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等院校、政府和企业三者间的相互联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意义。针对蔡甸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受限的原因在于高校数量少、专业有限、交通落后,这导致高校发展受限,也极大影响了蔡甸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三螺旋理论的指导下,给出了促进蔡甸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1: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突破。然而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均衡,东部与西部、城市及乡村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这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也耽误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政策下,需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发展我国西部区域的经济。基于此,本文对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罗列了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随后对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一、引言

“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可全面推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帮助我国与中亚、西亚等国建立贸易合作关系。由于陕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将是一大有利政策,我国陕西省需主动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

(一)陕西区域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

陕西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陕西省的普通高校数量共有95所,其中本科院校占比60%,为我国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合理运用科教资源对于我国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陕西区域内共有124所高校已经加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合作平台。陕西省政府必须积极提高陕西区域的科教文化水平,进一步优化高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水准,提高社会各界对陕西省高校的认可度。陕西省政府需合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使陕西教育能够与国际接轨,将更多高质量的优质人才输送出去学习其他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同时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前来陕西学习中国文化,致力于培育一批国际化的新型复合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陕西区域具有充足的能源资源

陕西区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文化底蕴十分浓郁。除此以外,陕西区域拥有着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作为我国的矿产大省,陕西省的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已知的矿产便有92种,为陕西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政策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陕西政府可以与其他中亚国家在能源产业上进行合作,使陕西省的能源能够走向全世界,形成能源产业链。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有效推动陕西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优化陕西區域的产业经济结构

陕西省政府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产业进行优势互补,以此来提高相关产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及研发能力,进一步推动陕西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有利于提高陕西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陕西省政府需积极提高省内的人才储备,推动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将陕西制造转化为陕西智造,使陕西区域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得到有效提高。在“三线”建设期间内,陕西区域已经具有了建设航天、电子、汽车制造、机床及航天等制造业的基础条件,在“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实施下,陕西省政府需依托新技术及新科技来进一步创新陕西区域的制造业。除此以外,在现阶段陕西省政府还需积极加强对外开放,可将西安作为重点发展城市,以此来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建设,形成良好的互利共赢局面,有效提高陕西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

(二)有效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交通网络更为完善

陕西区域为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发展经济,陕西省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城市的功能性,构建绿色美丽的新型城市,形成以技术、市场、资源及产业为基础的结构体系,进一步带动陕西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格局。除此以外,陕西省政府还需简政放权,对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形成正确认知,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准则来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发展。为使陕西区域的经济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陕西省政府必须构建成熟完善的交通网络,将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作为重点依托,建立一个可以联结全国各个区域的庞大交通网络。现阶段,西安正在大力建设与东西部、沿海城市及内陆地区相连的铁路,各地交通网络的建设将进一步拉近西安与其他省市间的距离,为陕西区域与其他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除此以外,陕西省政府还可与民航企业达成合作,积极构建空运运输网络。通过构建铁路、空运及货运的交通网络,可极大推动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使陕西区域成为一带一路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带,以此来带动陕西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将西安打造为交通枢纽城市,可进一步拉近陕西区域与其他区域乃至全世界的交流。

(三)需对产业投资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虽然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以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为主要背景,但在内涵上现阶段的一带一路具有更为深远的含义,除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之外,还有着传播我国文化思想及政治思想的重要意图。因此陕西区域若想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来发展区域经济,其必须在产业建设上作出一定的调整,这样才可以使国家对于陕西区域的产业建设加以重视,从政策上扶持陕西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陕西省政府需对一带一路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弄清楚一带一路的重点发展产业,随后根据重点产业的内容来扶持区域内的相关企业,不断促进陕西区域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四)构建基地,培育一批文化服务贸易企业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陕西省需将发展重点放在文化服务贸易上。可借此机会大力建设文化服务贸易基地,构建新型文化服务贸易新格局,重点培养一批文化服务贸易类企业。由于陕西区域的文化历史资源极为丰富,若构建文化服务贸易基地,在“一带一路”的巨大优势下,可培养出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文化服务类企业,制造出一批竞争力极强的文化服务产品,可以有效提高陕西区域的对外文化贸易额,陕西区域的文化服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不仅可以有效推动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陕西省在国际上的整体文化实力及核心竞争力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五)加快发展陕西区域的特色旅游经济

陕西省的旅游资源十分富足,陕西可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大力推动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发展陕西区域的特色旅游经济,陕西省首先需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通过良好的宣传工作使外界更新对陕西旅游形象的认知。除此以外,在发展特色旅游的过程中还需吸收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此来赋予陕西特色旅游更多的文化艺术价值,这样一来便可以对陕西特色旅游进行精准定位,为陕西特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随后,需对当前的旅游市场进行规范,为广大游客创造出一个更为良好有序的旅游环境,有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进一步推动陕西区域特色旅游的发展。

