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智残儿童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

2024-04-29

谈智残儿童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共10篇)

篇1:谈智残儿童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

谈智残儿童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皇姑育智学校)

录入时间:2004-11-1 15:36:00 阅读人次:506

李 欣

多年弱智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使我深切认识到,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开始的。而是从情感体验开始,从培养兴趣入手。

智残儿童因存在智力障碍。沟通存在困难,减少了对外界信息量的摄入途径,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如重复跑、队列队形等项目。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掌握知识慢等),所以对残疾儿童的兴趣培养尤为重要。

一、兴趣的特点

兴趣是一种带有一是特点的心理驱动力,单纯从兴趣出发的心理层次反映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的特点。

(1)多样性

残疾儿童的兴趣也是极为丰富的,如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好奇兴趣等。据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渠道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学习体育的直接动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2)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兴趣心理易激发也易转移,他会随时,随时空变化而变化。如果教法单一,讲解缺乏感染力。示范不优美,学生学习兴趣便会稍纵即逝。为此,要求教师能把握学生兴趣消退或转移的时机,及时变换数学形式,以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鲜感。

二、学生兴趣的培养(1)注意课堂教学的兴趣性

在体育教学中,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性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都是在周而复始的不断重复中进行练习,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教法要灵活多样,避免学生厌烦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例如,在练习队列时,我把常规横队变成圆形、扇形,提高学生的兴趣,把枯燥的腿部力量练习变成单腿“斗鸡”的小游戏或跳台阶比赛等。再如跑,学生普遍感到内容枯燥,如果把内容转换成不同形式,如控制能力的限速跑,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定时跑,以及追逐跑、跨步跑后退跑等,就可在具有激发兴趣的竞赛情境中提高了练习的效果。(2)多表扬少批评

学习过程中,更具学生自备的心理特点,开展多表扬少批评。常激励的方法。在教学中创设平等和谐与相对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承认学生求知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体育学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

不足问题是正常的,而作为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是帮助学生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成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技术动作产生兴趣和爱好往往是由于取得了某些进步或获得了成功,受到了表扬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而形成的。当学生对某一技术动作初步掌握或有了明显突破时,他的练习兴趣最浓,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没有进步,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了,因此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能力,增强责任心,掌握课堂学习情况,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重视信息反馈,做好评价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有所收益有所提高的喜悦。

教学的艺术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培养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使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自主的参与锻炼。

(完)

录入校验:网管员

篇2:谈智残儿童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

文章摘要: 智障儿童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开展特殊儿童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减轻残障者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在于重视“人尽其才”,使每个人的资赋潜能应充分发挥发展出来,让他们融入生活回归社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交往能力,加强智残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言能力、培养

去年我校招收了5名智残儿童。这些儿童中,他们动作笨拙,语言表达差,还有的患自闭症。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们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和实施目标。首先从培养智残儿童的自理能力着手---打扫、擦抹、整理。手把手的教,一次次地练,每次教师们陪在旁边,一边指导,一边督促。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们具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在初次尝试取得一定成果的情况下,我校教师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有了更高的信心。决定对智残儿童的语 言交往能力进行训练。智残儿童作为社会上的一群弱势团体,是智残儿童特殊教育的主体。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开展特殊儿童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减轻残障者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在于重视“人尽其才”,使每个人的资赋潜能应充分发挥发展出来,让他们融入生活回归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在于与他人交往。”为了使智残儿童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幸福和快乐,我们应该尽快地将这种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教给我们的学生。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交往的兴趣,以不断地发现儿童身上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展现自我,增强他们交往的信心,提高交往的技能。真正让学生做到与别人交往。而交往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众所周知,言语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中这样写到:“言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它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言语。”基于这一理由,我们应及早对弱智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交往能力,使他们尽快融

