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

2022-10-29

第一篇: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

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诗歌教学属于文学教学,自有其不同于非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而诗歌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诗歌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有着数量繁多的诗歌作品,而且有着丰厚深邃的诗歌创作理论和欣赏理论。“诗言志”,这是中国诗歌理论的最高概括。“赋、比、兴”,这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其中的“比、兴”手法,是解读中国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为什么要学诗?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他又说:“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呢?难道学诗就是消遣消遣,进而陶冶陶冶吗?孔子是把学诗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诗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诗可以化解块垒,平衡心态,消释不良情绪,使身体健康长寿。诗,主要的还是一种生命能量的释放。据说郭沫若诗情发作时,全身颤抖,激动难已,就地打滚,有一种不吐即死的生命渴望。我们读他的《女神》及《雷电颂》就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生命的脉搏。

从不学诗,不也活得很好吗?诗人不就是一群疯子吗?当然,从生命最底层的需求(马斯洛的生命需求说是分层次的)来讲,温饱为要,其他次之。但是,诗并非单指那些进入文学殿堂的所谓大雅之作,老百姓的“杭育杭育”也是诗。任何一位母亲在哄怀中娇儿时,总无意识地哼出动听的曲子。这都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命的支撑。何况诗是人类精粹语言凝成的高级精神活动的结晶呢?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说:“我在大陆讲授古典诗歌时,就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讲诗的课我们也很爱听,但我们读这些古典诗歌有什么用呢?’我当时就回答他们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她又说:“读书,特别是读诗,尤其是读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果然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足以变化人之气质的作用的。”的确如此,现代人过于重视物欲,一切只看眼前的利益,于是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颗关怀宇宙人生万物的活泼美好的心灵。这也正是社会人心之所以堕落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以上理解,得出下列结论:诗歌教学应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通过默读、朗读、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泳、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是中国诗歌的审美要求。但我们不能把情与景平列。诗总是以抒情为宗。全似写景者,实际上还是抒情。写景就是抒情,或者说写景乃抒情方式之一种。王夫之对二者的关系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一般说来,情与景的交融有三种不同方式:一是触景生情,情随景生。李贽说得好:“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焚书·杂说》)二是移情入景。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抒发出来,于是客观景物也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移情入景,景不过是表达感情的媒介而已。“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三是物亦有情,体贴物情。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由于长期形成的人物关系,使它们本身具有了某种感情,虽然这种感情是人加上去的,但因为相对固定化了,与诗人临时注入的感情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性格的对象来看待。

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

诗歌鉴赏最要紧的是搞清外显意义和隐含意义。这里,我们借用袁行霈先生《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一文中的术语:“宣示义”和“启示义”来阐释这个规律。宣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的意义。宣示义,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半点含糊;启示义,诗人自己未必十分明确,不同的读者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许见仁见智。宣示义,是一切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共有的;启示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诗歌作品中更丰富。诗歌的多义性,就是说诗歌除了宣示义之外,还具有种种启示义。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一个读者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启示义的领悟能力。关于启示义,可以大致分为五类: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和言外义。

(一)双关义。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词只传达一种意义,而排斥其他意义。双关则是有意让两个意义并存,读者无法排除掉其中任何一个。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归园田居》)(二)情韵义。在一个文化历史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语言符号学家们把这一类语汇称之为“语码”。中国有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所以中国诗歌中的“语码”也特别丰富。如“南浦”、“凭栏”、“板桥”、“丁香”、“杨柳”、“残月”等等。(三)象征义。象征义专指那些用象征手法派生出来的意义。如“东篱”、“新亭”、“归鸟”、“春蚕”、“蜡烛”“秋扇”等等。《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和《致橡树》中的“橡树”、“木棉”也都具有这种象征意义。(四)深层义。深层义是藏在字面下的意义,有时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李白《早发白帝城》是写三峡水流之急,船行之快吗?是,但不仅仅如此。它还表现了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和喜悦,也有几分惋惜和遗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时节”含义也是很深的。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不是写一老头钓鱼,自有其深意。(五)言外义。上述四种意义,或是诗歌语言所负载的,或是诗歌语言所蕴涵的,或是诗歌语言所指代的,总之,可以称之为言内义。然而诗歌可以表达言外之义,言在此而义在彼。如张籍《节妇吟》“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再如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对诗歌的欣赏还要注意意境和意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则是以词语为单位的主客观的契合。意境范围大,通常指整体而言;意象范围小,是组成意境的建筑材料。意象多半附着在词和短语上。“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意象的组合便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怎样组合的呢?(一)靠比兴。比兴就是运用艺术联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连接在一起的一种诗歌技巧。如“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这是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兴。比,使意象间建立起了联系,而兴组合的意象间没有必然的内部联系。(二)靠对偶。对偶可以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都是。

