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

2024-05-02

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精选6篇)

篇1: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

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掀起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为了解决高校数据共享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等问题,同时增强师生体验感,建设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尤为重要。以西安石油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对该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统一门户管理平台建设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

DOIDOI:10.11907/rjdk.161142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5-0143-02

0 引言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1]。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其“数字化校园”基础框架已见雏形,但是其现有应用系统由各部门分散建设,操作系统、开发语言、数据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2]。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共享,重复的数据录入也增加了教职工的工作量,严重降低了办公效率。

因此,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服务门户管理平台是学校全面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大平台建设能够推进学校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实现学校优质资源整合和优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

信息化标准建设

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是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的前提。

所谓信息化标准,就是在信息产生、传输、交换和处理时采用统一的规则、概念、名词、术语、传输格式、表达格式和代码[3]。其体系是立体的、结构化的,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编码规范、用户规范与信息化管理规程五大方面,其结构如图1所示。

信息化标准建设主要分为数据标准建设和代码标准建设。在建立代码标准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软件设计与开发规范》等,以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的符合学校校情的自定义标准。

信息标准建设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健全、完善的信息标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石,是各应用系统能够有机结合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三大平台建设前期,应落实信息化标准建设。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

在三大平台建设中,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是难点也是重点。数据交换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其成为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手段。数据交换能够有效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并且,稳定可靠的数据环境有益于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使得学校领导的决策有据可依。

各应用系统建设时期不同,构建技术不同,采用的数据库也各异,应用系统会因代码、标准不统一而导致数据质量差、数据集成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中心数据库,让各应用系统最新数据经抽取后存入其中[4]。

中心数据库能够与各应用系统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源。

公共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完成数据集成过程,该过程即为ETL,它是数据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清洗(Cleansing)、装载(Load)的过程,能够实现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库转化。ETL工具已较为成熟,西安石油大学数据交换平台选用基于商业中间件的ODI(Oracle Data Integrator)进行构建,平台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学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师生需要记忆的登录信息也随之增多,忘记密码以及输错登录信息的现象频繁发生,不仅对用户造成了不便,也增加了信息中心运维人员的工作量[5]。为有效解决学校各应用系统登录名和密码不统一的问题,着手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尤为重要。

该平台属于门户平台的身份认证模块,是实现多应用系统间单点登录的基础[6],为门户实现一站式登录提供支撑。单点登录指用户使用单一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时,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直接将登录信息与信息库的用户信息作对比,进行身份认证,认证成功后生成认证标志返回给用户,用户持有该标志去访问门户中集成的经统一身份认证过的应用系统,该应用系统同样校验认证标志的有效性,当相互交换认证信息验证成功后,自动登录到要访问的应用系统中。因此,师生使用一套用户信息便可访问多应用系统,这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操作,也减少了用户信息运维管理工作量,提升了系统整体安全性。统一服务门户管理平台建设

服务门户管理平台是三大平台中直接展现给用户的部分,该门户在建设时不同于早期的新闻门户,除具有新闻通知等信息发布功能外,还顺应时代潮流,增加了与服务相关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增强用户使用感,提升用户满意度。

将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如OA、人事、教务、邮件、研究生等模块采用松耦合方式集成到门户网站中,并抽取如校园卡查询充值、OA待办事项、邮件未读提醒等应用服务模块。门户管理平台针对领导、普通教师、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将门户页面展现内容分为3类,按照登录人员的3类身份呈现不同页面,将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直观展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例如,以领导身份登陆的用户门户中会增加报表数据信息,以方便领导层掌握学校真实数据,为正确决策提供保障。此外,服务门户平台提供了图形化工具,用户可对界面进行美化设置,还可以在已经集成的应用服务中挑选常用模块添加到首页,让用户体验这种自由的调整操作功能,提高用户对于门户的服务感知度。

这种基于SOA的服务集成门户平台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办公、教学质量,同时让师生在使用中切实体会到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的跃进。

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各大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西安石油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已较为完善,日益增加的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孤岛”现象如何避免等问题则需要依靠建设三大平台来解决。三大平台集中管理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及数据信息,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以及便捷、全面的信息服务;能够实现现有数据共享,避免系统分散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问题,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能够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西安石油大学的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蕾.数字化校园公共数据交换平台设计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1(3):23-26.[2]李强.关于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3]张应祥.高校数字校园信息标准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22-24.[4]刁宇.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5]焦绪腾.高校信息系统集成中的统一门户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4.[6]任婕.统一认证在校园门户网站上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2):63-67.(责任编辑:孙娟)