入生活,回归社会。

首先,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收集各种成功案例,增强教师训练的信心。

由于某些弱智儿童的言语器官已受损害,那么注意保护其它完好的言语器官是很有必要的。弱智儿童的喉头、声带、口腔、咽喉、鼻腔等都非常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我们必须为他们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并也因象聋儿一样进行嗓子、呼吸、舌位操的训练,使嗓子发出所要求的声音。模仿发音感觉操——如他把“花”说成“瓜”时,我就告诉他“花”的气流大,“瓜”的气流小,通过多次反复比较练习后便能发准这两个音了。在训练时采取: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评价法。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能使儿童掌握各种知识,从而丰富语言的词汇量,提高语言交往的能力。但对于弱智儿童来说要接受、理解《新纲要》的教学内容,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各种简单的游戏活动,鼓励他们一起参与。开展“手拉手”的找朋友活动,为每一个弱智儿童找一个好伙伴,共同完成教学中的操作活动,在合作活动中,提高

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采用生活实践活动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社会实践活动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靠无味、单一的训练方法,让儿童掌握语言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得采用贴近儿童生活的社会

实践来加以训练:

1、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成儿歌、绕口令或拟声故事帮助儿

童正音。

2、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丰富说话的内容。

3、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开商店”、“看病”、“送信”等游戏。

4、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在学校让弱智儿童有一定的时间参加融合教育,让他们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和语言表达的机会。

5、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用爱去换取信任,让学生成为

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人。

四、为弱智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

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的好坏对弱智儿童言语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言更好的发展,使他们的言语缺陷得到充分补偿。相反则会仿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弱智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智障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家庭教育较重视的儿童语言明显优于家庭忽视的儿童,如:我班的甜甜与守斌相比,前者智力落后与后者,但语言发展却落后于甜。这都因家庭教育重视与否所造成的。甜的家长经常带她到公共场所或亲友家里、公园走动,并正对实情实景进行训练交流。并和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孩子一起看一些动画片,与孩子共同讨论动画片的内容等等,他的家庭不因孩子的缺陷把他封闭在家里,相反尽量多带她出去。因此,在学校,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掌握语言,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言语环境:第一,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第二,教师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只有这样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当然父母的配合也是必须的,实验结果表明,孩子从“伊”“呀”学语到能叫“爸爸”、“妈妈”开始,就应该特别注意教孩子学习某些简单词汇或说话,最好结合具体实物联系起来教。例如,看电视时应指着电视机去教孩子练“电视”的发音。父母要有意识地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和物去教孩子说话,如让孩子指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或者让孩子说出鞋、袜、帽、奶瓶、桌子、椅子、筷子、饭碗等物品的名称,并要结合玩具,图片或看图认物等进行语言训练。父母要有计划地去和孩子交谈,并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能和正常的小伙伴玩耍交谈,这样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就能较快地发展起来。

六、“爱”在语言交往中的升华作用

我们都知道“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这些特殊的儿童需要的是身边每一个人特殊的“爱”。对于他们作为老师应进行特殊的“爱”的教育,使他们不仅认识到自己被人深爱着,也能学习着去爱别人,在这一情感的趋势下,增加他们语言交往的意识:帮助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人当好伙伴,与好伙伴进行各种区角游戏;与家长共同合作,在学校与小朋友一起为他们庆祝自己的生日,并送上真诚的祝福。参观敬老院,鼓励他们与那里的爷爷、奶奶交谈,为爷爷、奶奶做一件简

单的、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对儿童在游戏、生活、教学三环节中的交往训练,分阶段培养智残儿童交往的习惯、交往的意识、交往的技能,以提高其自身的交往能力,为今后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原理》

2、《心理学原理》

3、《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标准汇编》

***

032300

篇3:浅谈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是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问题, 尤其需要教师特别的关爱。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经常与留守儿童、家长 (或临时监护人) 沟通

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到父母的爱永远陪伴他们, 我们要求家长每周至少联系一次, 利用电话与孩子联系、沟通, 每月跟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联系, 目的就是让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 也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 及时汇报其子女在学校的情况。真情的付出, 得到了可喜的汇报。大部分的家长能做到经常和孩子、教师保持联系, 家长经常鼓励孩子学习取得好成绩, 教师也做到经常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 共同探讨引导留守儿童转变学习态度。渐渐地,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整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过去提高了。

2. 课堂上关注留守儿童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偏差, 在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己。针对这一现状, 教师在课堂开展单元组、团队合作学习中, 让留守儿童担当组长、发言人、声控员、记录员, 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爱, 知道不学好、不做好是不行的, 经常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注意到他们细微的进步并及时表扬, 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例如, 留守儿童小馨同学打电话给她的妈妈说:“我是六人小组的组长, 我要求自己做好, 并组织好我们组的同学参与学习, 我经常代表我们组发言, 好好玩哦。”

