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2024-04-12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共9篇)

篇1: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ⅩⅩⅩⅩ实验小学,也期待你们给出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宝贵意见。

下面,我将从学校整体情况、校园信息化建设、网络教学开展、已获成绩和奖项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ⅩⅩ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材料。

一、学校整体情况简介

ⅩⅩⅩⅩ实验小学始建于1909年,1993年迁往现址。总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办公楼7幢,各种功能室齐全,内部设施配备完善。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二千四百八十余名,教职员工二百四十余名。学校牢固树立“经营战略”,核心精神理念是“爱”——让爱传承,大爱无边。坚持走“继承、借鉴、创新、超越”之路,坚持“超常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人格+情感+制度”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强化“习惯、礼仪、和谐、服务”的治学育人理念,凸显“快乐、高效、特色、服务”的知识传承理念,文化立校,特色强校,立足长远,面向全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学校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及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绿色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等。

学校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战略的眼光看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高标准配备配套设施,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设置了科学、科技、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室等专用教室,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的历史积淀性、知识传承性、时间衔接性和空间育人性,本着“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宗旨,努力做到“贯古通今,荟萃精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先后建起近百处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让学生“透过校园看历史,锦绣校园天地宽”。

学校成立“教师培训提高中心”、“名师联合会”,实施“5112”读书工程、“绿珍珠、红玛瑙、蓝宝石”教师分层全员提高工程、启动各学科“首席教师”、“校级名师”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激活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培养锻炼了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落实教师教学技能与信息化素养强强联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保障。因此,学校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设备投入,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根本手段,而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重要支撑。教育信息化为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而服务。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

ⅩⅩⅩⅩ实验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科技的道路上稳步发展,现拥有师生用电脑200多台,计算机教室两间、网络控制室一间、多媒体制作室一间,多功能多媒体礼堂一个,学生机房有计算机96台,行政及教师办公用计算机25台,视频捕捉卡两块,模拟录象机和数字摄像机各1台,数码相机3部。每口教室均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人手一台,均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教学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目标。其中师资设备、硬件设备、教师培训上了很大的台阶。1.师资配备

我校信息技术中心共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三人,兼职教师1人,分别侍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管理、机房管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竞赛活动组织等。组内教师团结协作、注重实践、讲究实干、技术过硬、各怀绝技,他们分别从事硬件维护、网络维护、多媒体软件教学制作、美工美化等比较高端的技术工作。

健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和设备使用规则,建立了校园网络化管理平台,成立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组,组织了全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开展了网络平台下的大规模听课、评课活动;期间协同学校课题组探索信息科技与课堂整合的路子,完成了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

2.硬件配备

学校目前拥有计算机教室两间(50台/间),网络控制室一间,多媒体制作室一间,多功能多媒体礼堂一个,学生机房有计算机96台,行政及教师办公用计算机25台,视频捕捉卡两块,模拟录象机和数

字摄像机各1台,数码相机3部。48口教室均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人手一台,均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学校设网络管理室一间,拥有服务器2台,建有数字化教学教研平台一个,拥有资源服务、文件服务、电子备课、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成长等信息,是一个功能比较齐全,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综合教学服务平台。

3.教师培训

学校在狠抓现代化一流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着手抓紧学校的软件建设,使这些现代化设备成为推进学校信息化教育和深化素质教育有力武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领导小组,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组的实力,以及青年教师积极进取的渴望,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先后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讲座、教育信息化论坛、网络环境下的听课评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展示等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评奖。

在学校正确领导、科学管理及规范的规章制度下,教师们积极学习电脑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运用电脑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备课、打印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室的设立,极大鼓励各学科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室成为教师们争抢的宠儿,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运用而日趋成熟。

三、网络教学开展

网络教育的引人入胜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网上学习不受时空和地

域的限制,充分发挥互动和交流的优越性,学习模式也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实现个别化的学习模式,又可以实现协作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检索的快捷性、方便形式传统教学环境不可比拟的。网络教育不仅使自主学习成为现实,而且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

ⅩⅩⅩⅩ实验小学学校为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建好、用好学校网站,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学习、研究阵地作用,办好“高效课堂理论探索”、“优秀课例”、“高效课堂论坛”“教育博客”等栏目,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依托学校网路办公平台,以“校视通”为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为教师间搭建互动研讨的直通车,实现 “不花钱”“不出门”就能聆听到专家报告、观摩到名家课堂,并在网上开展互动研讨、交流活动。并通过专题会、听讲座、观摩优质电教课、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渠道,使全体教干、教师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能力上的的作用。骨干教师和35岁以下的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加大教研博客和网上交流的研究力度,传递有价值的资料与同行共享。

