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1

2010年下期重庆市全面实行了高中新课程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都感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时严重不足

我们以高一上学期的课程为例, 我们学的必修1和必修4两本书, 必修1是函数的有关内容, 有三章内容, 36课时;必修4是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三章内容, 也是36课时。这些内容几乎占了以往旧教材中所有知识的五分之二, 而要求在高一上学期完成。按教学参考书上安排的课时, 一节也不耽误, 每周4节课时, 也要18周才能上完。一个学期才20周, 国庆节放假一周, 中段考一周, 还有两个模块考试, 一学期最多只能勉强将课上完, 期末一点复习时间也没有, 更不用说进行单元测试。

二、新课程知识容量大, 学生遗忘快

现在的每一期教学内容增加了很多, 教师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 每节课课堂容量都较大, 学生每节课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课后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巩固 (因为新课程不仅是数学, 其余各科知识内容都增加了) , 所以学生的遗忘率较高。

三、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而课时紧, 教师想做而又担心时间、担心进度, 存在难以作为的情况。同时教师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 更何况重庆目前高考方案还未出台, 大家心里没底, 教师放不开手脚。

四、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

在教学中, 是不是什么课都用电脑多媒体, 哪些课更适合用多媒体, 是整节课都用电脑上还是只是在需要好的时候用,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更好地整合,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前面谈到的是在新课改中困扰大多数教师的问题, 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找出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1、吃透课程标准, 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标准》认为高中课程应该具有基础性, 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 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准备。与此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标准》为高中生设置了五个必修模块。这五个必修模块是全体学生的必修内容, 这五个模块包括了以往高中的所有内容, 还有新增的算法, 向量、统计和概率等内容, 这些内容比以往的高中教材内容更广, 但降低了要求。而对于那些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选修, 如果我们明确了《标准》的要求, 在课内就不会随意拓展、挖深内容, 在每周5节课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提前完成教学任务, 并且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及期中期末复习考试。

2、营造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内容多, 就要求每节课有较高的课堂效率, 而课堂效率的高低是有两方面来决定的:一是学生, 二是教师。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有较强的求知欲, 扎实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是学生做到这些,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是靠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以及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而逐步形成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 合理安排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进行良性的师生互动, 保证课堂高效有序地进行,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学习内容多, 学生遗忘快这一情况, 教师应给予学生以学法指导, 特别是针对高一的新生, 他们已习惯了初中阶段知识少、时间充足、练习时间长的做法, 初入高中如果不给予学法指导, 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很快掉队。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 使学生能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学习。

另外, 为了防止学生遗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课前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默写前面已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及公式、定理, 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每天设计5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 内容是主要知识点或公式的简单直接应用, 让学生课外完成。设计滚动式的限时训练, 既不花很多时间, 又帮助学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及公式、定理, 效果较好。

4、科学利用媒体, 端正整合思想。

《标准》提倡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数学的理解, 需要直观的观察, 视觉的感知, 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 复杂的计算过程, 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 几何直观背景等, 若能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 使其可视化, 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用坐标转移法求动点的轨迹, 若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 演示动点轨迹的生成过程, 将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然而我们要正确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搞好数学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手段, 不是目的, 现代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电脑不能代替人脑, 不要片面追求课堂的形式化。现在有不少教师走入了使用电脑媒体的误区, 简单算式和解题过程甚至整节课的教学流程都由电脑控制, 黑板上很少有粉笔字, 结果人反而被电脑牵着鼻子走, 教师应有的分析过程, 学生应有的思维过程都没有了, 这样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不利于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不利于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呈现。我们提倡科学利用媒体, 端正整合思想,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S-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TGF-β1和PDGF的影响下一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