3. 课外辅导, 激发学习热情

据调查统计, 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居于中下位置的占72.9%。造成这一现状大多是因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对教师的讲授理解不透彻, 因而作业完成时有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利用课间、下午活动课时间和家访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辅导后, 效果明显。例如, 为了提高我班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 我利用星期二和星期四的活动课, 集中几个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 使得这些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渐渐地, 这些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专心听课了, 同时也学会了主动学习, 并且对其他科目也产生了学习兴趣。

4. 创造表现机会, 增强自信心

为了让留守儿童表现自我、张扬个性, 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教师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在班会上让那些平时爱看动画片、故事书的留守儿童给全班同学讲故事;体育课上, 举办同年级的体育活动, 鼓励留守儿童参与;每个学期, 让喜欢体育运动的留守儿童参加校内的传统健身游戏比赛;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或元旦“文艺汇演”, 留守儿童参与的人数各班至少占其中的20%。期中、期末检测时, 在年级设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进步奖。留守儿童通过这些平台的展示, 激发了乐趣, 增强了自信心。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体会到教师的关爱, 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例如, 留守儿童小艺两次代表横县到南宁参加丢沙包比赛, 他高兴不已, 打电话告诉远在广东的妈妈:“妈妈, 今天老师又带我们去南宁比赛了。”他妈妈说:“是吗?好啊!你要好好学习, 争取优秀的成绩, 下次才有机会再去参加比赛。”小艺高兴地说:“妈妈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只有留守儿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的做法是:

1. 培养预习的习惯

向学生讲明预习的意义和好处, 在上新课前, 特别布置学生预习。出示预习提纲和思考题,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对留守儿童特别指导预习的方法, 例如语文课预习前出示思考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文中用了哪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来描述?数学课的预习, 布置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知识点后, 独立完成“做一做”, 如果不能解决的问题, 再次看教科书, 还不能独立解决, 可以与同学交流, 再不能解决就先做个记号, 到老师上课的时候, 认真听讲, 课后再去完成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假如听老师讲后还不能解决, 建议他们去请求老师帮助解决。通过前测和后测对比, 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2. 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

针对很多留守儿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 我们课题组要求任课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作业布置的情况, 作业总量不能过多、过重, 让留守儿童感到完成作业并不是难事。还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的作业要形式多样。为了关注不同层次的留守儿童, 使每一个留守儿童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我们尝试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训练: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练习题的训练, 第二层次是利用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解决稍有难度习题的训练, 第三层次是拓展题的训练。布置学习能力较弱的留守儿童做第一层次练习, 中等水平的留守儿童做第一、第二层次练习, 学习能力较强的留守儿童做第二、第三层次的练习。另外,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鼓励, 让他们体会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教师还要勤于督促留守儿童完成作业, 在教育他们的时候, 把做作业与不做作业的效果进行对比, 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作业在学习中的作用, 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

篇4:谈智残儿童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

一、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一)具有广泛性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初中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关心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对于学校及家庭附近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许多初中生也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初中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

(三)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初中生逐渐对一些动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教材产生兴趣。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而且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知其所以然,这样,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深刻。

(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具有连续性

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

二、兴趣的培养

(一)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在体操练习时,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及动作完美所引起审美的情绪。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健美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等。同时,体育老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兴趣爱好。既能达到教育功能,又有强烈的审美作用,从而获得特殊的伦理效果。

(三)注意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兴趣。

(四)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兴趣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兴趣主义。随着年级升高或对某些专项兴趣的出现,再逐渐引导学生培养对一定项目的中心兴趣。此外,提供必要的设备,方便学生锻炼,使其在体育课之外也有活动的机会,从而在直接进行的运动中培养对运动的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保护,特别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因为学生一旦发生对运动的恐惧情绪,就很难再培养出运动兴趣来了。

(五)运用榜样激励法来培养兴趣

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

三、小结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但是,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练习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阻碍体育的自学性和终身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喜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时一个点头、一注目都是对学生的激励,都会激起学生的更大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时刻留心,只要有志于此,就会捕捉到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长期实践,就会运用自如,坚持下去,就会变难为易,变苦为乐,收到良好效果。

