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4-04-12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共8篇)

篇1: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急诊科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多个专业临床独立学科,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在急性病、危重病的救治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公共健康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急诊急救医学也是我国今后急诊、危重病医学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2009年5月卫生部刚刚颁布关于指导急诊科建设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急诊医师专业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和急诊医师在医学界、医院内没有什么地位,急诊科医师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绝大多数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急诊科仅仅起一个通道的作用,无法提高急诊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我院成立了急诊部,是我国仅有少数几家医院把急诊医学作为临床专科来发展的医院。我想我们要积极努力构建了省内一流的急诊抢救新模式。

目前国内急诊科有多种运作模式,其中以“院前急救+急诊科+EICU”模式最合理、最有发展前途,最符合病人利益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SS)。如能组建“急诊加强监护病房(EICU)”,则对急诊科医生的抢救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也是锻炼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标志。

急诊专业主体方向都是危重病。危重病人生存链中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及加强监护是环环紧扣的。危重病(特别是严重创伤,复合、多发伤)涉及多系统,往往出现各专科互相推诿病人的情况,而这些病人又往往殊途同归,都必须加强监护治疗。故本科除完成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抢救室工作外,还设立了重症监护病床,主要接收中毒及不宜搬动危重症病人,进行加强监护治疗,使危重症病人得到连贯的整体治疗。

一、规范急诊科的基本结构

1、分诊处:

2、诊断室:要分为内科、外科、儿科、神经科诊室

3、抢救室: 3-4张床

4、留观室;6-8张床

5、输液室;

6、治疗室;

7、清创室;

8、手术室;

9、急诊病房:分为心内科、神经内科、中毒内科;创伤外科、腹部

10、院前急救和转运。

11、EICU:一般8-10张床位。

二、加强急诊科医务队伍建设

一、增加具备硕士、博士学历医疗人才梯队,并进行强化培养。

二、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建设

心理素质:反应敏捷,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思维宽泛。

外科和危重病房(EICU)

人文素质: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奉献精神。

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广泛,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成为一专多能人才。

三、急诊科医务人员需掌握和定期培训的基本技术

(一)心肺脑复苏术(CPCR)

(二)气管插管术

(三)呼吸机的使用

(四)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六)急性脑衰的诊断与治疗

(七)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八)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九)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十)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十一)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十二)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心电图诊断

基本操作技术 1.腹腔穿刺术

2.腰椎穿刺术

3.骨髓穿刺术

4.胸膜腔穿刺术

5.深静脉穿刺术

6.血液滤过术

7.电击复律术

8.临时起搏术

9.胸腔闭式引流术

10.三腔管放置术

四、急诊科需要增加配置的仪器:

呼吸机

急诊腹部B超

床头X机

急诊血气分析仪

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五、发展方向

积极推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加强监护》三环一体化建设,急诊科发展应该达到:1队伍专业化2装备现代化3管理制度化4技术标准化5操作流程化6信息网络化7急救普及化8待遇对等化(劳动付出与收入对等)。这样有利于发展急救医学,突显急救特色,稳定急救医务人员,利于管理和发展急救医学。实现树立省内医院急诊急救模式的标杆科室。

篇2: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班组是企业改革与发展各项措施的最终落实者,班组建设工作也是配合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三抓一创”就是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我们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必须在基层班组尽快得到贯彻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此时更是凸现了班组建设工作的重要

性和迫切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班组建设工作中巩固已有的成果,促使更多的班组拓展自身的潜能,创出自己的特色。我有以下思考:

一、班组建设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公司的班组建设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班组工作切实得到了加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班组建设提升水平参差不齐:班组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拓展;班组建设与创建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组织的要求还不适应;人才竞争的舞台不够活跃;需要更强的凝聚力促使班组人心思齐,人心思进。

二、班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1、班组需要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电力建设企业也属于技术型企业,各种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不断更新,要求班组成员的知识水平同步提升,现实中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有一些员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多年来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没有提高,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尽快地学习知识、储备知识和更新知识已成为班

组建设的当务之急。

2、班组需要激发每个成员的活力。在日常工作中基层班组将重心放在安全生产上,强调集体目标,忽视个人取向。缺乏激励机制,致使班组成员个人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班组整体缺乏活力。没有形成“我在班组更杰出,班组因我更精彩”的有效机制。通过“季度之星”的评比,使每位员工都有了动力,突出表现个人,从而带动班组每个员工的活力。

3、班组需要加强团队精神。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需要有凝聚力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现在有些班组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而,班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口服心不服,面和心不和”的现象。不能真正在思想上把班组成员团结起来,在情感上把班组成员

凝聚起来。

三、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1、积极创建学习型班组,提升班组战斗力。

一个有战斗力的班组,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班组。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面对技

术上的困难,能拿下活的,大多是一些学习氛围比较好的班组。

在每次重要施工前,班长、技术员都要组织大家召开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针对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一定要逐个交代清楚。班组成员从学历层次上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技校生、大学生。交底会上两部分人员的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班组的工作能力从整体上得到