全体教师通过参与体验各项教育信息化活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催化剂,不仅要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又要彻底改变教师们思想观念中陈旧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摒弃以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的传统方法,把老师们心目中的黑板变成白板,粉笔变成鼠标(或电子笔),让大

量的优质共享的电子教案、电子学件、电子课件、农远资源真正进入老师们的课堂。让每堂课都能闪烁出数字化的信息元素,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给他们学习带来的高效便捷。

四、已获成绩和奖项

待补充。。。

在已建数字化校园项目,ⅩⅩ七小从学校到各部门院系都设专门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学校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各部门的建设进度,促进各部门的数据融合,监督相关子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成效。

然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是一项技术性、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同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考虑技术可行性、资金可行性、拓展可行性等诸多因素。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我们ⅩⅩ七小发展的追求趋势。

篇2: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创建“市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排出创建日程,重点、难点事项及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并明确具体操作日程。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负责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与学校工作同规划、同计划、同检查、同总结。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在学校工作例会上,分别就创建工作进行过程性小结与评议,做到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信息网络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把数字化校园工作当作经常性工作来抓,提高了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目前我校校园新闻、通知都能通过网络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接收终端已经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有重要通知可以由广播室通过广播第一时间通知到学校各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建成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场所。学校定期购买正版杀毒软件,一机多装,分时升级,节约资金。配备配齐了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多媒体制作设备,专人负责保管、使用。

为了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我校目前配置了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和学校网站服务和校园论坛。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校园周边架设无线网络。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共有30台计算机,学生数为160人生机比达5.3:1,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多媒体教室1个,用于对外开放的公开课使用,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1套(包括1台数码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刻录机等)。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方便了老师们网上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拥有笔记本电脑并能熟练使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光有一流的设施,不用,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也只能是徒具外壳,缺少生命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了班级网站、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的建设、更新、维护,介绍有关教学软件的下载运行等;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进一步建设完善网站栏目,营造“数字校园文化”;进一步建设完善资源库,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校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发展。目前,全校所有班主任都能熟练维护班级网站的运行。大多数的教师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获得合格证书。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运用ppt软件制作幻灯片,会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学校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强大的资源库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教师们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学习服务: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各学科都能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收集资料信息,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增强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为学校管理服务:“校讯通知”发布办公信息、“校园新闻”报道校园事件、“管理制度”公示学校的各项工作规范与制度,“计划总结”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总结进行公示。内网上的“校产管理”是对整个学校资产进行统计,让老师完成在线报修,“协同办公”则是对学校平时办公的管理,如值日记录,代课通知,表扬批评等都可以在这里呈现。目前,学校主页交互性强,教师、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新闻更新速度快,网站点击率和认同率逐日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高速发展必由之路。我们在学校管理方面处处渗透出现代化办公的管理模式。

2、个人主页,展示风采

教师博客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博客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流和有效方式。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均在扬州教育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并号召教师在扬州教育上注册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鼓励各年级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鼓励教师在博客上撰写教育日志,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经验等,鼓励老师们参加博客大赛、论坛研讨。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日记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收藏也装进了博客。

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也建立了个人博客,同时也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写博客,从而突显了班级特色,增强了家校联系沟通,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

3、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的资料的收集整合,教师在网上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共享资源,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学校鼓励“语、数、英、思品、科学、音、体、美”所有学科逐步使用电子备课,使用网络组织教学、测试、拓展,日益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便捷的通道。形象生动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活力,丰富有趣的知识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4、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资源库,做到科学、有序地丰厚资源内容。

5、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滨湖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滨湖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篇3: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一、数字化校园的三个发展阶段

从教育转型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所用,为质量所依。我校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走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的初期阶段。我校建校初期尝试将幻灯片、投影机等技术设备辅助课堂教学,依靠单机、局域网构建学习环境。我校于1999年正式启动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入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等设施设备。

第二阶段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中期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2007年,我校率先提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走向纵深。同年,我校承担“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课题。基于多年的探索积淀与自身发展需求,我校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规划,并进行了SWOT态势分析,如下表所示。