篇2: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

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规范

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集合点在于应用平台的建设。学校信息化平台集合于网络、硬件、软件、应用和服务,形成数字化校园管理与应用整体构架,实现教育信息化效能优化。平台集学校管理、教学空间、资源应用各要素于一体,与互联网、国家省(市)教育管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校园网相联通,充分体现教育教学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高效应用。

一、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概述

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应与国家和天津市教育管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相对接,校际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建设采用最新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贯穿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层次的增值数据服务。平台采用SOA和开放平台架构实现“信息孤岛”的整合与数据流转,以集成创新、梯度扩展优势,通过集成(深度整合),将各分散的、独立的软件集中起来,统一应用,不仅解决“信息孤岛”难题,而且实现1+1>2的创新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二、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 应用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平台建设必须在遵循上述6项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应用平台建设规范,从平台建设的构架、内容、功能等方面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发挥平台应用的最佳效能。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平台建设做到学校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各要素的全覆盖,实现各要素信息互联互通;

2、平台建设的各项内个和功能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际需求;

3、平台建设要页面美观、操作简便、运行快捷、用户体验舒适;

4、平台建设突出实际效能,能减轻师生教学负担,能帮助师生提升教学质量;

5、平台建设具有前瞻拓展性,能进行不断的升级和更新;

6、平台建设与国家、市云教育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与校际平台互动互联,形成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教科研部门、社会以及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信息链接。如下图所示:

三、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包括构建“学校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班级空间、学习空间、家长空间”等内容。其核心功能在于:成为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支撑。形成数字化校园认证门户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学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质量诊断服务等要素的信息链,构成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接、全互动、全员参与的整体架构,实现学校教育信息的高效流转。

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基本构架如下:

(一)学校空间

“学校空间是学习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集成系统,是学校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的信息化办公手段。系统强化校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形成便捷、高效、公正、科学的学校政务运行体系。

1、教育行为管理

教育行为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法规检查;上级文件制度执行;学校安全管理;学校教育活动;教师师德评价;学校荣誉成果;学校事故的惩处等。系统具有评价功能。

教师评价流程图例:

教学评价流程开始学年学期设置学期评价方案评价指标设置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学校领导评价评价结果数据结束

2、资讯文档管理

资讯文档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发布通知、公告、新闻、教育动态和文件下传、校长信箱等。系统具有资讯定向发送、文档储存、文档下载和回复等功能。

3、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教学过程各环节、各要素的管理,其中包括学生、班级信息、教师任课信息、教学计划编制、课程总表分表编排、教师考勤、组织集体备课等。系统具有数据统计、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教师备课等功能。

课程编排示意图:

4、教育质量监测

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测评,运用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等。系统具有各类信息数据录入、统计计算、标准分析、出具报表和查询等功能。

教育质量监测流程图:

学生综合教育质量评价流程图:,5、财务工作管理

财务工作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对学校经费、资产等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其中包括资金的申请报告、资金使用计划、资金使用效果、资产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资产设备的登记与损耗等。系统具有信息数据录入、计算统计、出具报表及查询等功能。

6、后勤工作管理

后勤工作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后勤保障全方位支撑,其中包括学校安全、校舍修建维护、教材资料购置、师生饮食供给等。系统具有信息数据录入、计算统计、出具报表、查询及警示等功能。

(二)教师空间

教师空间是教师运用网络平台为自己建立起的一个服务于教育教学办公系统。教师凭借这一系统,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操作简捷,不仅能提高自身工作效率,而且能以优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网络备课

网络备课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建立自己的网络备课本,在网上进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和跨校备课等。系统具有按备课要求内置丰富教学素材、动画教具、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试题试卷等课程资源,为教师个性化资源管理、学科组协同备课、备课成果共享交流提供高效、便捷空间通道等功能。教师网络备课图例:

2、教育资源下载上传

教育资源下载上传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内置与教育教学相配套的各类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应用和收集储存机制等。系统设置专门通道,具有教育教学资源即时下载、上传及储存等功能。

3、网络互动教学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运用班班通设备(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机其它移动设备)运用平台系统程序与学生进行直观。教学互动,或与学生电子书包连接,形成教学信息人人通的学习机制等。系统具有教学信息全覆盖,教学过程全员参与,因材施教定向教学等功能。