第二篇:对禁烧秸秆的几点思考

今年,全国小麦再次喜获丰收,自南向北,“三夏”生产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进行。广大农民在收获丰收果实的同时,对小麦秸秆处理却束手无策,只好一烧了之。一时间,“狼烟”此伏彼起,隐天蔽日,既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又使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雪上加霜”。

如何解决焚烧秸秆这一顽疾,笔者认为,需采取“堵”“疏”结合、标本兼治、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财政补贴、多管齐下等综合措施。

一方面,加大宣传和责任追究力度。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严重后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禁烧秸秆的信心。二是各级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禁烧秸秆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禁烧效果好的农户、村镇实行经济奖励,反之进行经济处罚,形成严明的激励和威慑机制。

另一方面,变被动管理为积极服务。一是做好回收利用工作,鼓励有关企业到田间地头收购秸秆,根据收购秸秆数量给予一定补贴,调动回收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对收割机械进行改良,在给小麦脱粒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增强地力,良性循环。

第三篇:对中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立胜

关键词:中职、中职教育、中职生、生源质量、投资、考工、师资、憧憬等。

(谨以此文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帮助中职学校走出困境,则乃中职学校之大幸)

已多年未进大学校园了,这次在天大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与大学生有长时间(七周)接触,感触颇深,他们有礼貌,有知识,有抱负,与中职生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之区别,中职生抽烟,喝酒,打架,厌学,无法教。触此,我即联想到中职教育的种种困难及问题。

一﹑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

92年以前的中职生是初中班级的前几名尖子生,想学好教,作为中专教师有成就感。而现在的中职生基本上都是初中班级倒数几名的学生。由于初中优秀的学生都读高中了,中职招生困难,因此饥不择食,有无考分均能入学,由于先天不足,他们不知怎样也不想学习。中职教育不是简单动作的学习,需要有一定文化理论基础,尤其是工科性质的专业,否则无法教与学,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无所适从,教理论他们听不懂,教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铺垫,难以进一步进行下去。

针对这样的状况,教育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说:用多少教多少。这从何谈起?走出校门之前,各个学生具体工作没有确定下来,你知道他用多少?而且就是能确定用多少,就他们的基础而言,也无法让他们接受相关内容。

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降,不但在学习上难以达到效果,在管理上也非常困难。这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但学业上未得进取,就是其基本素质即生活习惯及性格

1 方面均未得到较好培养。他们不学习,却精力充沛,需要释放能量,逃学,上网,抽烟,喝酒,打架,甚至恶意破坏公物。学校想尽办法,如配备有丰富经验有爱心的教师任班主任,签定班主任责任状,加强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的责任心,每个教室安排教师值班,宿舍安排责任心强的管理员,每天值班教师带领学生会干部检查宿舍,制定应急预案,以防突发事件发生,但却总也防不胜防。中职教师不但花时间教他们技能,还要花大量时间去教他们生活习惯以及纠正其品德缺陷。

做中职教师很累,不但身体累,心里更累,这是大学教师很难体会到的。 造成学生基本素质严重下降,深层次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小学初中教育是直接原因。要想改变,还得需要小学初中下功夫,他们再也不能以精英教学为目标了,不能歧视任何学生,要把培养健全人格有基本素质的目标放在首位,为后续各教育层次输送合格学生。

二、教材跟不上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材还是使用多年前的,这些教材相对于现在的学生太深了。本来他们的基础就差,加上教材深度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就越大,教学矛盾就更深,教师难教,学生更厌学。

