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2024-05-01

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共8篇)

篇1: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浅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作 者:程家星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篇2: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内容提要】

本文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论述了学校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终身体育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必须强化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使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除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健身活动外,学校体育将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因此,改革我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传授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使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

据调查,现在社会上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退休以后的老人,由于在家无事可做,为了消除孤独、与人交往、延年益寿,而坚持体育锻炼;另一类是身患疾病或体质虚弱者,为了增强体能、提高免疫力、恢复健康,而经常进行锻炼。绝大多数人很少或根本不参与体育锻炼。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未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从目前我国民众的状况来看,人民的健康状况还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最主要最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和知识分子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无论是从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近期需要还是远期目标来说,都应是全民健身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正如李铁映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全民体育主要是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育主要是学校体育,实施全民健身,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和重点”。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它既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体质与健康,又会对他们今后的几十年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社会上反映强烈的学生体质不佳和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等现象,不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毕竟与学校体育有一定的关系。

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教育一直受传统的教师主导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的体育教育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统、轻能力培养,重教轻学,重统一步调,轻个性发展,因而出现了填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在当今知识膨胀,信息畅通的时代,这种教育思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而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冲破传统的、封闭式体育课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学期、季节等因素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或者单纯追求练习顺序、练习方式,这种教学虽然通过了许多种运动,给予学生运动刺激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但由于受某种模式和规定的局限,甚至有些带有强制性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对追求运动的持续性和长远性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举例来说,在体育教学中的铅球和标枪项目,它们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起了一定的锻炼身体的作用。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种项目已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是在有运动会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才会勉为其难的去练习,运动会之后他们很快就把其抛之脑后,再说,这样的项目也不可能成为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谁会为了增强体质去投掷铅球,而又到哪里去找一个大又方便的场地进行练习?因此,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开拓新的教学方式,搞创新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提出的新型课题,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边关系,使教学相长,不仅让学生在学校体育中得到身体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国家教委体育司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就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那么,到底何谓终身体育?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

学校体育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同阶段的学校体育具有各自的目标、任务和特点。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学校体育更具有其特殊“使命”。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终身体育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的知识和强壮的体魄的完美的结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学校体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与其他体力劳动者相比,他们更需要体育,更应成为终身体育的对象,而这部分人的体育素质与学校体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强化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使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奠定终生体育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要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坚持从事体育锻炼,最关键的是使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体育是一种有趣的、有意的、有效的健身活动,体育活动的过程给人的欢愉的体验是强烈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重身体素质练习,轻运动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公式化、训练对象成人化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分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使学生能认识和接触到更多的体育项目,为以后的分组练习做好准备。在教材中多安排游戏,尽量把一些枯燥的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耐久跑的教学,用“网鱼”的游戏来代替枯燥的跑,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统一命题,提出教学目标,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分类,把学生分成多组,每组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自己设计体育项目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对某些项目进行考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运用保健知识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和处理突发事件,让学生自我调节运动强和运动量等等,这样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自发、自主、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

二、改变体育教学中重视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倾向

目前,在不少学校中,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育锻炼达标率,忽视了学生心理、学习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应付心理。对毕业走向社会后如何从事体育锻炼不能产生积极影响。

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应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为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主体性和主动性。把只强调学生在校期间阶段效益跃升为追求以阶段效益为基础的长远效益,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放到首要位置。

三、重视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终身体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仍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一两项有专长技能的锻炼方法和身体娱乐的方法,能自主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心理学证明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的添加剂。在青少年时期成功体验最激发他们的热情。在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选择不同的难度练习或不同类型的练习,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练习的组别。这种多元化的途径,平衡了学生间的某种差别,为大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创造了机会。同时,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练习,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通过自身意志努力而达到目标的成功感。这些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这时体育就成为成就上、交往上、认识上、调节身心上等的需要,使体育成为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行为,进而养成一种终身体育习惯。让学校体育在学生跨出校门踏上社会后,仍然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直到贯穿其生命的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观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

2、季浏:《体育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8月。

篇3:谈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仍然没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 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教材结构的影响, 从思想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这个过程中都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中依然是被动的接受, 缺乏独立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在技术教学中, 教师的思想也过于僵化, 由于高校学生处于一个成人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行为上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并没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这对于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培养, 是十分不利的。