很大提高。班组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创建

学习型班组的工作中很具有借鉴意义。

2、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班组活力。

近几年来,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各个工种的技术比武在基层班组得到大力推行,这为基层班组的生产人员提供了展现个人工作能力的多种途径。但是,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上激励的力度还不够。现在月度绩效考核在考评条件中把在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各个工种的技术比武中获得的成绩作为加分激励条件。新的制度激发出新的效果,班组中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技能、学业务的多了,参加技术革新、比武的人多了,取得优秀业绩的人也多了。班组内部个人的活力被激发了出来。

3、选配综合素质较高的班组长培育班组良好的团队精神。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兵再好,没有良将调度组织,还是散兵游勇。班长是一个班组的灵魂,除了对班组长的工作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还更应该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情感

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培育出团队精神,使班组成员在工作中产生1+1>2的效果。以团队和谐为保证,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育团队精神,做到在制度范围内实现沟通、理解、关爱。一是情理交融塑和谐。制度严与人情暖情理交融。二是温暖人心创和谐。大力倡导基层班组坚持“三关心”,即关心有家庭困难的员工、关心有情绪的员工、关心新来的员工。三是关爱生命保和谐。公司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定期免费为员工进行一次体检,为员工“送健康”、“送快乐”。四是关注个体促和谐。“尊重员工每一项提议、理解员工每种需求、激活员工每份潜力、助推员工每一次进步”。基层班组形成了“团队讲

齐心、工作讲热心、互助讲爱心、处事讲公心”的和谐氛围。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建设至关重要。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的班组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改进,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创建有活力、高素质的生产班组,才能使班组建设水平

篇3: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1 深入理解护理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 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这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护理文化是在主导思想指导形成的护理的模式, 护理的理念及思维哲学等等综合护理活动。急诊科护理文化是在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 积极吸收各家优秀文化, 进而增强急诊护士的凝聚力、向心力、事业心, 将全科室护理人员实力统一起来, 形成合力, 把科室生存发展与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的统一起来, 培养护理人员的在科室的共同情感, 从而提高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近而建设急诊科室的和谐医疗服务, 减少因语言、态度引起的医患矛盾。在优质护理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服务的人性化、关爱化、奉献化等等, 这些事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文品质, 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 是护理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体现于急诊科室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文化氛围。

2 努力加强护理思想文化的建设

加强护理思想文化建设是急诊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发展的动力。在党的科学发展的指引下, 加强护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作是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护理服务的管理者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护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 自觉学习党的路线及基本理论, 增强大局观念, 医患矛盾只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小部分, 是可以避免和调和的。护理人员“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服务理念, 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在护士长要带动下, 全科护理人员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这样我们才是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优秀护理团队。众所周知, 急诊科护理工作千头万绪, 医疗安全尤为重要, 其实护理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医疗安全。为此,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 建立健全护理服务体系, 从而有效地抵御医疗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要规范礼仪, 讲求仪表、行为得当, 举止大方, 要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 文明用语, 服务忌语等等, 这样才能打造出优良服务品牌, 树立医院急诊科室的良好形象。

3 积极转变护理文化的哲学思想

20个世纪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 如今的护理文化建设应立足于“以健康为中心”。这是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 护理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着护理模式及护理文化对护理管理、医疗及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即护理实施的各项工作必须以患者健康为着眼点, 围绕患者的需求来进行, 体现护理各项工作的根本目的, 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维护患者的根本利益。因此, 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应视为急诊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急诊科室工作主要体现“急救”和“疗效”。护理服务也是应紧扣这一主题, 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要更新服务观念, 增加服务内容, 简化服务程序, 优化服务环境, 改善服务态度,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让急救护理中处处闪烁着“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护理文化建设应重视“以人为本”, 强化道德修养, 注重心理构造, 培养和引导其价值取向, 因此, 护理文化建设开始, 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 抓好护理人员思想文化建设, 使护理人员在信念、精神上得到升华。

4 重视人才进而营造和谐急诊科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就是财富, 人才就是财富, 因为掌握知识的是人。所以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是科室护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急诊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应把工作的着眼人才开发及其使用上,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很大曾度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点, 就看管理者怎么去利用人才, 开发人才。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 护理技术更是全面而又嘈杂, 有点“样样精通, 样样稀松”的表现, 所以对急诊护理的人员合理安排工作, 营造工作学习条件, 建立图书馆、给予可利用可支配的时间。医院多给急诊科室护理团队建设上多投入人力、财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让他们衣食无忧, 彻底放心的服务临床, 提高治疗效果。让他们技术水平上升后, 感觉科室天地之广阔, 大胆创新继往开来, 积极将新技术应用临床, 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留住这些人才要用待遇吸引人, 用感情留住人, 用环境塑造人, 为这些优秀护理人才构筑施展才华, 实现自我的平台, 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干。这些都是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护理文化建设的体现之一。

在西部大开发取得硕果累累的今天, 科室的发展及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文化建设, 尤其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急诊科, 发展优质护理需要大力抓好文化建设, 必将有力地促进护理服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护理,文化,思考,探讨

参考文献

[1]周洁.护理文化建设和护士职业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4 (2) :173.