第三阶段是以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的进行阶段。互联网时代,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走向了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2012年,我校荣获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校和江苏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的称号。2014年,我校成功加入了华东师范大学C20慕课联盟,进一步推进了我校数字化学习的研究。

二、数字化校园的三个升级

我校在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时,就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大障碍,学校要充分关注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人才升级:更新教师理念,提升团队素养

自2012年1月起,我校就开始派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前往山东、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学习。同时,我校还邀请了诸多专家学者到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专题讲座,并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师会议,安排5分钟一次的微培训,用“短、平、快”的方式向教师推广信息技术。

同时,我校新建了“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研究”等国家级、市级不同级别的数字化课题,凭借研究助力学校的发展。我校还组织教师阅读《大数据》《21世纪的学习方式》等专业书籍,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打开了教师的思路,更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2. 技术升级:创建数字环境,促进参与共享

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一劳永逸,必须与时俱进。新时代对教育环境提出了三大要求,那就是便捷、共享、互动。基于此,我校致力于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

第一,结合四种技术创建了“E学习体验室”,人手一机,智能交互。我校采用移动终端设备(iPad)、云计算(天仕博学习平台)、协作环境(QQ、微博、微信群等稳定成熟的社交平台)、游戏化学习这四种前沿技术构筑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参与分享。第二,规划数字化阅读体验馆,拓宽阅读空间,实现阅读的泛在化。我校数字化阅读体验馆内含未来教室,云电脑、云桌面实现了生生互动、生机互动的所有功能,液晶显示器上集合了高清摄像头、环绕音箱等设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使用体验。第三,开设校园直播系统,师生台上台下,交流和谐。第四,增加带宽,千兆覆盖,办公场所、教学楼无线上网,载体多样,教学便捷。第五,完善电子屏幕、文化发布系统等数字化宣传阵地,有限开放,无限丰富。

3. 平台升级:共创数字平台,便捷学习工作

我校创设了良好的基础网络平台,建立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平台,这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有力保障。首先,完善工作平台。我校多次改版校园网,从重美观到重结构,从重系统到重便捷,从重集成到重分析与内部OA数字化管理。其次,整合学习平台。我校创建了应用中心、社区中心、成长中心、智动课堂教学平台等,以其简洁强大的后端平台和便捷易用的不同终端平台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第三,用好公共平台。我校主动参与省“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建设,并使用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共创、共建、共享。

三、数字化校园的四个变革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数字化的学习,其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从“班本位”改为“人本位”,从“学科本位”改为“人的发展本位”,从“问答式教学”改为“合作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宗旨。

1. 教育理念的变革

2012年至今,我校承办了一次国家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两次省级课堂教学活动、一次市级E学习展示活动、五次区级E学习研讨活动。在与专家、同仁的研讨对话中,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 课程形态的变革

我校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实现真正的融合,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作了阐述,多学科、多领域竞先并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互动,从体系的角度重组数学课程、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重组语文课程、从综合活动的角度设计英语课程。

首先是从体系的角度重组数学课程。比如,我校数学组今年重点研究的是“计算的结构型教学”,组内成员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内容集体磨课,磨出乘法这一体系的一般模型,然后推广至“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等,而这一组课程推出后,部分二年级学生甚至已经能通过自主研究学会了多位数乘法。

其次是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重组语文课程。比如,我校“水”“埃及金字塔”“趣味识字”等研究课,利用任务学习单和一系列的闯关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借助优酷、问卷星、有道词典、学习光盘等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交流互动的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形成思维碰撞,从而领悟学习内容的特性。

再次是从综合活动的角度设计英语课程。我校英语教师以主题形式开发了“family系列”课程,包括家庭成员、家具、感受、饮食等教学内容;“club系列”课程,包括club运用、爱好、活动等教学内容,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将课程内容生活化了。

3. 学习方式的变革

云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端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搭建了桥梁。这些教育新技术、新手段以其生动性、直观性、选择性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碎片化学习。基于泛互联网时代“爆点思维”理论,按学科知识体系制作成多个微课,学生手持iPad,在全网覆盖的校园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了碎片化学习与泛在化学习。