教材深了,我们不能去编写吗?谈何容易啊。 1、教师编制不足

中职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招生或多或少,但这几年适龄学生多,招生数多,但担心发展不顺,甚至不能维持,故教师编制不敢扩大(也不是随便扩大的,国家给的定员有限),力量不足,抽不出教师编写。

2、课时太多,教师无时间编写

中职教师的课时少则每周十

七、八节,一般二十几节,甚至三十几四十几节,上课的精力都不够,且很多教师身体状况因此严重下降,透支生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编写教材。即使强制其去编写,也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敷衍了事,很难编出合适的教材。

3、教材内容难以跟上生产发展

即使编出的教材简化到能让现在的学生使用,但现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技术

2 不断更新,编出的教材要不了几年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应用性的学科。学生学的是过时的知识,又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有人说,对于变更的知识,教师备课时解决。可是教师那么多的课,应付上课都来不及,还有那么多作业需要批改。另外,中职教师多数身兼数职,他哪有多少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三、国家投资不足

我们都知道韩国和德国加工制造业水平很高,那是为什么?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如何重视?除了他们对职业教育作合理规划,出台有效政策外,企业看重也参与职业教育,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很大。

我国对职业学校的投资,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拨款。但所拨款项,一般只够发教职工的工资。据劳动部一司长介绍,韩国培养一个高级工,国家要投资四五十万美元,我们无法与之相比啊。

学校光有钱发工资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各种各样教学设备,这些设备是我们的学生学技术学技能的依靠,没有这些设备我们只能纸上谈兵,学生的技能很难达到要求水平。

有人告诉你,你们自己想办法筹钱。去哪儿筹钱?去私人那儿借?给吗?上街上去募集?合适吗?到企业去要?现在的企业有几家愿把钱投在中职学校?若是给你,那也是应付,打发你而已,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资金的注入,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差,而面对激烈的办学竞争,原有校园已不能适应,很多学校不得不扩大校园,建新校区,以改善校园环境,吸引学生。这需要大量的钱,从哪儿来?国家不给,只能到银行贷款。贷款得还,而中职学校没有收入来源,办学利润很微薄,还贷非常难啊。在还贷期间,教师收入下降,这会导致教师的流失,没有了教师,学校如何办下去?学校因此可能关门。

四、重视不够

中职教育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育上层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我们的管理部门在改善中职学校的窘境方面花了多大的力气?从教育部职成司人员配备上就可以看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管职教的只有二人,其它各司呢?远不止啊。是出台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使生源质

3 量有好转?没有。但却有人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实际上,这句话放在相当长时间的学制里,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只有三年或只有二年学制(在92年前,学制一般是四年,由于激烈的竞争,各学校不得不把学制缩短,无奈之举啊)的条件下,面对基础那么差的学生,就是神,也很难把他们造就成合格的人才,更何况一个普通的教师。

在投资方面,向我们倾斜了吗?没有(在上面我已有论述)。没有钱,如何办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说管理部门重视不够还可以从上层领导来中职学校视察方面看出。很多中职学校,省教育厅厅长都没有去过,更何况国家教育部的部长(哪怕是副部长)去过。即使来了个领导,多数是个无关紧要的领导,听听汇报而已。可学校方多是讲成绩,很少讲困难,一方面校方领导为保乌纱帽,报喜不报优,另一方面,上面的领导也怕难题,他不是拍扳的,况且他还得向他的领导报喜,那是他的成绩。

再看看大学,哪一所大学,省教育厅厅长没有去过?哪一所大学,尤其是那些重点大学,教育部重要人物没来过?

其次,是社会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社会哪一个层次,哪一个企业或个人愿向它予以资金赞助?他们向大学绝不吝啬,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赞助。

社会在招聘的时候,又有几家聘用条件是中专学历的?动辄大专学历以上。社会不认可中职,我们的学生没有出路,还有谁来中职学校读书?我们又怎能继续招生下去?