4、学生学习质量诊断

学生学习质量诊断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系统设置专项程序,教师对学科、班级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和诊断,其中包括常规教学质量分析,如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等;现代教育测量分析诊断,如给出有效分、标准分、标准差、闪光点、薄弱点及成绩分布等数据。系统具有网上阅卷学生数据自动导入,手工阅卷学生信息录入,数据自动统计计算,出具学生学习质量诊断报表,数据网络查询等功能。师生教学质量诊断图例:

5、教师工作室

教师工作室的主要内容是:为教师设置优质资源储存空间,为教师开辟网络授课窗口,打破原有课堂的时空限制,教师能随时在自己的网络授课窗口为学生授课(开设微课程、翻转课堂、答疑辅导)等。系统具有声音图像同步传播,课件图片自动播放、学生听课意见反馈、课程实播、复播、点播等功能。

(三)学生空间

学生空间是学生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记录学习过程的空间系统,也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阵地。通过引导学生网络空间的建立,创新学习观念,更新学习方法,达到培育学生信息化学习和生存能力的目的。

1、学生成长档案袋

学生成长档案袋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教育综合质量的指标要求,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其中包括德、智、体等诸方面要素的记载,教师为学生所写的评语,为学生的过程评价和综合素质阶段评价提供素材数据。系统具有信息数据录入、统计计算、查询等功能。

2、教学资源推送下载

教学资源推送下载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准备各学科同步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下载等。系统具有自动推送、学生选择下载等功能。

3、学习质量测评

学习质量测评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以知识点为节点,为学生提供同步学习质量的检测,并为学生建立网络错题本,学生可每天提交当天学习的训练作业,系统给予判断评价,给出学生学习差距,促使学生补差提高等。系统具有自动出题、自动判别、归类评价等功能。学生学习质量测评示意图:

4、学习质疑问难

学习质疑问难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与教师网络互动教学系统相链接,学生通过电脑、电子书包、其它移动设备等于教师互动,随时随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还可与同学交流,相互释疑解难等。系统具有一对一、一对n及定向交互等功能。

5、网络在线作业

网络在线作业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建立网络作业本,提供无纸化作业程序,教师能进行网络批阅,及时反馈作业结果。系统具有提供作业所需各类公式定律、符号、图形,支持电脑、电子书包(平板)、其它移动设备打字、手书、笔书录入及上传、下发等功能。

(四)班级空间

班级空间是学校各个班集体活动的阵地,是班主任协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展示班级成果的平台。

1、班级成员

班级成员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由班主任组建班集体,其中包括学生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家长、住址、爱好特长等)、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信息、学生座位编排、班干部成员信息及设计的班徽、班级精神口号及学生考勤等。系统具有各种信息录入、学生座位自动、手动编排、与学生空间联通、信息查询及班干部、优秀学生网络投票推选等功能。

班级空间示意图:

2、班级课程 班级课程系统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学生(选课)课表、任课教师、临时调课通知等。系统具有课表下载、课程调整、选课申请(批复)及查阅等功能。

3、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班级活动计划、记载活动内容、开展小组活动竞赛、进行活动创意讨论等。系统具有活动信息录入、活动管理评价(批评、点赞)、活动资料上传下载、活动讨论互动及活动信息查询等功能。

4、班级成果

班级成果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储存、展示班级获取的各项成果,其中包括班级荣誉、班级竞赛成绩、学生个人荣誉、学生各类竞赛成绩、媒体和社会宣传、评赞稿件、信件等。系统具有文字、图片、视频录入、保存、查阅、播放并与学生空间相联通(为学生成长档案袋输送信息等功能。

(五)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是教师与学生资料查阅,自主选择性学习和研修的中心。师生在学习空间进行教学的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同时是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进行继续教育研修学习的平台。

1、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库的主要内容是:提供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各版本最新电子课本、教参、教案、学案、课件、训练题、考试题等教学应用资源。系统具有按教学进度和需求适时推送师生最需用的教学资源,提供“同步”的全方位训练和“异步”的多方位训练资源,资源库与日常教学和“班班通”无缝对接,为教师与学生全方位提供查找、选择各类教学优质资源,为命题组卷提供智能化机制等功能。

