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2-09-10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 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趣味的美感教育。

1 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 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志存高远,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要成才, 必须从小立大志, 并自强不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付诸实施, 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古有屈原被革职流放时写出千古传颂的《离骚》, 司马迁受“宫刑”奋写《史记》等;近现代史上林则徐“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未回”, 以及革命先烈蒋先云、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科学家钱学森等故事, 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关心天下苍生, 维护国家民族独立, 为报效祖国和造福人民而献身的伟大品格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 中华大地涌现无以数计的爱国爱民的英雄志士。苏武“北海牧羊”、岳飞“精忠报国”表现了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定信念;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表现了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的高尚德行;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效忠祖国、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些爱国爱民的光辉典范永世流芳。

“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来, 这一思想熏陶了不少杰出人物, 陶冶了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缇萦上书救父”、“黄香扇枕温席”、“欧阳修不忘母教”等等数不胜数的孝敬父母的故事, 至今流传于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缅怀慈母, 尊老爱幼;周恩来抚养烈士子女;朱德尽忠报母, 尊老育幼……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完美的心理品质, 让学生达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

2 劳动美的教育

劳动创造美。世界是最美好的东西, 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的创造, 我们就享受不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

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始终保持着辛勤劳动这一传统美德。在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 勤劳的中华儿女凭借双手披荆斩棘, 辛勤劳作, 在中国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上谱写出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从《尚书》中的“惟日孜孜, 无敢逸豫”到《左传》中的“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从“天道酬勤”到“业精于勤”, 无数的名言警句成为对这种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中华文明之光之所以薪火相传并历久弥新, 也正是由于一代代华夏儿女用勤劳与智慧这两大法宝, 不断使自己古老的家园迸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 但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铁器、牛耕的使用,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汉唐的经济繁荣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东晋南朝时期, 北方广大人民南迁, 通过辛勤劳动, 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万里长城、赵州桥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雄伟奇观, 它们将建筑、雕刻、绘画的特点融合在一起, 体现了创造性劳动的永恒, 给人们一种艺术美感, 这就是劳动创造美。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美德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精辟概括。对学生进行劳动美的教育, 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3 艺术美的教育

艺术美作为美的较高级形态, 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影响, 成为鼓舞人们创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也是鼓舞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巨大精神动力。

3.1 建筑美

万里长城气势磅礴, 规模宏伟, 是一座稀世珍宝和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赵州桥建筑结构之奇特, 自古有“奇巧固护, 甲于天下”的美称, 不仅有高度的科学性, 而且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伟大作品。北京故宫的规划严整, 气魄宏伟, 无论在平面布局, 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 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 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3.2 雕刻美

我国古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出土的兵马俑真人真马一般高大, 造型生动, 仪态威武, 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显示出朴素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雕塑手法。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 有塑雕像2 4 1 5尊, 从大至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小到灵巧精致仅十余厘米的小菩萨, 无一不是工艺高超的艺术精品。世界史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像》, 以它的精巧匀称、优雅的相貌、从容的意态和蓄势待发的气势, 令人赞赏不已。

3.3 书画美

书法:王羲之的《兰亭序》, 行气逸畅, 神韵清秀, 风格独特;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 气势开张, 丰肥圆浑;柳公权书法的遒媚劲健, 瘦不露骨, 气象雍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英名与日月同辉, 作为书法家, 他狂草式的书法——融合气势, 狂放不羁的审美意境, 更有着惊人的艺术魅力。绘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卓越的风俗画, 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 描绘出一位贵夫人的“神秘微笑”, 含蓄、深沉, 富有魅力, 令后世无数人为之倾倒。

3.4 音乐舞蹈美

历史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课件,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习丝绸之路或敦煌壁画时, 给学生播放舞剧《丝路花雨》, 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而且能欣赏到一千多年以前的舞蹈艺术。学习近代史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时, 播放电影《甲午风云》, 使学生目睹民族英雄邓世昌忠勇爱国, 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慨,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美的情感。

3.5 文学艺术美

学习屈原时, 诵读“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时,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悲愤、激昂, 他同情人民的胸怀多么美, 多么崇高。学习陶渊明时, 通读他的《归园田居》, 能使学生领略到田园风光美。学习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词, 其笔力雄健, 风格豪放, 给人一种惊心动魄、壮美崇高的内心感受, 这是一种艺术美。

总之,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审美教育对于造就新一代个性丰富、人格完美的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审美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趣味的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审美教育对于造就新一代个性丰富、人格完美的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中,美育

上一篇:踏上家访路师生情更悠下一篇:土建施工工程图预算审核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