[2]胡宝珍.急诊护理文化建设探讨[J].全科护理, 2006, 4 (9) :45-46.

[3]左选琴, 李荔.科室护理文化建设初探[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 24 (6) :375-376.

篇4:对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一个班级的变化过程——共创精神家园,提升生命质量

1.初始状态分析

(1)个体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较为缺乏。

(2)集体意识不够强;缺乏有主导价值、有吸引力的班级文化,同学们对班级事务的参与表现出较明显的程式化、表面化特征。

(3)文化生活内容渐趋丰富,思维也相当活跃,但是精神生活的质量仍较为平庸,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4)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尚有抱怨成分,相互之间的合作尚需加强。

从表面上看,同学们都应该独立学习;但实际上,有一些同学竟经常在早晨到校后找别人抄作业。他们从老师和家长那里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但他们对于“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感到比较迷茫,因此普遍缺乏主动发展的打算。在包括课堂学习在内的班级生活中,总体上较为缺乏自主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仍较多地处于教师和班干部的控制之下。精神生活仍处于自发状态,尚缺乏充足的上进心。

2.班级建设的基本策略

(1)研究学生成长需要,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亟待走出卑微,展现青春气息;需要丰富、深入的交往对话,提升生活品位;呼唤集体生活的民主气氛,期待互相欣赏。更多学生逐渐看到了更多希望、增强了信心,更为主动地构思自己的理想未来。有人主动提出,要组织大家讨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因为我们还比较小,所以同学们心目中需要有个偶像作为自己的目标,在这里我指的是值得钦佩的人”,蓬勃的朝气正逐渐展现。习惯于常规教育中的班干部“终身制”或由教师操纵进行的部分干部的调整,习惯于对班干部角色的传统解释——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为同学们做好具体的事务。

(2)敞现真实生活内容,激发主动发展动力。澄清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理解,明确发展目标。体会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感受,形成积极意向。表达对班级生活机制的认识,激发民主意识。促进多向真诚互动,提升班级生活质量,包括汲取力量,树立信心,勇担发展责任;欣赏他人,相互支持,丰富人生意义;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共创民主集体。

二、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

1.创建民主型班级的起点:需要超越的传统情形

(1)最关键特征:将班级主要视为类似行政单位的组织机构,用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自上而下地执行上级布置的“德育”任务,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的重心依然在上层。尚待从学生(尤其是具体的学生个体)角度来考虑其发展需要,考虑班级教育的策划与实施。

班级管理体制:实施居高临下控制,着力维持班级秩序。第一,凸显成人权威,忽视学生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也往往被理解为“看管”学生:看管学生早读、做早操、午睡、完成各项班级任务(包括做清洁)。在这里,班主任成为“管家”,学生成了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臣民”。在这样的班级中,班主任以高压态势监管学生。一旦发现学生有违纪和犯规行为,就给予惩戒,以便让学生“因为害怕惩戒而不敢违规”。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方面的教育智慧就显得非常不够。

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中,班主任(代表成人世界)的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常常被压得头不敢抬,时常处于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之中。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结果造成班级气氛沉闷、缺乏活力的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驯服的绵羊,难显彰显个性、更难以激发出创造活力。

第二,师生角色固定,缺乏真诚互动。从管理班级这项工作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出发。老师们不仅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和班级活动中配合教师,俨然教师才是班级的主人,而且通过确立和培养班干部训练出一套得心应手的助手班子。于是,不仅教师的角色固定化,学生也被区分为干部层和群众层,他们的角色也被固定化。更让人担忧的是,其中有些固定化的班干部角色往往是让学生尴尬、甚至觉得是背叛同伴的角色。作为“群众”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班级活动的计划和组织,主要是听从老师和班干部的安排在指令性、行政性的小组(而非自主活动小组)中扮演预定的角色;这些学生个体的真实生活也就被笼罩或淹没在教师所控制的班级生活之中了。作为“干部”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有主人的感觉,相反更有可能形成一些两面人格:在老师面前保持卑微听话的姿态,成为教师控制的“棋盘”中的一枚“棋子”,而在同学面前则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2)班级活动机制。关注完成预定任务,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包办事务,难有参与机会。根据朴素的经验和传统习惯,在班级工作中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班级生活模式;强调教师在班级中起支配作用,忽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的培养;强调学生发展的统一性,忽视学生个体特性的发展;强调班级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忽视班级教育管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建设民主型班级的过程:逐步提升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初具形式的民主型班级第一,管理体制:采用自我管理形式,沿用传统管理内容。两个主要思路:系统梳理班级事务,开发班级工作岗位;拟订要求及时评价,落实岗位育人价值。

第二,活动机制:尝试自我策划实施,主要关注活动形式。两个主要思路:①在活动内容上,强调反映学生真实生活;②在活动组织上,关注学生所获成长体验第二阶段:基本成型的民主型班级。需要超越的情形,尽管学生在尝试自我策划和实施班级活动时表现出足够的热情,也不时表现出很多才华,但总体上看,对活动形式关注更多,而对活动的实效关注得还不够。