另外陕西省还可与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开展旅游合作,进一步强化与外界的合作。由于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均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若陕西省能与这些沿线国家达成旅游合作,不仅可以推动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丝绸之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最后,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陕西旅游,陕西省还需度现有的旅游模式进行有效创新。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十分之大,人们旅游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舒缓身心,因此游客对于真实的旅游体验将更为关注。基于此,陕西省的旅游企业需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发掘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发展更为新颖的特色旅游,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

(六)对陕西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可根据一带一路的实际需求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积极发展现代化的绿色农业,对于促进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人类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将受到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往来与合作,才能真正意义上与世界接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陕西区域必须对“一带一路”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大力加强区域内的交通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服务产业、旅游业及农业,才能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不被边缘化,抓住机遇发展区域内的经济,进一步促进陕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黄江云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2: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 要:高等院校、政府和企业三者间的相互联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意义。针对蔡甸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受限的原因在于高校数量少、专业有限、交通落后,这导致高校发展受限,也极大影响了蔡甸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三螺旋理论的指导下,给出了促进蔡甸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蔡甸区;三螺旋理论;公共交通

高等学校与区域发展有着互动共赢的内在联系。我国地方高校、企业与区域发展互动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高校所在区域公共交通的发展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以及与其他高校、产业界的交流,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蔡甸区的高校数量少、专业受限,并且周边公共交通较落后,导致高校与地方企业间合作不紧密,对蔡甸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本文首先对武汉蔡甸区高校情况及公共交通进行了调查,分别从蔡甸区高等院校的现状及公共交通状况两个方面展开介绍,探讨了制约蔡甸经济发展的原因;应用三螺旋理论,分析了蔡甸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蔡甸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 三螺旋理论与政府的职能

高等学校作为区城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织单位,是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仅有长江大学一所一本院校,长江大学坐落在武汉城区重点打造的中法生态示范城附近,对实现蔡甸区政府提出的“十三五”发展思路和2030年发展总体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高校与政府之间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产生“1+1>2”的化学反应;且长江大学地处华林村,外出交通不便,也使得该校在现实中与当地企业及高校缺少有效的交流,无法形成互动共赢,未能高效促进蔡甸区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政府和企业三者间的相互联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意义,最著名的表述是由美国学者亨瑞·埃次科瓦茨(Henry Etzkpwitz)提出的三螺旋理论,该理论最初是用于生物学领域,来模式化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生物学中的三螺旋概念,亨瑞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模型来分析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即政府、大学、产业等三机构在保持各自独立身份的同时,又表现出另外两个机构的一些能力。三螺旋模型包括由地方政府及其机构组成的行政链、组织化的公司组成的生产链,以及由研究和学术制度组成的技术一科学链。

按照三螺旋理论,政府是引导者,高校是发动机,企业是实验场。在三者互相影响的螺旋状模型中,蔡甸区政府应该更明确其主导的作用,成为三螺旋中最主动的一环,调配资源、制定政策创造有利环境,积极促进高校与地方企业间的合作与联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高校的教育与企业的科技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 蔡甸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2.1 高校专业数量限制区域经济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武汉拥有各类高校共82所,高校数量占中国城市第二,本科大学生人数超百万,居全国前列,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知,各区高校的分布非常不均衡,武汉市的高校主要分布在洪山区、江夏区、武昌区,分别为35所、17所和8所,蔡甸区高校仅有3所,如图1所示。其中江汉大学属于武汉经济开发区,蔡甸经济开发区的高校只有长江大学和武汉商学院。

长江大学武汉校区是蔡甸经济开发区唯一一所一本院校,主要院系来自于原江汉石油学院的石油类专业,后期也创办了一些应用面广泛的专业和院系,如地信、资源环境以及新闻传媒等专业。由于附近高校数量少、专业有限,缺乏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专业,对蔡甸区经济发展影响有限。

2.2 蔡甸区公共交通状况分析

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公共交通的落后,一直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过去,蔡甸区主要靠公路进行运输,发展相对要滞后。在近年相继开通的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和蔡甸线,极大刺激了蔡甸新老城区经济发展,可以成功将这个武汉市远城区与武汉市区连为一体。但是,从整个蔡甸区来看,蔡甸的公共交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出租车行业有待改善。在蔡甸稍偏远的地方,就很难看到正规的出租车,比如在长江大学附近等给乘客提供服务的都是一些“黑的”。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服务是这个城市的名片。出租车行业如果没有正规的管理,既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是虽然蔡甸城区公交系统分布较为完善,但蔡甸周边偏远地区并没覆盖到或尚待改善。如汉川火车站-蔡甸、侏儒-汉阳等路线乘车极为不便,没有确定时间、班次的公交车覆盖;有些地方虽然已经覆盖了公交线路,但班次的时间和间隔需要改善。如华林村的长江大学武汉校区,268路公交是长大与外面连接的唯一公交线,运营时间是7:00到20:00,发车间隔为20分钟。学校的师生却称这是一条早晚不便、白天等不起、晚上等不到的公交线,长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因这“最后五公里”交通的不便蜕变成了城市中的孤岛。