2、电子图书馆

电子图书馆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国家和省市重要教育法规、文件;各类电子工具书; 各类电子图书;各类教育、教学辅助电子用书;教育教学专题科研文章;教育期刊;教育影视(名师课堂);教育图片素材等。系统具有图书资料上传下载、图书资料搜索查询、撰写阅读心得、进行阅读检查计分评价等功能。

3、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网上组织教师专业化学习,设立教师团队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教师网上校本研究和课题研究,开辟网上优质课(录像)观摩、评选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开展网上原创教学资源比赛活动等。系统具有组织教师专题研讨、教师课题申报、教师论文作品上传下载、教师投票和专家评分等功能。

4、教师研修中心 教师研修中心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教师的学历达标管理、学力提升管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等模块,设置“专项培训、主题研修”等专栏,其中包括师德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学科培训、管理干部培训、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等。系统具有学习项目选定、学习对象确定、组织培训团队、专家答疑、学习进度资料查询、学习互动、学习计时、学习考核、学习检查等功能。

教师研修中心结构图例:

(六)家长空间 家长空间是学校向家庭、社会铺设网络信息化交互通道,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实时沟通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信息交流实时便捷的优势。

1、学校教育动态

学校教育动态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通过平台相家长发布教育政策文件、学校和班级公告通知、学校和班级教育活动、召开网络家长会等。系统具有信息全员、定向、定时发送信息,支持手机等移动设备查阅、接受学校信息等功能。

2、家长意见上传

家长意见上传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家长建立意见反馈的专门通道,通道与校长信箱连接,同时与班主任建立沟通通道等。系统具有选择对象上传意见、与校长、班主任互动交流、家长网络校访、教师网络家访等功能。家校互联互通示意图:

3、孩子信息查询

孩子信息查询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查询自己孩子成长档案袋中的全部信息,其中包括孩子的表现、评语、历次考试的成绩、荣誉获奖情况等。系统具有查阅、下载、给出分析报表等功能。

4、家长委员会活动

篇3: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1]。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其“数字化校园”基础框架已见雏形,但是其现有应用系统由各部门分散建设,操作系统、开发语言、数据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2]。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共享,重复的数据录入也增加了教职工的工作量,严重降低了办公效率。

因此,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服务门户管理平台是学校全面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大平台建设能够推进学校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实现学校优质资源整合和优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

1 信息化标准建设

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是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的前提。所谓信息化标准,就是在信息产生、传输、交换和处理时采用统一的规则、概念、名词、术语、传输格式、表达格式和代码[3]。其体系是立体的、结构化的,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编码规范、用户规范与信息化管理规程五大方面,其结构如图1所示。

信息化标准建设主要分为数据标准建设和代码标准建设。在建立代码标准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软件设计与开发规范》等,以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的符合学校校情的自定义标准。

信息标准建设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健全、完善的信息标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石,是各应用系统能够有机结合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三大平台建设前期,应落实信息化标准建设。

2 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

在三大平台建设中,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是难点也是重点。数据交换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其成为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手段。数据交换能够有效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并且,稳定可靠的数据环境有益于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使得学校领导的决策有据可依。

各应用系统建设时期不同,构建技术不同,采用的数据库也各异,应用系统会因代码、标准不统一而导致数据质量差、数据集成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中心数据库,让各应用系统最新数据经抽取后存入其中[4]。中心数据库能够与各应用系统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源。

公共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完成数据集成过程,该过程即为ETL,它是数据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清洗(Cleansing)、装载(Load)的过程,能够实现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库转化。ETL工具已较为成熟,西安石油大学数据交换平台选用基于商业中间件的ODI(Oracle Data Integrator)进行构建,平台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学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师生需要记忆的登录信息也随之增多,忘记密码以及输错登录信息的现象频繁发生,不仅对用户造成了不便,也增加了信息中心运维人员的工作量[5]。为有效解决学校各应用系统登录名和密码不统一的问题,着手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尤为重要。

该平台属于门户平台的身份认证模块,是实现多应用系统间单点登录的基础[6],为门户实现一站式登录提供支撑。单点登录指用户使用单一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时,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直接将登录信息与信息库的用户信息作对比,进行身份认证,认证成功后生成认证标志返回给用户,用户持有该标志去访问门户中集成的经统一身份认证过的应用系统,该应用系统同样校验认证标志的有效性,当相互交换认证信息验证成功后,自动登录到要访问的应用系统中。因此,师生使用一套用户信息便可访问多应用系统,这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操作,也减少了用户信息运维管理工作量,提升了系统整体安全性。

