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学习与美育

2022-09-12

1 体育学习与美育

体育学习的概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运动素质,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1]体育学习是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运动技术同属于体育知识的范畴,是千百年发展起来的人类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人们对运动做科学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它是一种特出的知识形态。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在成熟基础上出现的行为的变化过程不同,如果它经过特别的训练,行为即发生变化;不经过训练,行为即不发生变化。

学校体育与美育是水乳交融的孪生体。体育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各种运动技术,还要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包括技能学习,也包括了认知学习、社会学习和情感培养。从本质上来看,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和谐发展、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而服务的一种教育过程。体育学习能从形态和机能上完善人的身体,使其日益健美;体育运动能给人带来良好情绪,并产生美感;体育学习已形成为美学的一个分支;体育与美育已形成为一对孪生体,密不可分。[2]

2 美育

美育的概念: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内涵:美是人所创造的一种形式。美育便是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唤起人最初的感动。从美育的本质看,它更是一个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确证自身,还可以发展自身,不仅可以从中观赏到美,还可以从中产生美、创造美。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赢得金牌,那么他们的本质力量也就自然通过实践在对象中实现了,仅就这个层次来认识,那它只是在一个水平面上显示了美,而只有那些冲破前人还未曾问津的纪录,攀登了前人还未曾驻足的高峰,才是在一个立体的高位的层次上创造了美。通过创造的方式,从而将自己的体质力量以物化的形态呈现出来使之成为可关照的对象。在繁杂、激烈的竞争中以创造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它所需要并参与造就的运动员的本质力量,就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类健全的体格、高尚的道德、博大的情怀、坚强的意志等提供效仿的典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方向。

美育的突出优点是激发、顺应人的本性和内在个性兴趣,较少采用约束、强制手段,主要运用美的形象唤起人们内心中的共鸣,使情感的享受深化到理念、信念、意识和品质中去,内化为人的素质能力。

体育和美育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美育只能潜移默化地借助某些媒介来实施,而艺术又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长期以来许多人将美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忽略了在其他领域内进行美育的尝试。著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论断,特别是在体育与美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健、力、美”高度统一的现代体育标志被公认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体育教学具有实施美育的最佳条件和可能。

学校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体育课不仅需要有教师的讲解,而且需要有示范,需要用具体的技术动作形象揭示知识,借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通过“活的形象,动的画面”去感知、理解知识,并以此为媒介产生求新的种种渴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这一工具,以其圆润悦耳的声调,充实饱满的音量、抑扬顿挫的节奏、直观生动的形象讲解,再配之以优美、准确、舒展、大方的技术示范等自成系列,独具一格的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把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感知、去体味、去理解;另一方面,又以形象直观的讲解和示范,充分向学生展示体育教学所特有的语言美、人体美、和谐美、技术美、动静美,让学生去欣赏、去想象、去体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感知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从美的观念中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羡慕、欣赏、对比、向往、实践的感知意向,诱发其审美情趣,直至产生积极的跃跃欲试的心理需求。从美育的目的看,审美教育始终离不开感性的形象,而体育教学恰恰具备这一优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这种突出的形象性,更符合儿童、少年乃至青年的心理特点,更适合学生的感受力、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倾向和审美需求,因此,也就更容易对他们实施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所自觉接受。

3 体育美

体育,往往与体魄强健,发育正常相联系,健康的实现过程实际上正是人体趋向于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需求的完美发展过程,实现完美离不开追求美。在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是健康和审美的教育,体育的美,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所产生的健康美。不一定任何健康都是美的,但从广义上讲,一切美都应该是健康的。健美的体魄,美好的思想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学校体育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而且对他们的情感和意志产生良好的直接效果。所以,体育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要注意讲解语言美和示范动作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力求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饶有风趣,再加上准确、优美、熟练的示范动作,就必然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这样,在学生的知觉、意向中就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过程:欣赏、羡慕、向往、实践,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在讲解动作时,力求把技术美转化为语言美,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产生美感效应。同时,在示范时,教师要显示出不同课程的精神、气质和审美特征,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武术示范动作要做到急如闪电,重如霹雷,轻似浮云;球类示范则表现出机智、勇于拼搏的特点;体操示范动作要有洒脱、坚定、飘逸、果断的因素。只要教师做到讲解的语言美,示范的动作美,那么,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受到了美感教育。

4 健康美

健康美是一种美的要素。健康美,是体育活动中大量显现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体育活动中,常用健美来作为审美评价的尺度,它可以针对人的身体各部位,又能衡量各种动作姿态以及运动效果。健与美,在体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健康美能使人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魄。锻炼时由身体活动产生的机体舒适感及种种有益的情绪,能使人感受到健康美的乐趣,健康美在人的心目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体育学习中一切活动的内容都应该说是健康的,“体育美”甚至可以等同于“健康美”,但是,具体审美对象的健康美却主要反映在人的身体上。因此,身体美是作为健康美的坚实基础来看待的,而健康美又如同灵魂一般的附丽于身体美之中。

5 技术美

艺术有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反映,而技术也有艺术美,只不过技术美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真实性的审美要求,是一种现实美,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理想的特点,它实际上是附于科学规律之上的美。

技术体现美,是因为体育美的表现需要运动技术。技术与美之间有一定的辩证关系。任何一次身体运动,只有当身体本质的特征得到充分体现时,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真正遵循其客观规律时,体育的效果才能最好地表现出来,才能显出其特殊的美。那些在世界上(刘翔的110栏)不断向前发展的运动项目,是科学的和符合人们那一历史阶段的审美要求。总之,不美的东西,终究没有生命力;不讲科学及不讲美学的运动,寿命是不长久的;无益于健康和违反客观规律的身体运动,不宜入体育之列。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方法和手段,也要关注效果。

6 运动美

运动美以身体美为基础,受体育美的制约,是体育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换句话说,运动美建筑在身体美的基础上,反过来又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身体美。运动美和身体美作为构建体育美的两大要素,使体育美成为人类以身体运动为特有手段所进行的文化活动中表现出的美的总称。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体育性质的运动,能充分展示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身体美。运动美是在塑造健美身体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时空上往往瞬息即逝,它是人在体育活动、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各种形式中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其现象较为繁杂,不过,从运动美的整体外貌来看,其主要表现为形体美。

总之,美来自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表现,是人体本能的反应。在体育运动中人的生命力充分显现,人体的美充分展现在运动的生命中。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新颖性。体育运动不仅符合美的本质特征,运动过程的本身更是一种美的展现:当我们看到运动员健壮优美的形体、自由灵活的动作、和谐舒展的造型,我们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当我们看到运动员勇敢拼搏、团结协作,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当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我们参加体育锻炼,亲身体验运动的美妙时,使心灵得到一种乐感。所以,体育运动是实施和完善自我创造美的途径。

摘要: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运动素质,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在体育学习上不仅需要有教师的讲解,而且需要有示范,需要用具体的技术动作形象揭示知识,借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通过“活的形象,动的画面”去感知、理解知识,并以此为媒介产生求新的种种渴望。还可以以形象直观的讲解和示范,充分向学生展示体育学习所特有的语言美、人体美、和谐美、技术美、运动美,让学生去欣赏、去想象、去体验。

关键词:学校体育,美育,体育美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2] 郭平.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3] 中国百科全书教育卷[M].上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0

[4] 孙国良.体育与美育[J].中国: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8.

[5] 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

[6] 马红玲.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J].山西:山西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

[7]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8.

上一篇: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下一篇: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58例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