在工资方面,中职就业者普遍要比大学生的低多了,在社会地位方面,他们也远不及大学生。这就导致广大国民只青睐大学,不看重中职。而德韩等发达国家,职业生的收入及社会地位与大学生一样,因此,职业教育能很好地发展。

难道社会各层次需要的均是大学生?不是。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该是有技能的操作者,而中职生就是这个层次的技术人才。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也在好高骛远。

就业是导向,不能就业,就没有了生源,学校如何生存下去?为了这个大问题,

4 中职学校使出横身解数,成立庞大的就业机构,花费大量的资金,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给教职工下就业指标,让有社会地位的学生家长利用社会关系帮忙,等等,就是一个目标,把学生送到社会岗位上去,这样才有就业率,才有不断的的生源,否则学校逐渐萎缩,最终关门。

再者,家长重视不够。

初中毕业生,又有几个家长自觉情愿地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读书,他们都把目光放在高中,只是高中的分数线把他们的孩子挡在门外,他们让孩子上大学的梦想被卡死,万不得已他们才把孩子送进中职学校。他们常意于言表,在报到时苦着脸:“谁愿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没办法!”或在读期间需要家长来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时,愤愤地说:“孩子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不然我们把他(她)送到你们学校干什么!”好象中职学校是收容所,或是个烂柿子,没人买,或是毒瘤,很危险。

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到中职学校,学校哪有好的生源,又如何谈毕业生质量?

五、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不断增长,但教师数增长不能相应跟上。于是,在社会上聘请临时教师,这些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关键是责任心又不强,对教学质量有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当某些专业过时,即得停办,但还得适时调整新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可相应的专业教师却没有。

还有,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生产第一线训练,中职教育应以实作为主,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如何培养出操作技能高超的学生。

这次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有一项安排即派学员去生产第一线实习,获取实践知识。目的非常好,但时间太短,不能让学员得到系统的训练,而且一个学校(也仅是少数学校,不是全国所有学校)只有

一、二人,不能解决各学校每个教师的实作技能提高的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还得需要各学校有计划有措施有保障(时间、人员、资金等的落实)陆续派每一位教师去现场,要把教师培养成技师型人才,这样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

六、考工存在的问题

中职的技能水平往往体现在考工方面,目前考工有较大不足。

一)中职考工基本上是学校向政府各职能部门申请,学校全权代办,如理论出卷、监考及阅卷,技能操作监考及评分,均有学校组织。虽然学校不断改善考试办法,各职能部门考试时加强巡视,也还难免存在人情分,而且考试范围较窄,很难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各专项技能水平,也即很难达到社会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要求。因此,常出现学生虽手里拿着各技能证书,但不能在现场干活。

二)技能证书管理混乱

技能证书,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学生手里拿着某一证书,出了所在地或所在行业就不承认,虽然要求基本相同,但还得重考,非常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考证积极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该进行清理,相同性质的技能考核应指定某一机构发证,各地区、其它行业或机构统一认可。

七、美好的憧憬

以上是我对中职教育的些许思考,种种问题不是一个小小中职教师能解决的,它需要教育部门,需要有影响力的人士(如企业界老总、大学老师、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等等)为之呐喊,为之出力,使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职技术人才,为国家多作贡献,否则光靠大学教育很难完成国家建设的艰巨任务。

我对中职教育前途看好,因为我相信教育部门终会彻底弄清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各相应的重要地位,我也相信企业也不会一味追求高学历的人才,因为他们终究会明白企业的发展更多是靠一线生产技术人员。走出困境,中职教育会有美好的明天。

2007年7月8日手写初稿,7月11日

打成电子稿,后多次修改,于7月19日定稿.

第四篇:对新农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养老是我县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妥善解决农牧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农保经办机构的职责

县新农保办负责全县新农保的参保登记、缴费核定、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稽核和内控、档案管理、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等工作,并对乡镇事务所的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乡(镇)新农办事务所、村协办员负责所辖乡(镇)各村及本村适龄参保人员相关资料的收集、参保档案的审核、养老金收缴、待遇领取人员到龄通知等工作。

二、新农保试点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制度安排。 新农保制度目前只是在探索发展中,从全国和全省的层面上还没有一套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的制度,其很多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筹资渠道单