第三,文化生活:关注显性文化氛围,着重体现班级特色。两个主要思路:①在文化生活主体上,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策划;②在文化生活内容上,强调让学生主动思考班级现实状况、反思班级活动情况,从而将个人感受与班级活动、个人成长与班级发展结合起来。需要超越的情形:较为关注显性文化氛围、着重体现班级特色,但对许多隐性、内化的教育因素尚未充分挖掘。首先,在筹办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时,目标略高于完成预定任务,强调发挥部分同学的特长、吸收其他同学的智慧、激活班级氛围,但在如何深化成长体验、激活学生思想等方面考虑得不够。其次,在反映同学们的成长过程时,主要满足于将板报、教室墙壁布置得饱满、美观,但对同学们在相关领域中的内在体验尚缺乏挖掘、提炼和整理。

(2)第二阶段:基本成型的民主型班级。管理体制:超越处理常规事务,更加关注成长体验;活动机制:着力反映同学生活,从中提炼成长主题;文化生活:关注成员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精神氛围。

(3)第三阶段:自我超越的民主型班级。“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内涵: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都有必要不断激发自己或组织成员的适应性、敏感性和创造性;学会主动地了解、辨析和选择各种信息,积极地发现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样他们才会可持续地发展,即超越维持生存的最低要求、追求更高境界,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提升生存质量。使班级成为让学生个体和群体都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活力,超越完成规定发展任务的最低要求,追求自我的主动发展,使个体与班级整体的精神生活境界不断提升。管理体制:充分反映同学需要,主动引领同学发展;活动机制:主动开拓生活领域,追求精神生活品位;文化生活:主动激活学生思想,共创新的精神家园。

篇5:对建设和谐军营的几点思考

刘永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作为军队来讲,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和谐的军营,为军事斗争准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军无纪不立”的观念,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基础上的法治社会。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严格用条令条例管控部队、正规秩序、解决矛盾。一是要抓住落实法规制度这个根本途径。要坚决克服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文代法的现象,坚持不懈地用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规范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始终做到自觉遵守不随意变通、全面落实不任意取舍、长期落实不有始无终;要切实纠正依法治军等同于禁住管严的做法,处理好禁与导的关系,既强调令行禁止、严格管理,又注重教育疏导,确保官兵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自觉;要强化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条令学习月”活动和“学法规、知法规、用法规”活动,形成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力整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切实形成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服役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要抓住从严治官这个突破口。领导干部要自觉从严律己,凡是明

令禁止的,坚决不能违犯;凡是要求部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部属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部队做好表率。要努力提高依法治军能力。各级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通过勤奋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要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实施集中,科学组织实施,不断积累依法治军的经验;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带兵治军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依法治军的能力和水平。党委要加大对干部的监管力度。要强化组织功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领导干部的言行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中;要坚持走制度化管理的路子,一丝不苟地抓好干部的考核、讲评等制度。三是要抓住规范“四个秩序”这个重点。要正规战备秩序。根据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部队的具体任务和官兵的现实思想反映,进行经常性战备教育,增强战备观念,熟悉战备方案。要正规训练秩序。围绕提升“打赢”能力,严格按纲施训,使训练步骤规范化、训练内容系统化、训练管理制度化,不断提高训练水平。要正规工作秩序。搞好上下结合,按照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科学运转,使部队工作井然有序。要正规生活秩序。严格实行一日生活条令化,使部队始终保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和谐局面。

二、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兵为军之本”的观念,从维护基层官兵利益入手密切内部关系

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官兵利益,密切内部关系,形成上下之间同心同德,官兵之间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一是要完善公平公正机制。严格落实基层事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在干部职务提升、骨干选配、入党考学、选取士官、技术培训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严格实行政策规定、标准条件、名额分配、办事程序、选拔结果“五公开”,自觉做到感情服从政策、面子服从制度、关系服从程序,不搞“暗箱操作”,以此赢得官兵的信任。二是要浓厚民主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民主,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官兵呼声,改进工作方法;要形成“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民主氛围,各级干部要勇于接受批评,善于听取士兵的意见,对于持不同意见者不打击报复,不给“小鞋穿”;要按照《纲要》规定,定期搞好基层与机关的“双向”讲评;要重视工作总结中发扬民主环节的落实,对官兵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有一个“时间表”,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三是要满足官兵学习成才需要。搞好硬件建设,在场所、设施、器材和图书、光盘等学习资料上给予保障;要加强宣传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官兵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的平台;要扎实开展“创建学型军营,争当知识型军人”活动,引导广大官兵增强学习成才的紧迫感,鼓励官兵踊跃参加函授学习、成人自考和学历升级考试,立足本职自学成才;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浓厚靠素质立身、靠能力竞争、靠实绩进步的氛围,提高大家学习成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剂改善伙食,解决好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的吃水、洗澡、看病难等问题,满足官兵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要开展好文化活动,搞好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文体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加大文体骨干的培养力度,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要注重帮助官兵解决现实问题,把战士中存在的家庭贫困问题、涉法问题、伤残问题、婚恋问题当成大事抓,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尽力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暖兵心、合兵意,凝军心,形成上下同心干事业、和谐一致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育人德为先”的观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官兵道德水平