2、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

高校学生在身心发展以及学习特点方面, 都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维结构, 而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 在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的安排方面, 却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 课程教学缺乏与课外锻炼的有效互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没有获得充分的结合。学生往往在学习了理论之后没有实践的机会, 理论教育在整个课程安排中占据了多的比例, 学生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方面, 较为片面, 这对于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形成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另外, 由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 其中对于西方体育文化、历史体育文化等缺乏必要的必要和分析, 对于生物体育、人文体育等理念缺乏正确和系统的认识, 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 在教学互动以及教学相长方面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这种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 使得学生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较为欠缺。

3、对于运动教学项目是教学目的还是手段认识不清。

运动教学总是以具体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并通过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高校体育教学注重体能、崇尚运动、强调竞技, 客观上造成了将运动教学项目本身作为教学的目标去加以对待, 以至于在教学目的上, 强调运动技能, 注重运动成绩, 追求体力的提高, 忽视了思想层面的发展。

4、对于教学考评的实质认识不足。

教学考评是保证教、学双方实际投入的一种管理措施, 是对教学效果客观检验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标准, 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现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考评, 主要考察学生对体育的基础性、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运动考评, 则主要考察运动技术的掌握状况和运动成绩等。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1、树立终身体育观

终身体育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个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转变观念, 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 不断提高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认识, 更新观念, 把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坚持向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 协调发展学生身心, 发挥高教优势, 突出高教功能。

2、合理选择编排教材内容

高校体育教材要体育化、去竞技化, 打破过去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内容, 突出以健身、康体、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 重点是要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优势和认识规律, 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 合理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保持统一性和灵活性, 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有利于身体锻炼的习惯。

3、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简单更替或照搬国外的教学法不一定有效, 重点是更新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目的。要注重因材施教, 注意发展学生的潜力, 应针对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确保人人进步。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鼓励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培养学生兴趣, .创造良好的、愉快的教学环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改革完善体育考核办法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体质,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考核只是检查方法, 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方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要求学生掌握和再现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达标, 以此为基础去发展独特的优势。评价考核要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相互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地、合理地、科学地锻炼身体,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习惯, 以便养成终身体育。

三、结束语

高校教育是学生学生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 其连接着学校与社会, 是学生由学校走入到社会中的一个转折点。作为终身体育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正确的认识到到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关系, 才能够顺利的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 应当有效的引入终身体育的意识,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不断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才能够有效的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4:浅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关键词] 终身体育学校体育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终身体育思想提出来之后,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要使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就必须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自然地,学校体育就成了终身体育思想与方法教育的基础和实验基地,即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指导着学校体育在课程标准、内容、教法、管理很多方面的实施。

学校体育的对象指处在6~22岁年龄段的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虽然相对终身体育来说是个短期的过程,但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一、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的学习阶段正是一个人身体发育的阶段。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这些缺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锻炼意识和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习惯和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自我體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并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基础。学生要有这种意识,首先要有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形成满足感,这种意识才会逐渐形成。一个好的教师要在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己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起他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进而使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自我体育意识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学生在反复的不间断的实践中,才能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体育水平,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这个过程是需要学校和教师不停对学生进行纠正和鼓励的过程。

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是将从学校直接过渡到社会上的一群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使学生“社会化”,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社会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以前过于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而现在学校体育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也应该意识到学生社会化的基础,在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达标的同时,注意快乐体育和兴趣的培养。

二、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目标

1.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达标测试通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单纯的动作练习,是由方法、意义很多方面形成的,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指导。

2.影响学校体育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包括器材、教师队伍、课下活动的组织等很多方面,这些都能在点滴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3.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要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自身的观念和思想也要转变。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灌输给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意识。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即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观念、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形成的基础,同时终身体育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管理的进行指导了方向。这种相互影响的作用是以双方共同实施为基础的,尤其是学校体育,如果学校体育不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来进行教学改革,这种影响就没有作用。所以,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学校进行观念和思想上的改变,从而上行下效,会影响到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甚而影响到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袁晓阳《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教育艺术》2005.08)

2.李红敏《终身体育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登封校区)

篇5:浅谈中学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

摘要: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而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中学体育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一站,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计划的今天,学校体育必须把终身体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学校体育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益地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体育合格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终身体育的内涵,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拟就从中学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关键词:中学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作用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由此,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运动愈来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终身体育观念应运而生。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而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中学体育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一站,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与指导。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人体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终身体育的含义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和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育的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考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二、中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作用