一、缴费水平偏低、集体补助形同虚设、政府责任没有得到体现,致使农民参保率偏低,覆盖面窄,保障资金投入不足,每月55元多养老金难以起到基本生活保障作用。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有待规范。 目前新农保基金由县级养老保险机构管理,运营层次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在当前银行低利息时期,基金保值都困难,增值更是无从谈起,而且以县为单位的基金管理模式在技术层面上也难以使基金保值增值。并且没有专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制度规范,乡、村基金滞留时间过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机构平台建设不健全、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目前,新农保机构平台虽然基本建立,但不够健全,由于工作经费等问题,人员流失现象较严重。随着新农保业务延伸到乡、镇、村,部分人员综合素质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业务水平相对不高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缺乏等现象,村级协办员补贴分散,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也无法对村协办员进行考核,难以保障新农保健康、稳步发展。

(四)对新农保的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对新农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不少农民对新农保心存顾虑。二是存在年轻人不愿参保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较大一部分年轻人不愿参加新农保是自认为还年轻,没有必要过早的参加养老保险,宁肯将钱存入银行也不愿参保。三是村干部有畏难抵触情绪,造成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施工作难度大。

三、完善新型农村杜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 由于现行新农保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各省的制度设计方案千差万别,地方色彩鲜明,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状态,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由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局限性和政策活动的复杂性,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以便为政策的变化或终结提供依据。对社保基金的监督是对“新农保”工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基金监管责任制,明确经办机构对基金的监管职责,并结合自身情况,定期对当地的“新农保”基金开展专项检查。

(三)指定专人负责新农保工作

民生工作是如今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民生工作是各级政府不可怠慢的,因此,要各级领导全面重视和督促。县政府领导应联各乡镇,督促各乡镇新农保工作;各乡镇应有新农保工作专职人员,而现在大多数都是兼职和临时人员,只能是在过渡时期暂用,这对新农保工作的长期性存在隐患;村级协办员应全面开展本村新农保工作,及时上报本村新增、死亡变动表,并在年终应给与一定的待遇。

(四)宣传再深入,认识再提高

进一步加强新农保意义、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对广大农民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农民心坎上。尤其是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认识到位了,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付诸实践,真心服务百姓,真诚造福群众,把好事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党和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信任,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获得广泛的、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第五篇:对税务稽查“执行难”的几点思考

执行是税务稽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税务稽查查处成果的最后环节。自2005年平谷地税稽查局成立以来,税务稽查执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执行难”仍是困扰当前税务稽查工作的重要问题。稽查部门依法通过立案、检查等规范程序完成生效的法律文书,而最终不能及时有效地执行,不仅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而且直接影响税收法律的权威和税务机关的形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已成为税务稽查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一、税务稽查案件“执行难”的表现

(一)涉“困”案件和特殊案件使税务稽查执行陷入困境

涉“困”案件即涉及濒临破产、面临倒闭、严重亏损、举步维艰企业的案件。如某地税局2005年前未执行完毕的18件案件就属于此类情况。这些关停企业拥有的可执行财产不足或根本没有可执行财产,使执行机关无从下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下岗职工多、离退休职工多,一旦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会借机将企业的矛盾转嫁给税务机关,很有可能引发上访闹事、暴力抗法,造成社会不良影响。还有一些特殊的欠税人也无法执行。如我区某物业公司,给我区1000多户居民提供供暖服务,欠缴税款20多万元,但他的财产多数都是锅炉房等,如果强制执行会造成居民停暖,社会不和谐现象,无法强制催缴税款。

(二)对个别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行为无法实施有效监控

在案件执行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挖空心思逃避执行,其手段趋向隐蔽、复杂。有的公开账户空挂,隐秘账户运行,或采取一个法人及其家属注册好几个公司,A公司财产挂B公司的户,公款私存或私款公存,造成财产主体不明,权属不清,摆下迷魂阵。如我区有一家宾馆欠缴税款3万余元,为躲避缴纳而注册了好几家以他家人为法人的公司,采取财产转换的方法躲避执行;而有些不法个体商户为逃避执行,则采取一年一废业、一年一开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手法,让税务机关摸不准去向;有的干脆转移财产,溜之大吉,跑到外地改头换面继续干。