2.3 封闭的思维和环境是制约蔡甸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三螺旋理论中,政府、大学、产业等三机构在保持各自独立身份的同时,又能将行政鏈、生产链、科学链交织在一起,营造良好的创新合作环境,就能产生“1+1>2”的效果,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当思维封闭、环境孤立时,每个组织机构都只能想着自身的目标和利益,彼此重叠不够,除了不能相互促进激励外,还有可能成为彼此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长江大学武汉校区,虽然是蔡甸经济开发区的唯一一所一本院校,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客流量少,如果班车时间延长或者发车间隔缩短,在公交公司看来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来看,高校必须是开放性的,是与外界紧密相连的,如果任由长江大学的这种交通现状存在,不去改变,势必会制约它与当地企业、高校的合作与交流,阻碍了它的发展、削弱了它对地方经济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资源调配、制定政策、采用激励手段等来改善环境,对企业的组织行为进行引导与调整,创造一个开放合作的环境,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3 促进蔡甸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按照三螺旋理论,如果能将政府、大学、产业的行政链、生产链、科学链交织在一起,交互重疊,让三螺旋机制进行有效运作,保持其要素之间高度的同步性,必将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蔡甸区目前的状况,需要政府、大学和产业三方面都要作出努力。

由于蔡甸区高校数量少、专业也有限,目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有限。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蔡甸区经济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一方面可以提供较为优厚的环境来促进其它高校在蔡甸建立分校等;另一方面为已有的高校提供宽松的环境,促进他们引进人才开设医学、电工化工、机械以及建筑工程等能与本地企业进行密切合作的专业,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在高校方,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地区发展相辅相成,学校发展了,地区也能从中受益;地区发展了,也能给予学校更大的支持。因此,高校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地区经济建设中来,与政府部门、企业联合,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以加强本地企业实力;另一方面,基于市场需求建设学科和专业,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交通也不仅仅局限于公路、铁路、河流航道等传统交通方式,轨道交通等新兴交通方式在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集。轨道交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经济效应就是当轨道交通建立时,连接干线地区的人流和物流将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会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刺激该区域经济发展,充当“发动机”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其间接经济效应主要反映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带动一些潜在经济和社会化效应。这部分效益一般是难以量化的,但却对地区的发展具有其他部门不可代替的深远影响。

因此,政府应从长远利益着想,调整并完善公共交通,改善远城区的交通难问题。如规范化出租车市场、调整公交线路的运行班次与时间,或者建设轨道交通等,解决封闭的思维和环境问题,积极促进高校、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清.略论高等院校与区域发展互动双赢的理论与实践[A].北京市统计学会.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北京市统计学会,2009:6.

[2]于良.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2006,(6).

[3]谢鹏.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0.

[4]唐景峰.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探讨[D].成都:四川大学,2005.

[5]方创琳.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J].经济地理,1999,(04):5-8.

[6]高坊洪,周萍.三螺旋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04):11-13+57.

[7]石芬芳,谢苏.三螺旋理论框架下高职院校政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人才合作培养实践为案例[J].职教通讯,2011,(07):15-20.

[8]吴敏.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01):36-40.

[9]刘国强,徐琳,李丹.武汉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14,(09):30-33.

[10]史琼林.轨道交通对沿线城市住房影响研究综述[J].四川建材,2019,45(09):171-172.

作者:刘威 蔡永香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3:

公路交通运输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 要:

公路工程建设不仅完善了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结构,极力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拉动了内需,刺激了公路临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合作、投资环境的改善、交通出行的消费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据此,阐述了公路运输工程的特点以及公路经济效益,对公路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的完善,对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体现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公路运输工程;特点;公路经济效益;区域经济发展

文献标识码:A

对公路运输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分析,对于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计划,实施公路养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下就公路运输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体现进行分析。

1 公路运输工程的特点

(1)机动灵活,可达性强。由于公路运输工程网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区域分布面广,因此公路运输工程车辆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公路运输工程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不受运输时间、地点的限制。公路运输工程车辆既可以单个车辆或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对抢险、救灾和军事运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2)掌握车辆驾驶技术相对较容易:这一点与火车司机或飞机驾驶员的培训要求来说,汽车驾驶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对驾驶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相对较低。

(3)可实现直达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摆脱空间的限制,实现降低交易双方的成本。这些对生产企业区域布局、方便百姓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使得生产企业极大减少生产成本,使得企业间的生产原材料、生产商品交流快捷,能使区域经济快速,增加就业岗位。公路运输工程与其他运输方式较为方便、简单,更为容易发展。