第二,游戏化学习。游戏可以使学习更有趣,也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等高阶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语文课上的猜字游戏,学生随意点开一个方块,猜下面什么字,猜得越快得分越高。这样的游戏学习首先有助于学生学习字的结构,其次在想一个字的过程中,学生在脑海中复习了很多相关字,第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虚拟学习。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如科学课上,学生们运用“粒子特效编辑器”软件,有效模拟了雾、雪、雨、烟火、山崩地裂等各种特殊效果,从而对天气和地壳变化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第四,社会化学习。我校通过在校园网上建设上善学院学习平台,倡导社会化问答的学习方式。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同时,让学生参与打分、评论等,使最优的答案呈现在最上方,也方便了其他学生快速获取最有效的信息。

4. 教学模式的变革

随着我校数字化学习的不断推进,我们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数字化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数字化教学把媒体从原来的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数字化教学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于是,如何在现有背景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我校与北京天仕博公司合作时双方一拍即合的议题。

我们在公司方的技术支持下,提出了“iStudy”教学模式。把翻转课堂的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基础训练、课堂学习、巩固练习和课后反思对应我校课堂的“五个i”,即“iPreview (i预习)、iSelftest(i自测)、iEvolve (i演变)、iPractice (i练习)和iReflect (i反思)”。“五个i”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难度、层次递进的学习链,我校称之为“5i设计模式”。

iPreview (i预习)的研制体现出学习的导向性和识记上的简洁性。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目标,学生以教师的微视频指向为主线,运用iPad进行课前先预学。

iSelftest (i自测)的选题体现出知识的基础性和覆盖的全面性。微课学习后配有4至5题学习自测,题目“小、巧、新”,且关注递进、发散、聚合等关系。学生在iPad上作答,通过“i环境”将结果即时反馈到教师的iPad上,教师根据结果分析、调整授课内容及进度,并在授课时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拨。

iEvolve (i演变)的编写体现出例题的代表性和例题学习中的拓展性。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选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例题。通过对例题中相关问题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探索、思考和演变,教师对课上所要讲解的问题作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引伸。

iPractice (i练习)的选题体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本环节是供学生课后学习训练的内容,在编写中针对当前所学知识与先前所学知识的综合情况,在难度上逐步递增。通过学生的反馈训练,能使学生深入领悟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iReflect (i反思)以留空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后总结方法、提出问题和记录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4: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关键词】包装材料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1 《包装材料学》课程概况

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必修课、主干课。它是学好后续课程如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运输包装、包装机械、包装印刷和包装自动化等课程所必需的基础性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各高等院校本科生十分重视的课程。在包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2 《包装材料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路

(1)多媒体技术:构建各种典型包装材料成型工艺的视频与动画库,研制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建立包装材料学试题库,通过绘图、拍摄图片、录制视频文件、网络收集图片等使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课堂建设:将全部教学文件、教案、课件、相关素材均挂于网上,以方便学生下载和学习;在网络课堂上有相应的思考题、作业,方便学生课后练习。同时将相应的授课内容录制成微课,方便学生在课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

(3)网络信息应用: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技术、商业网站,了解包装材料在包装行业的发展应用现状,加强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理解和延伸。

(4)校园网电子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电子资源,查阅与包装材料相关的专业技术论文,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意识。

3 《包装材料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实践

(1)教学大纲及相关教学文件。制定新的更加适合课程定位的教学大纲。并根据新的教学大纲修订新的教学内容。基于对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等的分析,组织课程小组对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并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简了塑料包装材料和包装辅助材料等章节的部分内容,删减了包装复合材料的相关内容,学时总数由68学时调整为44学时。

(2)建立包装材料学试题库。建立试题库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建立了《包装材料学》课程的试题库。课题组按照教学大纲对各个章节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分别编写每章节的试题,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重点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的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的自身特点,确定其适合的题型,将其分别归入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计算和综合题等题型。

(3)建立典型包装材料成型的动画库。建立了典型包装材料成型和测试的动画库,包括塑料容器成型、塑料薄膜成型、玻璃容器成型、陶瓷容器成型、玻璃容器退火工艺,包装材料性能测试等动画库(图1)。

(4)建立包装材料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研制一套适合本课程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纸包装材料、塑料包装材料、金属包装材料、玻璃包装材料、辅助包装材料等多媒体课件(图2)。

(5)创建《包装材料学》重点课程建设网站。创建《包装材料学》重点课程建设网站,发布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参考书及文献资料库,各章的重要知识点、复习要求、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和部分习题解答,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和课件。

(6)建立课程教学录像。建立《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录像,包括在包装主要材料篇中制作:纸包装材料、塑料包装材料、金属包装材料和玻璃包装材料中重点部分的教学录像;及瓦楞纸箱成型、塑料包装容器成型、金属包装容器成型和玻璃包装容器成型等内容的教学录像工作。

(7)建立包装材料学课程微课教学内容视频。建立包装材料学课程微课教学内容视频,内容包括: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塑料包装容器成型、玻璃包装容器成型,包装材料性能测试等内容(图3)。

结语

《包装材料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文件,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宿丹华.论高校实验动画的教学模式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71-173.