(三)依法义务协助、配合税务机关行使执行的个别部门和机构存在消极应付的现象

个别职能部门对协助税务稽查执行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协助、配合执行消极对待,当协助执行单位与执行对象有利害关系时,就无故推诿、拖延,甚至主动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使之转移财产,逃避执行。有的金融机构为使自己赢得客户信赖,吸引企事业单位多来立户,公开承诺为立户者保密,保证不向任何机关透露,致使税务机关难以依法进行查询,个别金融机构甚至以各种借口拒绝税务机关依法冻结、扣缴被执行人的款项。协助单位配合乏力,影响了税务稽查执行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对“神通广大”的纳税人执行难

一些外资企业、重点企业因为与地方政府利益有关联,因此政府或有关部门往往十分关注涉税案件的企业,采取直接或迂回的途径影响税案的执行。有的国有企业居功自傲,凭着层层保护伞视税法而不顾;有的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关系网密布,拒不执行。

二、税务稽查案件“执行难”的原因

(一)纳税人纳税观念淡薄是执行难的思想根源。虽然在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法制观念不强,税法观念就更为淡薄。

(二)是对有关法律规范不了解、不理解,导致对案件的处理(处罚)决定有异议,不服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表现为不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

(三)明知自身涉税违法行为不当以及税务机关所作处理(处罚)决定的正确,但抱着抵触的心理不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甚至抗拒执法,拒不执行税务机关的决定。

(四)税务稽查执行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我们的执行工作本身不够完善,还缺乏健全的机制和秩序,以致个别部门、个别人员执行不规范,使得执行工作难中添乱,乱中积难,这也是形成“执行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实践中看,执行工作的不规范表现很多。比如,有些执行人员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对待纳税人“冷、横、硬、冲”,对其陈述和申辩置之不理,造成被执行人有抵触情绪,给执行工作带来麻烦,直接影响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机械执行,不能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执行工作任务。

三、解决税务稽查案件“执行难”的措施

(一)加强税收宣传,优化执行环境

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依法作出的税务案件处理决定书必须最终执行的广泛共识,促进全社会增强知法和守法意识。借鉴法院执行宣传的经验,利用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充分运用传媒工具,以扩大税务稽查执行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和效果,取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对抗拒执行和妨碍执行的人要依法进行处罚,以案释法,边执行,边宣传,做到执行一案,宣传一片,达到警示和教育一大批被执行人的目的。

(二)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税务部门应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让政府领导“吃透”税收法规、政策,从而作出与税收法规相符的决策,支持税收工作。加强与银行、工商、法院、公安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形成严密的协税护税体系,以保证税务稽查执行落到实处。

(三)健全税务稽查执行法规,提高执行质量

1.进一步建立健全税案执行的法律法规,当前特别要贯彻落实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提高税务稽查执行的立法质量,根据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增强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现有的执行规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该修订的予以修订,该补充的予以补充,该废止的予以废止,使执行规定适应时代的要求,防止规定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2.加快税收执法信用体系建设,对未执行完毕的违法纳税人要记录信用档案,对其法定代表人和经营业户要进行信用跟踪,加强税收信息交换,防止被执行人溜到外地以逃避执行。同时对拒不执行和妨碍执行的纳税人,要对其丧失税收信用的行为进行曝光,以加强信用监督力度,维护税法的统一。

(四)加强队伍建设,讲究执行艺术,提高执行水平

1.严格按照执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选调政治素质好,业务熟练,责任心强,作风过硬,公正廉洁的税务人员担任执行人员,对不适合做执行工作的人员要坚决调离。

2.加强对执行队伍的科学管理,加强作风建设,严肃执行纪律,使执行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行使权力,坚决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3.抓紧执行业务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着力提高协调能力及解释、宣传和疏通的本领,提高执行水平。

4.讲究执行艺术,正确处理好执行工作与其他工作、其他方面的关系,既要坚决,又要慎重;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坚持依法执行与文明执行的辩证统一,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税法威慑力的同时,要着重做好教育、联系、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握适度,掌握时机,加强横向联系,促进执行工作深入开展。

上一篇: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下一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