篇5:试谈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

一、儿童学习钢琴的意义

现在, 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开始让自己的孩子来学习钢琴, 有的是因为自己喜欢音乐, 自己年轻时没能得到学习, 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的是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正在学, 自己也不能落伍, 于是便加入到这一队伍当中;有的则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喜欢而加入的。不管他们是什么初衷, 学习钢琴对于儿童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 启迪智慧、促进大脑的开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事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1) , 可见, 音乐是给过他不少的灵感。虽不至于每一个学习过音乐, 学习过乐器的都能成名成家, 但音乐却能启迪智慧, 学习钢琴需要的是十个手指在钢琴上弹奏, 脚还得踩踏板, 眼睛得看谱子, 耳朵还得听弹奏的准确性, 有时嘴还得唱, 这就是在训练大脑。儿童在刚开始学习钢琴的时候, 不知道哪个音是什么位置, 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他能就音符的高低来调整手在键盘上的位置, 这就说明了儿童的感官更加敏锐了。

(二) 增强记忆力

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 有的乐曲通过练熟悉之后是可以记住的, 这一过程中, 儿童就有了对乐曲的声音、乐谱等的记忆。

(三) 增强协调能力

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 儿童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都在运行。一开始, 可能是管好眼睛就管不了手, 管好了手又管不了脚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就可以慢慢地使几个器官听大脑的支配运行。

二、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切科学发现的入门——【英】牛顿

儿童对钢琴的兴趣, 一种是自发的, 一种是后天培养的 (2) 。自发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奇心”, 有的孩子在看到别人弹琴的时候会充满好奇地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大师, 弹奏自己喜爱的乐曲。而后天培养的则是在不断地对钢琴进行了了解之后产生的一种喜欢的情绪。

学习钢琴师需要有一定的毅力, 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学好的。而兴趣则是学习的动力。有的孩子在充满好奇心、满怀热情的情况下参与到学习钢琴的行列中来,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觉得钢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神圣, 也不想想象中能带给自己快乐, 反而是觉得每天的基本练习十分的枯燥, 技巧练习也变成了手指的机械化运动, 对学习钢琴便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对钢琴的厌倦、甚至恐惧, 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心理阴影, 影响身心健康。所以, 无论是从老师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立场, 对于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的重要性, 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儿童学琴的兴趣

(一) 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授

每一段音乐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有故事的音乐更能打动听者。同样, 对于学琴的孩子来说, 如果有他所感兴趣的故事作为他学习的一个导入, 也就更能集中他的注意力。而且讲了一段故事之后, 也加强了孩子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更能激发他想去弹奏的欲望。

我们可以讲的故事有很多, 可以讲音乐家的故事, 可以讲音乐家创作的故事, 可以讲某首乐曲的故事, 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还可以是小朋友的故事。例如, 在进入车尔尼的练习曲的学习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讲讲车尔尼:车尔尼是奥地利钢琴家和作曲家, 他的练习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 从简易的初级练习到流畅练习再到快速练习都是钢琴学习中涉及的、我们需要去练习的东西。他有那么多供人练习的作品但为什么没有成为演奏大师呢?这是因为他热衷于钢琴教育, 他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教师, 他一生中培养出许多音乐人才, 声名远扬, 李斯特就是他的学生 (3) 。

在讲故事的这一过程中, 作为教师, 语言应该柔和, 讲述应该生动, 不宜过于激动, 过于激动可能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也可以采取教师提的方式, 让学生来作答, 问题可以简单些, 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课堂气氛适当的活跃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 用生动活泼的比喻和示范来加强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儿童对于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不能理解得很透彻, 这样, 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把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转化为一些他所容易理解的事物来讲解。例如, 教儿童认识五线谱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和四个间比喻成教室里的桌子和板凳或者是手指和指缝等, 就比硬要他记住哪条线或哪个间是哪个音更容易些。再如, 讲到《下雨啦》这一首乐曲的时候, 涉及力度的记号硬要他们记住f是强, p是弱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可以边看谱子边讲, 噼里啪啦地下倾盆大雨的时候的感受来强调f的力度。