[2]赵伟.浅谈数字信号处理重点课程的教学改革[J].成人教育,2012,(1):120-121

[3]丁静楠.关于高校Flash动画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5,(2):132-133.

[4]张本成,何清林,李柳柏.“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2006,(6):33-37.

[5]贺存锋.Flash软件在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地位[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6):110-111.

篇5: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汇报

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定位为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工作平台,为教师创造一个个性化的、高效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以改变原有的工作、学习、教学方式,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尽快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学校。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信息化规范管理。

在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情况下,科学管理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应有效用,优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我们建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正常有效得以开展,以制度保障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学校把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应用列入教学考核,并对学科教师提出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平时做好使用记录,供考核验收用。

二、抓好信息化常规工作,保证学校信息畅通。

从去年开始,我校就以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了改造,针对老网络的布局分散,管理难等不足,现在把网络进行了集中,统一布局建立了学校中心机房。改造后,楼与楼之间实现光纤连接,保证了网络的畅通。

我校将根据上级的要求,逐步利用城域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将教师人事、学生、教务、图书等各项管理系统相对集成,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的数字化。办公自动化方面,实现了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无纸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校产管理方面,我校也运用相关管理软件,实现了学校校产编目、入库、领用、调拨、报损、查询、汇总等功能。在财务管理方面, 我校也做到了正常使用相关软件对学校帐务进行数字化处理,使财务工作更加明细化、便捷化、科学化。

三、组织培训指导,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教师是学校信息化工程实施的关键,本学期通过专业培训、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3种方式,有计划地实施分层培训,为学校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和人才准备。专业培训,学校派出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参加学校网管员培训班。外出学习,学校经常派出老师参加各类学习,不断向先进地区的信息技术老师进行讨教。校本培训,学校通过全校性集中学习时间大力宣传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让老师们感受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引导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不断的更。组织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操作的培训,让每位教师多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保证了使用的经常化。组织学习多媒体制作方法,积极参加县级评比。

四、学生信息素养培训有计划

学生兴趣班要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编程、制作网页等等。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我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各项比赛,能在市县各级比赛中获奖。

五、建议

1、对信息化管理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尽快熟悉业务

2、可建立数字化校园QQ群,进行网上交流

3、去外地学习经验

白庄矿学校

篇6:实验学校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周村区实验学校秉承“崇德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向善至美、求真践行”的校风,以“追寻教育智慧,分享智慧人生”为目标追求,为师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营造环境,为“培育未来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世界眼光的复合型人才”奠基,建设让周村人民放心满意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将教育信息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创建“数字化校园”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下面,我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站在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高度,学校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把“信息数字化校园”作为特色建设方向,以实现“校园设施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教育决策与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教科研活动和师资培训信息化”等为目标,制定规划,稳步推进。

为保障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周村区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方案(2014年-2018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级干部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信息技术处及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学校分管负责人参加了淄博市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校长研修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认识。在全体教师会上,学校领导多次强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发展性评价,从而提高广大教师数字化教学办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构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平台

学校在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早在2000年,就已率先实现班班通,并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进行了尝试与探索,截止目前,基本配备如下。计算机教室3个(配备电脑210台),多媒体教室37个(均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数码投影、实物展台),任课教师达到笔记本电脑人手一机共147台,录像机1台,单反相机1台,打印机8台,复印机1台,速印一体机1台,多媒体报告厅1个,多媒体功能教室6个,校园音响系统4套。

数字资源库达1500G,通过周村教育网建有实验学校网站一个。已经投入使用的教育软件有“敏特英语”,“校讯通”等。

在职教师137名,学历达标率为100%。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77人,二级教师40人。其中学科专任教师122人,专任信息教师 3人。其中 45岁以下教师80人,35岁以下教师28人,45岁以下教师均取得市计算机中高级证书,在周村教育信息网“天村家园”开通博客的教师102人,在其它网站开通博客的教师约有 89人,建有学校博客群组1个,学科博客群3个,学科QQ群7个,成员112名。