(4)初始投资少,资金流转周期短,技术更新速度快。公路运输工程与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相比较而言,需要固定设施设备简单,购置车辆费用相对较低,因此,购车投入资金见效快,投入资金回笼期短。

(5)从事运输行业门槛低,对从业人员的文凭及个人修养要求相对不高,也是让从事运输行业的人员增加不少。再加上近年来各大银行对从事交通运输工具实行贷款放款的速度和条款的宽松,以及贷款利率的优惠,也是让从事公路运输行业另一大要素之一。

2 公路经济效益的涵义

公路经济效益是公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通常公路项目新建或改建具有两种类型的经济效益:一种是公路项目新建或改建其系统内部的经济效益,即公路项目新建或改建使得公路行业系统通过对公路养护及其管理等活动的内部管理得到强化,使得公路行业管理在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得以发展提高,其次,行业管理部门职工通过改进生产条件,创新、应用新型工艺,从而获得创新技术应用,得到一定福利待遇,这些均为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另一种指的是整个公路系统社会经济效益,具体的说就是公路系统能够对社会经济的相关服务能力。具体来说,通过对公路的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的建设,提高路网效率,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能够带给整个社会一个更为完好、安全、畅通、舒适的公路交通环境,最大限度地将降低人们行驶费用以及缩短行驶时间,同时创造一个行驶舒适且便利的交通环境。公路行业系统内部经济效益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之间为对立统一关系的集中体现,其同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以及整个公路的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整个过程相互融入。

3 公路運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1)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区位理论,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并提出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生产布局存在影响范围,认为在运费、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三者中,运费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作为内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因为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交通运输,其方便、快捷的运输特点极大的节约了工业原材料、货物及农产品的运输费用、时间,加速发展了地区工业、农业经济。

(2)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指出不同国家的区域系统,大都是由中心——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一些地区因为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分布存在差别。个别区域会因多种原因形成强大的经济竞争优势,从而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外围相对于中心,中心处于统治地位,外围依附中心而缺乏经济自主,中心依靠贸易、权利、技术进步等优势从外围获取剩余价值,进而使得外围与中心发展不平衡。由于随着现代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渐消失,最中心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推动外围空间经济发展并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在中东部内陆地区,公路交通成为连接城市及其外围农村的主要纽带,公路交通的完善密切了落后地区同发达地区的联系,促进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吸引发达地区的投资,调整了农业结构。因此,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及城乡经济一体化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3)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的点轴开发理论。随着经济发展,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等交通干线的建立及发展,经济中心点迅速增加,极大的吸引人口及产业聚集,进而降低使生产运输成本,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形成较大的竞争力。人口及产业加速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主要交通干线聚集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理论上成为经济增长轴。发挥了公路主体优势,促进转化区域二元结构,带动城镇周围乡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协调中心城市与区域及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4 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体现

(1)加快改善区位竞争条件,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公路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区位因素,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短途运输中有着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等特点,为客货运输提供了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条件,对企业具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益和质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公路建设还能加速推动推动区域间人、物和信息的加速流动,并能辐射、带动公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给区域经济腾飞带来新的契机。

(2)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转移。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不仅拉动了水泥、建材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大量劳动力就业空间,解决很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后期,将需大量相关人员进行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同时,缩短与发达地区时空距离,极力促进各地方的劳务输出,这其中还不包括公路建成后推动交通、商贸、旅游和服务业所带来的就业。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各区域直接和间接创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

(3)随着高效便捷、安全暢通公路网络进一步发展,有效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条件,构建了更为科学、顺畅的交通道路网络,使路网结构得到逐步完善。原有的低等级公路车辆行驶速度慢,工业所需原料运不进、工业产品运不出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改善交通、物流现状,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运输路程、时间都相应缩短,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良好、便利的公路交通状况促使企业间的人、财、物等的交流更为快捷、方便。对公路沿线的房地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房地产价格上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

(4)极大促进区域文化信息交流,使区域经济全面发展。随着公路通达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优化。密切了落后地区与外地发达地区的联系,落后地区不仅吸引了投资。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等深深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引导、改变了落后地区人民的观念。加强了省内外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联系,使得公路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产业调整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多的剩农村劳动力转向从事非农业岗位,推动了沿线落后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5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公路交通运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重要,时至今日,公路拥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方便、快捷优越性也得到长足发展。完善的交通网络把整个交通体系提升到大容量、高效率的现代化发展之中,更加促进了各地区的物资和信息交流,由此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因此对公路运输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体现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红建.公路运输工程市场经济规制的全新视角[J].物流技术,2009,(4).

[2]赵会忠.公路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社科纵横,2008,(12).

作者:王志文

上一篇:高校德育教育分析论文下一篇:我国高校会计教育论文