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农村区域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结合当前的农村区域发展情况,从自身的农村工作经验出发,多角度论述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可以有利于全方位推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要求。

第一篇: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入手,就其不同流派进行了基本的论述,并简单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其次,运用对比和抽样调查的方法从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两大方面对区域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简要论述了该地区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果,总结出目前扬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正规金融功能缺失、农村有效金融需求不足等问题。最后,在前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为解决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发展;金融供给;金融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66

1农村金融发展概述

11农村金融的含义

从功能的角度考虑:农村金融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需求,是能够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金融,是一个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從交易的角度考虑:农村金融是一种存在着规模经济的交易,农村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交易次数多、信息不对称,农村金融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农村金融实质上就是不同的交易主体通过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以期实现最大化收益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了农村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资金由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

12区域农村金融的基本含义

区域农村金融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该地的农村区域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组成,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农村资金流动;第二,该地的农村金融市场构成:民间融资(民间借贷、合作组织内部融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第三,该地农村货币流通的情况:现金流通(农村企业农民的现金收支、农村信贷情况、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运动)和非现金流通(转账结算)。

2区域农村金融现状的调查

21扬中市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211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现状

众多的农村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使得本市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较大。但本市缺少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而作为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又相对较少;国有银行又倾向于为贷款违约风险较小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使得本市众多的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本市农业银行500万元以下的客户屈指可数;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虽然有7000多个客户(客户数是其他金融机构客户总和的数倍),但贷款总量只占全市贷款总量的20%,所以大部分金融资源是被大中企业所占据的。

212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现状

政府的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上,所以从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以2012年为例,扬中市的公共财政收入为225亿元,而城乡建设所需资金为70亿元,政府资金明显不足,必须依靠外部融资。又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扬中市一直致力于农业保险事业,早在2007年母猪农业保险参保率就已经达到了997%。近年来又不断拓宽农业保险的承保范围。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政府承担了保费的绝大部分,加大了政府对金融资金的需求。

在农业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扬中市财政、金融支农的力度逐步加大,2012年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幅度比一般预算支出的增幅高出了057%,农业贷款的增幅与贷款总额的增幅之比达到了111%。所以政府在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时同样需要资金支持,为了发展扬中的经济,改善名声,政府对金融资金的需求较大。

22扬中市农村金融供给现状

(1)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情况。国有商业银行在扬中市的网点主要以分理处为主,规模较小。分行一般设有6个窗口,分理处一般设有3个窗口,主要办理现金业务。目前扬中市只有中国银行开通了代收燃气费的中间业务外,其他银行均未开展除结算外的中间业务,而代销国债、基金、银行卡等科技含量稍高的业务各家银行几乎没有。

(2)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员配备情况。扬中市国有商业银行新进人员硬性要求学历本科及以上,年龄低于26周岁。银行原有工作人员普遍拥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较少,服务队伍呈现年轻化。

(3)网点数量情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扬中市共有15家营业网点,ATM机的数量多过其他银行。而作为扬中市本土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拥有规模较大的19家营业支行网点,由于该银行由原来的信用社发展而成,在市民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服务情况。虽然只存不贷的政策取消,邮政储蓄在扬中地区的影响力不如其他国有银行和农信社。而一直以较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的农信社,同时以低利率发放小额贷款。但由于农信社的网点分布较散,给小额存取带来不便。

3扬中市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正规金融功能缺失

第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缺失。目前中国农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农发行、国开行和农业银行。扬中市没有农发行和国开行,缺少为农业的综合开发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的机构。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渐向其他商业银行靠拢,使得支持“三农”的力度减弱。扬中市农业保险的承保范围还比较狭小,比较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未能建立。

第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功能萎缩。国有银行采用商业化运作,收缩了大量的农村网点(四大行在扬中网点较少),涉农的业务也有所减少。商业银行把信贷业务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贷款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大型项目上,使得农民贷款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由农信社发展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以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吸引农民贷款,但农民的贷款增长主要为消费性的非农活动,不是出于支持“三农”的目的。

32正规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高:一方面,在资金支持方面,2008年农村人均贷款为7700元,仅为城市人均的22%,城乡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在公司治理方面,经营机制死板、内部控制较弱,没有制作单独的门户网站作为公众了解信息的窗口。作为本土银行的扬中市农村合作银行没有自己的网站,不便于公众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33正规金融供需错位

第一,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会要求贷款人提供贷款担保或者抵押品,因为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农民就不会向这些机构贷款;某些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农户难以掌握一系列贷款程序(在调查中,有1834%的农民因为不懂程序放弃申请贷款)。对于企业来说,贷款不仅审批时间长,还有一些附加成本:向相关的金融机构支付利息、为获得贷款向金融机构内部人员送礼、请客吃饭等,这些附加成本平均占贷款额的433%。