学校建设的校园系统接入了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了任何一间教室和办公室都能够上网。学校建有校园网平台,后台存放于区教育信息中心服务器,动态修改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同时,学校依托市数字化校园平台,随时上传学校新闻、活动照片、视频短片、留言互动等内容,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及时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校园网络有安全杀毒软件等设施,做到有效隔离不良信息,防范病毒,并按时备份数据,及时维护设备。并做好防火、防盗、防雷等措施,确保校园网络安全万无一失。

三、加强培训,优化队伍,提升校园数字化的运行水平。

我校教师都能较熟练地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制作的电子教案在校内资源共享,并有部分上传到“学校网站”,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

我校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中青年老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数字化平台以来,有较好操作基础的年轻教师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并在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教师利用数字化平台制作了各具特色的个人主页,并在其主页上上传了学科类资源。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成果比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有多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校能通过网络组织教师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研活动,数字校园网站上的教研社区为老师们跨越时空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具备一定的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部分掌握了一定计算机运用基础的学生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我校师生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

我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信息化应用使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并在同级竞赛中获奖。

学校创建了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网站栏目齐全、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有专人负责各个板块的维护更新。学校还将通过校园网络等沟通互动平台与家长、学生建立了正常的联系。

学校开展了“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以“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和谐课堂,生成快乐课堂”为总目标,坚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坚定广大干部教师借助信息化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工作信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持续提高。教师能够从区教育信息网和相关资源网站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效的示范、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利用工作群、天村家园、研修导航、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等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学校按时选派骨干学科教师参加上级各种培训,在校内先后举行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微课制作培 训,开展了电子白板说课比赛、微课创作评选等比赛活动,以赛促用,注重积累,并及时将各类教学资源上传到“周村区教与学资源平台”。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我们将用更加敏锐的眼光,瞄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用信息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观念统领未来教育的发展战略,用现代前沿科技来构筑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美好蓝图。

篇7: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铁二处学校始建于1984年,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一年来,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办学品位逐步提升。如今数字化校园建设又给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动力,鼓舞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数字化校园制度建设方面。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有《铁二处学校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铁二处学校数字化校园工作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以及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

二、我校信息化设施配备情况。

我校接入中国移动10兆光纤,分别接入到每个办公室和教室,生机比28:1,师机比3:1,每班都配备了班班通长虹多媒体一体机1台。

三、学校网站建设情况,校园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建设情况。学校建有校园网,每班都配有广播,每楼层两头都有监控探头。

四、学校电子备课室、录播教室、微格教室等功能室建设情况。学校建有电子备课室,无录播教室和微格教室。

五、学校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情况

学校刚建好资源管理平台,但还没有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使用

还不够熟练。校园平台包括电子排课、学生管理、图书管理、网络备课、心理咨询管理、英语口语、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精细化等八个模块。

六、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及校本培训情况。

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能应用多媒体一体机熟练教学,教育局及学校多次对教师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七、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及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学校间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方的校本研修,配有计算机教师1人,电教管理人员2人。

八、近两年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

近两年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经费约100万元。

九、数字化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及成效。

学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有重要通知可以由广播室通过广播第一时间通知到各个办公室和教学场所;学校目前配置了2台服务器,分别用于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每个办公室和教学场所均有电脑,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

题能主动请教。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运用ppt软件制作幻灯片,会运用多媒体及科大讯飞教学软件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多位教师在市区多媒体教学比赛中获奖。

随着我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沟通了课内与课外;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篇8: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一、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含义

数字化校园最早是由美国一个大学教授在1990年首先提出来的, 其定义是:数字化校园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在校园网的基础上让学校的资源和教学活动全部实现数字化, 也就是在将一个数字空间构建在传统的校园之上, 使得现实的校园空间和时间维度得到扩展, 进而使得传统校园的效率得到提升并使传统校园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 最终使得全面的信息化在教育过程中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从而实现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得以提高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学校教育环境的数字化、学校资源的数字化以及学校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利用校园网及其应用系统而建设起来的小学数字化校园, 应该在校园里起着指挥中心的作用, 并同时提供校园各类信息的传递和服务, 以及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等活动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形成以学校的发展促进和带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助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现阶段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遇到的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 全国各地在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方面发展异常迅猛。从硬件设备来看, 我国小学校园的信息化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主要表现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速度非常快, 但是对各类设备和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效果却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整体的规划, 投资具有盲目性