中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有何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中学体育教学,提高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中学体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是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时期。因而,在初中阶段强化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能力,突出奠基功能,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导和主流。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终身体育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大。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时,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竞赛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中学体育教学,激发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目标则是通过活动最终期望获得的具体结果。体育锻炼是一定动机唤起的,并指向一定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和目标是唤起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学生的良好体育动机还需要靠有意识去培养。首先,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入手。学生对终身体育没有需要,或者主观体育意识极低,无法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体育教学要激发生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需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终身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终身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三)中学体育教学,夯实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夯实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就是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四)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知识、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五)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潜移默化养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本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那么对学生讲授起来就比较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同时也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并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中学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锻炼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的需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下学校体育的内容,牢固树立终身体育观;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善于总结原有模式的教学经验,勇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建立适合终身教育体系的教学样式,使我们体育教学的发展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兆祥

现代学校体育科学[M] 安徽大学出版社

[2]《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江苏省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出版

篇6: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有了健康的身体,无病无痛,精神饱满,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同时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学业。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研究。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广博的兴趣和才能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得到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活跃运动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示范优美的投篮动作,会调动学生模仿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掌握程度,端正学生锻炼的态度、对锻炼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锻炼效果,易调动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教学的新理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快乐,在运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多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活跃氛围,充分展示学生运动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以后更会积极快乐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主的锻炼习惯。只有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自由活动时间增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学生参加这些项目活动中,不断体会到技能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形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后,要求学生独立模仿动作,对于体质差或者不协调的学生给予帮助和保护,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锻炼方法,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教会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它有强烈的教育性、自愿性和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内容有早操、课间操,有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内容要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要灵活,不拘一格,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愉悦健身,从而学生既可以自愿选择,又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排除思想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保持热情乐观、精力充沛,使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着,体质有强有弱,只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拥有结实健康的体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

总之,培养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价值,生活当中不可缺少体育,体育让学生身心愉悦,其乐无穷。所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

参考文献:

篇7: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论文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改革

论文摘要:现代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体育活动为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终身教育的提出,给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高校体育整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引言: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重要的一站,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要顺应现代教育思潮,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以终身体育为主导,重建大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一、转变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政策不尽完善,使得大部分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一方面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体育教育根本提不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来。二是体育课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考试方法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学校只把体育课作为考查科目,导致学生不重视上体育课。此外,部分体育教师本身也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再加上体育师资.包括体育教师的劳保待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我国的体育教育不尽如人意。终身体育的理念认为,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该是“终身体育”。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极好时机。因为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锻炼身体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个人志向和奋斗目标也趋向集中,从而为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强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将体育锻炼延续终生,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需要。

二、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特别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使他们在身体、心理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在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具备的学识与能力,使其更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大学生具备的鉴赏力与判断力,将使建立的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具有多向与多元化的显著特点;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渐趋成熟,对各种环境条件、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力与选择性。因此,要将大学生本身作为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主体,使其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增大,为其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进行终身体育的提供更大的时空自由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

三、创新体育理论,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下体育教学的效果明显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在于受到现有体育理论的影响,它的很多陈旧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教材内容,打破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健康型和娱乐型体育多样化发展,建立起实效性强、学生喜爱、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内容应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灵活性是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这种思路与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课程并存的改革,一方面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生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统一课程,另一方面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同时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该校学生的需求和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评估基础上自行设置课程。

四、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

教学内容应该以传授新的体育文化知识、保健知识、运动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以增强体质为主,让学生学会多种健身方法等,让学生充分体现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价值。因此,应增设更多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如保健体育、武术、散打、跆拳道、滑冰、游泳等不太常见的体育活动。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运动项目对提高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应把教、学、练统一起来,应有利于实现知识、机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及体育意识、能力培养的过程和谐统一。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趋向于“综合”型,即以游戏、韵律操等形式为先导,自然过渡至学习教材,最后以音乐放松活动作为课的结束。在课程的管理方式上,依据大纲、计划,在体育课中实行以必修为主,以选修为辅,在必修课中对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采用游离和递进定位方式进行教学,选修课以普及、提高某一专项为主,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宽松式教学来提高授课效率。

六、改进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用“达标”、“技评”等竞技体育的手段来衡量、评价成绩的作法。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别很大,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全面、综合地评定成绩。在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已是高校体育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评价和考核方法必须与终身体育目标相吻合,把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确保课程评价更好地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同时,考试内容应坚持全面性原则,使单一技术考试向综合性评价方面发展。

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出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已超出了与课堂体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成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一环。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在发展自我锻炼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体系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终身体育教育是以校园体育活动为媒介,谋求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近期目标,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保持终身健康为远期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和导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1992)11号文件.