4 统一服务门户管理平台建设

服务门户管理平台是三大平台中直接展现给用户的部分,该门户在建设时不同于早期的新闻门户,除具有新闻通知等信息发布功能外,还顺应时代潮流,增加了与服务相关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增强用户使用感,提升用户满意度。

将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如OA、人事、教务、邮件、研究生等模块采用松耦合方式集成到门户网站中,并抽取如校园卡查询充值、OA待办事项、邮件未读提醒等应用服务模块。门户管理平台针对领导、普通教师、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将门户页面展现内容分为3类,按照登录人员的3类身份呈现不同页面,将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直观展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例如,以领导身份登陆的用户门户中会增加报表数据信息,以方便领导层掌握学校真实数据,为正确决策提供保障。此外,服务门户平台提供了图形化工具,用户可对界面进行美化设置,还可以在已经集成的应用服务中挑选常用模块添加到首页,让用户体验这种自由的调整操作功能,提高用户对于门户的服务感知度。

这种基于SOA的服务集成门户平台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办公、教学质量,同时让师生在使用中切实体会到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的跃进。

5 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各大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西安石油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已较为完善,日益增加的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孤岛”现象如何避免等问题则需要依靠建设三大平台来解决。三大平台集中管理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及数据信息,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以及便捷、全面的信息服务;能够实现现有数据共享,避免系统分散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问题,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能够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西安石油大学的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蕾.数字化校园公共数据交换平台设计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1(3):23-26.

[2]李强.关于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3]张应祥.高校数字校园信息标准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22-24.

[4]刁宇.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焦绪腾.高校信息系统集成中的统一门户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4.

篇4:构筑三大平台,建设智慧校园

一、搭建智慧校园教育教学平台,实施智慧教学

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校园的区别在于,数字化校园重在软硬件搭建,而智慧校园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重在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整合现有教育信息化资源,打通软硬件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智慧校园发展。为学生、老师、家长构建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高效管理、便捷安全的“智慧校园”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及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校园采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贯穿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只有一位老师进课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变。首先,教师可以带着手机终端或平板,通过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将学习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进行播放。其次,互联网上有大量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课堂实录视频,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可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所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这样的视频进行剪辑,做成“微视频”在自己课堂的某个环节处加以穿插播放,“邀请”这些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出面”为我们的学生上课。最后,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事先与他们取得联系,通过网络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实时对话、互动。如下图:

二、建设在线学习平台,促进个性化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个性化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可能。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的学习也会慢慢地减少依赖,转而更多地向互联网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可能提前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相关的知识。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发生变化。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学校在线学习平台,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将会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线平台功能,学生学习的路径将会更加多元,学习空间将会更加多样化。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的教学设计,也不再仅仅是课堂内的教学设计,同时也需要关注课堂外学习空间的教学组织。学校也将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营造更广阔的校园文化,把教育教学工作延伸到更广阔的平台。比如,学生可通过移动终端在线向教师请教问题,实现“一对一”个性化学习,或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具个性化、针对性和及时性,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帮助无疑将是巨大的。

三、构建家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移動APP的家校互动平台是一套应用于教育系统的高科技信息互动平台,它是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可实现学校与班级动态查询;学生到(离)校刷卡,平台自动将学生到(离)校信息发送到家长的手机,有效地解决了家长对孩子的担心和忧虑,给学校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老师还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考试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既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使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它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建新.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6).

篇5: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

社会的高度国际化、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着深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受到冲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必将导致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改变,而计算机数字化校园的建立,正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使得教育迅速走向网络化和数字化,同时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并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教育环境和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一、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是最早出现的数字化校园概念。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引出“数字城市”、“数字化校园”等各种概念。

因此,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就是: 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

二、数字化校园特点

资源共享化:数据资源是数字化校园的统一的数据存储访问集合,由共享数据中心以及文件、目录、关系型数据库等基础构成。建立以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平台,形成一个唯一的可信数据资源,使整个数字化校园的新系统、不同时期已经建设的己有系统的数据能够有机的集成,保持所有应用数据的统一和一致,并为整个学校的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足够的、全面的数据保障。

管理智能化:数字化校园突破了原有的校园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多方位的变革,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实践,数字化校园的研究已从重技术研究转向重管理研究。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既包括行政管理,也包括技术性管理,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校园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多方位的变革。