由于我国小学的校园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再加之受到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使得对校园网的各项应用研究方面也非常缺乏。同时有些小学对自身的现状没有很好的认识, 对一些新技术和设备盲目的引进, 更有甚者在小学里引进大学中应用的软件, 使得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浪费, 也不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

2. 过于偏重建设硬件设施, 而忽视了对软件的建设

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 一般的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投入在软件方面的资金远低于硬件, 投入在教师和学生培训方面的资金就更加少之又少。学校在软件建设方面的投入主要偏重于各种应用管理系统方面, 比如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等。但是在学校在教学系统软件方面的投入就显得有点少, 不利于校园数字化对于学校教育方面功能的发挥。

3. 各类硬件软件应用不统一, 不利于信息共享

各类小学在校园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各个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 比如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是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都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应用软件, 使得这些系统间的数据不能充分共享,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数字化校园作用的发挥。

三、改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问题的策略

1. 准确定位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在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定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的校园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其办学的经费也是比较的有限, 同时也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针对这一情况,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其指导思想就必须是经济而又实用, 同时还要考虑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同步升级。在对校园网进行规划时, 不仅要对现有的校园网进行充分考虑, 同时还要兼顾学校未来的发展战略。比如说为节约学校的办学经费, 可以从学校众多的旧电脑中拿出一台作为播出校园节目的控制器, 这样就可以通过网络得到需要播放的歌曲, 就可以节省出来以前用来买CD播放歌曲的资金, 同时还可以将一个铃声控制的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并与校园网的各个电铃连接, 实现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等都使用电脑控制, 这样就使得学校的人力物力都得到节约, 并使得校园的文化也得到丰富。

2. 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为了实现校园网内的各类数据的共享, 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的形式来实现。在共享数据库里可以存储着学生、教师、办公等相关信息的具有统一标准的基础数据, 通过共享数据库来对学校里的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 并对各类数据的交换提供平台, 最终实现校园网内的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3. 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

为了使得数字化校园的效益得到很好的发挥, 就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的骨干型教师队伍。各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校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新课程相结合的能力, 使得教师从只是制作演示型课件转变到具备科学合理的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 进而发挥数字化校园在教学方面的优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小学校园里也正在积极的建设着数字化校园, 学校的各项工作和管理也都应用上了一定的数字化技术。本文通过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让数字化校园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小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 (02)

[2]苟朝霞.校园网信息系统整合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7 (17)

篇9: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我校(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秦淮区,始建于1907年,在2011年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也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实践。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高、建设难、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学校的高度,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必须坚持“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易维护性”的设计原则,甚至可以从一个区的角度对本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适当的超前规划。

1.先进性:数字化校园建设一定采用先进的思想、成熟的技术与设计方法,符合当前潮流与未来发展趋势,以便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具有长期使用价值。

2.实用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必须坚持实用的设计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的实际需求。在能够满足设计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以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3.标准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符合业界主流标准与规范,包括基础架构与各个应用系统、系统集成与数据整合,均遵循标准化原则,不依赖特定的网络、系统软件与硬件,能够部署并运行在各种主流的软硬件环境中。

4.可靠性: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并不像高校那样需要支撑多种工作环境以及需要进行强大的数字信息处理,并不需要对高容错性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也支撑着整个学校的日常管理,有必要使用成熟而有效的热备技术,以确保不间断运行,确保局部出错不影响整体。

5.可扩展性: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网络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冗余。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规则引擎简便配置即可快速适应变化、满足需求,能够做到简便快捷地完成校园整体或部分的硬件或软件升级。

6.安全性: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涉及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大量敏感数据,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在保证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安全。根据基础架构及各个应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与安全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7.易维护性:数字化校园的用户包括校领导、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必须坚持易维护的设计原则,确保结构清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简便快捷。

我校根据自身需要,在满足以上七点的前提下,对“数字化校园”的规划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A网络方面

校园网除了具备Internet的所有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功能:

1.所有教室多媒体设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教师使用。

2.具备远程监控能力,可以在指定电脑上查看每一个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并能够进行远程控制。

