园数字化与课程有机整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直接面临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仍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为辽宁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一直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与建设,目前已迈入现代化、生态化、科技化发展轨道。学校拥有3个专用计算机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络平台和学校网站,每个办公室均配备了专用电脑,教师们基本实现网上办公。学校现有教学观摩用的多媒体教室3个,其中最新装备的1个教室内,多功能组合媒体设备转换便捷、功能齐全,多个无线话筒同时使用。学校教工阅览室订阅了150多种杂志,学生图书阅览中心也使资源丰富、条件优越、设备现代。

(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

1、本项课题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条件。一方面,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独立研究已经自成体系,尤其是学科教学。近年来,随着二者整合研究的逐步深入,也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还不够系统,但也已经很有指导价值。就本校而言,近

三、四年来,一直参与国家、省市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构造基于网络环境的“新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多篇专题论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省市各类竞赛屡屡获奖,广大教师已具备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实验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在组织、物力、经费、时间、设备等方面可以给予支持。 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为学校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计算机教研组长等。他们中,大多数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专业素质较好,学科分布广泛。基本上都独立主持过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参与过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课题管理经验。 当然,在本课题的主要还是确立全员参与的思路进行。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优良,平均年龄35岁;前几年参加的国家级课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此外,本次申报课题的主持人具有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经历和经验,在方案制订、客观调控、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

3、我校是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软件已达到省、市级标准;课题人员均已通过省市级的计算机培训,已掌握课题要求的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学校现已达到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各班实现了“班班通”,这对该课题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实验的准备

(一)、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总结目前的省内数字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并提出我们的体系结构。

2、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在一些实验学校进行应用实践,从而得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应用标准。

3、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学提高丰富的优质资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

5、通过本课题研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6.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实现日常教育管理自动化,如自动教学评介、自动学习评介和各种统计的自动化等

(二)、 实验内容:

1、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目前的省内数字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并提出我们的体系结构。

4、通过在实验学校进行应用实践,得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应用标准。

三、实验过程:

(一)、总体安排:

(1)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2)分类分头行动收集相关网站,了解网络资源,收集有助于学科教学的网站,并进行分类,构建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库。

(3)开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教学设计探索。 (4)根据学科的各章节特点,设计制作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课件 。

(5)进行课堂教学交流,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互相观摩。

(二)、具体步骤:

1、 组建课题研究组成员

本课题由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的副校长崔艳牵头,由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研究的管理员丁红丽主持,主要参加者为学校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

2、继续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1)继续完善和加强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以及系统软件平台等得建设;

(2)继续完善和加强运行在校园网网络系统上的应用系统; (3)继续完善和加强应用系统上的基础数据。

3、继续完善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1)继续完善和加强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校内信息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2) 继续完善和加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3) 继续完善和加强财务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保卫科管理系统;

(4)继续完善和加强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4、构建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

我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共有藏书4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达到了省级图书馆的要求。

四、实验分析及小结

(一)、实验分析:

一年来,通过学校领导和各位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尝试了多种试验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校园数字化,但在在使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会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继续完善和加强,最终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并要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最后根据研究整理出本课题的结论。

2、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实施之前、之中及完成一个阶段或周期的实验后,组织对实验对象的综合“前测”、综合“后测”以及各种单项测试,借此调查了解实验达成情况。

3、理论研究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探索构建高水平校园数字化的方式、方法,从理论上对课题成果加以论证,形成科学、客观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体系。

4、 观察法:开设实验教学观摩课,观察、分析自变量、相关变量及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掌握应变量的变化情况,积累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三)、本阶段研究措施:

1、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校建成了第三层的校园网、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网络计算机教室,给办公室和教师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班班通”,其它电教设备样样齐全。建成了学校网站,接入沈阳教育城域网;对内还开通了Internet连接共享、ftp、bbs、留言本、网络聊天室、电子图书等服务。校园管理平台,备课平台等。购买与教育教学配套的电教教材。

2、造就优秀的教科研人才 。

课题组教师先进的理念、厚实的理论修养、优秀的业务水平是课题研究的保证。因此,学校十分注重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

(1) 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 组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规范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 抓研究机构的完善。我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课题的开展,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 抓各环节的管理。认真制定好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落实各实施环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针对一学期的研究工作作好认真总结。开好期末总结会,了解研究中的得失,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3) 抓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完成业务笔记,常摘录,经常写些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等。对自行开发、制作的软件,要及时归于学校教学资源库。

(4)上好研究课,以活动促提高。每学期课题组老师都要上好两堂课题实验课。

(四)、实验小结:

1.加强领导,健全管理制度。本课题一开始就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该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从而确保把实验研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学校在加大投入,配备实验所需的必要的软、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进一步健全电教课题管理制度。首先采用聘任制的形式组建了课题组,学校分别与课题组成员签订协议,明确实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职责,设立奖惩制度;其次,组建了课题实验指导小组。学校特聘教育局有关领导、校外专家及本校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实验指导、评议研讨、评估总结等活动。再次,学校还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听评课制度、实验教师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行,使实验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理论武装,明确实验思路。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验教师是否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确保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增强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课题指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我们采用集中培训辅导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学习了《校园数字 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着重学习了有关《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等教育教学专著。课题组订阅了《辽宁教育研究》、《辽宁电化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报章杂志,使课题成员能及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和信息。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观摩了省前中电教专家开设的网络研究课,参观了各校电教成果展示,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来校讲课、指导,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设计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操作过程的培训,网络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教学的培训,明确实验的思路和操作要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实验教师做到:(1)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用得上;(2)各种正确的理论依据说得出;(3)成功的经验推得广;(4)自己的实验思路理得清。

3.深入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从学生层面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积累第一手资料,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于2011年11月和2012年4月两次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抽样统计。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网络的态度与效果,教学内容的呈示方式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新的增长点,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同时也暴露出现在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这正是课题研究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依据。

4.精心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精心设计教育实验的方法和程序,根据实验设计开展实验教学,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逐步明确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下一步研究的起点。在实验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开始前、进行中及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设计所确定的测试量表对实验班进行观察测试,构成实验“前测”、 “后测”。然后进行实验评估。将实验班测试结果列表统计,运用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比分析,验证假设,撰写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评估结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设计,开始新的实验。

(五)实验反思:

通过回顾和自评,我们也发现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1.师生的创新

教师实验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有些教师把数字化校园看成是学校信息化教学,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在课下运用了汇联平台就行了,思想和理念远远跟不上课题研究的需要。

2.平台的建设还有待完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如网络联系不到位,各部门联系不密切,各软件系统应用不得当等。

要完成整个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并能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也需要各个部门和各位老师的精诚团结。

上一篇: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下一篇:试验室述职述廉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