高尚的军人道德是履行打赢使命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空降兵不仅要注重发挥法规的约束功能,更要注重发挥道德的调节力量。一是要加强以战斗精神为核心的武德培养。当兵打仗、带兵打仗是军人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是军人最大的武德。要培育听党指挥、爱党忠诚的坚定信念。紧紧围绕铸牢“军魂”,着力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基本问题,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影响,大力锻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的坚定政治品格。要培育当先锋、打头阵的昂扬锐气。教育官兵认清党和人民对军队寄予的厚望,不断强化“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的观念,确保在未来作战中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要培育不畏强敌、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深入开展“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好敢不敢打、能不能胜、怕不怕死等根本问题;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官兵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军人价值观;广泛开展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活动,大讲我军战史、大讲战斗故事,形成学传统、讲传统、弘扬传统的浓厚氛围,激发官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二是要加强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德培养。要以“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着眼于日常道德养成,引导官兵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少数官兵中存在的不正当消费、不正当内部关系,不正当交往等问题抓起,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帮助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纯洁的人际观、健康的娱乐观和正确的婚恋观;要搞好诚信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社会、同志之间的关系,“对党表忠心、对社会献爱心、对战友讲诚心”,做到诚实守

信、人格健全、品格高尚;要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活动,引导官兵弘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夫妻互敬、关爱子女的家庭美德;要针对少数官兵在网上发布垃圾信息、散播不良言论、滥用黑客手段、浏览不健康网页等不良行为,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培树“文明上网”的良好“网德”。三是要加强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官德培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弃谋私之念,常去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时刻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要恪尽职守,不贪不污,严格约束行为管住小节,把好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要自觉接受组织和广大官兵的监督,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同志,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防止权力的非正常延伸;要保持平常心,牢记职责做工作,盯着问题做工作,舍小利顾大义;要增强亲和力,不摆“官架”,不耍“官威”,扎扎实实深入基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保持良好的本色和作风,并以此带动部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保障工程”的观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抓好部队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是部队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全面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和谐空降兵离不开安全稳定,如果部队事故案件频发,必然会带来工作秩序被打乱,部队内部之间、军政军民之间关系紧张等不和谐因素,破坏军地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当前,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要从国家需要安全稳定,人民盼望安全稳定、部队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上级高度关注安全稳定的四个层面上,提升抓安全稳定工作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机关要清醒的看到,如果部队发生严重失泄密、亡人事故、武器装备丢失被盗等

篇6: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班组是企业改革与发展各项措施的最终落实者,班组建设工作也是工会务实地开展群众性生产工作,配合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和“一强三优”的奋斗目标以及普遍实施“对标工作”采用“标杆管理”以来,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必须在基层班组尽快得到贯彻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此时更是凸现了班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班组建设工作中巩固已有的成果,促使更多的班组拓展自身的潜能,创出自己的特色。通过参与“攀岩训练”班组建设季度考评和到变电站锻炼的实践,我有以下思考:

一、班组建设工作的现状

安康供电局现有职工1130人,基层分工会12个,建制性班组95个,其中主业班组64个,多经班组31个。长期以来,安康供电局非常重视班组建设工作,不断探索班组建设的新思路,局工会也将“双组共建”,即班组建小家与班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常抓不懈,使班组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在2003年我局提出用“攀岩训练”的模式开展班组建设工作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安全、技术、学习、服务、效益五个类型的评比中变电处集控站等8个班组达到特色班组建设考评细则所规定的“先进班组”标准。所有参评班组的各项考核分数也按照“攀岩训练”的阶段性目标逐季提升。2004年,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中,《用“攀岩训练”的模式开展班组建设》这一成果获得二等奖。

近年来,我局的班组建设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班组工作切实得到了加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班组建设提升水平参差不齐:班组民主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拓展;班组建设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还不适应;人才竞争的舞台不够活跃;需要更强的凝聚力促使班组人心思齐,人心思进。

二、班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1、班组的民主管理内容需要充实。班务公开和民主生活会是班组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班组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经济责任制考核和职工关心的重大事项是其主要内容,与班组成员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问题都是班务公开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议题,都应该涵盖其中。这些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地、有效地充实到班组管理工作中,让每个成员充分酝酿、了解,直接影响到班组内部的团结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如果缺乏这些实质性内容,就会使班组的民主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造成班组成员在生产工作中规避安全风险,对分配的工作任务推诿扯皮,对利益分配也心存异议。长此以往班组内部就会缺乏协作精神,不利于团结,造成许多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2、班组需要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各种高科技的设备不断更新,要求班组成员的知识水平同步提升,现实中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有一些员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多年来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没有提高,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尽快地学习知识、储备知识和更新知识已成为班组建设的当务之急。