除此之外, 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 还没有太多钢琴和乐曲的概念, 就需要一些直观的东西来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而且儿童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有些不能理解的东西他可以模仿。

(三) 教材的选择

初学者, 现在大多数老师都建议用巴斯蒂安系列教程, 这一系列的教程是图文并茂的, 它当中的图形都与乐曲的内容相符合, 这样让整个乐曲更加生动, 也从视角上刺激了学习者,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同样效果的还有《小汤普》、《钢琴天天练》等。对于到一定程度的则可以用《孩子们喜欢的钢琴曲》、《儿童拜厄》及车尔尼练习曲等。找一些儿童喜欢的、熟悉的乐曲, 激发他们练琴的兴趣。在留作业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 不能一味求进度, 检查作业时的要求也不必过于苛刻, 只要基本的做到了, 别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乐曲来强调。对于简单的乐曲最好是要求自弹自唱。

(四) 创造表演机会和表扬每一点进步

作为一名老师, 无论是在哪儿教学, 对于学音乐的孩子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创造表演机会, 可以根据学琴者和教师自己的情况来安排, 可以是一个月搞一次小的汇报表演, 把所有的学琴者召集起来搞一次演出, 由老师作评委, 家长来当观众, 表演结束后给每一位小朋友一个纪念品, 但给纪念品必须要有理由 (弹得很完整、表现力很好或是某一方面由进步) 。实在是条件限制的也可以半年或一年一次。

在教学和表演的途中, 我们应当表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的, 作为老师, 我们会更早感受到孩子的进步, 应及时提出表扬, 让学琴者更加自信当然也会更加热爱音乐, 更加热爱钢琴。例如, 有“钢琴之王”之称的李斯特12岁的时候, 在维也纳举行了钢琴演奏。当时, 贝多芬也在台下倾听, 不过, 他已经耳聋了, 但他看到李斯特演奏时的全情投入却颇为感动。演出结束后, 贝多芬走上台去, 把李斯特搂在怀里, 并吻了他一下, 这个吻使少年李斯特激动得快要昏过去。他终身都不能忘怀这一奖赏。

摘要: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有的始终保持不变的热情, 而有的却会因为技巧练习的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 有的甚至会一提到钢琴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如果不注意孩子的兴趣和心情, 而一味的要求孩子做技巧练习的话, 只会起到反作用。因此, 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是值得大家重视的。我从一位钢琴老师的角度出发, 就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的培养问题, 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关键词:儿童,学习,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雪莎家有琴童【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10

[2]、沈弘经典音乐故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

篇6:体育游戏促进智残儿童发展

一、智残儿童的思维特征

智残儿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意力和记忆力差。注意力缺失,学习的效果自然难以达到。注意力是任何活动有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注意力集中可以使人在认识上准确清晰地反应客观事实,做出恰当的反应。而智残儿童由于注意力差,导致感官反应上异常,胆小、暴怒,且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智残儿童记不住任何东西。智残儿童还伴随有语言能力低下的问题,而这问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因此,儿童时期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智残儿童的治疗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尽早发现他们的缺陷,积极干预,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智能,使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入社会、独立生活以及工作奠定基础。

二、体育游戏与智残儿童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智残儿童也不例外。体育游戏是一种治疗智残儿童不可替代的方法,对他们的情感和智力发展具有独特作用,既能启迪智残儿童的智慧,让他们感受愉悦的情感体验,又能缓解智残儿童由于疾病所导致的心里和身体问题,促进智残儿童的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对于智残儿童来说是个非凡的教育形式,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智残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语言水平,还有助于他们理解人际关系及认识周边环境。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了儿童的全面的教育,培养智残儿童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同时,游戏的规则性可以教会智残儿童注意自己的行为规则,而游戏的趣味性又使他们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规则和要求,让他们把规则和快乐联系起来,从而更加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智残儿童往往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在游戏中他们却能够专心致志,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因此,体育游戏可以提高智残儿童的行为品质,教师要让这种行为品质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的良好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智残儿童体育游戏的设置

智残儿童与普通儿童不一样,他们对普通儿童所玩的复杂的、机智的游戏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反应,导致他们在复杂的游戏中很难得到最大的乐趣。因此,智残儿童的游戏设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可行性