3.教师上课时能够通过网络实时播放各种课件、软件、点播VOD服务器中的视音频信息、点播教师自己机器内的课件;可以登录互联网进行教学互动;教师可将课堂内容进行实施录像,以便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估。教室内可以收看新闻、电视节目、录像节目。

4.具有完善的校务管理平台,并能有力地促进校园向无纸化办公方向发展。

5.具有完善的师生、家校互动平台。

6.校园内能全部实现无线wifi。

B校园广播方面

1.能够实现任意多点、单点、分区广播。

2.能够在不影响校园周边社区的前提下,在校园任何一处能够听清广播内容。

3.广播位置不局限于学校广播室,方便使用。

C监控方面

1.能够基本做到无盲点监控。

2.具有强大的夜视能力。

3.家长可以在家经由互联网通过授权查看任意一台摄像机准实时图像。

D中心机房方面

1.能够基本满足数字化校园5年内的需求。

2.具有完善的热备和一定的集群功能。

3.具备完善的有线、无线网络管理功能。

4.能够进行有效的、方便的管理。

5.具备一定的上网行为管理和防火墙功能。

通过分析以上具体要求,我校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A网络方面

通过对市面上现有的教室中控设备进行比对,选用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嵌入式网络中控。通过此设备,教师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所有设备均能自动打开,下课时,同样通过一个键,所有设备均能自动关闭并回收到位。并且,可以在远端通过网络对每一台教学设备进行控制,所有的教学电脑均与网络中心的存储链接。教师可以通过管理平台任意调用、上传各种教学用素材。独立建设一间网络录播教室,并对室内进行高规格的隔音消音处理,教师可以预约使用此间教室,教室内采用一台专用录播服务器,通过数个摄像机及麦克风对课堂情况进行实时录像、自动编辑,并上传至存储,教师或教研组均可课后调用供教研、评估。校务管理平台与学校网站结合,为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均预留了个人主页,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均可以通过授权登陆进行交流。校园范围内采用了24台瘦AP以及一台无线控制器进行统一的无线网络管理。(下转第14页)

(上接第19页)

B校园广播方面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我校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网络广播技术,及通过一台网络广播服务器,以及若干编码器,做到任意一点、任意多点、任意分区同时广播不同内容,并采用小功率挂壁音箱,以数量弥补音量,做到任意一点能听清楚广播内容但绝不影响周边社区。

但在施工后期的测试中,发现网络广播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延时现象(延时超过1秒),在操场上进行全校性的广播时,严重到使发言者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通过实践和摸索,采取将室外无线话筒接收端直接与室外解码器连接的方法,成功地克服了这个困难,目前使用正常。(并且在施工中,发现教室内用的网络广播解码器可以额外输入一路音频,将室内教学电脑与之相连,成功使广播音箱一物二用。)

C监控方面

目前市场上的监控有数字化监控以及传统模拟监控两大类,数字化监控清晰度高,但成本非常高,传统模拟监控成本低,但录像质量实在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通过比对、实践,我校采取了国产模拟摄像机搭配国产数字化硬盘录像机的模式,相当成功地解决了这个两难问题,通过数字化硬盘录像机录的模拟摄像机图像清晰度十分接近纯数字化监控,超过了进口模拟机的水准,而成本仅仅是进口机型的一半不到。而且每台数字化硬盘录像机均配备了LAN口,通过配置防火墙及VLAN,单独配备了一条10M外网光纤通道,将其内网IP映射到学校的公网网站上去,使我校每一位家长均能通过网站看到孩子在校的实时活动。

D中心机房方面

我校采取了压缩服务器数量,提高服务器性能质量的方法,舍弃每个学生机房配备一台低档服务器的传统套路,全校统一配置了3台高性能机架式服务器以及一台专用存储、一台行为管理设备、一台防火墙设备,通过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服务器的在线热备以及集群功能,由于虚拟化技术的特性所在,完全能够满足我校几年内的教学、办公以及校园服务的使用。通过与设备配套的管理软件,管理人员也能轻松地完成一定的网络管理功能。

在建设我校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有着很丰富的内涵,绝非仅仅连上网络、建造几个多媒体教室、使用一张IC卡给学生老师打打考勤就所能包含的。

“信息技术”、“网络世界”,从现代化的词间字眼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数字化校园更应该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一体化自动办公,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作者单位: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

上一篇:学生团员自我鉴定参考下一篇:成正比例的量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