服务系统化:数字化校园不仅是为学校创设一个高速、高效、资源共享的管理环境,而且也是一种影响教育教学观念、手段、方式及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文化。数字化校园彻底变革了以往办公的传统模式,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为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的智能模式,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在教师办公、教科研活动、各类考勤等方面,数字化办公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式网络化: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环境、资源、活动及管理的数字化,建立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学校管理平台、教学平台,教师们便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把新的理念、方法和措施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个管理的环节。教学个性化: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突出新课程的理念后,师生活动由被动无“趣”向自主学习发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个性化教学,应用新课程理念重新设计教学过程,便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

数字化校园将学校内部的相对独立分散的业务系统,进行统一整合和有效的集成,对集成数据按标准进行验证,对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从而提升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提供无纸化的学校网上办公平台。

1、解决高校信息孤岛

2、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为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

4、体现决策管理水平,及整体综合实力

5、有助于教学模式和观念的转变

6、辅助学校领导决策

四、如何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

1、加强对“数字化校园”的理解和认识。将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学校教育改革、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制定“数字化校园”的长远目标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在目标指导下,确定各个阶段的建设内容和建设重点,确定建设原则、方法和路线等。

2、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实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它的建设实施不但需要学校对自身业务及数字化校园概念进行深入理解,而且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学生的积极配合。

篇6: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

沈阳市新民兴隆堡学校

丁 红 丽 2012.5.30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实验报告

21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有了跨越式发展,各国都通过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本国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也是如此。然而高度的发展也带来了高消耗,即使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也是如此。名目繁多的文件、试卷、材料需要消耗大量的纸张、油墨等资源。如何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减少资源的利用,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校园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是一种最佳选择。因此对于《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尤为重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重心就是“数字化校园”;本文通过对上阶段的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以及分析反思作小结报告,以试图反映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价值,并为下阶段实验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一、实验的情况

(一)实验的背景:

一年多来,我校教师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充实了现代教育理论,体会校园数字化平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具有的优越性。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校园数字化与课程有机整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直接面临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仍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校为辽宁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一直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与建设,目前已迈入现代化、生态化、科技化发展轨道。学校拥有3个专用计算机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络平台和学校网站,每个办公室均配备了专用电脑,教师们基本实现网上办公。学校现有教学观摩用的多媒体教室3个,其中最新装备的1个教室内,多功能组合媒体设备转换便捷、功能齐全,多个无线话筒同时使用。学校教工阅览室订阅了150多种杂志,学生图书阅览中心也使资源丰富、条件优越、设备现代。

(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

1、本项课题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条件。一方面,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独立研究已经自成体系,尤其是学科教学。近年来,随着二者整合研究的逐步深入,也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还不够系统,但也已经很有指导价值。就本校而言,近三、四年来,一直参与国家、省市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构造基于网络环境的“新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多篇专题论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省市各类竞赛屡屡获奖,广大教师已具备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实验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在组织、物力、经费、时间、设备等方面可以给予支持。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为学校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计算机教研组长等。他们中,大多数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专业素质较好,学科分布广泛。基本上都独立主持过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参与过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课题管理经验。当然,在本课题的主要还是确立全员参与的思路进行。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优良,平均年龄35岁;前几年参加的国家级课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此外,本次申报课题的主持人具有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经历和经验,在方案制订、客观调控、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

3、我校是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软件已达到省、市级标准;课题人员均已通过省市级的计算机培训,已掌握课题要求的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学校现已达到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各班实现了“班班通”,这对该课题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实验的准备

(一)、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总结目前的省内数字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并提出我们的体系结构。

2、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在一些实验学校进行应用实践,从而得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应用标准。

3、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学提高丰富的优质资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

5、通过本课题研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6.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实现日常教育管理自动化,如自动教学评介、自动学习评介和各种统计的自动化等

(二)、实验内容:

1、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目前的省内数字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并提出我们的体系结构。

4、通过在实验学校进行应用实践,得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应用标准。

三、实验过程:

(一)、总体安排:

(1)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2)分类分头行动收集相关网站,了解网络资源,收集有助于学科教学的网站,并进行分类,构建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库。

(3)开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教学设计探索。(4)根据学科的各章节特点,设计制作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课件。

(5)进行课堂教学交流,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互相观摩。

(二)、具体步骤:

1、组建课题研究组成员

本课题由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的副校长崔艳牵头,由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研究的管理员丁红丽主持,主要参加者为学校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

2、继续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1)继续完善和加强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以及系统软件平台等得建设;

(2)继续完善和加强运行在校园网网络系统上的应用系统;(3)继续完善和加强应用系统上的基础数据。

3、继续完善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1)继续完善和加强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校内信息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2)继续完善和加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3)继续完善和加强财务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保卫科管理系统;

(4)继续完善和加强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4、构建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

我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共有藏书4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达到了省级图书馆的要求。

四、实验分析及小结

(一)、实验分析:

一年来,通过学校领导和各位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尝试了多种试验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校园数字化,但在在使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会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继续完善和加强,最终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并要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最后根据研究整理出本课题的结论。

2、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实施之前、之中及完成一个阶段或周期的实验后,组织对实验对象的综合“前测”、综合“后测”以及各种单项测试,借此调查了解实验达成情况。

3、理论研究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探索构建高水平校园数字化的方式、方法,从理论上对课题成果加以论证,形成科学、客观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体系。

4、观察法:开设实验教学观摩课,观察、分析自变量、相关变量及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掌握应变量的变化情况,积累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三)、本阶段研究措施:

1、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校建成了第三层的校园网、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网络计算机教室,给办公室和教师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班班通”,其它电教设备样样齐全。建成了学校网站,接入沈阳教育城域网;对内还开通了Internet连接共享、ftp、bbs、留言本、网络聊天室、电子图书等服务。校园管理平台,备课平台等。购买与教育教学配套的电教教材。

2、造就优秀的教科研人才。

课题组教师先进的理念、厚实的理论修养、优秀的业务水平是课题研究的保证。因此,学校十分注重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2)组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规范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抓研究机构的完善。我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课题的开展,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抓各环节的管理。认真制定好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落实各实施环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针对一学期的研究工作作好认真总结。开好期末总结会,了解研究中的得失,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3)抓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完成业务笔记,常摘录,经常写些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等。对自行开发、制作的软件,要及时归于学校教学资源库。

(4)上好研究课,以活动促提高。每学期课题组老师都要上好两堂课题实验课。

(四)、实验小结:

1.加强领导,健全管理制度。本课题一开始就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该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从而确保把实验研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学校在加大投入,配备实验所需的必要的软、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进一步健全电教课题管理制度。首先采用聘任制的形式组建了课题组,学校分别与课题组成员签订协议,明确实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职责,设立奖惩制度;其次,组建了课题实验指导小组。学校特聘教育局有关领导、校外专家及本校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实验指导、评议研讨、评估总结等活动。再次,学校还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听评课制度、实验教师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行,使实验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理论武装,明确实验思路。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验教师是否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确保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增强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课题指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我们采用集中培训辅导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学习了《校园数字 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着重学习了有关《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等教育教学专著。课题组订阅了《辽宁教育研究》、《辽宁电化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报章杂志,使课题成员能及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和信息。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观摩了省前中电教专家开设的网络研究课,参观了各校电教成果展示,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来校讲课、指导,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设计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操作过程的培训,网络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教学的培训,明确实验的思路和操作要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实验教师做到:(1)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用得上;(2)各种正确的理论依据说得出;(3)成功的经验推得广;(4)自己的实验思路理得清。

3.深入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从学生层面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积累第一手资料,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于2011年11月和2012年4月两次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抽样统计。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网络的态度与效果,教学内容的呈示方式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新的增长点,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同时也暴露出现在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这正是课题研究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依据。

4.精心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精心设计教育实验的方法和程序,根据实验设计开展实验教学,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逐步明确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下一步研究的起点。在实验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开始前、进行中及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设计所确定的测试量表对实验班进行观察测试,构成实验“前测”、“后测”。然后进行实验评估。将实验班测试结果列表统计,运用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比分析,验证假设,撰写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评估结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设计,开始新的实验。

(五)实验反思:

通过回顾和自评,我们也发现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1.师生的创新

教师实验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有些教师把数字化校园看成是学校信息化教学,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在课下运用了汇联平台就行了,思想和理念远远跟不上课题研究的需要。

2.平台的建设还有待完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如网络联系不到位,各部门联系不密切,各软件系统应用不得当等。

上一篇:召陵二中师德标兵评选推荐工作报告下一篇:网吧调查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