3、班组需要激发每个成员的活力。在日常工作中基层班组将重心放在安全生产上,强调集体目标,忽视个人取向。缺乏激励机制,致使班组成员个人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班组整体缺乏活力。没有形成“我在班组更杰出,班组因我更精彩”的有效机制。

4、班组需要加强团队精神。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需要有凝聚力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现在有些班组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而,班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口服心不服,面和心不和”的现象。不能真正在思想上把班组成员团结起来,在情感上把班组成员凝聚起来。

三、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1、有效地开展班务公开和民主生活会,实现班组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班务公开工作,是为班组构建一个民主管理的平台,是班组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班务公开中规定的对工作计划和经济责任制的两项重要内容公开对班组的民主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局变电处集控中心这个班组由于要对多个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操作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任务繁杂,而且许多工作时限性很强,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人员非常重要。他们按照安全管理月计划、周安排、日审批的规定,每天在办公室门口的班务公布栏上,张贴出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会落实操作和值班人员,制定和执行了严格的职工出勤考核办法,和职工奖金的二次分配挂钩,避免了因职工请假和倒班、出差引发的系列矛盾。同时,每月将班务管理的各项费用在公开栏上公布,做到每一笔非常小的支出都清清楚楚。有效的班务公开工作使这个班组的各项管理措施得到了班组成员的认同和支持。2005年集控中心获得了陕西省电力行协“标兵班组”的称号。实践证明一个团结的班组首先是一个民主的班组。

民主生活会这一基层班组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很多班组十几年来每个月都坚持开展,也成为促进职工之间团结和睦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基层的同志反映民主生活会缺乏实质性内容,往往都成了学习会,工作会。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多次参加了某变电站工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每次会前,站长和工会小组长都碰头,先拟定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要讨论的议题。一般包括站长的工作安排,人员分工、奖金的二次分配、职工集体伙食费用结算、班组日常经费开支以及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内容准备的相当丰富。有一次,针对夏季工作服每天都需要洗涤,会上大家还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了集体购买一台洗衣机的型号和每个人分摊的费用。这些事项可能很微小,但是都与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就充分地发挥了作用。

2、积极创建学习型班组,提升班组战斗力。

一个有战斗力的班组,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班组。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面对技术上的困难,能拿下活的,大多是一些学习氛围比较好的班组。

变电处保护班的工作技术含量比较高,而且前几年保护设备的更新速度相当快,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每次重要工作前,班长都要组织大家召开技术讨论会,针对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一定要逐个弄清楚。他们这个班组成员从学历层次上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讨论会上两部分人员的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大家在图纸上、黑板上、稿纸上密密麻麻地演算着,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经常要讨论一个星期。浓厚的学习氛围熏陶着班组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他们班组的工作能力从整体上得到很大提高。多年来,从他们班走出了不少技术尖子,有两位同志还考取了系统的“工程硕士”。这个班组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工作中很具有借鉴意义。

3、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班组活力。

多年来,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各个工种的技术比武在基层班组得到大力推行,这为基层班组的生产人员提供了展现个人工作能力的多种途径。但是,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上激励的力度还不够,从2003年,我局改革评先选优办法,表彰五种先进个人,十大职工标兵,局内专家、技术创新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和巾帼模范,在考评条件中把在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各个工种的技术比武中获得的成绩作为必备条件。对获得荣誉的先进个人在年终工作会上披红戴花,每个月发给奖金。新的制度激发出新的效果,班组中职工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技能、学业务的多了,参加技术革新、比武的人多了,取得优秀业绩的人也多了。班组内部个人的活力被激发了出来。

4、选配综合素质较高的班组长培育班组良好的团队精神。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兵再好,没有良将调度组织,还是散兵游勇。班长是一个班组的灵魂,除了对班组长的工作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还更应该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情感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培育出团队精神,使班组成员在工作中产生1+1>2的效果。

汉滨分局抄表班负责安康市汉滨区所有居民用户电度表的计量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工作闭环管理中抄表、核算、收费、催费、停电、送电等一系列环节符合优质服务的标准。这位班长结合每个班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抄收任务。还注重在制度管理中班员的情感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次在抄表过程中,一位用户因欠费停电,无理取闹,辱骂抄表员。这位同志回来后非常委屈,班长在了解情况后,协调各方面关系,不但让该用户向抄表员赔理道歉,而且多次到这位同志家中家访,向他的家属赞扬他在日常工作中的优良表现。这位同志非常感动,在日后的工作中不但非常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主动帮助休假的其他同志完成任务。这个班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加深班组成员间的团结和友谊,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班长和业务骨干为核心的有凝聚力的集体。

篇7: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企业有无自己所特有的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永葆生命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了解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容,科学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文章探讨了当前企业文化研究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内涵 特点 内容 误区 思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从而在美国乃至全球兴起并带来了一场企业管理的新革命,其理论和实践给当代企业管理以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对之也怀有浓厚兴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中国的企业文化也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同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经济交流迅速提升。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企业如想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说起,指出当前企业文化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同时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又称公司文化、组织行为、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且为企业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企业活动中的反映。企业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2、企业文化的特点