智残儿童感知能力低下,只有那些简单新奇的游戏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小学生常玩的游戏“丢沙包”,健康的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很快,而智残的儿童很难在同样的游戏方式中得到快乐。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更简单的游戏,比如夹着沙包跑步。还比如篮球运动,它是一项很多儿童爱玩的活动,但是对于智残的儿童来说,他们玩篮球绝对是种难以完成的挑战,所以教师可以容许智残的儿童在篮球场用手滚动篮球,让他们感受球体运动的规律。

2.完整有效性

智残儿童反应慢,但是他们也对自己跟别人的不同会有意识,要是他们的游戏形式不够完整,会感觉到自己得不到重视,因此在游戏中的快乐自然就减少。智残儿童的游戏要设置简单,并且要认真设计,过程要完整,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做一件事情要自始自终的道理,感受一下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游戏设置中一定要注意游戏设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外,同一种游戏玩的太久,儿童的兴趣自然减退。因此,在体育游戏的设置方面一定要注意难易结合,变化多样,让儿童感受到挑战新高点的快乐。对于智残儿童让他们不断地挑战自己,一点点的朝着健康儿童所能达到的高度接近。

3.可参与性与安全性

在游戏中设置各种奖励措施,能保持儿童对游戏的积极性。儿童完成一定的动作,教师就予以肯定,不要苛求任何结果,因为对于智残儿童来说鼓励要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抓住机会予以鼓励,使智残儿童从失落和自卑中走出来,融入大家、融入社会,让他们感觉到“我也行,我很棒”。另外,智残儿童的自控能力、判断力差,对于一些感兴趣的器械,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去尝试,但有些器械隐藏着危险,很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所以,教师要选取适宜的内容、器材,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布置,降低游戏的难度和危险度,保障智残儿童的安全。

运用体育游戏提高智残儿童注意力、想象力以及语言水平的发展是最好的促进智残儿童发展的活动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智残儿童设置一些好玩、安全的体育游戏,锻炼儿童的身体,治疗他们的疾病,启发他们的智慧,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为智残儿童的人生插上阳光的、快乐的翅膀。

【课题项目】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权利保障与现实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192。

篇7:略谈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1. 目标明确

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有效锻炼学生身体, 增强体质,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后备人才。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讲清道理, 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也就是, 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 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 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学习的目标明确了, 学生才会认真上好体育课, 喜欢上体育课。

2. 教法灵活

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 若教师基本功扎实, 动作示范正确优美, 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练习兴趣, 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动作的激趣作用, 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 使学生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特殊效果。体育教学内容丰富, 许多技术动作要领讲起来繁杂难记。若将复杂的技术要领归纳为几句口诀, 会便于学生学习记忆、掌握。如将投掷的最后用力动作简化为“蹬、转、送、撑、挺、推、拨”七个字, 就利于学生理解动作;在篮球教学中将三步上篮技术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 学生就能明白动作要领, 迅速记住。

3. 形式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通过平时观察、个别交谈、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去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 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发诱导。学生好奇心强, 厌恶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在教学中,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多种练习手段, 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 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 发展耐久跑的能力。在篮球教学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只运球的篮球比赛;或进行只有传球的篮球比赛;在足球教学中, 可运用鼓励机制, 分小组进行对抗比赛。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对一些运动项目进行改编, 如足球比赛可采用“不同人数”比赛形式。

4. 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 区别对待, 要求偏高, 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难以达到, 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 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 同样不感兴趣。因此, 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 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 可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培养一批在体育上有所专长的学生, 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功能价值 (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等) , 永远地热爱体育运动, 使他们体育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5. 不断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 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 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加强体育与保健意识的教育, 使学生把体育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 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 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 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 以积极的姿态, 主动参与, 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篇8:浅谈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数学学习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57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习惯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甚至不完成,有少数学生检查时经常拿不出;二是听讲不够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三是不善表达,回答问题表现不积极,声音小;四是合作意识不强,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因此,当今教育,难点在农村,农村的难点又在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难点又在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一、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