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存贷差的存在反映了农村资金的流向。2013年有13737亿元资金以金融机构存贷差的形式流出农村。农商行是众多农民存款首选,因而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体,邮政储蓄在较长一段时间实行只存不贷的政策,从农村吸收了大量的存款,加重了资金外流的情况。农业银行近些年来也从农村转移资金。

34农村金融制度落后

国有商业银行减少农村网点,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这使得农商行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外溢更为严重,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扬中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较少,四大行在这个镇上只有一家支行。

4创新农村金融体系

41发挥农信社支持“三农”的核心作用

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主体,是实现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为了使农信社能够提供有效供给,政府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妥善处理其历史包袱。农信社改革措施中规定其信贷资金大部分仍需要用来支持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强调了农信社必须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真正成为服务于村镇和农民的金融机构。

42改革农行邮储及其他商业银行

对农业银行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对于存在许多商业银行的农村金融市场而言,农行不能干涉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网点,也不能干涉其所提供的服务和服务对象。这种做法可以保持农行和农信社之间的竞争,良性的竞争使得农村的金融成本上升,有利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

43采取各种途径发展其他金融机构

第一,政府应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以吸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当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农村发展形势大好,盈利水平较高时,可以考虑组建县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15年中信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入驻扬中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所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政府应适当放松对民间金融发展限制,规范其业务,让私人银行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

第三,为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其能够较为便利地获得贷款,改善其信贷环境。扬中市政府成立了全资的扬中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已经与七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为全市6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1000余笔担保,总额达15亿元。政府应努力使这家担保公司继续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第四,发展中小商业融资机构,中小企业因为大型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而农信社又不能完全担负起中小融资供给,所以中小商业融资机构的出现一方面弥补这一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商业融资机构的存在对农信社的垄断地位提出了挑战。

第五,给予财政優惠发展小额信贷机制,为从事小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小额信贷服务。扬中目前有盛大和众盛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政府应继续对其实施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以鼓励它们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边林,刘洪秀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3)

[2]师家升,陈文军,王润伟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9)

[3]丹华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时代经贸,2012(23)

[4]李训愚农村金融需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作者简介]袁睿琪(1996—),女,汉族,辽宁锦州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4级本科生,金融工程专业。

作者:袁睿琪

第二篇: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对策探究

摘 要 结合当前的农村区域发展情况,从自身的农村工作经验出发,多角度论述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可以有利于全方位推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农村经济;区域协调;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1 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农村自身特点作出相关调整并开展区域划分,这样才能符合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区域发展环节中,不仅涉及经济指标,还应该从整体角度来考虑该地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在农村区域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差异等,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特色化。各地区的农村区域发展会出现很多差异性问题,相应区域中的资源部分也存在差异化。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农村区域经济的实际特点,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及合理开展区域划分。

2 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区域发展内部不协调

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规模、层次直接受到自然资源分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制约。如对于沿海城市,主要集中在海洋发展方面,重点是在渔业。结合农村区域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城乡互动发展模式[1]。这种差异性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的不同所造成的。例如,东部沿海区的经济实力比较强,主推农业现代化模式;西部经济较为落后,采用传统经济模式。总体来看,我国的农村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情况,应该重点从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角度考虑。

2.2 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差异化问题。结合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东部和西部的巨大的经济差异性。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飞快,能够吸引大量的人们去工作、投资发展,这会造成农村区域经济的差距问题。同样,为了避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进一步恶化,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应该重视如何指导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工作的开展。

2.3 城镇化进程缓慢

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整体较为落后,主要是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比较狭窄,全部依靠涉农产业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不稳定因素,这就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部分农村难以深入发展农业经济活动。结合农村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产业规模偏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性要求,特别是在产业链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这样就会制约成本和生产力等的发展,不利于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难以符合提升生产效率的要求[2]。结合城市发展的数据情况,只有具备一定数量人口才能满足预期的聚集效应,考虑到小规模城镇的发展情况下,由于人口数量不足、经济区域狭窄等影响,难以有效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不利于全面有效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2.4 劳动力流动问题

结合当前的城市、农村的建设情况来看,劳动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来看,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到东部沿海城市流动,这样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造成部分城市的社会服务以及交通发展的压力过大的问题。同时,结合农村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留守儿童、妇女以及老人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农村的大量劳动力的缺失,不利于开展有效的农村经济活动。