(1)企业文化的隐形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而它隐匿地存在于广大员工的心灵之中,并在员工的潜意识中形成共识,在员工的心灵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心灵,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与企业共存亡。企业在发展中创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该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一旦定型,将长期发挥作用,这种力量不同于引进一台先进设备,也不同于改造一条生产线那么直观。

(2)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化

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经营理念,一种行为准则,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决非易事。例如当我们走进同仁堂药店,看到墙上端端正正地挂着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由此可见,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其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美好药德,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仁堂是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正因为如此,同仁堂虽历经百年,其事业却是愈来愈发达。同仁堂的历史就是文化和经济交相辉映的历史。

(3)企业文化内在的继承性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展而形成的,它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创建和实践的结果,它可以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和示范,但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不断规范的结果。企业文化需要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不断修正,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

(4)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只能为某一个企业所独创。企业文化的创建可以汲取古今天中外优秀企业的文化营养,从中领会其真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是能模仿和照搬的,企业文化不是企业资源的硬件,它是企业的软件部分,这种软件只有自己去开发,它是企业在多种文化氛围中塑造与甄别,吸取与扬弃中发展起来的。

面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诸多特点,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应不失时机的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3、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其重要内容不再是一些条条框框,而是融进了管理者对工作、对事业奉献精神的独特蓝本。这种独特的蓝本就体现了一种企业文化。国际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最核心层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企业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应充分发挥精神对物质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些“明星”企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变形,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过分看重物质利益。在工作中,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惜一切代价。这种状况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培养群体意识,树立企业作风形象,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注入动力和活力。

(3)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网罗人才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优秀的人才能够推动企业实现人力资本的升值。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优秀人才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却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在当今中国,海尔文化就是一个例证。海尔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企业文化魅力。在海尔的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知识型人才来说,能够吸引他们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使他们产生强烈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4)企业文化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命运与职工的命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企业要发展,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的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创造条件。要让职工爱企业,企业就必须爱职工。那么,为了贯彻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倡导和树立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一种强大的内聚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努力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主要手段,同心协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二、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首先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其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信念追求和价值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宗旨,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企业道德和作风建设上,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做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2、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形式是视觉和行为上统一。两者统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企业发展中,统一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模式,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其次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3、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构模式。其一是物质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层部分,它包括厂容厂貌,企业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等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审美观,也能反映出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其二是制度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层,主要指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部分,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一些特殊制度,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在制订这些制度时,要切实符合本企业、本单位的实际,使其科学有效。其三是精神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使命、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包括企业管理、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风气、企业道德等方面。这是衡量一个企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志和标准,也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文化研究还存在着较多的误区。

三、企业文化研究的误区

1、企业文化研究的“崇洋”现象。企业文化理论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让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性”,日本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我国以“精神”为本,就反映了这种区别。而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巨大的文化宝藏,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来开采、挖掘。

2、.企业文化研究的“务虚”现象。停留在哲学的思辩与伦理的规范上。从文化来演绎企业文化,从伦理道德来规范企业文化,从“道德人”的要求来建构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地把儒家伦理照搬过来,没有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也导致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可以说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它决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和现代文化的“基因再造”。企业文化这份“心灵契约”为什么有如此的“魔力”,这要我们的视角更加宽广,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去研究。

3、企业文化研究的“庸俗化”现象。“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把理论简单化,表现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各项活动,颠倒了部分和全部的关系。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开展各项活动,歌咏会、运动会等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参与企业的热情是必须的。但由于没有在一种统一的理念的指导下,往往流于形式,导致一阵风,掀起一阵热。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

“企业文化意识”远没有形成企业的管理气氛。许多工作仍需理论界、传媒界、企业界互相协作,共同探讨。

4、企业文化研究的“追求新潮”现象。翻开大小报章杂志,企业文化一词随处可见,可见出国人对“企业文化”的宠爱。国人大有误企业文化就是CI.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导入CI.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决不等同于CI。企业文化在于企业精神等的塑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靠“炒作”与“包装”是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的。前一段时间,社会各界纷纷炒作CI,然而,一阵“喧闹”之后,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亚细亚商场的没落便是一例。决不是目前用流行的词的概括所涵盖,重要的是一种氛围,CI中的MI,CI的核心。

四、如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

2、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而管理又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第一,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搞好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创新,修订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第四,提倡团队精神,当价值理念、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而在实际工作中,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4、寓教于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行为文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企业能量的聚合,取决于职工的政治素质,职工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应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紧扣经营任务和改革新举措的出台,搞好思想发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要找准驱动点,用活动吸引,竞赛激励,典型引路,启发职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形成人人既是生产劳动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局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项目,必须正确的对“企业文化”加以认识。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总之,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日] 松本厚治:《企业主义》,企业管理出版社。

2、[美] 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篇8:对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博学文,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 详细地加以求教, 谨慎地加以思考, 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 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 学风包含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 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 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 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 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 同时也是一种群体行为, 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 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 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 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而要加强学风建设, 须理清这六方面的现状, 并找出原因。

