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2022-09-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 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我校于前年秋季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选用了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编写、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仁爱版英语新课程。新课程实施的第四个年头, 我们既感受到了多方面的成功, 也感受到了诸多问题和困惑的客观存在。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喜悦

通过岗前培训、资料宣传, 我校全体英语教师逐步提高了认识, 明白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其目, 深刻地领悟到了课程改革即自我新生。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终生的发展, 包括终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动手及生存能力, 以及道德情操、人格完善等多个方面。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善教材, 实质上是在改造人, 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学生及其家长、教师, 校长、教育行政官员、教科研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等。专家们曾把实施新课程上岗前的培训叫做“洗脑工程”, 实乃寓意深刻。

新课程在设计上非常好地遵循了国家所提出的“减负”原则, 课文对话以话题为中心、淡化了语法、句型教学。“课业本”上的作业、练习适中, 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在课堂上圆满完成, 终于把业余时间交还给了师生, 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科研活动。

新课程已不再是什么教材, 而是提供给教师教学的材料, 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没有难点、重点甚至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步骤上的限制, 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束缚, 因而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多了一些自主性和灵活性。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向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对我们老师的快速成长也必然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在编排上内容丰富、形式洒脱、图文并茂, 这无形中会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新课程中语言点化整为零、语言项目分门别类地分单元、分课时呈现, 从而增强了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我校至前年秋季自今实施英语新课程, 历时三年多的努力, 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呈现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气象。然而也存在着诸多不甚协调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观念仍需进一步更新, 要牢固树立起“人本教育”的思想, 树立“以生为师”、“以生为友”、“以师为亲”、“一个也不能少”的教学理念。所谓教学相长、学高为师就是要我们“以生为师”;所谓教学中要形成和谐、民主、交流、合作的氛围就是要我们“以生为友”, 从而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以师为亲”就是要我们时时刻刻不忘关爱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就是要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考试与评价制度的陈旧困扰着无数一线教师。新课程增加了阅读的量、设计了内容丰富多彩的对话并配有大量的图片, 这显然是在为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提供必要的英语“听说读写”语言情景、为师生“合作学习”提供素材, 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英语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终生学习、做人、生存的能力。试想一下我们目前不是考语法就是考词法、句法的英语考试与评价方式, 何曾摆脱过“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从事新课程其教学成绩平平淡淡, 有时还不如不进行“教改”时的教学成绩, 常此下去那位教师还敢再羡慕并积极投身于教改?这种仍以“应试教育”的考试与评价模式和新课程本身脱节, 某种意义上难道不是对新课程设计意图的否定吗?新课程实施的今天, 教师们正期盼着科学的考试与评价制度能早日出问世。

面对新课程, 教师尚有诸多无奈。

教学实施过程中其必要的配套材料、教具、器材目前尚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如“教学挂图”、“幻灯片”、“活动手册”、“阅读课本”及相应的“听力训练磁带”等。此外, 班额过大也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班级学生过多, 单个学生练习的量就会大打折扣, 其言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的会受到限制。每一位一线英语教师都在渴望着小班化的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面临着来自文化、词汇、学法、教法等多方面的挑战, 想外出学习进修, 进一步充实自己, 学校因财力所限不能给予必要的资助, 教师本身又经济拮据拿不出钱来深造, “身单力薄”实施新课程心中自有几分胆怯和无奈, 进而要取得骄人的教学成绩也实属困难。因此, 教师的个人成长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3 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3.1 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 自觉地调整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发生角色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要达到这一目的, 充分利用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 精心组织教师灵活开展培训, 建立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这是我们成功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所在。

建议学校能真正地以“教学为中心”, 一切为了教学、为了一切教学、为了教学一切, 不断地加大对教学投入的力度。如购置必要的教学图书、器材;关注教师成长, 加强师资培训、鼓励并支持、资助教师学习进修;通过开源节流或向上级申请资金增建校舍, 从而缩小班额, 推行“小班化”英语教学, 从而减少每个教师批改作业的量, 增加和个体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利于教师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有更多的时间投身到英语教研活动中、进一步改变英语教学费时多而见效慢的状况。

3.2 转变教师教学工作作风, 逐步建立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 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我们, 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 不摆老师的架子, 对同学一视同仁;我们学生要对老师尊重, 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 对老师没有恐惧感”;“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 师生间做到‘上课是师生, 下课是朋友’, 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苦心”;“融洽、无隔阂、坦诚相见”。

老师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 师生间平等、民主、亲密、互助”;“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上课时应该是老师, 课余时像朋友”;“既是师生关系, 又是朋友关系, 是孩子心中最信任的人”;“老师爱同学, 同学敬老师, 老师与同学像朋友一样”。

从该调查结果来看, 无论是学生、老师, 还是学生家长, 大家都一致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 课堂上是师生, 平时是朋友, 师生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学生应当尊敬老师, 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 最终目是实现师生双边共同快速成长。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沃土里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时也应该看到依然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教师角色,策略

参考文献

[1] 教学交流[J].青少年日记期刊社, 2007.

[2] 张艳华, 薛松奎.素质教育观念.2001, 7.

[3] 朱慕菊, 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上一篇:论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下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