2.5 区域农业政策倾斜

在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中,政府的经费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呈现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扩张的趋势,这种趋势会造成农村区域发展差异性问题日益突出。当前,针对东部区域的资金支持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也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3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干预调节政策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则难以有效控制农村区域发展的差距问题。政府单位应起到一定的平衡调节作用,特别是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应完善处理,特别是重点支持落后地区的农业、工业发展情况,从保障资金充足角度来加强开发。政府应该结合西部的实际发展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活动,并积极参考东部先进的发展经验,从整体上有效实现东部、西部利益的相互调节以及互补[3]。从根本上来讲,一定要结合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来明确相应的优惠政策,全面实现农产品以及加工业的综合发展。针对西部地区的情况,可以加强农牧业的发展,同时,重点治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全面有效推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

3.2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尝试构建社区型股份制合作企业和乡镇企业,有效全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鼓励农民创业,以便全面有效地实现农民总体收入的提升,全方位构建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局面。重视利用有效措施来推进土地流转,有效解决农民由于外出打工造成大量的弃耕土地的问题。结合农民实际来推进农民保障体系,坚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化道路。

3.3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充分利用好城市较为先进的经济条件等优势,能够结合行政中心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城中村全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这样利用城市带动农村、以點带面的方式来保障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顺利实施。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居住环境较为恶劣的村民进行逐步迁移的方式,结合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标准以及要求,努力实现科学化发展,保证实现资源共享、收益最大化的要求。

3.4 促进非农经济及乡镇企业发展

为了保证农村区域的均衡发展要求,应充分利用非农经济手段,其中,乡镇企业则是非农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对有效控制农村区域发展的差距具有积极意义。广大的西部农村应该重视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并能从实际出发来有效实现结构域优化以及乡镇企业改革的问题,通过集团企业的组建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全面实现经营者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帮助农业的产业化健康、稳定发展。

3.5 保障公平,构建区域协调发展

结合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公平的农业政策,全方位构建起公平竞争机制,这样有利于实现我国市场化经济健康、和谐、稳定地发展。此外,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重视合作机制的平等互利要求,认清所存在的利益冲突,全面保障能够实现各个地区间的劳动力、技术、资源的相互共享以及交换,实现互利平等的要求。

4 结语

在保障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该重视如何从实际出发为农村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并积极从政治方面出发构建良好的发展途径以及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区域发展一定要符合相关方面的协调要求,以便更好地明确系统的开放性要求。在此过程中,应该一切从农村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特点入手,结合农民的实际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从当地实际出发,重视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这样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哲.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研究[J].吉林农业,2019(17):23.

[2] 孟庆艳.浅谈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突破[J].现代商业,2019(24):69-70.

[3] 王昊.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影响因素的识别机制分析[J].时代报告,2019(1):170-171.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范文婷

第三篇: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农村教育的发展

【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家的教育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了许多,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农村教育是我国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重点领域,经济的发展进步是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的。近代社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被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的认识所重视。加强农村教育改革,以此提高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早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首要工作。

【关键词】农村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教育改革

一、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教育的重要联系

1.区域经济发展为农村教育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农村教育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

农村教育与区域经济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体系,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方面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农村地区的整体规划计划。其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备基础,缺少了雄厚的经济支持农村地区的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农村地区的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支持会给教育的改革发展清楚一些不必要的障碍,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农村教育必不可少的动力鞭策;其二,农村教育的不断改革推进,促进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经济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完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收入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农村地区的人们业务范围也随之不断的加大。而经济收入的渠道增多了,自然人们的生活也得以改善。

2.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协调

虽然我国教育与经济都相比之前有所发展,但问题依然存在。农村教育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合。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教育结构早已不能适应时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村教育落后遏制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象普遍发生。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随之为农村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虽然农村父母可以负担起教育所话费的费用,但是不愿为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正是因为农村父母对教育意识的单薄,不肯为农村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条件,也造成农村教育往往不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长期以往势必物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与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发展需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农村地区教育与经济的发展状况

1.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教育升学率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当下,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已经很普遍,体制改革也已经基本完成。过去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由由农民自己来进行,现在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承担起主要的责任。政府采取相关的政策积极的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已经不是难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尤其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但是,近几年来又出现了城市贫困化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一些资源性城市、结构重型化城市或老工业基地。相比而言,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已经是一个老课题,积极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应的发展一些小城镇,这些举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就业途径的不多增多,就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一些地区出现的城市贫困化问题却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些城市对资料的依赖性非常的大,近几年特别是新产业的发展兴起,以及资源的枯竭和替代资源的不断应用,这类城市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举步维艰,致使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十分缓慢,有的甚至呈下滑趋势,大量职工下岗,生活水平较低。

三、提高區域经济的发展与农村教育水平

1.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发展,也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产生重大影响。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征书制度的实施。此外,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积极的实现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而言,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重点鼓励农民开发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此外,要突出发展专业村经济,逐步形成以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为特征的一方经济隆起带,使专业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9年11月27日.

[2]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3]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河南大学.

[4]高学贵.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西南大学.

作者:王姗姗

上一篇:传统文化艺术论文下一篇:小学教育科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