[2]刘丽朋,高延军.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4).

篇8:谈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2]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而且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高校体育是整个学校体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高校学生也是从学校体育走向终身体育的主体, 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及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又是实现全民健身的基础所在。健美操作为一门较为新兴的体育项目, 其动作风格和“三健”功能满足了广大高校学生生理和心理需要, 且该运动不受场地器材限制, 可因人选择练习内容, 调整运动强度, 且是在强节奏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身体锻炼, 使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健身的目的。

1 健美操与终身体育观

健美操[3]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轻器械的身体练习, 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目的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

健美操动作内容丰富多彩, 不仅可以发展柔韧、协调、力量和耐力素质, 而且在培养节奏感、优美感等方面也具有良好效果, 更重要的是健美操因其动作具有复合快节奏等特点, 较其他项目在更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大学生求知欲强、富挑战性、思想变化快等心理需要而成为大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主观具有兴趣爱好, 则会对之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促使其在行为上积极主动参与, 长期的兴趣参与, 则会逐步形成终身的习惯行为。有资料调查研究显示[4], 大学生参加他们感兴趣项目的体育锻炼后普遍感到反应良好, 并对形成运动习惯有深远影响。而这种习惯在意识上便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终身体育观。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的健身活动, 音乐节拍一般为24~28拍/10s, 参照青年大学生普遍心率75次/min, 该强度与能被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和坚持的运动刺激相适应, 而且据相关测试表明, 在这个区域的不同强度均能对人体心肺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且不易产生疲劳, 使活动能长期坚持下去, 形成良性循环, 成为青年人的生活习惯, 并在意识上巩固下来。

2 健美操与终身体育能力

2.1 注重基础, 培养兴趣

人在了解认识了某事物后能引起有意注意。健美操教学应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内容, 注重基础, 一般由基本动作、基本姿态开始, 到两种 (或三种) 基本步伐的八拍动作组合和少量的专项素质。成套动作由低级到高级, 让学生在较轻松的学练氛围中掌握基本技术, 同时向学生介绍其基础知识, 使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使学生掌握运用基本技术创编动作和调节运动量的方法等。

2.2 培养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技术, 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基本步伐的灵活运用 (步伐在不同方向、路线、节奏等方面的运用) , 并让学生运用基本动作编排八拍组合或练习套路, 同时对其编排进行评价, 指出改进建议, 这将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使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心。另外, 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情景思维、求异思维对已有知识举一反三, 指导他们根据不同需要和不同要求进行创编, 使其在有限的知识面前产生豁然开朗的轻松感和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并具备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选择节奏与风格各异的音乐, 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抽象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志

心理学认为,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 并选择恰当的手段调节行为, 以克服各种困难, 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健美操教学实践中, 首先, 教师在理论指导下, 采用健美操运动手段对学生身体施加影响, 并做好记载,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身体部位发生的变化, 如体重变正常、体形变协调等, 使学生对健美操产生塑造优美形体的行为需求 (尤其是女生) , 在以后的课堂锻炼中能坚持下来;其次, 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丰富组织形式, 且注意调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超过40min的身体活动中接受较繁的兴奋刺激, 保持良好的活动状态, 长此以往, 身体器官功能将得到改善, 有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并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从主观上能克服困难和抵抗运动的疲劳。

健美操因其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且采用一对多的指导形式, 在面临全民健身路障无法根本解决的现实状况下, 是有效开展全民健身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健身项目;同时健美操又具有健身、健美、健心的功效, 迎合了青年大学生生理、心理需要是大学体育教育举足轻重的内容, 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具有现实意义, 对以后更好开展全民健身、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具有深远影响。健美操教学实践中, 在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要注意对学生体育锻炼意志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使其在身体和心理上均奠定进行终身体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锡璜, 田赐福.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3]林岚.健美操练习对女生体形及心肺功能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上一篇:不抱怨世界的好句子摘抄下一篇:高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