我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对这些留守儿童必须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育。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疏理:知识的分类记忆,把常用的概念和公式加以记忆;计算题、操作题等按知识点分类,还可以按单元内容归纳总结。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指导教学方法。因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方式,基础水平等各不相同,有很大的差异,将他们分成小组,对课堂中提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先在小组中讨论、解难、解疑,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这样调动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天赋和潜能。最后,对于较差的留守儿童采取一带一、一对一的形式,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调动了每个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课堂中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大部分留守儿童合作意识不强,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兴奋,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如上“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折叠然后组合在一起,发现三个角组合在一起刚好是180度;然后再派代表上台说一说,台下的学生注意倾听发言,适当的时候学生还可以补充。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专心听讲的平台。由于我平时备课经常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学生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教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

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如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第周和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等,这些精彩故事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光辉榜样,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史思想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如教学三年级的“重复问题”一课时,教材并没有给“重复”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何运用集合思想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和感知这一概念的意义,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确实比较难,而且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也不好把握。我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与改进。我知道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爱好构成有利于创造的内部动机;社会责任感构成有利于创造的外部动机。兴趣是最好的动机。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它们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课堂活动或是课后研究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二是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我介绍了数学家韦恩的生平和轶事,告诉学生所用的集合图就是韦恩图。事实证明,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种课堂调整与改进是有效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史不仅有效训练儿童数学思维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逐步走进课堂,运用于教学中,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图形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如教学“中心对称”的概念时,若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较难讲清,若利用CAL让几个图形各自绕着某一定点旋转180度的运动过程保留在屏幕上,在旋转时可以把速度放慢些,并配以适当的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兴趣地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学生情绪高涨,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篇9: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导课新颖, 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目的, 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 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 并产生兴趣。因此,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 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产生心理的需要, 引发学习的愿望,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情景, 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 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 激发学生乐学、爱学体育的内驱力,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动手操作, 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 它具有具体形象, 易于促进兴趣, 便于建立表象, 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 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 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形象的体育知识, 既发展学生的思维, 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寻求规律, 发展兴趣

体育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形象性、严谨性, 所以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模仿能力, 突出体育知识的特点及规律, 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六、巧设练习, 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 除注意从实效出发, 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 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 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 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七、课堂小结, 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教学课不仅要“课伊始, 趣即生;课进行, 趣愈浓”, 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 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总之, 我们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的手段,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10:谈智残儿童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

留守儿童化学学习兴趣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如果想要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处处以教师为先,而是学会将学生为先,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由过去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而且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得教师能够较快的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努力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在初三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充满着神秘感,学生在学习之初,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都是充满兴趣的,然而不少学生却会在教师上完绪言课就对于化学失去兴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这是因为,在化学课堂上,许多教师都没能够很好的挖掘绪言的作用,有些教师基本上在讲新课的时候从未涉及到绪言,而有些教师即使有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也只是简要的提一下,并无深层次的分析,这样学生对于知识也难以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上好化学绪言课的重要性。

绪言是学习一门课程的启蒙,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将启蒙课上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的阶段之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更强。在讲解化学绪言课时,教师要想将这堂课讲得饱含趣味性,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连,可以讲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知识,如盐是如何产生的,绿色食品、嫦娥奔月等与化学知识的联系,教师将化学知识以故事的方式讲出来,学生听到这些小故事之后,学习的欲望上出来了,学习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

三、以化学实验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课堂上,尽管化学实验无比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综合能力。在实验操作课堂上,学生只能够观摩教师的实验演示,很少有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一下,学习的兴趣不能被激发,而且化学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知识讲解时,必须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例如,针对教学器材不充分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探究化学实验,安排学生轮流上课,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得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施展出来,这样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化学实验中得以一步步增强。

四、巧妙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皆是化学,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注意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尤其是农村里的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化学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很容易就会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培养留守儿童的化学学习兴趣,首先必须要熟悉化学教材,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迁移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碳酸盐可以清楚水垢、辨别黄金真假的方法以及生生活中遇到诸如一些化学灾难的时候该怎么做,如煤气中毒、化学有害物质中毒等,这些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生活小常识,能够逐渐感悟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制力差,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不讲策略和方法,不尝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运用得宜,那么化学学习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韩志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

[2]巨发青.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实例浅谈化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A]. 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

上一篇:2010年利民办事处民政工作总结下一篇:大一新生军训日志心得体会以及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