1. 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 首当其冲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需要引发动机, 动机推动行为, 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而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士官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学员在日常的学习中并没有树立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笔者对某系300名学员进行了调查, 发现只有20%的学员有着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 80%的学员则认为自己没有太明确的目标。试想, 如果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那么在学习中就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 势必会影响学习结果。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三点:一是学员年龄相对较小, 入伍入学或是父母的意愿, 或是一时兴起, 自己缺乏明确的目标;二是士官学员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学习难度加大, 导致初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困难, 再加上缺乏恒心、毅力,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没有目标、混日子;三是任课教员、学员队干部、学员家长对学员缺乏有效的引导。

2. 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 对学习目标的追求, 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军校的管理虽然也很严格, 但相对部队要宽松很多, 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目标, 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 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偏差, 从而无法适应士官职业教育的自主学习模式, 导致学员丧失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感降低, 部分学员产生了考试只求“及格万岁”的心理, 甚至无故不参加考试, 认为不及格也无所谓。

3. 学习纪律

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 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 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 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严格而明确的学习纪律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 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 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而对学员的学习纪律, 制度不合理、宣传不足、落实不力、持久度不够、执行过程中时紧时松、没有完全实行“奖优罚劣”, 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到压力和动力, 久而久之, 个别学生也就不把这些纪律放在心上。还有一部分学员看到少数学员钻了空子, 认为是得了便宜, 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分析和判断, 其结果是, 在放任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长此以往, 导致所谓的学习纪律只是一纸空文, 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差, 从而影响学风建设, 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4. 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 会少走很多弯路, 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 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大部分士官学员都是中学毕业后入伍, 然后考入军校的, 而士官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中学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部分学员还未从中学时期老师授课方式中转变过来, 不知该如何主动学习。这部分学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 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专业知识不断加深, 感觉束手无策, 自己也逐渐滋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进而自暴自弃。另外, 有的教员心态浮躁, 重视科研学术、重视职称评审, 对待教学态度马虎, 责任心不强, 对学员的学习缺乏耐心的指导、对学员错误的学习方法不进行及时更正, 导致学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5. 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 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 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 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相辅相成, 而学员学习的专业存在和原部队实际岗位不一致的情况, 这就导致学员存在一种学习无用论, 辛辛苦苦学习几年, 回去也用不上, 不如不学、混个毕业、得过且过, 毫无学习兴趣可言。有的学员队干部的管理方法教条, 和学员缺乏有效而及时的沟通, 导致学员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从而影响了学员的学习劲头、学习兴趣。有的教员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死板, 因此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造成学员学习兴趣下降。

6. 学习效果

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极标准, 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 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 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的作用, 因此学习效果是否真实显得尤为重要, 这即是要有合理考核方法, 严明公正的考核环境。目前, 士官学员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 甚至部分学员考试不准备, 就等待下学期初补考, 他们认为那样监考比较松, 在补考中通过远比正式考试来得容易, 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平时期末考试通不过没什么大不了, 在毕业前补考都能够通过拿到毕业证书的谣传, 对学风建设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员投学员之所好, 降低对学员的要求, 考前故意漏题, 监考不严, 放宽考试评分标准, 不仅影响了对学习效果的评判, 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学习风气。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 统一认识, 高度重视,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员的事, 也是教员的事、队干部的事、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事, 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多种举措的落实。因此学校要把学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加强思想教育, 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重点工作来抓。让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在教学、综合演练、部队实习等各个环节培养优良学风,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风建设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每年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 利用士官报、板报、广播、宣传橱窗、条幅等舆论工具在全校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通过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 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员学习经验交流会, 表彰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 制定合理学习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制度

严格落实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 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 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为了制定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 学校需花大力气, 结合当前的新形势, 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认真分析新时期、新环境、新条件下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制度需明确学员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纪律的约束、学习方法的形成、学习效果的评估, 责任到单位, 责任到人, 把各项学习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做到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奖罚分明、不走过场, 形成学员爱学习、讲学习的良好学风。

3. 深化教改、课改, 重视师德师风

深化教改与课改, 将教学和部队实际岗位工作结合起来, 了解相关专业的部队需要,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开发适合教学的校本教材, 加强教员和部队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 选派教员到部队实际工作岗位代职, 邀请部队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 增强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 安排学员到部队进行实习, 使学员明确学习的目标, 拥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重视师德师风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视教员的师德师风。教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 对学员具有重要的影响, 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 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求教员必须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 端正教学态度, 恪守职业道德, 强调奉献精神, 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将培养学员的优良学风看成是自己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率先垂范和言传身教, 最终实现优良的师德师风来带动学风进步的目的。其次要重视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学员队干部是学员的直接管理者, 也是学员生活上的导师, 可以说每个学员队都有着学员队干部浓烈的印记, 有什么样的队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员, 因此加强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 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既能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又能做学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双师型”学员队干部队伍, 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久性, 加强领导, 精心策划, 分步实施, 常抓不懈, 确保学风建设取得持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成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6)

[2]吴小川.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6)

[3]赵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3 (10)

上一篇:从关注教学细节入手改进教学行为下一篇:唯美又伤感的中英文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