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毒急救中经口腔和鼻腔插胃管的效果分析

2022-09-11

对于非腐蚀性食入性中毒病人进行抢救, 关键抢救手段之一是插胃管洗胃, 洗胃能快速清除食入胃内的毒物, 迅速控制毒物吸收, 为抢救赢得的时间, 目前临床上大多都是从口腔插入胃管[1], 这种方法病人耐受性差, 痛苦时间长。近年来, 我们比较分析了经鼻腔和经口腔2种不同插入法对病人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急诊入院的非腐蚀性食入性中毒需插胃管洗胃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鼻腔组和口腔组各60例, 鼻腔组中, 28例男性, 38例女性, 平均年龄26岁, 8例昏迷者, 2例伴有呼吸衰竭, 其中45例安定中毒, 11例有机磷中毒, 其它4例;口腔组中, 13例男性, 47例女性, 平均年龄28岁, 2例昏迷。其中49例安定中毒, 7例有机磷中毒, 其它1例。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鼻腔组采用医疗设备厂生产的硅胶胃管, 型号16~20号, 4.5mm为管径平均值, 柔软适度。各有2个小孔胃管头端及左右两侧, 胃包1个、50mL注射器2个, 体位选择仰卧位, 采取左侧位昏迷病人, 插入长度正确测量 (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 胃管需要润滑, 插入胃管从鼻腔进入, 进入15cm时让病人吞咽或头部托起, 让胸骨柄紧挨着下颌, 咽部通道的孤度要加大。用针管胃抽吸到液时, 说明在胃中, 固定在两侧鼻翼将胃管。该组病人全部配合, 完成操作需要1人, 不配合者另1人帮助。口腔组同样采用医疗设备厂生产的硅胶胃管, 22~28号的规格, 7mm为平均管径值, 1个胃包, 1个开口器、1个压舌板。50mL注射器2付, 仰卧位的体位, 昏迷采取左侧位, 2人配合操作, 1人拿着胃管测量好进入的深度, 胃管需要润滑。另1个人用手轻轻托着病人的下颌。让他张口或采用开口器, 插入口腔, 说明在胃中, 该组操作由2人完成, 不配合者需另1个人帮助。

1.2.2 成功插管的标准

一次插管成功是指一次性插入胃内或中途病人恶心停留一会儿后进入, 误入气管或盘入口腔拔出胃管后重新插入为第2次插管成功。

2 结果

2.1 比较2组插管成功率 (表1)

2.2 2组在插管及洗胃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表2)

3 讨论

表1显示, 鼻腔组插管成功率显著, 因为直接插入胃内, 鼻腔至咽的弧度>90°, 沿咽后壁下滑至食管非常容易[2]。并且反应较少胃肠道, 易固定胃管, 病人接受容易。对于洗胃后需留胃管反复洗胃的病人, 口腔护理方便。而口腔组需经过咽后三角区插管, 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很容易, 发生很大的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易呕出胃管, 病人心理恐惧严重, 耐受性很不好。此时操作如无经验, 盲目硬插, 可导致咽部粘膜损伤, 喉头痉挛、呼吸困难等时常发生。若发生舌根后坠, 口腔分泌物较多, 对此时又须洗胃的危重病人, 加大了操作难度。

表2表明, 鼻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33%, 口腔组是10.00%。有3例鼻腔组胃管半堵塞, 与鼻腔组采用较小型号的胃管相关, 这是因为饱食后时间短而中毒还要洗胃的病人, 残渣食物和饭粒易堵塞末端胃管及侧孔所致。喉头痉挛, 呼吸困难是口腔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采用了粗大胃管, 病人害怕, 耐受性不强, 误入气管占90%, 但对那些吃饱后很快发生中毒的病人, 采用口腔插入的途径, 胃管堵塞不易形成, 洗胃彻底而迅速。因此,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是从鼻腔插胃管, 病人痛苦时间短, 耐受程度强, 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注:χ2=2.463, P>0.05

摘要:目的 观察2种途径插胃管在中毒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中毒需插胃管洗胃的病人, 随机分为鼻腔组和口腔组各60例, 比较2组插管成功率;比较2组在插管及洗胃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鼻腔组插管成功率高, 比较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鼻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口腔组为10.00%。结论 从鼻腔插胃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 不良反应少, 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中毒急救,插胃管,途径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83.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64.

上一篇:3G概论下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小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学习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